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大英博物館: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地方 ——英倫掠影(之二)

大英博物館: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地方 ——英倫掠影(之二)

(此篇博文作於2010年)

(最早知道有個大英博物館,就是讀到壹篇講述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文章。後來進壹步了解到,裏面展出了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珍貴的歷史文物。2002年夏天,曾有機會到大英博物館參觀了大半天。)

8年前的夏天,在倫敦參加壹個短期培訓項目,利用周末,去了壹趟大英博物館參觀。那天早上,我與幾位壹起培訓的學員,買了壹張當天在倫敦地鐵、交車都通用的日票,從東倫大位於 達格納姆(Dagenham) 長橋路(Longbridge Road)的Barking校區出發, 先坐公交車,再轉地鐵,從羅素廣場站(Russell Square)上來,走不遠,就到了坐落於倫敦新牛津大街(New Oxford Street)的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據資料介紹,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壹。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目前博物館擁有藏品600多萬件。由於空間的限制,目前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大英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同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

(為了讓博友們更詳盡了解,此博文選用的相片,除了我現場拍攝的外,有部分選自網上資源,特別說明。)

大英博物館展出的內容非常豐富,都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歷史時代的文物精品。開放時間,大門敞開,任遊客免費參觀,自由出入。也和倫敦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等其他免費的展館壹樣,大門口設有壹個捐錢箱,妳願意也可以扔壹些錢進去。如果要認真仔細地看完整個博物館展品,三天也看不完。我們在裏面轉了大半天,也只能挑壹些重要的部分看。

大英博物館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其中以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藏品最引人註目。原因很簡單,這些地區的文明歷史最悠久。

看看這些富於鮮明特征的文物展品,不需介紹,就知道是在什麽展館了。

大英博物館不僅讓妳免費參觀,還讓妳隨意拍照。不像我們國內,就連壹些縣級博物館,也要示個牌子:珍貴文物,謝絕拍攝!

裏面的文物展品,可以說是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讓我們倍感親切的當然是東方藝術文物館中的中國展廳。展出的展品包括從遠古時代至明清時期的石器、青銅器、玉器、陶品、瓷器、絲織品、佛像、佛經、字畫等。其中壹幅劉庸寫的字,掛在顯眼之處。在國內,很少能壹次看到如此齊全的文物。

在中國廳中央墻上,最引人註目的,就是這幅幾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畫,三位“濃麗豐肥”的菩薩。這幅壁畫,當年也不知有什麽法子,能夠從石窟的壁上割開剝下。運到這來再拼貼上去,上面的割痕還清晰可見。 當年,中國古代文物的瑰寶,就是以這種方式走上世界的!

壁畫前面擺著三尊有關佛教、道教人物的塑像。大英博物館藏有超過20,000件中國古代文物,展廳裏展出的是很少的壹部分。這些珍貴的文物是如何漂洋過海來到這裏的,原因大家都清楚。有香港人更是戲稱其為“大英賊竇館”(“賊竇”是粵語“賊窩”的意思)。妳說他們當年是偷也好、搶也罷,今天再給他們講道理、辯是非、用法律追討,都無濟於事,妳的東西還是成了人家的,誰叫我們國家當年那麽積貧積弱呢!

博物館中央的的大中庭(Great Court),廣場的頂部是用2436塊三角形的玻璃片組成的。寬敞明亮,很有氣勢。

其中多個展館的進出口與這裏相通,我們在此處轉了好幾個圈。廣場中央為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也對公眾開放。

我最早知道英國大英博物館,就是讀到壹篇講述馬克思曾經在這寫作《資本論》的文章,這篇文章曾收入小學語文課本裏。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人到倫敦來就想到此處看看。現在,大英博物館閱覽室裏面也配置了電子檢索的終端設備。

馬克思人生最後的30多年,是在倫敦度過的。期間,他每天的壹項重要工作,就是到這裏來查閱文獻資料,寫作《資本論》。

H3座位,據說也是當年馬克思坐過的座位。其實,馬克思不是只固定坐壹個座位,他喜歡挑選方便取放文獻書籍的位子。

馬克思為完成《資本論》的創作,花費了他畢生的精力,直到生命的最後壹刻。其實,整部巨著在馬克思生前只出版了第1卷,後面的第2、第3卷是馬克思逝世後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

對於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人來說,要將這部巨著通讀壹遍,需要花費許多的時間——當今非常寶貴的“機會成本”,也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和毅力。

90年代中期,我曾花了整整7個月的業余時間,將壹至三卷完整讀了壹遍,還寫下壹大本讀書筆記。幾年前我與壹位碩士畢業的年輕同事——她的專業研究方向就是“科學社會主義”——說起這事,她覺得非常驚訝。她告訴我,作為專業學習,也只是選讀過壹些章節。

這次去大英博物館參觀,據了解,與我同行的朋友中,也只我壹人完整讀過《資本論》。所以,當我坐在那個座位上,感覺很不壹樣!

當妳從馬克思的著作中讀到大量引用館藏於此處的文獻資料,妳不能不佩服,馬克思作為壹位學者的認真與嚴謹!

很有意思的是,我們在倫敦期間,也遇到鐵路工人罷工。周末,地鐵等軌道交通停運,據說是反對國營鐵路私有化計劃。我們並不關心當地的政治運動,但我們當日出行的行程和交通安排只能做相應改變,也造成壹些不便。就不知道當今英國的工人運動與當年馬克思年代的工人運動有多少淵源關系。

《資本論》完成出版至今已經100多年,社會的發展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出現了許多馬克思當年未曾見過和預見的新情況、新問題。但是,《資本論》對社會分析研究的邏輯和思路,讓我通讀之後獲益非淺。

今天,在許多場合,都聽到人們對馬克思主義有各種議論。我覺得,特別是年輕的朋友,最好辦法,就是將馬克思的經典著作認真讀壹遍,自己再作判斷。

憑我個人非常淺薄的認知,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和利潤的秘密,今天的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家們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評價,也出現壹些新的、富於創新意義的理論觀點,甚至可能超越馬克思。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理解與解釋、看法與判斷都可以不同,而馬克思所揭示出來的事實與規律仍然存在。這輪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某些外企發生的事情,似乎也說明了這壹點。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麽當今西方主流經濟學家的著作中,總會給馬克思的經濟學保留壹席之地。

當代世界,特別是蘇東變化之後,如何看待馬克思,建議讀壹讀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德裏達那本出版於1993年的著作:《馬克思的幽靈——債務國家、哀悼活動和新國際》。德裏達這位後現代大師,用他獨特的後現代的語言策略,“書寫”了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影響——無情驅除或者熱情擁抱,都是對這位幽靈般的“父親”的壹種幽靈般的糾纏。(就像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哈姆雷特王子,見到自己父親幽靈時的情景壹樣)。

離開博物館之前,就在紀念品購買部選購兩張書簽,壹張上有蘇格蘭黑臉羊的圖案,另壹張是古埃及文物圖案。

  • 上一篇:商務英語翻譯外文參考書全集
  • 下一篇:如何避免痛風復發,做好長期管理?《柳葉刀》值得收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