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紙、布、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 其它 棕櫚葉、檳榔葉、麥稈、蒲草等也能編成或制成各種千姿百態的日用工藝扇、造型優美,構造精致,經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鉆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藝術身價百倍。
中國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來擋住太陽產生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
?以木曰扉,以葦曰扇?,最早的扇子是用葦做成的權力象征物,扇子起初的功能並不是用來納涼,而是統治階級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特權的儀仗扇。因扇子多見於皇宮中,所以扇子又叫?宮扇?。
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壹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在這壹時期,與扇子有關的詩詞大量出現,像李嶠的《扇》、白居易的《白羽扇》、唐怡的《詠破扇》等等。
古代文人墨客要是手中無扇,就像現在的小資不養寵物狗壹樣,顯得有些沒品位。到了清代,不光是文人墨客,就連踏入仕途的官員、賬房先生,甚至是處於社會底層的各色人等也喜歡搖扇?擺造型?。
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據傳是虞舜所制。晉代崔豹的《古今註?輿服》記:?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晉非乘輿(皇帝)不得用。?也就是說舜為廣開視聽求賢自輔,曾制作五明扇。從秦至漢都在沿用,張打此扇是在向外界表明吸納賢才的主張,但到了魏晉之時竟成為皇帝的專用。
殷周時期已出現了壹種?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雞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說。《爾雅》中談道:?以木曰扉,以葦曰扇。?從這可推測,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長方形的葦編物。早期的扇子並非用來納涼,而是用作統治者禮儀之具,所以又叫?儀仗扇?。
中國秦漢以後,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圓、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絲織的絹素,由於宮中用得多,故又稱?宮扇?,隋唐兩代,盛行於世的主要是紈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紙扇。宋以後,折扇漸漸流行。
明清時期,浙江、蘇州、四川等地盛產折扇,題字作畫亦興於此。這壹精湛的技藝從明代開始傳入歐洲,然後風行世界。
涼友,是扇子的壹個別名。宋陶谷《青異錄?器具》:?商山館中窗頰上有八句詩雲:?凈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是帚與扇明矣。?
扇子的主要種類
大小骨俱作彎曲如水波蛇行狀的扇股。相鄰兩根扇骨的波峰波谷相錯,如水波起伏,饒有趣味。此款多見於九檔至十六檔大扇,材質多竹或烏木。大骨壹般不再施以 雕刻 ,雖然也是壹個特別品種,但並不算十分難得。80年代以後,有些地區又恢復生產,但精細生動的趣味已蕩然無存。
和尚頭
此款式起源亦甚早。扇股聚頭處成壹圓球如和尚頭,故名。此式明代已有,稱圓頭或大圓頭。因如今扇股根為圓弧形者甚多,為避混淆,取此俗名,也十分生動。和尚頭多見於十六檔大扇,也有九檔、十壹檔大扇股。秋扇極少有用和尚頭的。和尚頭可全由扇股壹種材料?聚成?,也可在兩側加扇釘處鑲兩片異質材料,如竹股鑲烏木、鑲象牙、鑲紫檀等。和尚頭扇股價格較高,即使樸素無工,也常超出其他同等材質的扇股價格。
集錦式
集錦扇可用普通扇面扇骨,也可用集錦扇面,也可用於專門的集錦式扇骨。集錦式扇骨不穿在扇面裏,而是夾住扇面--露在外的扇骨便起了分割扇面的作用。但是,壹般並不是所有的扇骨都是露在外面,而是每隔若幹根露壹根在外,根據扇面空間分割的需要。
尖頭式
聚頭處尖削如矛頭的股式。明代稱?尖根?。此款僅見於十六檔竹骨大扇,但以精巧細致為特點,竹材質量甚為重要。
日式
日式扇骨為九檔或十壹檔。大骨窄,與小骨相仿,僅梢部較粗。穿上扇面後扇面側面露於扇骨之外,大骨雖窄但仍可施以各種雕工。
如意頭
僅見於九檔和十壹檔大扇。邊骨形狀似壹柄如意。常用材料有烏木和黃楊,多雕刻鏤空。
螳螂腿
因扇股大骨的形狀上較粗下很細如螳螂腿而得名。此款較為多見,但有精粗高下之分,幾乎都為竹股。
細梢式
這是秋扇所特有的扇股款式。穿入扇面的骨梢尖細,露在外面的部份寬而圓轉,扇骨之間不露縫隙,多為二十檔扇所用,材質有竹、棕竹、烏木、玳瑁、象牙、獸骨和牛角等。
魚尾
近扇釘處大小骨壹齊內凹成束腰狀的扇股。因外形像魚尾而得名。僅見用竹質者,因此需烘彎扇骨,扇骨執手處又極細,故常選竹材中極致密堅韌者,以保持其夾緊扇面的彈性。這是壹種頗為罕見之品,1949年以後不再有人生產。
直式方頭扇
直式方頭扇股是折扇中最早出現,使用也極廣泛。其造型為壹長而窄的梯形,簡潔到無可再簡。有時兩側邊並非真正直線而略內收。民國間生產的直式扇股常以?仿古雅扇?相號召。直式扇有壹個簡便之處,就是裝扇面時不必太多考慮扇面的長短。其他款式的扇股裝扇面有壹定長短要求:太短不雅觀;太長需切去部份,而許多藏家因不舍得破壞扇面書畫的完整性,寧可不切,拖長壹段,也不美觀。直式扇無此問題。
五大名扇的介紹
安徽是真絲扇發源地,至今有四百多年歷史,真絲扇用真絲綢緞面料制作而成,它不但可以用於觀賞收藏,也具有饋贈友人,之佳品。真絲扇的制作工藝復雜比紙張柔軟,淩娟光滑,制作起來工藝要求極高,扇骨用頭青天然高山楠竹制作,面料處理:先過漿下水,在烘烤陰幹,在做成型定位,在染色印刷在過漿風幹,然後折面定位,在做扇骨刻繪工藝,然後搭面成型,總計70於道工藝流程,目前真絲扇是安徽傳承的手工藝制作工藝保留至今,真正純手工制作。真絲扇的外觀漂亮,工藝制作考究精細深受世界各國的青睞。
江蘇檀香扇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質堅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為勝。有天然香味,輕輕搖,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後,扇起來依然幽香陣陣,沁人心脾。夏令既去,藏入衣箱,還有防蟲、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種有拉花、燙花、雕花、繪畫、印花、鑲嵌和接骨等。壹般經鋸片、組裝、鎪拉、裱畫、繪畫和上流蘇等十多道工序組成。
檀香扇以其獨特技藝,獨具風格,富有工藝性,而至今深受人們的喜愛。
廣東火畫扇
?火畫扇?始創於清代同治末年,後來工藝逐步發展,制作時選薄玻璃扇兩柄,合成壹柄雙面扇,然後用壹種特制的火筆作畫而成,清秀典麗,永不褪色,是欣賞收藏的精品。
四川竹絲扇
竹絲扇俗稱?龔扇?, 有燦若雲錦、薄如蟬翼的美評。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紈扇,是用細如絹絲的竹絲精心 編織 而成的。它顏色嫩黃,薄而透光,綿軟而細膩,恍若織錦,圖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鳥蟲魚,無不惟妙惟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絲質扇墜,簡直玲瓏剔透,精美絕倫,被譽為巧奪天工的國寶。
浙江綾絹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