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床中的“巨石”
大箕鎮位於澤州縣南部,北距晉城市區15公裏。2001年,由原大箕鄉、南河西鄉合並為大箕鎮。全鎮總面積131.9平方公裏。被發現的巨石位於大箕鎮大箕村東的河床內,而晉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建築迎旭橋就位於其東面。
今天上午,記者與晉城市文物專家張建軍壹起前往大箕鎮大箕村實地采訪。經村民指點,記者很快在村東的大箕河河床上看到壹個大坑,壹塊用防雨布遮蓋的巨石矗立在坑中。環顧四周,設置了警戒線,在河床內的另壹塊青石上,還安裝了監控裝置,探頭沖著矗立在河床上的巨石。
聞聽有文物專家前來,大箕村村委會主任趙兵趕到現場,並與張建軍壹同進入河床的坑內。
“這塊石頭高4.8米,周長14米。”趙兵說。由於被包裹起來的石頭外形巨大,覆蓋其上的防雨布全部揭去較為困難,只能將巨石下部的防雨布褪去。張建軍湊到露出的巨石前,認真觀察其表面發現,巨石是由形態、顏色各異的材料組成,表面有的呈現平滑整潔,有的卻斑駁坑窪布滿小洞。
記者掀開防雨布,鉆到被覆蓋的巨石下面近距離觀看,整塊巨石的構成成分、成色也不相同,有的表面混合了沙土,有的凝結成塊狀,撿起與其相同的壹小塊碎石拿在手裏,不僅分量感到比體積差不多大小的常見石塊異常沈重,而且材質還非常堅硬。
大箕村黨支部副書記馬立祥今年63歲。“這不是壹塊普通的石頭,小時候就聽村裏老人們說,很久以前,從天上就掉下來壹顆‘星宿’。”他說:“在小的時候,村裏的老人們經常說,妳們去星宿上爬壹爬,去星宿上玩玩爬爬,小孩兒的身體會健康,長得結實。”
“想當年,有隕石的大箕河道內水很清,還能洗澡。”馬立祥清楚地記得,在1976年以前,這塊河床裏的巨石還露出地面1米多高,當年,個頭兒不高的他想爬上去,還挺費事。“到了後來,村裏填河造田,就用土把巨石給埋到地下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巨石之事逐漸被村裏人遺忘。然而,從去年開始,隨著全域旅遊在當地的興起,地上無資源的大箕村民集思廣益,村裏有老人忽然想起在村東頭的那塊巨石。從去年夏天開始,趙兵就組織人員在河床裏尋找埋藏巨石之處。由於並無確切的位置,尋找之初並不順利。當年7月初,隨著開挖面積的增大,才找到了巨石的準確位置。
沒想到的是,巨石的行蹤剛有了下落,就有竊賊趁夜色前來盜挖。為了安全起見,村裏人又將土回填,將巨石保護起來。直至去年冬季,整個巨石才又重見天日。
B “天外來客”重約150噸
為了尋找這塊巨石,大箕村花費了30多萬元。對於手頭緊張的大箕村來說,趙兵更想知道的是:這塊巨石到底是否隕石?是何時隕落到大箕?
“聽我們老祖上說,是多少輩兒了就排不清了,傳說大箕東河灘降了個‘星宿’。”馬立祥說,聽老人們講過,大箕村原來是個有數千口人的村莊,降下這個“星宿”後,方圓幾十裏都遭了災了,相當於20級的地震。所以村裏上歲數的人還記的有個“星宿”。
張建軍畢業於山西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壹直在當地從事文物考古工作。“在河床內出現如此的巨型怪石,確實讓人感到奇怪。”他仔細勘察巨石四周環境,發現許多“紅燒土”地質土層及其他地形地貌,符合隕石墜落後形成的情形。而在這些地質土層之上,還保留著紋路清晰的河床地質層。“這些情形應當是天外隕石墜落到地面時,由於溫度極高,炙熱燃燒後形成的。”他認為,這塊巨石是“天外來客”無疑,“是類似冰川沈積巖隕石。”
張建軍是說法,與前段時間大箕村專門邀請到的國際隕石協會總顧問潘書湘檢測結果頗為相似。
據趙兵介紹,當時潘書湘通過用儀器探測後認為,這塊巨石是來自火星的水冰包容性隕落物體。根據推斷,這個龐然大物在隕落的過程中是水冰包容的,非常大,到地面隕落的時候,冰塊還沒有融化,隕落冰川是具有六方包徑,比鋼鐵、石頭都堅硬。在隕落的過程中可以形成600攝氏度到1200攝氏度的高溫,形成非常巨大的沖擊波。
經測量,這塊巨石高達4.8米,周長14米。“如果用咱們地球上同樣體積的石頭來測算,這塊石頭重量在150噸左右。”趙兵說。
“如此重量的隕石隕落地球,是會給墜落地的周圍帶來地震等巨大的災難。”讓張建軍不解的是,如此對社會生活造成重大的事件,卻在晉城的史誌中找不到相對應的只言片語的記載。
在與趙兵、馬立祥等人閑聊時,張建軍無意間得知:大箕四面環山,出了門就爬坡上山,地形就像壹個碗,大箕就是碗底。“這就是典型的隕石墜落地球後形成的地形地貌。”張建軍問道:“如此壹來,除了這塊巨型隕石及周圍散落的碎小隕石外,在大箕村周圍還應當有類似的大隕石。”
聞聽此言,趙兵接茬道:“聽村裏老人們說,距離大箕村西面兩三公裏的槲樹莊村也有塊巨石,可惜壹直找不到下落。”在此開挖尋找巨石期間,趙兵經常在工地上轉悠,看到與周圍山體不壹樣的稀奇古怪石頭就撿起來,像寶貝兒似得放到村委會保存。
C 原汁原味就地保護
經潘書湘現場監測,這塊隕石含有45種元素,還有17種稀土微量元素。而隕石含量最高的還是鐵元素。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箕村辦起許多小煉鐵廠,村裏的人也從隕石周圍的河床內取上“鐵礦”煉鐵。“結果鐵沒煉出來,反倒經常‘長了爐’。”馬立祥所說的“長了爐”,就是隕石雖說含鐵量豐富,但是由於熔點極高,用小高爐根本無法將其熔化,結果鐵水流不出,造成小高爐內“腸梗阻”。而這種現象正好印證了這塊巨石是“天外來客”無疑。
為了尋找村裏的這塊巨石,大箕村動用挖掘機等大型設備進行開挖。現已形成200多平方米的施工面積,其中隕石周圍占地四五十平方米。由於受隕石的炙熱燃燒,附近的土層被燒紅,而青石則被燒的發白,許多的不同材質的碎隕石散落在其周圍。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尋找隕石期間,在河床內還挖出兩通清康熙十二年、十三年的《衛公創建迎旭橋記》《修橋記事》。
“宇宙、地球上的物質是相似的,隕石墜落地球燃燒過程中的痕跡,是天體隕落的環境,不僅僅是對隕石有保護價值,其周圍的環境更有保護價值。”張建軍建議:應當用保護兵馬俑類似的方法,將隕石對周圍山巖的變質影響,包括隕坑隕鐵等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也就是“天體降落現象”完整的保留下來,作為天文科普基地,完整地呈現給世人。“與清代文物迎旭橋就可形成壹個完整的科普和人文景觀。”他說:“歷史上,迎旭橋是萬裏茶馬古道中的壹條通道。”
經網上查詢,目前世界上最重最大的隕為石納米比亞的霍巴隕石。這個以發現地的名字命名的隕石,表面積超過6.5平方米,重量在60噸左右。而國內最大最重的隕石為在新疆清河縣發現的名為“銀駱駝”的鐵隕石,其外形呈不規則圓錐體,體積為3.5立方米,重約30噸。
“我壹直沒考察清楚‘大箕’名稱的由來,是否有可能村民傳說隕落的‘星宿’,是28宿的‘箕鬥星’而得名?”有種說法,大箕地勢西高東低,狀如大簸箕,故名大箕。對此,張建軍不以為然:“古人地名中包含著玄機,大簸萁形狀就是環形山地,就和隕石坑有著關聯性。就像已公認的遼寧岫巖縣的隕石坑壹樣,那個地名叫‘羅圈裏’。當然這種環形地形要排除火山噴發或天坑的成因。”想到此,他用手機衛星地圖觀察大箕地形印證此地,果然發現大箕確有大圓坑地形存在,為隕石的出現提供了重要依據。
張建軍希望國內權威部門能對大箕發現的這塊隕石進行權威認定,這樣有可能改寫世界有關隕石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