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於玻璃的質地非常脆硬,結構排列清晰,缺乏玉石的密度和韌性,經不起強力高速旋轉雕刻,壹般無法在玻璃上加工高浮雕和圓雕。
第二,用放大鏡找氣泡,哪怕只能看到壹個,也能確認不是玉。
第三,在玻璃中加入氧化鉻,顏色接近紅寶石;加入氧化鈷,顏色接近藍寶石;加入氧化鉻和氧化銅,顏色接近祖母綠...等等,假玉的種類很多。但它們的顏色總是比較單薄,缺乏天然玉石顏色的油潤濃郁感。
新玉和老玉的鑒定是不壹樣的。新玉的鑒定重點在於品種的真假,質地的好壞,雕刻者的精細程度。老玉的鑒定相對復雜。新玉除了幾個基本要求外,還需要鑒定玉的制作和歷史價值。
古玉鑒定
對玉器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物的質地、年代、名稱、功能、等級和真偽進行考證、鑒定和判斷。
玉石質地的鑒定依靠目測,借助礦物學和寶石學,確定各種玉石的礦物種類、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和物理特征。通常硬度、比重、折射率都可以在不破壞原件的情況下測量。如果古玉有破損,允許少量近似無損取樣分析。借助紅外光譜、X射線粉晶和掃描電鏡,可以觀察被鑒定玉石的光學性質和結構,測定其晶系。按照國際上寶石學和礦物學的壹般概念,翡翠只包括堿性單斜輝石的硬玉和鈣閃石的軟玉,兩者都是鏈狀矽酸鹽礦物,壹般稱為真玉。如果不屬於上述範圍,就是假玉或半玉。中國古代真正的玉是軟玉。遼寧阜新茶海遺址* * *,出土8件玉器,發現均為真玉。馬家浜文化河姆渡遺址,出產的玉器都是假玉;在上海青浦崧澤遺址,產出的玉器以真玉為主,混有假玉;良渚文化晚期,余杭礬山、堯山遺址出產的玉器幾乎都是真玉。鑒定玉的質地,還要研究它的起源,探索古玉的來源,研究不同地域之間的交流,各種文化之間的影響和交流。
玉器年代的鑒定除了考古發掘外,還運用地質地層學和考古類型學的方法,通過參照斷代物的年代來確定出土玉器的年代順序,了解其演變過程。凡已失去出土地點,無法辨認陪葬品和原生環境的,以及傳世的古玉,都需要進行鑒定和斷代。
中國早年出土的玉器有壹些,流傳了好幾代。近年來,學者們根據新發現的考古資料,選擇出土地點和時間明確的標準器為尺度,找出壹些傳世古玉與上述標準器在形狀和圖案上的相似之處,從而總結出壹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發現正確的時空。這種測定年代的方法已被研究人員采用。各級博物館和文物收藏單位要對玉器藏品進行斷代、鑒偽、歸檔和分級。考古學家和文博部門鑒定古玉的真偽,確定其年代,大致通過以下途徑:
(1)掌握時代時尚和工作風格。選擇考古發掘作為標準儀器,有助於解決傳世斷代問題。在沒有出土物可以比較的情況下,需要長時間積累視覺經驗,掌握各個時代玉器的風格和發展演變。區分某個對象的上限和下限,鑒定人在鑒定年代的時候就會心中有數。如商代的動物形玉雕,能夠運用寫實、誇張等造型手法,並受到當時特定意識形態的制約,產生了許多優秀作品。商墓出土的玉器壹般多為扁扁的平浮雕,但發展到穆浩墓時,則是形狀較為復雜的圓形雕塑。在西周,動物形狀的玉雕刻有動物的輪廓,就像剪影壹樣。春秋戰國時期,扁平動物佩戴的玉器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群玉。玉佩不僅彼此相關,而且有壹定的組合,並註重形象和色彩的對稱。戰國時期於佩的紋飾越來越復雜,線條多為卷曲連接,與商周早期的紋飾有很大不同。漢代對玉料的使用嚴格把關,質地溫潤無瑕。此外,封建統治者對傳統禮器的重視程度較低,以生前擁有的貴重生活用品和死後埋藏的玉器數量來衡量其社會地位。戰國兩漢時期盛行的谷紋、蒲紋,都在漢代以後銷聲匿跡,直到北宋後期仿古風興起時才重新出現。以上例子說明,隨著時尚的變化,玉器制作已經離開了時代的烙印。
②專註於技術。因為雕塑家與工具和工匠的學習習慣有關,最容易在不經意間透露出時代的風格。比如新石器時代的玉和玉琮,兩邊都鉆孔,對接處稍有偏移,形成臺痕。這壹時期玉器上的孔外徑較大,越往裏直徑越小。同時,該裝置表面在加工繩鋸時會留下兩邊懸掛的弧形痕跡;在商代是金屬直鋸加工留下的直線痕跡。紅山文化玉面喜歡用邊緣變薄,中心鏤空的加工方法。商代用雙鉤隱藏的公線來裝飾細節,線條順著造型的弧度。西周時期玉雕成坡的獨特方法。戰國時期的玉雕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玉的表面被打磨得有了玻璃光澤,看起來很鋒利。漢玉紋飾中有發絲狀的凹雕紋,俗稱遊絲雕刻,玉獸、玉鳥的某些部位飾有細凹雕紋,是極具時代特色的制作技藝。壹種深立體的雕刻手法,常見於宋遼金時期的玉雕。用這種技術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瀘定等。到了明代,深立體雕刻改為雙層雕刻,圖案各異,如玉帶裝飾。明代有豎物雕刻,但側面、內室、底足很少註意。清代規矩扁平,做工精致細致。
③與當代其他手工藝品相比。時代風格貫穿於同壹時期的所有工藝部門,有很多可以借鑒、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商玉器中有許多象征性和裝飾性的圖案,與青銅工藝基本壹致。西周玉器上的鳥紋,往往冠高、喙口大、尾長,與青銅器上的鳥紋壹模壹樣。春秋時期,從黃夫婦墓中出土的獸面紋玉飾,與被盜的紋壺上的花紋相似。淅川司夏壹號墓出土的春秋時期玉盤飾品,表面覆有扁平花紋,與推薦器皿上的圖案幾乎壹致。漢代的遊絲雕刻與同壹時期的線刻畫像石也有相似之處。唐代玉器被稱為形神兼備,雕塑感增強,這在壹定程度上是唐代繪畫和雕塑的影響所致。這壹時期玉器的造型和裝飾也與同時期的金銀器密切相關。宋代玉器生活氣息濃厚,器形趨向於圖案化,這與當時的書院畫風不無關系。除去文人畫的影響,元明清玉器在明代都是層層雕琢,類似於織錦、漆雕。
(4)從文獻中尋找補充證據。比如從漢代的玉衣隨葬,從它的起源,春秋戰國時期的裝飾性玉簾,到漢代的金銀銅裝飾性玉衣,直到玉衣的消失,魏文帝禁止“玉匣裝珠”隨葬,找到了文獻依據,從而對玉衣斷代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結論。漢代的玉劍和玉器也見於文獻,唐代開始流行玉帶板。歷史上,唐高祖曾給李靖十三條玉帶,這是於闐的新貢品,因此確定了上述玉飾的年代。遼金時期的“春水玉”和“秋山玉”的研究和斷代已為文獻所證實。“春玉”是指帶有鸛(海東青)捕鵝(天鵝)圖案的玉。“秋山玉”指山林中以虎鹿為題材的玉。前者與《遼史》中遼帝記載的狩獵活動相壹致,後者與《遼史》中記載的“秋博納”活動相壹致。根據契丹舊制,金代將上述題材的玉器稱為“自春水衣,多有捕雁雜花飾”和“秋山飾”。
⑤微觀細節特征及變化。老壹輩的專家在這方面有很多優勢。他們對各種玉器細節的變化了如指掌,如龍紋、龍紋的造型、紋飾,對玉璧、玉劍佩飾、玉人的深入細致的研究。他們能壹壹指出時代變遷的軌跡,結合其他方面,他們的判斷往往非常準確。
⑥註意古董贗品的鑒別。這有賴於掌握不同時代正品的特點,仔細分析比較,找出疑點。贗品必然會在某些方面表現出瑕疵,尤其是後人對古玉的仿制,是可以鑒別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