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2023年家庭農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專家這樣說。

2023年家庭農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專家這樣說。

日前,由寧波三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聆聽未來——2022-2023中國生豬產業發展新年致辭”網絡直播大會圓滿落幕。

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學家顏誌春博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國家生豬現代產業體系崗位專家張桂紅教授,《吉姆》主編李丹先生。com-新豬學堂,寧波三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服務部總監柴衛東博士等行業專家就“2022年養豬業關鍵詞”、“2023年養豬業發展前景”、“中國豬場疫病凈化有效措施”等話題進行了探討和分享,專家的金句吸引了近兩萬人參與

Q1:回顧2022年,妳見過的養豬行業最大的變化是什麽?或者說最打動妳的是什麽?

顏誌春博士:我收集到的2022年最大的變化是,行業正在從外部快速擴張向內部降本增效轉變,企業對內部成本管理更感興趣。

很多都有好的做法,對整個行業有長遠的影響。

比如,很多豬企更新了種豬群,不僅提高了種豬群的效率,而且對後續斷奶仔豬的生長、疾病防控、成本管理都有深遠的影響。

顏誌春博士

張貴紅教授:2222年我最大的壹個感受就是垂直養豬模式在中國的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

在過去的兩年裏,中國的養豬業經歷了大規模的擴張,建造了許多新的養豬場,包括建設養豬場。這兩年是這些新養豬場開始投入運營的時間。

以樓樓養豬場為例。從目前大概的數據來看,已經建成的產能(包括未完全入組的)近1億,這是壹個非常龐大的規模。

目前,許多新建的建築養豬場都是由顏誌春博士設計的。有的豬場采用“28天壹批”的飼養模式,依靠自身內部更新,壹年可以生產13批豬,養殖效率非常高。

未來“28天壹批”其實是養豬場達到最佳生產效率的壹個很好的選擇。

張貴紅教授

李丹老師:2022年最讓我感動的是,行業選擇了相信。

相信技術,相信建設養豬場是可能的,不僅可行,而且高效,其中融合了很多集成技術和人員協作。

另外,2022年豬價波動巨大,飼料原料漲幅前所未有,對養殖戶來說是極大的考驗,但我們會發現,業內人士都在積極應對,有人在積蓄力量,在封閉管控中積極自救;有人在虧損中轉弓,堅定轉型;有人在“價格內卷化困境”中勇敢探索新路,逆勢成長。這些都是值得尊敬的。畢竟能跨越2022的企業是有競爭力的,這也代表了大國崛起的重要力量。

李丹老師。

柴偉東博士:我常年走在壹線養豬場周圍。2022年我感受最深的是壹線養豬場正在把壹些操作技術化、流程化。

例如,在壹個養豬場的運營中,每名普通授精的員工每小時可以繁殖16頭母豬。如果要培養壹名合格的飼養員,需要5000次以上的飼養經驗。但是隨著壹些創新產品的出現,比如三生的自動輸精管,使得壹個合格的飼養員的訓練次數從5000次減少到654300次,方便、穩定、高效。而且從傳統方式準備壹頭豬需要6分鐘左右,縮短到1-2分鐘左右,減少了對人員和操作技術的依賴。在以後的生產過程中,簡單的工具和方法受到養豬場的追捧。

柴偉東博士

Q2:在生豬規模化、產業化的背景下,2023年生豬產業可能會發生哪些聯動變化?

顏誌春博士:近十年來,2006年的高致病性藍耳病,2018的非洲豬瘟疫情,深刻而永久地改變了養豬戶的生產方式和盈利模式。

以盈利能力的變化、設施/模式/規模的進步和重大疫情的出現為主要標誌,中國現代養豬業在壹波大浪潮中發展升級,逐步形成了具有現代特色的先進養豬業。

其實早在2015,我們就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做了壹個判斷。當時有人說,未來5-10年,中國養豬業必然會出現3-5家有全國影響力的巨頭,全封閉、自動控制、自動飼餵的新型養豬場將成為主流。現在,當時的判斷得到了印證。

就2023年而言,行業的快速集中將更加典型。在快速集中的形勢下,市場結構已經重構。全國龍頭企業如何發揮價格、市場、技術的引領作用,我們拭目以待。

Q3:養豬規模化的提升,產業化時代的到來,需要很多新技術、新模式來支撐。我們的行業需要哪些技術來支撐養豬產業化時代的到來?

閆誌春博士:我認為最迫切的是種豬群的更新,而如何快速凈化地方病傳染病是大型養豬企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批量生產技術的升級使得規模化養豬企業無需付出過多的投入就能獲得更大的利潤。

壹些龍頭企業從原來的單位生產到每周批量生產,再到現在的大批量生產,典型的28天批量生產,對解決我國豬健康的幾個關鍵問題,如病毒性腹瀉、藍耳病、偽狂犬病的凈化等有很大幫助。

28天批量可能成為下壹代革命性的生產模式。

Q4:豬企、規模養殖場、家庭養殖場等各種規模的養豬場應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規模化趨勢?

張貴紅教授:對於大的養豬企業來說,除了更新養殖群體,清理疾病之外,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才,招到有學習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大型養豬企業需要壹個能夠吸收和實施最新最先進的養殖理念和技術的人,這樣才能提高養豬場的效益,減少損失。

家庭農場對人的要求也很高,但這裏對人的要求更多體現在責任心上,要求工作紮實細致,這也能保證養豬場的效率。

李丹老師:大型養豬企業要制定壹些標準化的流程,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盡量減少壹線生產中人為因素的影響,變不可控為可控。

規模化豬場最重要的是控制現金流,提高生產績效。

這就需要借助壹些技術,比如批量生產來分擔每批豬每月的風險。

2023年,家庭農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目前所有頭部企業的擴張主要集中在種豬場和母豬場。

但他們的配套育肥設施嚴重不足。

這就需要家庭農場幫助做好育肥工作,也為家庭農場提供了與大豬企合作的機會。

對於家庭農場來說,和誌同道合的人走在壹起,是規避風險最好最穩定的方式。

閆誌春博士:家庭農場獨立經營的話,自己有母豬,自己有仔豬,自己育肥。

這樣的家庭農場,其養殖效率、關鍵育肥技術、飼料加工成本等。,不能和規模化豬場相比,尤其是市場在成本線附近的時候。

所以家庭農場和大企業合作,比如參股,利潤分成等。,讓家庭農場具體負責育肥,可以走得更遠。

Q5:未來養豬場應該從哪些方面提高效率或競爭力?

張貴紅教授:對於所有的養豬場來說,疾病防控壹定是提升競爭力的壹個關鍵。

尤其是壹旦感染了非洲豬瘟這樣的疾病,更是生死攸關。

如果感染了藍耳病等疾病,即使無關生死,壹次至少給普通養豬場造成幾十萬上百萬的損失,養豬場的利益也會被疾病竊取。

閆誌春博士:新的養豬場和豬群建立後會面臨很多問題。

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大型設施設備建立後,如何才能運營好?在豬圈內環境的控制和運輸效率上如何才能達到設計目標?這是很多養豬場面臨的問題。

除了疾病,豬在後續繁殖階段遇到的各種問題,都要在豬群建立的時候解決。

養豬場投產後,母豬的規劃和種群來源需要更長遠的考慮。

這是對區域經理和現場總監的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的極大考驗。

在這些細節層次上有很多工作要做。

李丹老師:對於核心人群的更替和優化非常重要。

如果是種豬場,可以制定壹系列凈化措施,比如控制疫情,提高種豬健康水平,以獲得市場溢價權。

如果是自繁自養的養殖場,壹定要考慮產能利用率和豬舍周轉率,采用批次管理,將產能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這樣才能規劃好每個月出欄的豬數,保證每個月出欄的豬數,避免出現高價無豬賣,低價有豬賣的過多尷尬。

q6:2023年生豬市場將如何演變?或者哪些因素會影響市場的變化?

張貴紅教授:豬價變化的規律主要取決於供求關系。

首先要看能繁母豬的存欄情況。母豬太多,豬價肯定不會太好。

還有壹個就是看消費端。從我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2022年的消費高峰還沒有達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80%,生豬市場嚴重供過於求。

明年的市場不應該特別樂觀,但也不應該特別悲觀。最重要的是企業要控制好成本,才能應對低迷的市場。

顏誌春博士:不確定性太多了。

從各種渠道的數據來看,母豬基本都是穩中有升,但漲幅不是特別大。

在消費市場方面,中國與正常的市場需求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市場的變化主要取決於供求關系。

李丹:整體來看,2023年生豬行業黑天鵝事件會少壹些。隨著新冠肺炎政策的明確和放開,消費會逐漸升溫,豬價波動會減少,不確定性會降低,外部環境會更加穩定,供求關系不會輕易被外部環境打破。

此外,張桂紅教授、李丹先生、柴衛東博士還分別就“中國養豬場疾病凈化新趨勢及幾種有效手段”、“2022年養豬業關鍵詞分析”、“批量生產在疾病防控中的優勢”等話題進行了分享!

張貴紅教授在《中國養豬場疫病凈化新趨勢及幾項有效措施》的課堂分享中提到,養豬場疫病是竊取養豬場利益的最大殺手。在成本競爭的巨大壓力下,疾病凈化成為養豬場的必要選擇,也是國家政策的目標導向,也與企業利益和社會需求息息相關。

對於種豬場和母豬場的養殖群體,非洲豬瘟、豬瘟、偽狂犬病、藍耳病、流行性腹瀉等疾病要“清洗”,減少疾病對豬場的影響。

張貴紅教授強調,國家豬核心育種場要求對重大或重要疾病(非洲豬瘟、口蹄疫、豬瘟、豬偽狂犬病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進行監測和凈化,以保持種群高度健康。

2025年底前,所有省級以上非洲豬瘟或國家級生豬核心養殖場指定的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或示範場全部建成,未建成的取消資格。

此外,張桂紅教授還為線上觀眾普及了各種垂直傳播疾病凈化的評價標準,並分享了養殖場疾病凈化的策略。

李丹老師在《2022年生豬產業關鍵詞分析》課件分享中指出,中國生豬養殖業已經進入規模化時代,在這個時代的特征下湧現出了很多新技術,這也對生豬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李丹老師分享了兩個關鍵詞:“極限降本”和“建養豬場”!

關鍵詞壹:極致降本。

李丹老師指出,豬價處於非瘟疫後的異常波動和不穩定狀態,限縮是熨平豬周期的有效手段。

縱觀牧源、溫氏等大型豬企,都在想盡辦法通過智能化、飼料配方優化來降低成本,這也是豬企競爭的根本。

關鍵詞二:建養豬場。

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增生豬生產項目257個,總產能6543.8+0.3億頭。

其中,建設養豬場項目64個,涉及生豬產能2332萬頭,占比18%。建造豬舍是技術的快速集成,是中國從農業向工業飛躍的體現。

在“批量生產在疾病防控中的優勢”的課件分享中,柴衛東博士分析了豬場的實際數據,得出結論:在藍耳病防控中,批量生產降低了各個生產階段藍耳病的檢出率,更有利於藍耳病積極穩定狀態的建立和維持。

對於流行性腹瀉,批量生產可以通過優化生物安全和豬流管理,避免新病毒的傳入,防止感染,也可以有效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

從實施批量生產前後的變化來看,豬群轉為批量生產後8個月,PSY和斷奶仔豬數明顯增加,這將使母豬場更加穩定,縮短生豬上市時間。

總的來說,批量生產模式在疾病控制和穩定生產系統方面有很好的表現。

標簽

規模的快速增加是最近兩年和未來幾年中國生豬養殖業將發生的最大變化之壹。在生豬規模化、產業化的大背景下,養豬業巨頭正在成為寡頭,行業布局發生巨大變化。與此同時,行業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推出,養豬業正在發生質的變化。

面對這種變化,提質增效,千方百計增加競爭力,是養豬戶必須面對的問題。

豬企、規模化養豬場、家庭農場如何在大浪淘沙中生存,還有待觀察。

  • 上一篇:& lt歷史記錄。《李斯列傳》李斯的性格特點是什麽?
  • 下一篇:小學三年級作文350字左右,朋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