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幫我介紹下尼康和佳能的型號、性能發展歷史,重點是性能方面?

幫我介紹下尼康和佳能的型號、性能發展歷史,重點是性能方面?

尼康比佳能的歷史要長上那麽幾十年,到今年已經91年了,尼克爾鏡頭也度過了75年的光輝歲月

1917年,東京計器制作所 的光學計量儀器部門和巖城玻璃制作所的反射鏡部門合並,成為壹家更完善的光學企業,並命名為Nippon Kogaku K.K.(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 然後又兼並了藤井鏡頭制作所,這奠定Nikon日後的發展基礎,而Nippon Kogaku K.K.這壹個名字壹直沿用至1988年,只是它的知名度卻遠不及它的品牌——Nikon,因此,Nippon Kogaku K.K.早已改稱Nikon Corporation(這種只知有家不知有國的情況非常多,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Panasonic,很少有人知道松下其實叫Matsushita吧)。1917年,尼康向德國聘請了8名光學專家外加上自己的200名員工開張之後,早期產品以望遠鏡顯微鏡和光學測量儀器為主。1918年,Nippon Kogaku K.K.正式有了大規模的生產中心廠房,並且開始研究光學玻璃的生產,到1921年它們推出三支反射式望遠鏡,口徑分別為5㎝、7.5㎝及10㎝,還有mikron 4X ,6X這兩支棱鏡倒像的開普勒雙筒望遠鏡,這是尼康在光學器材領域叱咤風雲90年的開始,1920年,尼康從德國請來了光學工程師Heinrich Acht(上圖右)負責設計鏡頭,Heinrich Acht回國後改由日本工程師 Kakuya Sunayama 接手,他根據Acht的資料在1929年完成了Nikon 第壹顆 120mm f/4.5鏡頭但是並未投入量產,用來證明實力的成分更多壹些,到1932年,Nippon Kogaku K.K.生產出的攝影用鏡頭,並啟用Nikkor(尼克爾)商標(Nikkor其實是從顯微鏡上沿用下來的牌子),1937年尼康已經完成了50mm/f4.5、3.5和2.0 的Nikkor鏡頭光學設計工作,但當時尼康還沒有自己的機身。

到了1933年嘛,攝影愛好者,婦科大夫禦手洗毅先生創立了佳能的前身,精機光學研究所。1933年也是個多事之秋,這壹年美國大蕭條到了最嚴重的時候(1929-1933年經濟危機),德國發生了國會縱火案,隨後通過“授權法”授予希特勒全權,連***產主義之爹馬克思都死了50年了,相比這些,在東京麻布六本木悄悄成立的精機光學研究所根本就是如同塵埃壹樣無關緊要的小事而已,誰又能料到它日後會生長成如此龐大的壹個企業呢?佳能的技工們在掛牌之後埋頭苦幹,到了1934年,終於幹出來壹個小東西,這就是Kwanon(觀音),這也是佳能乃至日本第壹部仿Leica的旁軸取景焦平面快門35mm相機,當時報紙上頗為興奮的報道了壹番。不過觀音只有機身沒有配用鏡頭,剛剛我們似乎才講過壹個光有鏡頭沒有機身的公司吧?這兩家稍壹接觸就勾搭到壹起去了,Nippon Kogaku K.K.提供Nikkor鏡頭和精機光研的仿Leica旁軸相機機身搭配著賣,做起了露水夫妻。

1935年對於CN兩家來說都是難以忘記的壹年,這年中,精機光研推出35毫米焦平面快門照相機“Hansa Canon”(之前的觀音只是試制性質的,並沒有大規模投入量產,而且完全照抄萊卡,生產出來會吃官司的),連帶順手註冊了Canon的商標,而Nippon Kogaku K.K.則推出了Nikon推出50mm f/3.5 Nikkor插刀式鏡頭與之配合,堅固易用的機身外加素質優秀的Nikkor鏡頭使得這兩家新生的公司為世人(主要是日本人,還有壹些西方駐日本的記者)所關註起來。佳能和尼康的蜜月期從此開始。

隨著日本軍隊的擴張,日本政府對尼康的軍品訂貨也增加了很多,尼康的生產重心已經基本投入到了軍用光學器材方面,那麽尼康抗槍打仗的時候,佳能有二心了。1937年,精機光研改了個名字叫精機光學株式會社,到了1939年,當尼康大包大攬的生產從用航空偵察相機到潛艇用潛望鏡的大部分日軍光學觀瞄器材,而佳能在這壹年研發了自己的第壹支鏡頭,取了個叫“Serenar”,的讀音頗像南汽菲亞特生產的小車“西耶那”的名,規格則是50mm/3.5。

1938年到1945年間,隨著侵華戰爭的全面爆發及太平洋戰爭的開始,Nippon Kogaku K.K.配合政府的需要,開設了壹連串大型廠房,以生產軍需光學儀器,軍用望遠鏡什麽的都是小兒科,咱舉點高科技的例子,二戰期間日軍排水量最大(4.6萬噸),火炮口徑最大(460mm)的大和武藏兩艘戰列艦上所使用的光學測距儀就是尼康生產的,測距基線長15.8米(什麽叫測距基線,點擊此鏈接),性能極為出色,雖然是仿制的蔡司給德軍做的類似產品,不過就戰後的資料來看,其工藝和性能已與原型相差無幾了。

二戰的爆發給了尼康壹個飛躍式發展的機會,大量的軍品訂單刺激尼康急劇的膨脹起來,到二戰中期,尼康旗下已經有了19家工廠和23000名員工,所生產的光學儀器包括望遠鏡,潛望鏡,航空偵查鏡頭,光學轟炸瞄準具等等,但是在現在尼康的歷史上,卻對這壹段絕口不提。

但是不提不代表就能混過去,比如PE2008上展出的航空偵查鏡頭,還有上圖那個尼康打死也不肯透露詳細資料的生產於昭和17年也就是公元1942年,重達4.5KG的Simlar-F 180mm F1.5,這些東西都無言的訴說著那壹段歷史。1945年日本挨了倆原子彈之後投降了,尼康也差點被美軍解散,不過聰明的尼康在戰爭結束前不久將壹部分生產線由軍品改為生產民用產品,還算是保留下來了1家工廠和大約1400名員工,這也是尼康最困難的壹年。由於日本戰敗,加上社會不景氣,壹年之間,本來朝氣勃勃的Nippon Kogaku K.K.,只剩下原來的舊廠房和另壹間小工廠而已。當然,尼康應該慶幸工廠都設在東京市區。 而佳能似乎沒有怎麽太牽連進戰爭中,到了戰後的1946年,佳能,那時候的精機光株推出了可更換鏡頭的35mm螺口旁軸焦平面相機Canon SII配用的鏡頭就是自己開發的Serenar系列螺口鏡頭,Nippon Kogaku慘遭拋棄,隨即停止了和精機光株的合作。雖然失去了軍品訂單又沒了合作夥伴,但尼康依靠自己在光學設計上豐富的經驗和卓絕的才能,依然屹立不倒(茍延殘喘?)並且立即開始了自己的旁軸相機研發工作。此後尼康進展十分迅速,1946年推出第壹部旁軸機身 Nikon 1(名字真簡潔),1948年上市銷售,這也是第壹部以“Nikon”來命名的相機,不過市場表現平平,既有Nikon 1自身性能不是特別出彩,而市場類似產品很多的原因,也有日本當時還是壹片廢墟,市場容量太小的原因。

Nikon 1 基本設計是根據戰前兩大最搶手品牌相機 Leica和Contax 的混合體,Nikon 精益求精成功的結合這兩類相機的優點開發出功能更強的相機。 Nikon One 采用了 Contax 相機有棱有角的外形、可拆卸機背、機頂快門控制轉盤盤、前對焦環以及鏡頭卡口;又采用了Leica相機 RangeFinder(測距) 取景器和焦平面快門。樣機在試制完成之後讓所有人都非常滿意,但是取名字讓大家想破了腦袋。當時用了很多名字被考慮作為新相機發表時使用,壹些甚至今日聽來是熟悉的他牌稱號。據考證當時考慮的幾個名字,包括:BENTAX、PENTAX、PANNET、NICCA、NIKKA、NIKORET和NIKKORETTE。關鍵時刻壹度 NIKKORETTE 這個名字將要勝出,最終時刻仍然選擇了尼康,日本貌似也有取個賤名好養活的說法,要是取個狗剩壹號之類的名字就搞笑了。

到了1949年,尼康推出了Nikon M(幹嘛不叫Nikon 2?),1950年尼康推出了和M相差無幾的nikon S 新增加了閃光同步端口,也推出了五只可更換鏡頭Nikkor-W 3.5cm f/3.5、Nikkor-O 5cm f/3.5、Nikkor-H 5.0 cm f/2.0、Nikkor-P 8.5cm f/2.0和Nikkor-Q 13.5cm f/4.0,鏡頭型號裏的字母用來表示鏡頭的結構『U (Uns) 即是1片、B (Bini) 即是2片、T (Tres) 即是3片、Q (Quatour) 即是4片、P (Pente) 即是5片、H (Hex) 即是6片、S (Septem) 即是7片、O (Octo) 即是8片、N (Novem) 即是9片、D (Decem) 即是10片。』還有,Nikon鏡頭常刻上「Auto 自動」(指是光圈葉片會自動收縮)、焦距(以mm顯示)和流水號。

尼康M這部相機非常優秀,而且非常幸運,尼康因為它而壹朝成名,天下皆知,這其中也有壹個陳年的老八卦。1950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發表了壹篇特稿,報導及介紹Nikon相機及 Nikkor鏡頭的高質素表現,是由著名攝影記者 Jacob Deschin執筆的,這個Jacob Deschin以報道朝鮮戰爭而聞名。當時紐約時報亞洲記者站設在日本,所有去朝鮮的記者都會先到東京報道壹下再奔赴前線,Jacob Deschin在東京亂逛的時候偶然發現了Nikon M,當時記者中流行的是Leica M型,尼康M和萊卡M雖然很相似,但設計上另有出彩的地方,也更易使用,Jacob Deschin買了兩臺背到戰場上去用完發現Nikkor鏡頭清晰銳利,Nikon M機身輕便堅固,性能十分出色,回去之後就大吹特吹(這種行為現在被稱為放毒),尼康從此名聲鵲起,成了新聞記者的寵兒。Nippon Kogaku K.K.對此視為無上光榮。分手快樂的佳能當然也沒有閑著,1947年又換了塊牌子,從“精機光株”改成了“佳能照相機株式會社”。到了1949年,佳能在東京證交所上市圈錢之余,做出了Canon IIB,可惜的是Canon IIB雖然發布當年就獲得了舊金山全美照相機展覽會壹等獎,但知名度和市場表現都平平,這充分說明了得獎再多,不如找個好槍手的道理,以鄙人陰暗的心理來推斷,佳能定下無償借用器材給著名攝影家和新聞記者的策略,跟50年受的那個刺激肯定不無聯系。尼康1952年的時候在美國成立了Nikkor Club,這個非政府組織主要作用是聯絡用戶,提高影響,這種做法在日後被很多公司效仿,比如華旗資訊就有個愛國者俱樂部(要是不熟悉情況的看到搞不好會以為是個政治團體),不過話又說回來,因為產品大受歡迎,尼康的機身及鏡頭被歐洲部分國家禁止進口了很長壹段時間(具體哪些國家就不點名了,不過考考大家,蔡司,萊卡,施耐德,雷丁娜都是哪國的?),哦對了,這年Nikon S出世了。佳能在同年推出了世界首部帶閃光同步的35mm相機Canon IVSb,這個成就相當驚人而且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由於可以使用壹個1/125秒的快門同步閃光,大大拓展了相機在新聞方面的應用。而尼康在旁軸系統上成績斐然,1954年推出了Nikon S的改進型 Nikon S2,內置100%的旁軸取景器,不過這只是個開始,到了1957年,Nikon推出了S2的後繼機種Nikon SP,它內置可以配合28mm,到135mm六個不同焦距定焦鏡頭使用的聯動取景框,而且可以自動調整視差,其功能之強悍遠遠超過了當時被看作是旁軸機王的萊卡M3,而萊卡直到1980年推出的M4-P上才具備類似性能。

尼康Nikon 也沒有放棄 RF 機種,1959年3月,Nikon 更新改款了 S4 企圖延續 S 系列的命脈。單反相機的興起必然伴隨著旁軸相機的衰落,1960年 Nikon 發表最後壹款測距連動相機S3M之後就停止了S系列旁軸測距相機的開發和生產。Sp是尼康旁軸取景35mm相機的巔峰,2005年尼康曾經出過壹批限量的SP復刻版,幾乎還沒開始生產就被預定壹空。

時間到了1959年,尼康和佳能這對曾經的露水夫妻心有靈犀壹般的同時發現了135單鏡頭反光相機的巨大潛力,開始相關產品的研發。

佳能對於市場的判斷顯然有些失誤,研發的首部35mm單反相機Canonflex市場反應平平,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註,倒是同期開發的旁軸相機Canon 7比較受市場歡迎,雖然在機身上比較疲軟,但在鏡頭上佳能風頭正健,1961年開發的旁軸鏡頭50/0.95,62年推出的用於單反的R58/1.2,63年推出第壹支變焦鏡頭R55-135/3.5,64年推出當時光圈最大的超廣角單反鏡頭FL19/3.5都是開壹時風氣之先的優秀作品。

1959年,Nikon推出它們第壹部35mm單鏡頭反光相機nikon F。這年,距離世界第壹部SLR的發明已22年,但距離發明棱鏡眼平取景的設計,則只有九年,距離1955由Asahiflex(還記得是誰開發出來的不?點擊這裏回顧壹下)率先使用的立刻回彈反光鏡結構機身,只有四年。所以,1959年推出的Nikon F,基本走在了技術潮流的前列,而且具備當時最頂尖的性能。

Nikon F采取模塊化的設計,圍繞著機身,尼康提供了大量不同的配件,以切合不同需要,如取景器、對焦屏及馬達等都可以更換。Nikon F,在推出的第壹日,已成為專業SLR的設計典範,這種模塊化按需搭配的設計思想壹直延續到其後70年代的F2、80年代的F3及90年代的F4身上,每代尼康頂級機身都衍生出了大量的型號,以滿足各種不同攝影師的需求,可以說,直到佳能EOS 1發布之前,Nikon在135單反高端專業市場上的優勢都是壓倒性的。

總計從1959起到1972年 F2 推出為止,Nikon F 這個產品持續生產了13年,不管在產量還是生命周期上,至今罕逢與之匹敵的對手。而 Nikon F 也經歷了多次小改款,並推出衍生機型,例如: 1962年 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就是我們俗稱的大頭F),首次采用外置的Cds(硫化鎘)原件測光,就是腦門上的那個大大的F旁邊的那個圓圓的白眼,測量範圍為EV 2~17;1965年 Nikon F Photomic T,采用了TTL式的Cds測光組件,測光顯示為指針式,測光方式為平均測光;1967年 Nikon F Photomic TN 是 T 的改量版,測光方式將原來的平均測光改成中央重點測光;1968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 FTN 則是F系列的最後壹款,實現了最大光圈指示,並可以在觀景窗內可以看到快門速度。壹轉眼就到了1971年,離佳能開發的第壹臺相機Canon Flex(1959),已經12年了,在被尼康壓在頭上10多年之後,佳能終於憋出來了壹臺專業級135單反機F1型,以及配套的FD鏡頭數支(到底是多少支我手頭的資料也沒提……)這款以結實耐用著稱的高級專業照相機,能適合在-30℃和60℃的環境下使用,而這款照相機的快門經受了十萬次無故障的考驗,並采用先進的超薄型鈦金屬橫走式簾幕快門。這架設計精良的專業照相機壹上市,轟動了整個攝影界。 下圖就是Canon F1,上面裝的就是佳能第壹支量產的非球面鏡頭FD 50/1.2 AL SSC,AL表示非球面鏡,SSC表示多層鍍膜。和尼康F的設計思想類似,F1也采用了可更換的取景器,這壹點在135單反相機身上被證明其實不是特別必要的。Canon F1是FD系統的組成部分之壹,另壹個很重要的部分是FD鏡頭,佳能在新材料和新工藝上的研發熱情很高,成效也很卓著,比如1969年就推出了使用螢石鏡片來矯正色差的長焦鏡頭FL-F300/5.6和FL-F500/5.6,從此樹立了“長焦的佳能”這壹至今也無法逾越的鐵律(量產的民用長焦鏡頭中佳能EF 200/1.8L是世界頂級水平的,性能指標無人能及,這個結論是哈蘇實驗室做出來的)。尼康用以對抗佳能F-1的武器是F-2(怎麽看起來像哥倆……),也是在1971年推出的,尼康的F2和前代的F區別不大,最高快門速度提高到了1/2000s,以方便新聞記者使用,尼康主推的是F2的壹個衍生型號F2 photomic,與基本型號的區別就是F2 photomic是有測光系統的(F和F2都沒有,需要用外置測光表),配備DP-1測光取景器,測光模式為中央重點加權平均,觀景窗內可顯示快門速度、光圈,測光範圍為EV 1~17。不過F2的運氣真的不能算是太好,主要面向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F2推出之後結果碰上了慕尼黑慘案,而到了1978年,尼康又推出了特別版的F2H準備競爭莫斯科奧運會的體育記者用機市場的時候,發生了蘇聯入侵阿富汗,美洲國家壹致抵制80年莫斯科奧運會,尼康無奈之下把F2H面向社會出售。F2H只有501臺,除了全鈦機身之外,還配備了MD100馬達和MD100電池包,實在是F2全系列之中最具收藏價值的產品。1973年 Nikon 推出 F2 Photomic S,配備改良DP-2測光取景器,也簡稱為F2S,測光用LED顯示,代替原來的指針式指示,另可以附加DS-1進行快門優先自動曝光;1976 Nikon 再推 F2 Photomic SB:配備全新的 DP-3測光取景器,采用SPD作為測光組件; 1977年 Nikon F2 Photomic A,配備又壹新 DP-11測光取景器,但測光組件換回成本較低的Cds,主要是配合當時剛出來的Ai系列鏡頭,是F2 Photomic的Ai版本;同年 Nikon 還有 F2 Photomic AS,配備DP-12測光取景器,采用SPD測光組件。1972年,Nikon推出第壹部自動曝光的Nikon相機——Nikkormat EL,這是壹部全新設計的Nikon相機,Nikkormat EL有光圈先決自動曝光,有十/壹兩級曝光補償,曝光記憶鎖,閃燈熱靴(第壹部有內置閃燈熱靴的Nikon相機),除了不能自動對焦。其他功能現今自動相機區別不大——但它早在35年前就出世了。不過相比起同時代佳能的成就,尼康顯得有些黯淡無光了。1976年,Canon壹馬當先,以AE-1將單反相機帶入了電子化的新天地,並通過改進生產線,采用新材料(就是工程塑料),引入“價值工程”,出色地控制了成本。Canon A系列單反機以方便的功能、合理的價格而空前暢銷,整個A系列產量超過八百萬臺,從1976到1984,連續八年Canon單反相機銷量居於榜首,尼康雖然在頂級單反市場仍然占據壓倒性的優勢地位,但已然疲態初現了。這壹時期佳能的動作迅速而又高效,而尼康的應對策略則十分混亂,給人以手忙腳亂勉力支撐的感覺,為了應對佳能出色的A系列的挑戰,尼康改進了F卡口,成為AI卡口(Automatic Maximun Aperture Indexing,AI卡口可以實現光圈優先曝光)之後發布了NIKKORMAT ,FE, EL等多個系列的機身,但市場反響十分糟糕,在頂級135單反領域尼康F2As對佳能F-1也幾無優勢可言。跌跌撞撞的折騰到了1979年,尼康發布了輕量化的小型135單反相機機EM(Economic Model經濟型),配用數支E系列鏡頭(28mm f/2.8,35mm f/2.5,50mm f/1.8,100mm f/2.8,135mm f/2.8,135mm f/2.8,及壹支70~150mm f/3.5),由於EM和尼康機身壹貫的堅固用料十足的傳統相左而受到市場惡評,壹樣以失敗而告終(不過後來有不少人專門2手搜集E系列鏡頭把玩,聲稱有壹種特殊的味道雲雲……)。時間進入了80年代,尼康率先發布了F系統第三代旗艦機F3,這臺相機由著名的保時捷家族設計,性能十分強勁而且衍生型號和附件之多之復雜到現在也無人能超越,單單可更換對焦屏就有15中型號,中央裂像的,微棱鏡的,高倍放大的,高亮的,網格的,等等,取景器也可以更換,其中有壹種是類似於120相機所用的腰平取景器,使用起來極為方便,有了它,還要個鳥的直角取景器。F3的測光系統也是非常精巧的,它的反光鏡經過特殊的工藝處理,18%的光線可以透過主反光鏡射到輔助反光鏡上,再被反射到反光鏡箱底部的光敏電阻上實現測光,所以F3更換機頂不影響測光系統F3的鈦快門標稱使用壽命15萬次,實際壽命應該超過此數的至少兩倍以上,小編曾經見過壹臺外觀已經磨的慘不忍睹的裝了MD4卷片馬達的F3T,主人聲稱從88年買到手用到現在,壹直是主力相機,鑒於主人的工作性質(丫是個記者)稍加推算就知道快門可能早已經超過標稱壽命了,不過據我親手用反轉片試拍的情況來看,曝光依然精準,快門動作也幹脆俐落,聲音略帶壹點尼康式的金屬尾音,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 上一篇:山村惡婦蘇紅引誘並殺害了與她有染的村民,並將屍體藏在地窖裏。結果如何?
  • 下一篇:幼兒看圖說話訓練圖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