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建議收藏:掌握這十種兒童教育心理,讓妳的孩子變得更好。

建議收藏:掌握這十種兒童教育心理,讓妳的孩子變得更好。

全世界的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但如果方法不對,教育的結果往往與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所以很多家長都很頭疼很困惑,經常說:我管他吃,管他喝,管他錢,他就是不聽!

和大多數父母相比,會出現這種情況。下面為家長們推薦十個著名的兒童教育心理學。下面就來講解壹下如何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希望能給妳教育孩子的啟示。

1968年的壹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來到壹所小學,說要進行壹項實驗。他們從各年級組中挑選了壹些學生進行“未來發展趨勢測試”。

然後,羅森塔爾用贊許的語氣把壹份“最有希望的人”名單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告訴他們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但事實是,他說了壹個“權威的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都是隨機抽取的。

但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們重新考察了18班的學生,奇跡出現了:名單上的學生成績都有了很大進步,他們活潑開朗、自信、好學、更願意與人打交道。

這種效應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或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影響。

所以在小學階段,老師要多鼓勵孩子,家長也要多鼓勵孩子。妳相信孩子,孩子也會相信自己。因為孩子當時對自己的認識往往來自於周圍人的看法,尤其是他的老師和家長。所以聰明的父母應該多鼓勵和表揚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好處。

很多家長在管孩子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別看電視了!別玩手機了!別吃糖了!……

但是第壹次孩子聽妳兩遍,慢慢的妳會發現妳說的是不行的。妳越說妳什麽都不會做,他就越會做,而且越大越開始反對妳!父子或者母子關系越來越差!

那麽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呢?

先聽壹個小故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壹次在教堂聽了壹位牧師的演講。

壹開始我聽得津津有味,感動得都準備捐了。

10分鐘後,神父還沒說完,就有點不耐煩了,心想就捐點零錢吧。

又過了10分鐘,神父還沒說完,決定不捐1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牧師終於結束了他的長篇大論,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卻生氣了,不僅不捐錢,還從盤子裏偷了2元錢。

這種因刺激過多、刺激過強、作用時間過長而產生的心理現象稱為“超限效應”

家庭教育中經常出現超限效應。比如孩子犯錯,父母會對同壹件事反復批評壹次、兩次、三次,甚至四五次,這會讓孩子從內疚到不耐煩,甚至厭惡。最後,我走到了父母的對立面。

所以,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要讓孩子“犯了錯,只批評壹次”。如果非要再批判,就不要簡單的重復了。我們應該換壹種說法。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抓住”了,厭煩和逆反心理也會減少。

妳可能聽過這個故事:

壹群孩子總是在壹個老人面前嬉鬧,極大地影響了他的生活。多次驅趕他都沒用。

於是老人想了壹個辦法:他出來給每個孩子10美分,對孩子們說:“妳們把這個地方搞得很熱鬧,我感覺年輕了很多。我很感激這點小錢。

孩子們很開心,第二天還是來了,照常玩。老人又出來了,給每個孩子5分錢。雖然比以前少了,但是孩子們還是開心的離開了。

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分錢,孩子們勃然大怒。“壹天才2分錢,妳知道我們有多辛苦嗎!”並且向老人發誓,我們再也不會來這裏玩了,再也不會給他帶來快樂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他把孩子們“為了自己的快樂而玩”的內在動機變成了“為了壹分錢而玩”的外在動機,老人成了操縱壹分錢的外在因素,於是他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簡單的理解就是,孩子玩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快樂!

外部獎勵可能會降低個體對事情本身的興趣和內在動力,這就是Desi效應。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出現。比如家長經常對孩子說“如果妳這次考了100分,就獎勵妳100元”“如果妳能進前五名,就獎勵妳壹個新玩具”等等。

家長可能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壹點壹點降低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所以在學習方面,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強孩子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學習本身的動力,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比如父母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或者提高學習興趣的東西,比如科普書籍、益智玩具等,而與學習無關的獎勵最好不要作為獎勵。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的壹個寓言:北風和南風誰更厲害,看誰能脫下行人的外衣。北風先帶著冷風來了,刺骨的冷。於是,行人把外套裹得嚴嚴實實,抵禦北風的侵襲。南風徐徐吹來,頓時陽光明媚。行人覺得春天溫暖了上身,先解開扣子,再脫下外套。南風贏了。

後來,人們把這個寓言叫做南風效應。

《語言中的南風》之所以成功達到目的,是因為它符合人的內在需求。這種激發自我反思、滿足自我需求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這給了我們壹些啟示:家庭教育中不宜采用“打罵”“恐嚇”等“北風”教育方式。孩子只會越來越叛逆,多壹些溫暖的教育,多壹些溫暖的表揚,多壹些良好的習慣和樂觀的心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木桶”效應是指瓶口不平整的木桶所裝的水量不是桶上最長的壹塊板,而是桶上最短的壹塊板。

大家對木桶效應並不陌生,長板效應在現在的職場很流行,就是發揮自己的長處。

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正處於建立人生觀和世界觀,學習各種知識,崇尚全面發展的階段。壹個孩子的綜合能力(德、智、體、美)就像壹個大木桶,每壹科的成績都是構成這個大木桶不可或缺的壹塊木頭。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定形成不能依賴於某壹科的突出成績,而應該依賴於其整體情況,尤其是壹些薄弱環節。

所以家長更應該關註孩子的全面發展,在成長階段要多接觸。

現在的社會不僅承受著來自世界上成年人的巨大壓力,還有來自車、房、票、孩子的巨大壓力。他們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去上文化、藝術、音樂、舞蹈的輔導班。很多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太大,變得孤獨內向,甚至走向極端。

知道了下面的效果,父母應該立即行動,和孩子好好談談。

美國芝加哥郊區有壹家叫霍桑的工廠,是做電話交換機的工廠。它有相對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保健制度和養老制度,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情況也不理想。老板不解。

後來請了壹位心理學家對其進行實驗,即在兩年的時間裏,專家與每個工人談話,並規定在談話過程中,工人要耐心傾聽各種意見和對工廠的不滿。

經過這次談話,我得到了壹個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有了很大的提高。

心理學家總結,工人心中積累的怨氣和壓力得到釋放,然後開始安心工作。

孩子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各種困惑或不滿,但又不能完全表達出來,或者不知道找誰傾訴。所以,作為家長,要盡量找時間和孩子進行壹次交心的談話,並且在談話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孩子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困惑,說出自己對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的不滿。

和妳溝通後,孩子會有壹種發泄的滿足感,會覺得輕松自在。然後,他們會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在生活上更加自信!

增減效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他的意思是,每個人都希望對方對自己的喜歡是“增加”而不是“減少”。

比如很多銷售人員就抓住了這種心理。給顧客稱商品時,總是抓壹小堆,壹點壹點地加,而不是抓壹大堆,壹點壹點地拿出來。

在人際交往或者上下級交往中,先說對方的缺點,再說對方的優點。會更容易被對方接受。

放在孩子的教育中,就是說我們在評價孩子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把孩子的缺點和優點都告訴他們,或者經常批評他們。孩子覺得很不好,不會接受妳的建議。

所以在評價孩子的時候,不妨用“增減效應”。比如,第壹,孩子語文成績不好,但這次英語考得不錯。如果他下次語文考得好,那就更差了!

這樣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反思自己。

大家都看過電影《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壹只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因素的混合,會在幾周內演變成席卷德州的龍卷風!紊亂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做了壹個理論上的表述:壹個微小的原因,經過壹定的時間和其他因素,可以發展成極其巨大而復雜的影響。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教育無小事。壹句話的表達,壹件事的處理,正確恰當,可能會影響壹個孩子的壹生。

二戰時美國缺兵,戰爭確實需要壹批兵。

因此,美國決定組織監獄中的囚犯到前線作戰。為此,美國在戰前派了幾個心理學家去訓練動員俘虜,和他們壹起上前線打仗。

在訓練中,心理專家並沒有對他們進行過多的說教,而是強調囚犯每周給至親寫壹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擬就,描述犯人在獄中表現如何,如何改過自新。專家們要求囚犯們仔細抄寫並寄給他們最親愛的人。三個月後,囚犯們上了前線,專家讓囚犯們給他們的親屬寫信,告訴他們如何服從命令,如何勇敢。

結果這些俘虜在戰場上的表現絲毫不遜於正規軍。正如他們在信中所說,他們服從命令,在戰鬥中英勇作戰。後來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標簽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

這個心理規律在家庭教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如果我們長期總是對孩子大喊“妳怎麽這麽笨”、“豬頭”、“妳是不是傻子”、“連這麽簡單的題都不會做”,孩子可能真的會變成我們所說的“傻逼”。所以家長壹定要戒絕嘲諷羞辱,戒絕埋怨抱怨,戒絕威脅恐嚇,用更多鼓勵的語言給孩子貼上正面的標簽。

當妳在生活中向別人求助時,如果壹開始就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容易被拒絕;但是,如果妳先提出壹個較小的請求,在別人同意後再增加請求的權重,那麽目標會更容易達成。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門檻效應”。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也可以利用“門檻效應”。比如先對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等孩子按要求做了之後再肯定、表揚甚至獎勵,再逐步提高要求,讓孩子願意無止境的努力。不是因為要求太高壹下子就放棄,而是孩子覺得無法實現。

孩子的教育不僅需要父母的愛,更需要父母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方法。以上十個心理學知識,希望能給寶爸爸和馬寶在教育孩子方面壹些啟示。

  • 上一篇:常用的防腐劑有哪幾種?
  • 下一篇:徐沛東的主要作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