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新用戶引導設計模式

新用戶引導設計模式

[產品設計] [用戶體驗]

封面用研整編文章

對於新手引導來說,用戶需求是快速、愉悅地學習使用產品,產品目標是將新手用戶快速轉化為活躍度高、黏著度高的忠實用戶。用戶需求和產品目標出發的角度會不壹樣,有時候會存在著沖突,但並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新手引導設計就是要平衡處理好用戶需求和產品目標,實現雙贏的局面。

為了不破壞用戶正常使用產品原有的功能和操作,需要在引導力和對正常用戶使用的幹擾上做出平衡。不妨多反問自己幾個問題:這個功能真的很必要引導和提醒用戶嗎?這個功能是需要讓所有用戶都知道還是某壹類用戶知道就可以了?這個提醒是需要所有場景都提示,還是到某壹類特定場景才來提示呢?下面我們來梳理各類引導設計模式:

壹. 初次使用說明引導

1. 滑動展示引導頁

如今市場上大多數APP都會在初次登錄的時候提供壹系列滑動展示型引導頁,介紹應用功能或演示交互。這種形式的缺陷在於它橫亙在用戶和APP之間,即使頁面設計得足夠精美有趣,用戶也很難充滿耐心地仔細閱讀完。因為絕大多數的用戶還是傾向於自己探索APP,即使教程對他們有所助益,但是這本身是偏離用戶初衷的。

2. 使用說明書引導

“Welcome Board”是用戶打開Trello的任務管理面板的時候,能看到的第壹個的界面,其中涵蓋了預填充的代辦事項列表,說明了程序中不同控件的交互和功能,這種方式可以讓用戶更有效地學習產品的功能。

App Store的精華產品Paper,作為繪圖軟件它的交互建立在很多特殊手勢之上,還定義了壹些帶有品牌特色的操作規範。要知道用戶沒有多少時間和耐心去摸索壹個完全陌生的產品,因此Paper為用戶使用初期做了大量的引導。

二. 場景式引導

符合場景的用戶引導是在 特定的界面、場景和時刻 ,或者說 特定的用戶歷程的節點 ,給用戶提供必要的說明。

1. 遮罩式提示

遮罩式提示為壹種強引導,通過直接蓋住界面來強調當前需要引導的內容。這種提示 讓用戶將註意力集中到某個特定的主要交互上,最大限度的減少說明的信息量 。引導內容以圖層的形式疊加到對應的UI控件上,通常出現在用戶首次操作的時候,並且壹次只顯示壹個。它要求用戶必須看到提示內容並且執行相應操作或觸碰點擊x按鈕才會消失,這和app的彈窗邏輯有點類似,但不同之處在於彈窗通常都是警示或者確認是否執行操作的提醒。

雖然沒有相關的統計數據,但用戶直接關閉蒙灰提醒不看內容的行為是非常普遍的,使用此類提示建議設計簡潔有力,文案盡量少。

2. 臨時框提示

臨時框可以分為兩大類,壹類稱為 模態臨時框 ,另壹類稱為 非模態臨時框 。模態臨時框需要用戶必須選擇壹項操作後才會消失,比如 Alert 確認等;而非模態臨時框並不需要用戶必須選擇壹項操作才會消失,比如頁面上彈出的 Toast 提示。

模態臨時框:

A. 警告視圖 Alert View

Alert View是iOS中的概念,官方定義是:警告框用於告知用戶壹些 會影響到他們使用 app 或設備的重要信息 。與之對應的臨時框,在Android系統中被稱為dialog,翻譯為對話框。

回想壹下,當聽到壹個令人震驚消息時妳的反應是?大部分人的反應是“什麽?”或者“妳說什麽?”妳潛意識要求對方再說壹遍。為什麽?因為這個信息太出人意外了,所以妳要再次確認下是不是真的!同理,當妳觸發了刪除按鈕時,App是什麽反應?刪除的操作太敏感了,所以需要讓再次確認,這裏用到的便是警告視圖Alert View。 App要獲取位置信息;訪問相冊和相機;詢問是否升級App等等,這些都需要用到警告視圖。

除此之外,警告視圖還能作為運營活動的入口或者引導頁。

從上圖可以看到,警告視圖包括三個部分:標題;正文;按鈕。有些簡單的警告視圖只有標題和按鈕,不需要正文來說明;另外壹些可能會沒有按鈕,點擊臨時框外部區域臨時框會消失。

B. 操作菜單 Action Sheet

iOS中Action Sheet中文翻譯為操作菜單,對應Android中的Bottom Sheets,中文翻譯為底部動作條。使用某音樂App聽壹首歌,看著播放界面,這時候妳想要查看歌手信息,專輯信息,還想要收藏這首歌...,在當前頁面要滿足這這麽多需求,就要用到操作列表Action Sheet。針對當前頁面,用戶想要執行的操作太多了,不可能把這些操作都放出來,這樣頁面上全都是密密麻麻的icon、button。用操作列表的形式把 這些按鈕都放在壹個臨時框裏 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上面兩張圖,看起來完全不壹樣,但是原理是我上面所說的,萬變不離其中,只不過換了個UI樣式。它們都屬於操作菜單類臨時框。該類臨時框還有壹類變種,不在底部彈出,而是在用戶觸發操作的區域附近彈出,如下圖:

C. 全局模態 Modal View

全局模態屬於壹種很特殊的臨時框,因為它的區域會占據整個屏幕。但在iOS的設計規範中,全局模態被放在了臨時框中。官方定義是:壹個以模態形式展現的視圖,它為當前任務或當前工作流程提供獨立的、自包含的(self-contained)功能。

全局模態有壹下幾個特點(對照上面iOS自帶的郵件APP的圖會更容易理解):①占據整個屏幕,或者占據整個父視圖的區域。②包含完成當前任務所需的文字和控件。③通常也包含壹個完成任務的按鈕,和壹個取消按鈕。

非模態臨時框:

A. Toast

Toast是Android平臺的設計形式,iOS規範中並沒有規定這種形式,但是由於Toast能很好的起到輕量級反饋的作用,現在很多iOS的APP也在使用這種臨時框。Toast屬於壹種輕量級的反饋,常常以小彈框的形式出現在屏幕上中下任意位置,但同個產品會模塊盡量使用同壹位置,讓用戶產生統壹認知。

關於Toast的顯示時間,Android自帶的兩種時間屬性分別為2秒和3.5秒,但是壹般會自定義為1.5秒和2.5秒。Toast中的文本超過10個字符用2.5秒,少於10個字符用1.5秒。因此 不要將其用作重要對象的引導形式,大多是可有可無或是會反復出現的, 其次語言精練也是必要的。在樣式上,盡量和產品整體風格保持壹致,這樣會更和諧,不至於突兀。

B. Snackbar

同Toast,SnackBar同樣是Android特有的臨時框。SnackBar繼承了Toast的所有特性,即:為小彈窗的形式,會自動消失。有三個差異化:①可以出現0到1個操作,不包含取消按鈕;②點擊SnackBar以外的區域,SnackBar會消失;③壹般只出現在屏幕底部。在實際的產品設計中,很少看到SnackBar這種形式,以下放了兩張MD規範中的圖。

舉個可以采用SnackBar臨時框的場景:當刪除某張照片時,可以在屏幕底部出現Snackbar,提示“照片成功刪除”,並附帶撤銷操作,當用戶點擊撤銷時,照片可恢復。用戶不進行操作Snackbar則消失,照片刪除成功。

C. 氣泡/浮層

氣泡/浮層式是壹種量級輕但是目的性很強的引導方式,壹般是半透明浮層結合文案的設計模式。 大部分浮層模式帶有指向性的箭頭,可以用來提示重要功能或者隱藏操作 。通常是非模態的,顯示3-5秒後自動消失,對用戶的幹擾較小。

3. 嵌入式(局部嵌入/整體嵌入)

嵌入式引導分為局部嵌入和整體嵌入。局部嵌入就是在當前頁面內容上增加引導提示。為了保證對象不埋沒在信息流中,有效地引起用戶註意,需要從視覺上做處理。整體嵌入則是將引導做為壹個整體代替頁面內容的顯示,多使用在“空狀態”的情況下。

三. 互動式引導

1. 互動提示

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 進入特定的環節、進度的時候才會被觸發 的壹種提示,它不會按照壹定的順序出現,所以不同的用戶碰到這些提示的時間、場景不盡相同。Duolingo 這壹語言學習APP 就非常了解人們語言學習的規律,在實戰中學習語言是最為有效的方式,所以它會在用戶不斷同APP進行交互的過程中提供交互式的提示。

2. 操作示意

操作示意較常采用 簡短的動畫 向用戶展示操作方法,也不乏靜態圖片配以描述的方式。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很直觀,用輕松淺顯的手法,就能傳達給用戶新鮮的功能和趣味的用法,比生硬的文字來得體貼。

還有壹種操作示意比較隱蔽,是在用戶與產品之間互動的過程中引導用戶完成操作。常見的如下拉刷新、底部上拉等手勢互動,也經常發生在語音操作中。例如用戶使用麥克風的過程中,界面隨著用戶的聲音的輸入而產生互動。

四. 引導的強弱及觸發

1. 引導的強弱

根據出現時是否有阻斷、消失時是否需要操作,我們可以劃分出不同強弱的引導提示。弱提示通常情況下它的出現不壹定能讓每壹個用戶都註意,或者不需要讓所有用戶都完整的了解,這樣的提示不會阻礙用戶當前的閱讀和操作行為,還可以自動消失;強提示需要用戶壹定註意到的,它會阻斷用戶當前的使用且需要有明確的指定操作才能消失。

2. 引導觸發點的選擇

用戶引導的觸發點,就是在什麽地方觸發引導。是用戶打開程序時觸發?到達特定頁面後觸發?操作了指定功能後觸發?到了某個時間點觸發?它們都是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附加的壹個東西,往往不是用戶有心理預期出現的東西。

方式壹:已經明確針對什麽用戶,就要結合場景考慮,此類用戶的***性是什麽,哪些頁面是此類用戶經常訪問的頁面?基於用戶***性和訪問最多的頁面,把觸發點放在此處,對於目標用戶影響面會是最大的,對於非目標用戶的影響也會是最小的。

方式二:有時候引導的內容會限制觸發點,比如功能性引導,用戶第壹次瀏覽到功能所在頁面,即觸發引導,這個應該算是針對新功能的壹個普遍的操作方式了。此時,最好逆向思考,本頁面的用戶是否大部分需要引導?如果是,如何才能降低對非目標用戶的幹擾;如果不是,此時就要反思,這個功能放在此處是否恰當?

3. 引導觸發的頻率

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是確定了引導的觸發點和類型後,另壹個不可忽視的思考要素。引導的形式太強會幹擾用戶當前操作,太弱又可能被忽略,需要把握好它出現的頻率,尤其是類似toast、浮層這種很容易被忽略的引導。下圖為網易雲音樂的截屏分享功能。雖然分享浮層出現後3秒會自動消失,但為了防止每次截屏都出現浮層給用戶帶來幹擾,在設置頁裏加入了功能開關。

那麽如何告訴用戶有開關這個事情呢?做法是:功能上線後針對所有用戶,首次手動取消浮層時(點擊浮層右上角的“×”、點擊半透明遮罩)即toast提示“可在設置中取消截屏分享提示”,之後每累計手動取消3次提示壹次。

五. 引導效果衡量

當妳設計好了新用戶引導的流程之後,需要不斷的根據用戶反饋的數據和信息來衡量用戶是否真正的“Onboarding”了。這個衡量的指標是至關重要的,應該設定壹個值,嚴格的跟蹤數據的變化,並且根據成功率和用戶的反應,敏銳地調整。在開始任何新項目之前,妳都應該問自己壹個問題:“這個項目要如何衡量新用戶引導成功率?”

  • 上一篇:數據庫系統的核心部分是數據模型還是數據庫管理系統?為什麽網上有?
  • 下一篇:日本私人收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