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農民畫,是經過丁濟棠、劉群漢等專業美術工作者地辛勤輔導,依賴於李風蘭、劉誌德、雒誌儉、樊誌華、劉知貴和王景龍等壹批著名作者和先後湧現出來的200多名農民畫家為創作主體。他們壹手拿著鋤頭,壹手拿著畫筆,勾勒出壹幅幅美麗的圖畫。他們畫土地、畫莊稼、畫豬狗牛羊和農家小院,他們在生活中創作藝術。
在2000余名的農民畫作者隊伍,骨幹作者有300余人。自五十年代以來,作者隊伍中先後湧現出了李鳳蘭、劉誌德、雒誌儉、樊誌華、劉知貴、王景龍(陳王京龍)、王文吉、潘曉玲、曹全堂、張青義、閆玲玲等壹批著名農民畫家,同時創作出了《老書記》、《春鋤》、《公社魚塘》、《業大更勤儉》、《順風》、《洗布》、《吉日》、《看戲》等壹批農民畫精品。這些成績的取得,奠定了戶縣在全國民間繪畫畫鄉的龍頭地位。1974年,《老書記》、《春鋤》等6幅農民畫作品被國家郵電部制成郵票在全國發行,140幅精品由國務院文化組在北京、上海等全國八大城市巡回展出。同時,60多幅作品被制成掛歷或印成畫冊、年畫在全國發行,多幅農民畫作品被編入國內中等專業師範學校美術教材、中小學美術教材和日本中小學美術教材。 丁濟堂,1935年生,陜西城固縣人,戶縣農民畫的主要創始人,版畫家、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為戶縣文化館第壹任美術輔導員、美術組長、戶縣農民畫協會主席,歷任省美協展覽部副主任、陜西美術館副館長等職,現為陜西省農民畫家協會主席,陜西省美協版畫家。悉心輔導農民畫30年,使作者隊伍不斷壯大,人才輩出,其自身創作亦未曾中斷。主要作品有《巴山春早》、《瑞雪迎春》等。他的作品充實飽滿,純樸明快,風格凝重,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曾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赴國外展出,不少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和國際友人收藏。1974年與劉誌德代表戶縣出席全國第四次文代會和全國第三次美代會。1983年3月出席全國農村美術工作座談會受到文化部群文局大會表揚。1984年獲陜西省首屆文藝開拓獎。1996年應邀率陜西農民畫家代表團赴日本、美國訪問並舉辦畫展。
劉群漢,1934年生,陜西戶縣人,戶縣農民畫優秀輔導員,西北師範學院美術專業畢業。1962年,開始長達35年的農民畫輔導生涯。作品《關中農家》、《掛金》、《拂曉》、《放牧行》、《山姑娘》等多次參加國內外的展覽並獲獎。1990年國家文化部特別授予他“全國優秀輔導員”榮譽稱號,陜西省文化廳授予他“省文聯開拓知音獎”。當選為戶縣政協四、五、六、七、八屆常委,現為中國農民畫研究會顧問、陜西省美協理事、陜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戶縣農民畫協會主席。
劉知貴,1945年生,陜西戶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全國會員、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陜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西安市文聯委員、西安市美協顧問。曾任陜西日報美術編輯、戶縣文化館副館長、戶縣農民畫工作部主任等職。從事美術創作四十年來,已創作品1000余件,他的代表作等《順風》五十多件作品在國內外獲獎,有四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國外博物館和國外友人***收藏他的作品達到600件。1977年曾作為戶縣農民畫作家的代表出訪澳大利亞,國內外10余部大型辭書收錄了劉知貴的名字。1991年,劉知貴被省文聯、省文化廳評定為省級民間美術家,被國家文化部表彰命名為“中國民間繪畫畫鄉優秀輔導員”。 李鳳蘭,女,1933年生,陜西戶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文聯常委,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壹級美術師。1972年加入中國***產黨。1973年後,歷任戶縣西韓大隊婦聯主任、貧下中農協會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陜西省婦女聯合會執行委員,戶縣農民畫展覽館革命領導小組組長,戶縣農民畫協會副主席,陜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是第壹、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劉誌德,1940年生,陜西戶縣人。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俗藝術研究院院士、壹級畫師,省市縣美協會員、理事、副主席,省縣農民畫協會副主席,有突出貢獻的壹級農民畫家。1975年以來,長期從事業余美術活動及農民畫創作研究和組織輔導、領導工作,創作農民畫等藝術作品千余幅,以《老書記》馳名中外。先後被國家文化部、省政府授予“全國現代民間繪畫優秀輔導員”、“全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陜西民間美術家”。曾任陜西省第六屆人大代表,戶縣第八、九屆人大常委,第四、五屆政協委員,先後出席全國第四次文代會和第三次美代會,3次參加全國美展評畫會並代表國家美術界出訪阿爾巴尼亞。
雒誌儉,1954年生,陜西戶縣人。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陜西省美協會員,陜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戶縣農民畫院院長、戶縣農民畫展覽館館長、民進會員、市政協委員、中國民俗藝術研究院二級畫師。1993年赴美國斯坦福大學、鮑林格林州立大學、墨西根農業展覽館講學、舉辦畫展。2004年應邀出訪日本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亞洲行區民間藝術研討會,並進行演講。2004年隨陜西香港經貿合作周活動舉辦了戶縣農民畫展。陜西省文化廳授予“民間美術師”稱號。99年被西安市政府批準為“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人選,2004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批準為西安有突出貢獻專家,2005年被評為感動陜西十大傑出人物及三秦名人,2006年,被陜西文化廳評為文化名人,2008年被評為陜西改革開放30周年新聞人物並擔任2008年奧運火炬手。
樊誌華,1943年生,陜西戶縣人。是戶縣早期農民畫畫家之壹。1996年被陜西文化廳等單位評為“陜西民間美術家”,現為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農民畫協會常務理事、戶縣有突出貢獻的農民畫家。其代表作《打井》在國內外展出後,先後被《人民日報》、《文匯報》、《解放軍畫報》等報刊發表,並被上海博物館收藏。1990年和1992至1993年經省市縣的選派,樊誌華作為農民畫作者代表應美國堪薩斯·西安友好城市委員會邀來源畫鄉網請,參加農民畫展開展式、現場表演、記者招待會等項活動,為香尼彌遜國際研究中心學校講學壹年,被美國各界人士譽為中國農民的友好使者。
王景龍,另名陳王京龍、王井龍、王景龍、王京龍,號老怪。1933年生,陜西戶縣人。著名農民藝術家,中國農民畫原始畫派創始人。現為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省、市、縣農民畫協會常任理事,兼任陜西省農民畫學院美術教員。1979年開始農民畫創作。1988年加入中國***產黨,曾任第十屆戶縣人大代表。1993年被特邀到美國訪問,在美國格林大學講學,作品在斯坦福大學、格林大學、墨西根展覽館進行了巡回展覽,在學術界引起轟動壹時的“王景龍現象”,被中外學者譽為“東方的畢加索”、“東方的馬蒂斯”和“畫壇怪傑”。陜西省文聯為了表彰其對民間藝術的特殊貢獻,特授予他美術“開拓”獎。作品《看戲》、《磨豆腐》、《元宵節》等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外不少雜誌封面及插頁多次收集畫作20余幅。400多幅作品被國外有關博物館、美術館、學校、名人收藏。
王文吉,1971年生,陜西戶縣人。中國農民畫研究會會員,陜西省農民畫協會常務理事,戶縣農民畫展覽館副館長,戶縣農民畫副院長。自幼喜愛繪畫,1989年高中畢業後函授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課程。1990年開始參加戶縣農民畫創作活動,創作作品三百余件。多副作品參加全國性美展並獲獎。名字被載入《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等多家書刊。
潘曉玲,女,1956年生,陜西戶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戶縣農民畫院理事、壹級畫家。1974年開始從事農民畫創作活動。自幼酷愛繪畫、剪紙,繪畫風格喜慶熱烈,純樸深厚,寫實與裝飾性並融,受到中外友人和藝術界的贊譽。96年應邀到美國洛杉磯辦畫展,1997年代表陜西省農民畫協會參加了“中國農民畫組織工作研討會”。30多年來,先後創作200余幅作品。其中《歡騰的節日》1997年入選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1997迎香港回歸農民畫展並獲壹等獎;《節日》2001年入選陜西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書畫展並獲特等獎;《關中八怪》入選2002年中國農民畫聯展並獲壹等獎。
曹全堂,1957年生,陜西戶縣人。現為縣政協委員,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農民畫協會副主席,戶縣畫院壹級畫家。1972年開始參加戶縣農民畫創作活動。1997年獲國際16家藝術團體聯合授予《世界書畫家名人證書》,被載入《世界書畫藝術博覽大典》,《陜西藝術人物年鑒》,《中國改革誌--陜西卷》。98年被***青團戶縣委員會評為“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被縣文明委評為“戶縣文明公民標兵”。作品曾獲全國獎兩次,省市壹二等獎三次及優秀獎項多次,中國美術館收藏三件,並多次參加全國性美展並獲獎。近幾年來,發表於國內外報刊雜誌數十件。由陜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曹全堂作品集》壹部。
張青義,1954年生,陜西戶縣人。壹級畫家、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陜西省農民畫協會常務理事、戶縣農民畫協會副主席。自幼喜歡繪畫,1973年參加戶縣農民畫創作學習班,迄今已創作作品千余幅。2000年和2009年曾兩次出訪美國並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張青義畫室被縣委宣傳部、文體廣電局命名為農民畫之家、農民畫作者輔導站、農民畫莊,和國內多家旅行社建立起良好的業務往來,每年接待國內外賓客數千人。2008年通過農民畫搭橋使美國“人民對人民”友好團體為本村學校建起壹座13萬元的圖書館。
閆玲玲,又名:嚴玲玲,女,漢族,1968年生,陜西戶縣人。壹級畫家,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民俗學會會員,省和縣農民畫協會會員,戶縣農民畫院理事,民間藝術家。1982年開始農民畫創作。《鼠喜果》《家庭副業》《二龍戲珠》《歡慶》《碩果累累》等代表作品曾在國內外展覽中獲獎,並被《光明日報》《陜西日報》等報刊發表。《歡度》《奔騰》《回憶父親》等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陜西民俗博物館收藏。另有百余幅作品被國際友人收藏。其作品深受美術界專家好評和國際友人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