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傳統裏,養生需得順應四時,四時之景不同,養生也會有所不同,正所謂:“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養生也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天,萬物生長,壹片欣欣向榮,寒氣退卻,暖氣增生,人們漸漸的由藏到生,從屋子裏走出來,到夏季的時候,外出成為壹種常態,此時養生,也在於長,冬病夏治,寒病熱調。
到了秋天,天氣漸漸變涼,莊稼該熟了,該收了,人的行動也會漸漸收藏,至於寒冬,則主要在藏,人們在屋子的時間,就更加多了,少出則是為了避免寒氣入侵,破壞體內陽氣,寒從腳入,就算出去,也要給自己“藏”好!
自然界的諸多動植物,到了冬季,動物冬眠,植物落葉,就是為了減少消耗,即所謂“藏”。為何而藏?冬季主藏,冬季不藏則春夏不長!對於動植物來說,藏是養精蓄銳,休養生息,對於人來說,同樣如此,但是我們的“藏”,是為了達到身體陰陽平衡,達到身體強壯的效果!
所以,冬藏,則可以根據體質進行不同的進補,只需要記得,冬藏的主要原則在於:畏寒體質補陽,虛火體質滋陰,使得陰陽調和。冬補之時,不能只看到補,還要看身體需要什麽!
而今,時至隆冬,正是“主藏”的季節,那麽,我們該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進補呢?
第壹、畏寒體質補陽!
如何判斷自己是畏寒體質?
手腳易冷,稍微有點冷,感覺就比壹般人更加明顯,如果妳是畏寒體質,那麽在冬補的過程中,就要補陽!
平日可常吃牛肉。羊肉、雞肉、枸杞、姜茶、姜糖、肉桂等東西,另外,吃東西最好選擇熬燉的方式!
第二、虛火體質滋陰!
虛火體質有何表現?兩顴潮紅、心煩易怒、手足心熱、盜汗、口幹等癥狀。遇到這種癥狀,冬日進補,則需滋陰。
可多吃滋補食品如桂圓、紅棗、黑木耳、香菇、銀耳、核桃仁、枸杞等。
人體講究陰陽調和,陰陽不調,則問題生,陰陽調和,則百病除!
冬季三個月,是人體開始閉藏精氣的季節,生命始於人體精氣,精氣內存,邪不勝正,身體便好!
因此,要藏好自己的精氣,不要隨意浪費。然而,由於生活需要,即便到了冬天,依舊需要勞神工作,達不到古人所謂“ 無擾乎陽 ”,但是,“有私意,有所勞”,則應去寒就溫。
但是,勞神則傷精,是故經常勞神的人,會睡眠不好,會精神不佳,只是生活在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需勞神勞力,去獲得生活物資。
勞的是力,傷的是神,耗的是精!
我們人體的精氣從和而來?從中醫上講,腎藏精,腎精化三髓,腦髓、骨髓,眼睛。是故腦為腎精化生而成,是故中醫也講,防止老年癡呆、記憶減退等問題,除了經常動腦之外,還需要滋陰養腎!
而按照中醫四時調病不同的思想,春天是養肝的季節。夏天是養心的季節。長夏是養脾的季節。秋天是養肺的季節。冬天是養腎的季節。
現在腎病問題也逐漸年輕化,壹些80、90後的年輕人,身體雖然很壯,但是血壓血糖已經不正常,有些人腎炎嚴重,靠吃藥維持腎功能,但也非長久之計。而但凡腎有問題的,血壓都好不了!
所以,冬季養腎,其實就是應冬之氣,因此,生活裏的方方面面,都要順應這天地契機!
如何養腎呢?
第壹、多吃壹些滋陰養腎的食物,如枸杞、山藥、西蘭花、花椰菜、韭菜等!
第二、順應季節趨勢。冬天冷,就該多穿衣服保暖,不要久坐濕地,不要憋尿!
第三、不要生氣。傷腎最嚴重的,莫過於逆動氣。逆氣壹生,火氣便生,腎乃水臟,最先受到傷害!
如果冬天不收藏的話呢,人就會喪失精氣,喪失精氣,如壹個宿根的植物,第二年到春天再生發成長的時候,沒有動力,沒有養分。腎,就是人體的根,冬天不深根,來年長不好。
咱們平時說養生,很多人其實並不在意,因為無病無痛,養了自己也沒有特別明顯的感覺。養了沒有太明顯的感覺,但是不養的話,問題是很容易被看見的。
比如,許多人臉上有黑斑,這種情況,從中醫來看,屬於體寒過重,而寒氣,主要就是冬天受的寒。
而有些傷害,得到的時候容易,失去的時候卻是千難萬難,就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冬天逆冬氣而導致的病,諸如關節病(風濕類風濕)、鼻炎等許多,都可能是逆冬氣而來,所以在冬天,不能光著腿穿這個襪子就算了事。更不能露肚子,甚至露肚臍。漏肚臍的做法,按照中醫的觀點來看,太可怕了太惡劣了。肚臍是個穴位,叫做神闕,露得越多,門闕洞開,失魂落魄,病得越重。簡直是開門揖盜。
春天很多人會手腳冰涼。這在中醫裏面,稱之為厥逆。很多人不太把這個當回事,認為也不是病。其實這也是冬不藏精的不良後果。有厥逆之癥的人,手腳冰涼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脾氣暴躁。肝氣寒了,淤了,憋住了,堵著難受,脾氣當然沒法好。肝氣不疏,有的人,還會出現肌肉萎縮。
很多肝經上的病,其實根源上,大部分都跟腎有關。中醫裏面,稱作肝腎同源。有個堅實的腎,肝會少出很多毛病。
所以,冬季順應四時養生,順其自然,方為養生之道。
古今中外,諸多養生大師養生要訣,無他,僅“順其自然”耳!
本文由“泛覺心賬號”發布,2019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