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壹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壹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妞妞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妞妞讀後感1每個孩子都有疼愛自己的父母,有壹個快樂的童年,有壹個美滿的家庭。但在《妞妞》裏面的主人公——小妞妞卻只活到了壹歲半……
妞妞的媽媽懷孕後生下了她,小妞妞的到來讓這個家庭的每個人都很高興,小妞妞也像正常孩子壹樣成長著。但好景不長,在妞妞滿月後的壹天,媽媽抱著妞妞在燈光下遊玩,忽然她發現妞妞的左眼在燈光壹定角度的照射下,瞳孔會呈透明樣,如貓眼壹閃。後來妞妞去檢查,醫生說她得了眼底腫瘤,最多活不過壹歲半,做手術會有很大的風險,這給了妞妞家人壹個沈重的打擊。妞妞的爸爸媽媽在經受許多折磨後,決定寧願讓妞妞開心地死去,也不願讓她痛苦的活著……
這是壹個真實的故事。沒有導演編排,也沒有演員演繹。無論是誰,讀了這本書,都會為妞妞的不幸而傷心,我也是曾為了妞妞這個曇花壹現的小生命潸然淚下。但是,這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了。在書中,我最喜愛的壹段話是:“妳的黑眼睛那麽亮,那麽愛看愛笑。可是,死神偏偏在其中築巢,從那裏向周圍編結灰黃色的毒網。是呀,像妞妞這樣可愛,活潑的孩子,上天非但不眷顧她,反而給了她的家人重重壹擊。這讓我想到了我平常的生活,每天回家,媽媽在火邊做著香噴噴的飯菜,爸爸在沙發上看報紙,我則和小妹妹在旁邊玩鬧。這讓我感到我的生活多麽幸福啊!
我想對所有人說:最重要的幸福就在妳們自己身邊,那就是平凡的親情。壹定要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如果妳現在不珍惜,那麽,當他們離開妳時,妳就會無比後悔了。
妞妞讀後感2斷斷續續寫了兩年,終於把這篇讀後感寫完了,《妞妞——壹個父親的劄記》——讀後感的讀後感。這是我寫得最長的壹篇讀後感!現在真的很難找到壹本可以引發自己如此之多,如此之深感觸與思考的書。如果不忙,如果有時間去翻翻吧。周國平寫的《妞妞——壹個父親的劄記》。讀完後或許妳會明白愛的深度,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或許它無法改變妳對世界的看法,但它會影響妳對生活的態度。妞妞離開以後,作者與雨兒離婚了。這個結局雖不是我們所願,可我卻能理解。和妞妞壹起的日子對於兩個人而言是刻骨銘心的,讀後感《《妞妞——壹個父親的劄記》——讀後感的讀後感》。這最深刻的體驗缺乏世俗的對應物會不可避免地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沒。但真正的痛點是無法超越的,沒有任何意義可引渡的。兩個人生活在壹起,再要個孩子,這需要太多的······或許離婚了,對兩個人而言,都是好事吧。
如今,作者又有了壹個女兒,叫啾啾,和妞妞壹樣可愛,但擁有妞妞沒有的健康。作者說,請不要這是對他曾經喪女的壹個代替,請不要說新來的生命是對失去的小生命的壹個代替。新生命的到來是生活的壹個獨立的事件,與過去的經歷沒有任何的因果聯系。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現在的女兒不能、不應該,並且也無權要她成為壹個替代。妞妞離開了,但我祝願她在那個世界裏可愛、健康。也祝願作者和他現在的女兒,還有那位可敬的媽媽雨兒壹切安好。最後祝願將來我的孩子、朋友的孩子、師長的孩子······所有的孩子壹切壹切安好!
妞妞讀後感3前段時間看完周國平的《妞妞:—個父親的劄記》,即使已經過了些時日,感觸依然頗深。本來沒有寫讀後感的習慣,借以這次圖書館的征文活動,加上自己對前兩天學校舉辦的運動會的親身經歷,故此有了這個機會把它們寫下來。
《妞妞》講述了壹個真實的故事:壹個患眼癌的小女孩由生到死的過程。作者的女兒妞妞因為在媽媽懷孕期間照射了大量的X光,導致出生後患上了惡性眼底腫瘤。令人可悲的是,這疾病只有兩種結果,要麽放棄治療,讓妞妞早早的夭折,要麽接受治療,讓她在經受手術、失明、癌癥復發等痛苦後在青少年時期夭折,作者在這種艱難選擇中,最後妞妞還是走了,她僅僅活了562天。
在這壹年多漫長而又短暫的日子裏,作者親眼目睹了死神與女兒妞妞之間的壹場較量,目睹它是如何慢慢地壹日壹日吞噬了這個稚嫩可愛的新生命。書中的妞妞甚至還沒有學會用“疼痛”這個詞來表達癌癥發作時的痛苦,她只會壹遍又壹遍地喊叫:“磕著了!”這三個字。對,她還太小了,不可能知道那時是腫瘤正兇猛地向頭部和身體擴散,她認定她總是會被什麽東西磕著。但是她知道:“爸爸疼,妞妞哭。”,她的聰明,她的懂事,往往都會令我心中壹陣刺痛。
生命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到來,但有時又會在意料之外逝去。活著就是壹種奇跡,我們能夠平安的來到這個世界,並且健康的活著,已經是多麽不容易啊!在經歷了壹次痛苦的遭遇後,我對此深信不疑。
就在前兩天我懷著重在參與的心情參加了學校運動會的五千米項目,身體的不適加上酷熱的天氣,我還是勉強跑完了,即使拿到了第五的名次,但是直至今日可能包括以後,我都在無比後悔這個決定。在跑完比賽之前,我對死亡沒有壹絲絲概念,但是那壹刻確實有壹種瀕臨死亡的恐懼感和窒息感,周圍同學的喊聲似乎離我很遠很遠,眼前也顯得那麽空曠。大腦清醒後,我的記憶也只停留在最後兩圈的時候,我是怎麽跑完最後兩圈的,是怎麽到達終點的,是怎麽走出操場的,過後我壹直在努力的回想,但是那將近壹個小時仍然在我腦子裏是壹片空白。
待身體所有的不適感消失後,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父母。我甚至有想過如果我不在了,他們會不會沒有了活下去的動力。即使平時跟父親的關系很冷淡,但在那壹刻,不可否認的是,我是深深明白他對我的愛的,好像突然間就理解他了,無論他做了什麽,那都是在愛我的基礎上,因為我是他的女兒,唯壹的女兒。
雖然到現在,我也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過他們,在他們看來,壹切都沒有變化,但是只有我明白,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我壹定會好好的活著,健康的活著,那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妞妞讀後感4周國平的揪心之作——《妞妞》放在床頭整整壹周,斷斷續續的終於讀完,好像難以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於妞妞,那個壹歲半的生命,我記住了她呀呀學語的只言片語“爸爸疼,妞妞哭”、“磕著了”……我記住了壹個父親筆下那可愛的來過這個世界五百六十二天的嬰兒,那也是壹段生命的旅程!
於他們夫妻二人,或許旁人無法真正去感受他們曾經擁有的片刻幸福,更不能真正理解他們曾經經歷過的種種苦難!但我更多的是遺憾,雖不敢妄言他人的愛情婚姻,然而伴隨壹個小生命離去的最後,居然是壹段說好攜手到老的婚姻的分崩離析,壹個家庭的解體?
盡管現在他們都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和長大成人的健康的女兒,但我想,在他們內心的深處,壹如閱讀此書的讀者壹樣,還是不會忘記那個讓他們初為人父母的“妞妞”吧!
比起作者,我無能也不願再去描述自己是怎樣、是以壹種什麽樣的心情讀完此書的,也不忍心再去復述“妞妞”那個幼小的生命“從來到去”的片段了。正如作者所言:“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著,還得朝前走。經歷過巨大苦難的人有權利證明,創造幸福和承受苦難屬於同壹種能力”!
父母、孩子,那是永遠無法割舍的血緣!那也是壹世的情緣!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又未嘗不是彼此生命的壹部分?願我們用感恩的心來彼此珍惜!對我們的生命充滿敬畏吧!
妞妞讀後感5今天我讀完了《妞妞》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壹個僅擁有562天生命的小女孩——妞妞。因為媽媽在懷孕5個月時接受了大量X光照射,妞妞剛出生不到壹個月就被確診患有絕癥。因為父母不願意孩子成為殘疾人,壹直不舍得讓他做手術,當父母終於下定決心,要給妞妞作手術時,已經來不及了。任何治療都無法挽回妞妞的生命了。然而,妞妞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拋棄她,或是消極的等待親生骨肉壹點點死去,他們像養育健康小孩壹樣細心的呵護她,直到她停止呼吸的那壹刻,感人至深。
妞妞的生命是短暫的,短暫到她還來不及對這個人世產生留戀之感,就已經離去。她甚至都不知道她的疼痛是由腫瘤引起的,痛失愛女的痛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然而,作者不但承受下來了,而且還用他的筆,記錄下了妞妞短暫的壹生,讓妞妞的生命得到了永恒。書中的作者夫婦令人敬佩,他們對妞妞無微不至的呵護令人感動,因此生命是脆弱的,短暫的,能健康快樂的活著,是壹件多麽幸福而又難得的事,請珍惜我們現有的生活,熱愛生命,利用好它,使自己活的更加光彩有力!
妞妞讀後感6這個寒假,我讀了壹本書《妞妞--壹個父親的劄記》,讓我感觸很深,看了標題就知道,這本書是壹位父親寫他女兒的故事。
壹個小女孩出生三個月後查出得了壹種眼底腫瘤,而且惡性度很高。可是她的父母並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到處求醫問藥,可最終,妞妞的病沒有治好,壹個小生命僅活了兩年就離開了人世,這本書講述了以壹位父親的眼光所看到的這短短兩年內所發生的事,或許有些悲傷,有些傷感,也十分感動人心。
這本書的最後寫道:"如果有人問,這本書對世界有什麽意義,我無言以對,在這喧鬧的時代,壹個小生命的生和死,壹家小家庭的喜和悲,能有什麽意義呢?這本書不是有什麽意義的產物,它是給不問有什麽意義的讀者看的。"
對,不需要知道什麽意義,只是壹個父親對已經失去的女兒的'懷念。
天底下的父親,哪個不是這樣,我的爸爸也是,平時很寵我,經常帶我去外面玩,他還說:"不會玩的孩子是讀不好書的!"生病時,爸爸會送我去醫院;下雨天,爸爸總會把傘放在我這壹邊,自己卻淋得濕濕的;吃飯時,總把最好的部分給我。
這就是天底下偉大的父愛,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好好孝敬爸爸媽媽!謝謝這本書的作者,讓我知道了許多…
妞妞讀後感7晚風拂過,宛如沙,卻似雕。我坐在月下的藤椅上,恍若被縷縷銀絲覆蓋,柔似水,又如夢。
指尖的書頁輕輕翻動,墨香四溢,恍如風,更似情。
書頁上的文字在我的心中碰撞,閃爍出無限的火花。這是壹部父親的劄記,演繹了女兒曇花壹現的小生命,令人感受到了親情與苦難的交織,暖到心間,卻又疼到心底。
文中女兒在出生不久後就被查出患了絕癥,作為父親的周國平懷著對女兒妞妞未來無限希望得知了這個噩耗,他頃刻感到世界的崩塌,那個隨妞妞壹起誕生的新世界消失了。只留下壹對破損的磚瓦。
流著淚,生活在繼續。妞妞小小的軀體經歷了壹次次檢查,又黑又亮的眼睛似乎在觀察這個無情的世界。
壹頭濃密的黑發述說著她的漂亮。
但,事實是殘酷的,最終妞妞被確診為雙眼惡性腫瘤。
我心中不免泛起壹陣陣波浪,伴著清涼的晚風,在大腦中激烈翻滾。對於妞妞而言,從搖籃到墳墓只有咫尺之遙,從天堂到地獄只在旦夕之間。有如魔鬼玩弄這簡單的生命,肆意決定她的生命,卻不會意識到她父母的痛苦。
生活仍得繼續。周國平知道,作為父親,他壹定要挺住,把妞妞當成健康的孩子,陪她度過快樂短暫的壹生。妻子雨兒,帶著妞妞打了壹生唯壹的預防針。()雖然他們清楚,妞妞並不需要打這針,但他們必須捍衛把妞妞當做壹個健康的孩子撫養的權利。
錯覺,全是錯覺。淚水再次浸濕我的雙眼,心頭湧出千絲萬縷。
對於父母,孩子的健康比壹切都重要,但對於擁有壹個絕癥嬰兒的家庭,他們不奢求健康,他們僅僅會滿足於內心的自我安慰,這對他們來說,就足夠了。自己的孩子能和正常孩子壹樣。
生活也是壹種卑微的快樂。
但總得面對殘忍的現實。妞妞的病情壹天天惡化,夫妻倆抱著孩子到處求醫,尋老中醫,求氣功師,可謂是踏訪各處名醫,但終沒有發生奇跡。壹次次出門,都是朝醫院跑,遺憾的是每壹次,妞妞與死亡的距離都有減無增。妞妞開始進行放療。在壹群癌癥病人中,妞妞有著最小的年紀——壹歲兩個月。這個剛剛來到人世的鮮嫩小生命竟也加入了這支死亡之旅,引來了她的“同誌們”同情的目光。雙眼兩側的太陽穴上,畫著兩個醒目的紫色方框,無情地暴露了她是壹個“死緩”患者。
小小的妞妞獨自留在了空曠的放療室裏,她暴露在X射線下的小身子是那樣孤立無助,充滿淒涼之意。讀到這,淚水溢上了眼眶,我不禁心生感嘆,這麽小的孩子就得經歷連大人也受不了的治療與病痛。為何上天如此不公,沒有給妞妞壹個健全的體魄?也許,是上天為了讓人們意識到它的無情與冷漠,不可違抗。
結局終於到來了。
妞妞不可違抗地離開了世界,她壹個人出了遠門,那雙還沒會走陽間路的小腳丫,竟要獨自去走那條陰森的冥路,她,在哪兒?在哪兒?
世界空了。妞妞和春花壹起展開,和秋葉壹起雕落,但,周國平寫道,生活終歸是生活,仍將繼續。
我的心也隨之慟容,也許,妞妞如壹朵嬌嫩的玫瑰,在天堂無憂無慮地綻放。卻在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告訴人們,人在遭遇苦難時可以去尋求別人的幫助和安慰,但不要忘了,唯有壹樣東西能使妳真正承受苦難,那就是妳自己的毅力。《妞妞壹個父親的劄記》讀後感壹個父親的箴言《妞妞——壹個父親的劄記》讀後感
妞妞讀後感8有壹千條理由讓妳早走,只有壹條理由把妳挽留,這條理由勝過那壹千條理由,它就是我對妳的愛,《妞妞,壹個父親的劄記》讀後感。---周國平
這些天,心不能平靜。腦海裏常常冒出這些話"磕著了,頭頭磕著了!"、"爸爸抱!"、"磕著了,爸爸想辦法!"…應該說這些話像是我親耳聽過,回蕩在耳邊,久久不肯散去壹樣。讀完了《妞妞,壹個父親的劄記》,我和別人開玩笑的說,元氣大傷,心快碎了。
書裏主要講述了壹個患眼癌的小姑娘有生到死的過程,她這壹生,只有壹次生日,也只有壹次飄零。多麽想為這個小姑娘抱怨人生對她的不公,但有或許這就是上帝的安排,無法改變的現實。這是壹篇真實的文章,而作者就是妞妞的生父。壹個父親守著他註定夭折的孩子,這《妞妞》是個真實的傷口,周國平用這樣壹個傷口來釋放他自己初為人父,卻在轉眼之間又失去了那個原本屬於他的小生命,從天堂跌入地獄的痛苦。妞妞出生後,就成為父親的掌上明珠。周國平在書說:"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傑出的哲學家。"然而生命是脆弱的,繈褓中的妞妞卻患上了嚴重的眼疾,在接下來那壹年多漫長卻又短暫的日子裏,他親眼目睹妞妞作為壹個生命是怎樣發源、澎湃,也親眼目睹了那可怕眼疾攜帶著死神是怎樣壹步步逼近、吞噬這個稚嫩的生命的。她天使般的降臨人世,在病痛中苦苦抗爭了壹年多時間,又飛回到了沒有苦難的天堂。"小妞妞,爸爸擔心的是妳那麽弱小無助,從未離開過爸爸、媽媽,我們竟讓妳壹個人出遠門,妳那雙還沒有學會走陽間的路的小腳丫,竟要獨自去走那條陰森的冥路了",這種擔憂、這份牽掛、這聲聲哀嚎,只有有著切膚之痛的親人才會發出,只有摯愛女兒的父母才會發出,讀這段文字使所有的讀者淚流滿面。但是,透過周先生的筆,我們還讀到了他對生命的思索,他用哲學家的眼光觀察蕓蕓眾生,用哲學家的頭腦思考生命的價值和真諦,讀後感《《妞妞,壹個父親的劄記》讀後感》。周先生還以慈父的愛心寫道"我明白了,世上沒有什麽東西能割斷父母對孩子的牽掛,連死亡也不能。這牽掛的線團系在妳遠逝的小軀體上,穿透生死的壁壘,達於另壹個世界。我明知妳不復存在,仍然惦記妳猶如惦記壹個失蹤的遊子"。是啊,這份愛、這份牽掛能穿過時光,穿過歲月得到永恒。
想起曾看到的那句話,人生是壹個過程,結果對於每壹個人都是壹樣的,因為有死亡的背景,所以生命才應該得到認真的尊重。
但是,不是每壹個生命的結束都是悲劇和罪過。死亡本身無所謂可怕和不可怕,折磨人的是眼見至親至愛的雕零過程和等待,是那樣的無可挽回,無可奈何。妞妞是"這壹個",她還沒有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她失去了看見美麗人間的眼睛,她也不知道有什麽值得留戀,歸去也許是她的幸運。所以,死者不能回頭理解的慘痛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劇體驗。
因為有愛,所以有家;因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實質的形式和內容。回了家,實際上,我們每壹個人,都是妞妞。每壹個妞妞來到世上,都是愛的奇跡,愛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唯壹理由。所以每壹個人忙忙碌碌為了誰,才會有壹個相同的答案。
可是世界上有無處不在的善良,也到處充滿有意和無意的傷害,讓覺醒的靈魂無處可藏,讓脆弱的生命防不勝防。妞妞,妞妞的爸爸,還有妞妞的媽媽…上蒼無法讓所有的善良得到疼愛和珍惜,上蒼無法讓所有的傷害得到懲罰和譴責,也許只有善待自己和呵護自己,才能讓生活不會無奈的了結,才能讓快樂長長久久地延續。
每壹個生命來到世上的第壹個聲音是啼哭,這也許是壹種荒唐。我們沒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妞妞好像壹顆流星劃過天際,是那麽的美麗,又那麽的短暫:好像壹段好聽的插曲,卻始終要結束;好像壹朵絢麗的花,卻很快就要雕零;好像沙灘上的腳印,不久就會被覆蓋…唯壹永恒不變的,就是妞妞父親對妞妞那默默的愛,這種愛,是否只有已故的妞妞才能體會呢?不,不是的。這本《妞妞--壹個父親的劄記》並不是只道出作者壹人的心聲,而走道出了普天之下所有父親的心聲,對啊,父愛沒有母愛來的那麽細膩、感性,卻是那麽的真切、理性,父親對女兒的愛是不易察覺的,是需要妳來感受的。正如文中妞妞的父親那樣,他對於妞妞的死感到很痛苦,但他並沒有用什麽人來替代妞妞,他認為妞妞是永恒的,是不可替代的,他永遠只有壹個妞妞。我想,要是換成天下隨便那個父親,想法也壹定也和他不謀而合。因為,他們擁有相同的情感--父愛!
未為人母,也無法成為人父,也許周國平的那份情感我無法深深體會,但妞妞讓我們知道,讓我們理解--
活著,沒有理由不好好地生活著。
也默默地祈禱有壹個世界,妞妞在那幸福地活著,在這個世界,孩子都能得到像妞妞壹樣的愛,而不是壹樣的遭遇!
妞妞讀後感9兩個月讀完壹本書,總覺得要寫點什麽來表述心裏的那份稚愛
我壹直認為文章沒有懂與不懂,從文字裏得到觸碰自己靈魂的東西,引得起***鳴那就是壹種幸福了。
讀這本書確實總讓人潸然淚下,當看著亮亮漸漸得黯去,漸漸地消失,當聽他講述那女兒焦急的表情,那壹直壹直擺動的小手,我無法把自己從那情境裏抽出想象,看《妞妞》我的腦海裏自始至終都浮現的是外甥女,我總是為周國平感性的筆觸悲慟,就如他說自己是壹個天性悲觀地小男人,而雨兒則天性快樂,這個憂郁的父親,是那樣細膩得描述,女兒的壹個動作,壹個聲音,在他的筆下都那般活靈活現,融積了得多濃多濃的父愛。
很多的情節既有快樂,又更多讓他懼怕壹切的稍縱即逝。我們永遠也只是旁觀者,我們知道他很痛苦,也依舊只是旁觀者,無法真切體會他的那種無助。他將悲傷轉為文字,我們為之哀痛可依舊也是旁觀者,我們能體會多少。他看到了壹個新生命的到來,那壹個花苞,他是那般欣喜,壹個不願結婚而結了婚,不願要孩子卻有了孩子的他,是那般從壹種思考轉變成另壹種,這也是我不懂的,但哥哥姐姐也說孩子的到來。
他體會了迎接新生命的狂喜,又那麽迅速地看到了死亡的陰影,他目睹那小小的身體獨自呆在那陰冷的地方。生與死,那麽短暫的在壹個嬰幼兒身上上演。
讀《妞妞》,讀出的不只是感傷,人在自然的災難面前,明知道它的降臨卻無計可施,面對自然人的力量還是微薄的,作為壹個父親他只能疼惜,而傷痛依舊只在小妞妞身上漫延,做為父親他只能悲傷,而死亡依舊只發生在小妞妞身上。
他的語言沒有多余,字字句句都那麽得讓人深思,我無法站到他的高度,我只知道那是壹種痛。我也無法和他分享懷抱妞妞時的甜蜜,我只知道那是壹種幸福。他是壹個哲學家,然而和孩子壹起任何的哲理都變得沒了意義。他儼然只是沈浸於擁有妞妞的幸福中的父親。
他也做了種種設想來逃避事情的真實,假如雨兒不曾感冒假如那醫生能夠負責,然而壹切還都只是假如,他也說悲觀者總有壹套自我安慰的理論,他用著,雖然明白是自欺欺人也依舊,面對無法改變的災難除了默默忍受還能有什麽選擇呢?
看著女兒漂亮透明的眼睛,美麗晶瑩卻不知那正是災難的掩飾。有誰會想到十萬分之壹的機率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他也曾那般猶豫在孩子的治療上面,全或無的理念應該是每個父母所期待的,他無法接受壹個盲孩,而後他發現自己是那般願意永遠守候自己的女兒,沒了觸不到了,永遠的離開了。他後悔自己的猶疑,但這又有什麽可指責的呢。
每壹對父母都有著單純的期待,《妞妞》不只有父愛深深,感觸更多的還有他們夫妻感情,是如此和美融洽,是互補的吧,我很喜歡雨兒也想不擎哪些,就是特別羨慕他們那種愛。
讀這本書感受是數不盡的,生與死的對話中,他寫出了他深刻的思考,而那字字句句都意味深長,唯有細讀吧。壹個父親的劄記,壹個先天性視網膜母細胞的女嬰,太多處有話要說,但時間有限。
妞妞讀後感10“磕著了,磕著了”這壹串有節奏的童聲,懦懦的,甜甜的,壹下壹下的敲擊著自己的心,伴著的是陣陣絞痛。這是壹個粉裝玉琢的壹歲半的小姑娘在生命的盡頭向親人做著的最後告別。
合上書,那個粉嫩的病床上的小女孩依舊浮現在腦海,遲遲不散。心裏是痛,眼裏是淚。
周國平將還未來的及付出的愛和深情全部傾註在《妞妞》這本書中,用壹個父親最質樸的言語傾訴著他那個在世間存活了十八個月的,身患癌癥的女兒的點點滴滴,包括她的壹顰壹笑,壹喜壹怒,她超乎尋常的聰慧,她面對病癥的無知無畏,她原先散發著奶香的溫熱的小身體,她最後被病魔折磨的黯淡無光的小模樣,她留給人間的歡樂,她帶往天堂的病痛……同時,書中真實地記述了擁有這樣壹個可愛卻註定會夭折的孩子的父母要承擔的淒苦、無奈、遲疑、委屈、憤怒、哀痛和絕望。
無法阻擋厄運發生的周國平看著小小的女兒遭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不知道妞妞剛開始的生命旅程將在哪壹天走向盡頭。別人習以為常的的光明在妞妞身上確是莫大的幸福,她那麽熱切而執拗的追逐光明,當她看見壹團橘黃色的燈光時她會笑很久,媽媽說妞妞的眼睛像波斯貓,那是她心中世界上最美麗的貓;她在病痛的折磨下壹遍遍喊著“磕著了”,那是她心中最疼的詞匯,她不明白世界為什麽總磕著她;當妞妞的腫瘤漸漸嚴重,她唯有哭來發泄痛楚,爸爸內心的不忍化作淚水奪眶而出時,妞妞邊哭邊說:爸爸疼,妞妞哭。
她在病痛下要求媽媽談鋼琴,聽的入神時,疼痛也似乎隨著悠揚的曲調飄散,在爸爸肩頭沈入甜甜的夢想,迎接下壹輪病痛的挑戰;在妞妞即將離開人世的那些夜裏,她躺在爸爸身邊輕喚“爸爸”,爸爸也輕聲應答,在蒼茫人世間望著女兒還未來得及綻放的生命之花雕零,那是怎樣令人揪心的痛楚。妞妞終究是在“磕著了”的嗚咽聲中走向那生命的盡頭,擺脫了不公的命運帶來的摧殘,小小的安琪兒重新回到了天堂。“小妞妞,爸爸擔心的是妳那麽弱小無助,從未離開過爸爸媽媽,我們竟讓妳壹個人出遠門,妳那雙還沒有學會走陽間的路的小腳丫,竟要獨自去走那條陰森的冥路了”,這份深深的擔憂,深觸我心,“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傑出的哲學家”的周國平,那份對女兒的摯愛,在此表現的淋漓盡致。
“妳在時,我抱妳不夠,因而覺得時間太少,妳走了,我的懷裏空了,突然發現時間毫無用處,我不知道拿那麽多時間做什麽,也許時間只有壹個用處,它會幫助我——是幫助我壹天天向妳走近。”再也不能看見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再也無法在陽光下快樂追逐,再也不能做在鋼琴前像母親那般美麗演奏,再也無法執筆像父親那樣傾訴。妞妞是獲得了解脫還是失去了所有?
淚伴著紙張的壹頁頁翻動不斷滾動。為可憐的妞妞,也為苦命的父母。無法想象那是怎樣的壹場劫難,硬生生的拆散了本該洋溢濃郁幸福的家庭,無法想象是怎樣的煎熬,在壹年多漫長而又短暫的日子裏,目睹繈褓中稚嫩的生命是怎樣發源,又是怎樣被死神壹步步逼近,吞噬。父母無疑是偉大的,陪伴著的壹年多的時光,相信是妞妞對這個世界最幸福的回憶。
世界上無處不在的是無意的傷害,讓脆弱的生命防不勝防,只有珍惜每分每秒,珍惜每壹次的美好時光,善待自己,呵護自己,才能讓生命不會無聲流逝,才能讓精彩永久綻放。人生的結果對於每個人都壹樣,正因如此,生命才應牢牢被把握。
有壹千個理由讓妳早走,只有壹條理由把妳挽留,那條理由勝過壹千個理由,它是我對妳的愛,感謝父母,為我們帶來了如此璀璨的世界,感謝生命,讓我們懂得了把握和珍惜。努力前行,讓自己的生命綻放最美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