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對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的初步構想

對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的初步構想

任香愛 於瑞洋 李寅

(國土資源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本文通過簡單介紹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狀況和建立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的初步構想。

關鍵詞 實物資料;管理體系;構想

壹、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狀況

我國地域遼闊,地質條件復雜多樣,許多地質現象、礦產類型、構造事件和環境演化標誌,在世界上是獨壹無二的。長期以來,開展了多方面的地質工作,產生了大量具有重要保存意義和開發利用價值的實物地質資料。

目前,全國實物地質資料分散保存在不同部門的基層單位或個人手中:石油系統由各油田收藏管理;地礦以及冶金、煤炭、有色、核工業、海洋等系統,由地勘隊、地勘院以及礦山企業收藏管理;科研單位多由項目組或專業技術人員個人收藏。

根據初步了解,石油部門重視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大慶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大港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塔裏木油田等主要油田都對巖心、巖屑等實物地質資料實行統壹的規範化管理,建有較大規模的巖心庫,並配有觀察、取樣、檢測、掃描設施,巖心管理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並不同程度地建設了巖心數據庫和網絡系統,開始推進對內管理和對外服務的信息化。各油田都初步建立了規範化的管理服務系統,制定並實行了《巖心管理辦法》、《巖心樣品加工辦法》、《巖心熒光照相辦法》、《巖心制片方法》等企業標準和比較系統的管理服務辦法與崗位職責。

地礦系統的實物地質資料幾乎都是由不同系統的基層地勘單位生產和保存的,保存地特別分散,近年來伴隨地勘單位的屬地化、企業化管理,大多數單位已無力進行實物地質資料的清理、保存、管理。據調查,現有的地礦巖心庫,只有少量屬於磚瓦結構的永久性巖心庫,其余均為簡陋的臨時性巖心庫或借用、租用的民房。例如,地處黑龍江阿城市玉泉鎮的黑龍江省第四地質勘查院的前身為黑龍江省第壹地質大隊,現有429箱3萬多塊區域地質標本和3個礦區10個鉆孔的1714 m放射性巖礦心及副樣,存放在壹個廢棄車間和壹個瀕臨倒塌的簡易巖心庫內,由於沒有經費,所有巖心、樣品都堆置在破木箱和舊紙箱中,現無專人管理,已有的標識已模糊不清,辨識困難。

除石油和傳統的地質礦產工作外,幾十年來,在其他領域——特別是海洋地質與遠洋地質調查、區域化探以及極地考察、大陸科學鉆探和新開展的地質大調查等工作中,也產生了大量具有十分重要管理價值的實物地質資料。這些實物地質資料從總體上看,保存管理狀況堪憂,除大陸科學鉆探等部分實物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外,其他大量實物散存在不同單位或個人手中,不但難以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保存條件得不到保障。

二、建立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地礦系統是我國地質勘查和地質科研的主體,產生和保存的實物地質資料最多。據全國地質資料調查結果,截至1998年底,中國地礦、煤炭、冶金、有色、核工業、建材、化工、武警黃金、水利等系統有各類巖礦心存放點1萬余處,存放的巖礦心總長度2471×104m,取自6308個礦區、30.1萬個鉆孔。其中永久性巖礦心庫463 處,存放巖礦心994×104m,保存完好率約55%;簡易巖礦心庫714處,存放巖礦心663×104m,保存完好率33%;其余存放點為暫時性或露天存放點,所存放或淺埋的巖礦心嚴重損毀流失。全國有關單位保存的標本99.4萬件,采自20200個礦區(工作區);副樣1443萬件,采自8484個礦區(工作區);光薄片301.2萬件,采自24434個礦區(工作區)。

據了解,1999~200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大調查項目在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工作中部署的鉆探工作就有近40×104m,產生的巖礦心估計有20×104m左右,這其中包括新發現的壹些大型、特大型礦床的巖心。中國地質調查局在2006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指出,2006年地質調查工作重點將把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計劃安排礦產勘查鉆探工作量20×104m左右,比上年的13×104m有大幅增加。這些都說明了在今後的地質調查工作中將會繼續產生大量的巖心、礦心、標本、化探副樣等各種類型的實物地質資料。

據2005年初步調查統計,自1999年開展大調查項目以來,大調查項目取得比較重要的實物地質資料有:鉆孔巖心類的巖心325304.58m、礦心7252.98m,標本類的古生物標本7139 塊、巖石標本63273塊、礦石標本1144塊、巖石薄片62425片、樣品副樣類的光譜分析樣45031件、化學分析樣121452件、同位素年齡樣971件,化探副樣類的巖石化學樣54901件、土壤化學樣643803件、水系沈積物化學樣333254件等。

據近幾年來,對大慶油田巖心庫、勝利油田巖心庫、克拉瑪依油田、塔裏木油田大型油田和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渤海研究院巖心庫、大港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巖心庫初步調研了解到,這些石油系統的巖心庫保存的巖心約有30×104m左右。

這些實物地質資料的產生,是國家花費大量的資金取得的,如1999~2003年,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組織實施的地質大調查項目經費總額達396841萬元。如何科學管理這些實物地質資料,實現信息資源***享,提高實物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礦產勘查和開發工作國家在這方面非常重視,具體體現在最近《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決定》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地質資料信息***享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國家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和全球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投資環境信息服務系統。嚴格執行地質資料匯交制度,開展地質資料專項清理,推進地質資料的研究開發,充分發揮現有地質資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復和資料浪費”。而地質資料包括實物資料,因此建立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使這些大量的實物地質資料得到有效保護,壹方面可以避免工作重復,節約資金投入,另壹方面可以為社會提供快捷的利用服務,實現資源***享,因此建立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三、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的初步構想

由於實物地質資料來源於全國不同的系統、部門和單位、礦山企業等,在加之有些實物需要特殊的保管條件,如地質大調查由全國地質行業的眾多單位實施,除包括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單位外,還包括名省地勘局和地調部門、海洋地質調查局、有色地質總局、冶金地質總局、核工業地質局、煤炭總局、中國地質科學院等單位。冰心、放射性實物、天然氣水合物等需要特殊保管。

基於這種情況,應在全國建立分級保管和委托保管的實物資料庫,建立以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為中心,以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分庫、省級實物資料庫、特殊實物地質資料庫和省級實物資料分庫以及基層實物地質資料庫為基礎的管理體系,形成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網,實現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享。

1.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

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分三級:壹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二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分庫、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實物地質資料庫和委托保管實物地質資料庫;三是基層生產單位實物地質資料庫(圖1)。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分庫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六大區所六個實物地質資料庫組成,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實物地質資料庫由省級實物地質資料分庫組成,委托保管實物地質資料庫由石油與天然氣實物地質資料庫、煤層氣實物地質資料庫、放射性實物地質資料庫、其他特殊保管實物地質資料庫組成。

圖1 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框圖

2.各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機構

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統壹管理。各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機構為:

1)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在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中國地質調查局領導下,由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負責管理,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對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監督管理。

2)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分庫——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單位的六大區調中心負責管理,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對六大區調中心的監督管理。

3)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實物地質資料庫——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管理。

4)委托保管實物地質資料庫——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指定的委托其保管某方面地質工作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的單位或部門負責管理。

5)基層生產單位實物地質資料庫——由實物地質資料生產單位負責管理。

3.各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機構責任

1)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負責收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系統性以及具有保存價值和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及相關資料;負責接受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分庫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實物地質資料庫匯交的屬於國家庫保管範圍的實物地質資料及相關資料。

2)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分庫——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直接領導下,負責地質調查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利用和管理;負責向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匯交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管理範圍內的地質調查實物地質資料及相關資料。

3)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實物地質資料庫—— 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實物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利用的監督管理;負責向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匯交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管理範圍內的實物地質資料及相關資料。

4)委托保管實物地質資料庫——負責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委托其管理範圍內的實物地質資料。

5)基層生產單位實物地質資料庫——負責向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實物地質資料庫匯交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級管理範圍內的實物地質資料及相關資料;負責向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分庫匯交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地質調查項目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及相關資料;負責匯交後的其他實物地質資料保管。

  • 上一篇:客人從哪裏來查看後體驗?
  • 下一篇:在小學期末教師會議上的主持講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