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德國相機制造業巨輪沈沒前的悲歌

德國相機制造業巨輪沈沒前的悲歌

在我的書櫃裏壹直擺著幾臺帶有 ZEISSIKONGVOIGTLANDER (蔡斯伊康福倫達)商標的135膠片相機。在這塊小小的銘牌上,ZEISSIKON 在上,VOIGTLANDER 在下,之間用壹條橫線隔開,密密麻麻的20個大寫字母幾乎占據了標誌的全部空間,既不醒目也缺乏美感(圖1), 就是這塊並不漂亮的小牌子記錄了上個世紀中期兩家德國相機制造商之間壹段悲歡離合的歷史。它是企業為生存而頑強奮爭的壹段艱難歷程,也是德國相機制造業巨輪沈沒故事的壹個重要部分。

在上個世紀前半葉,德國四家最大的相機制造商各霸壹方,它們既有自己專攻的領域,也有互相重合激烈爭奪的市場。萊茲公司(Ernst leitz Wetzlar,以下簡稱萊茲)的經營方向是最為穩定的,除了望遠鏡和顯微鏡等光學儀器,它壹直致力於135規格膠片小型旁軸相機的研發和制造,萊卡(Leica)相機幾乎成為135膠片機的標準規範。祿萊公司(Rollei-Werke Franke & Heidecke 以下簡稱祿萊)則全力打造中畫幅膠片雙鏡頭反光相機,祿萊福萊克斯(Rolleiflex)相機被世界各國的相機制造商爭相模仿。福倫達公司(Voigtlander & Sohn A.G.以下簡稱福倫達)的業務領域最廣,除了光學儀器還包括了膠片和化學材料,它壹直全力開發各種規格的相機。蔡斯伊康公司(Zeiss Ikon A.G.以下簡稱蔡斯伊康)雖然在1926年才成立,但是它的五家創始公司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它的核心品牌是卡爾蔡斯(Carl Zeiss),除了用途廣泛的各類光學儀器以外主推各種鏡頭。在相機制造方面,福倫達和蔡斯伊康都能設計生產各種規格的相機,是多年的競爭對手。

戰後德國相機制造業全面復蘇後雖然經歷了短暫的繁榮,但是由於原材料價格暴漲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很快就出現了大面積的虧損局面。福倫達也不例外,它的大股東 Scheering 公司決定甩掉這個虧損的包袱,重回主營化工產品的老路。1956年Scheering 公司做出了出售福倫達的決定並公布於眾。美國柯達(Kodak)公司和壹些日本公司對此非常感興趣,因為福倫達畢竟是最老牌的攝影器材公司,它積累了豐富的相機和鏡頭制造經驗, 也聚集了壹批優秀的設計人員和熟練技術工人, 福倫達的品牌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和良好信譽。 就在這幾家外國公司躍躍欲試準備收購這個著名品牌之際,它們並沒有註意到德國本土品牌蔡斯伊康其實早就做好了爭奪的準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蔡斯伊康從戰爭廢墟中重新站起來以後壹直在尋找著兼並福倫達的時機,自1940年代末期買入福倫達20%的股份後,壹直沒能夠實現全面收購的目標,現在當然絕對不會輕易放過這個好機會。1956年蔡斯伊康再次大手筆出擊,打敗國外對手, 買入福倫達89.7% 的股權,成為福倫達的絕對控股大股東。完成了徹底吞並這個競爭對手的計劃。福倫達從此成為蔡斯伊康的壹個分支,兩個赫赫有名的德國相機品牌在市場上的殊死拼爭從此偃旗息鼓。

在以後的十年時間裏,蔡斯伊康對福倫達給與了足夠的尊重和寬容,對原來的福倫達設計團隊和制造工人都作了最大程度的保留。福倫達產品的設計理念得到了認可,遺留下來的工廠生產線得以繼續生產。福倫達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管理團隊都保持了相對獨立,他們能夠比較自由地確定自己的新產品開發方向。在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中期, 福倫達基本上還是按照原有的產品開發路線推出新的產品。著名的旁軸相機Vitomatic 系列(圖2)和單反相機 Bessamatic 系列(圖3)都是在這個時期開始推向市場的。

由於在1950年代以後135膠片相機已經開始在市場中占有越來越大的份額,各家相機制造企業都已經將開發重點轉移到這個相對狹小的領域, 蔡斯伊康和福倫達各自保持原有開發方向的格局帶來了壹個很大的問題,出現了135膠片相機產品重復開發的現象。1960年,福倫達辛苦開發了數年之久的壹款帶有CdS測光功能的新型135單反機 Bessaflex(圖4)在即將投產之際被廢止了,原因是防止它與帶有蔡斯伊康自有商標的Contaflex 和 Contarex 單反機型的競爭,兩個品牌之間的沖突第壹次被擺到了桌面上。對Bessaflex 的廢止給福倫達設計團隊帶來了重大沖擊,因為這意味著福倫達品牌失去了獨立開發新產品的自主權。

進入1960年代後,蔡斯伊康的財務狀況不斷惡化,為了減少管理費用,1965年蔡斯伊康管理層終於決定將長期保持獨立的兩套管理班子合二為壹,兩個獨立的的產品設計部門也合並了,終止了兩個品牌之間的沖突。在嘗試進行新的市場推銷時,我們前面提到的那個帶有兩個品牌名稱的商標出現了。這個標誌的設計者壹定覺得這兩個公司名稱太重要了,只有把它們完整地表現出來,才能表達銘牌背後所代表的真正實力。1967年,帶有 ZEISSIKONVOIGTLANDER 標誌的 Icarex 35 S 型相機 (圖5)面市。

雖然在銘牌上加入了福倫達的名字,但是 Icarex 35 S 型相機實際上更多的是蔡斯伊康格調的單反相機,它和原來帶著蔡斯伊康獨家商標的 Icarex 幾乎沒有什麽區別。Icarex 是壹個相當龐大的系列,它的型號包括:Icarex 、Icarex 35、Icarex35S、Icarex 35CS 等 ,可更換鏡頭又有BM和TM兩種不同接口,機身又分為可更換取景器和固定取景器兩種,取景器又分為俯視取景器和帶有CdS測光棱鏡取景器等不同(圖6-9)。Icarex 擁有完整的覆蓋各個焦段的配套鏡頭,後來在鏡頭中也加入了壹些原來福倫達品牌的鏡頭名稱。

加入福倫達名稱的可能除了帶來市場上的好處以外只能是給福倫達品牌的開發人員帶來壹點點心理安慰,因為 Icarex 從外形到實質都是壹個更加蔡司伊康化的相機系列。

1966年開始蔡斯伊康對外銷售采取了統壹的步調, 帶有蔡斯伊康福倫達標記的宣傳冊中既有單獨蔡斯伊康商標的機型,也有蔡斯伊康福倫達商標的機型(圖10)。雖然福倫達相機那種橢圓形機身已經逐漸被蔡斯伊康八角長方形機身所替代,但是至少福倫達的名稱在市場銷售方面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倫達品牌逐漸地融入了蔡斯伊康的整體之中.

從1968年到1970年,以蔡斯伊康和福倫達***同命名的另外壹個旁軸相機系列面市,這就是新的 Vitessa 系列(圖11-12)。這個系列包括126和135兩種膠片規格。該系列的相機雖然被定義為中低檔位,但是從相機質量來說卻壹點也不含糊,系列中的8款相機大都帶有CdS測光,快門速度在 Vitessa 1000 SR 中達到最快1/1000秒(圖13),有幾款還帶有聯動測距功能,小巧精致的機身和先進的功能都格外招人喜愛。可惜的是,就在這個系列相機推向市場的時候,蔡斯伊康的壽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1971年蔡斯伊康因為持續虧損宣布破產,結束全部相機生產,1972年關閉所有裝配線,福倫達和它的母公司都沒有想到它們的結合之旅竟然是如此短暫,十幾年時間就走向了終結。雖然祿萊接收了福倫達相機品牌和它的生產線並且繼續了新相機的設計,也很快恢復了生產,但是這時的福倫達從標誌、外形到相機設計理念都已經離福倫達的傳統越來越遠,即便是這樣的局面也沒有維持多久,隨著祿萊的衰敗,福倫達品牌幾經易手,最後落入日本公司手中,除了開發自創的壹些機型,也開始了為萊卡打工的另壹段歷程,這已經是另外的故事了。福倫達的品牌在經過多年以後又出現在市場上,而新的福倫達與那個曾經創建過輝煌業績的福倫達之間僅存的關系就剩下它的名稱了。

蔡斯伊康是德國四大相機制造企業中第二個倒下的。它的破產與當年福倫達的歸順還有不同,因為福倫達被蔡司伊康收購之後基本沒有影響這個著名品牌的延續。而蔡斯伊康的終結導致了對兩個品牌沈重的打擊,嚴重影響了德國相機制造業的發展。其實祿萊和萊茲兩家公司的最終命運也都差不多,德國相機制造業的整體崩潰源於日本人強有力的競爭。對於日本相機制造企業的勝利我們會在今後有更多的深入分析,但是從蔡斯伊康的落敗中我們至少能夠總結出以下三點慘痛教訓。

首先是從相機設計和開發理念上,應該堅持將最先進的技術盡快融入到新產品中。20世紀是相機制造技術突飛猛進的100年,在最初的50年中,新的技術和發明大都來自德國企業,蔡斯伊康和福倫達壹直都是相機技術創新方面的先驅。日本相機企業從模仿起步,在1950年代才開始走入國際市場,但是從1960年代以後,不斷將新的技術第壹時間應用到它們的產品之中。越來越多的世界第壹的稱號為日本品牌所擁有。蔡斯伊康和福倫達的新產品研發過程過於漫長,在它們還致力於開發更為復雜的機械裝置時,日本企業已經將更為先進和可靠的電子裝置設計放在它們新產品開發的中心位置,研發成果很快就應用到新產品上,新穎實用的新技術馬上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目光。

其次在相機的生產成本方面,“成本至上”的原則是打開市場的更高準則。德國相機雖然以高精度的機械功能著稱,但每壹種新功能的加入都意味著更為高昂的零部件成本。例如蔡斯伊康集中力量開發的高檔專業相機 Contarex 系列將德國相機復雜的機械構造推向了極致(圖14)。以著名的 Contarex Bullseye(牛眼機)(圖15)為例,這部經過九年時間研發出來的相機有1100多個高精度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全部都由蔡斯伊康自己生產,設計和制造成本都很高,而且這麽復雜的結構需要有非常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裝配和測試,蔡斯伊康在所有設計、生產和裝配環節都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控制,這些都使得相機的售價居高不下。日本各大相機制造企業則處處強調成本第壹,采取種種方式降低成本,變復雜為簡單。事實證明,精益求精的德國相機在與大批量流水線生產的日本相機之間的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地位。

第三是在市場銷售方面,應該根據市場特點及時進行調整。在這方面德國企業明顯落在日本企業的後面。像蔡斯伊康從建立後就擁有過長的產品線,吞並福倫達以後又加劇了這種局面,這樣的狀況壹直持續到企業倒閉那壹天。過多種型號相機同時並存,其中很多在性能方面並沒有明顯的差異,由於各種原因未能果斷取舍,無法形成互補,反而造成內耗,龐大的產品目錄導致銷售方向、重點的分散。而同時期日本相機的幾個主要品牌佳能、尼康、美能達、潘太克斯、奧林帕斯等公司是壹方面各有側重,強化各自的技術優勢,另壹方面又相互配合,在日本民間機構的協調控制下,利用它們在成本上的優勢,加大宣傳力度,以明確而堅定的短期目標強力開發海外市場。日本企業以豺狗群攻的方式,逐個擊垮德國企業,很快就稱霸於國際相機市場,而且再也沒有給德國相機東山再起的機會。

隨著數碼技術的成熟,我這幾臺帶有 ZEISSIKONVOIGTLANDER 銘牌的膠片相機再也沒有用武之地,只能作為裝飾品擺放了,偶爾拿出來擺弄壹下,試試黃斑對焦的準確性,聽聽那清脆悅耳的快門聲,看著這些經過多少人嘔心瀝血打造的精品,腦中浮現的則是德國相機制造業巨輪沈沒時的悲壯場景。

圖說:

圖1 帶有蔡斯伊康福倫達字樣的商標。

圖2 福倫達Vitomatic IIIc型 相機。

圖3 福倫達Bessamatic Delux 型相機。

圖4 福倫達Bessaflex 型相機樣機,沒有投入生產就被終止了。

圖5 蔡斯伊康福倫達 Icarex 35 S型。

圖6 Icarex 35S TM 型鏡頭接口為羅口。

圖7 Icarex 35S BM 型鏡頭接口為卡口。

圖8 可換機頂取景器的Icarex 35 SE型,鏡頭為135/4。

圖9 配備天塞2.8/50 標準鏡頭的 Icarex 35 SE型,為此相機開發的近攝取景器,機頂包裝盒上德文標語:黃金計劃的組成部分。1960年代蔡斯伊康的宣傳口號。

圖10 統壹後帶有蔡斯伊康福倫達標記的宣傳冊。

圖11 Vitessa 500/1000 系列相機。

圖12 漂亮的木紋版Vitessa 500 AE 型相機。

圖13 Vitessa 1000型的最快速度到達了1/1000秒。

圖14 Contarex SE 型相機,這個系列將德國相機復雜的機械構造推向了極致。

圖15 有1100多個高精度零部件Contarex Bullseye 型相機。

  • 上一篇:異地戀讓女朋友開心的小套路
  • 下一篇:如何調查唱片業的市場狀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