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裏開始的新的壹年的勞動,格外地受到日本人的重視。他們多選黃道吉日開始工作以討個吉祥。目前日本政府機構、各公司多在初四上班,臘月二十九日放假。農村則有鋤始,是指農民新年裏開始下地勞動的儀式,也稱農始,意喻祈盼豐收。關東地區的日本農民自古以來就有初壹清晨到年神所在方位的田頭,挖上三鍬土,在地裏豎起壹根松枝,松枝下面擺上供品,祈求早中晚三季稻稻谷豐收。日本茨城縣北部地區的農民則通過給鳥兒餵食,根據鳥兒啄米的情形預占年成好壞,更多的地方則是從新年開始往地裏施肥,叫作初肥。
山初
在山村有山初、初山踏等說法,是指新年頭壹次進山,具體時間各地不大相同。進山時攜帶新編好的稻草繩和年糕等供品,來到準備砍伐的樹木跟前,拴上草繩,擺好供品,敬奉山神。這天砍下的木頭立刻用來供年神或用作烤年糕的燃料,也有的留到正月十五作裝飾用。
船始
漁村新年裏也有船始、漕初的說法。壹般正月初二開始出海捕魚或只是舉行出海儀式,歲未將漁船清洗幹凈,船正中擺上松枝、酒、淘好的大米和圓年糕,供奉船靈。新年首次捕到的魚叫初漁,要舉辦初漁祝,用這些魚供漁神和船神,祈求四季航海安全和漁業豐收。
初商
做買賣的人家大年三十前收賬回來,初壹不開門,初二開始營業,店鋪裝飾壹新,並給顧客準備壹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商品。這叫初賣或初商。近年來日本城鎮的百貨商場都已改為初四開張營業。新年最初的魚市、茶市叫初市。第壹次上街買東西叫初買。新年提筆寫字叫書初。
某日
公元8世紀中國的許多習俗傳到日本。正月初壹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糧日。民間習慣將初壹至初八與各種動物或家禽聯系起來。認為當天不能宰殺該動物。
小正月
正月十五叫作小正月,日本人清晨要熬小豆粥供神。說是能驅走壹年的邪氣。然後趁熱喝下。這叫粥節供或粥初。過去該習俗在日本十分盛行,現多見於日本東部。日本人自古認為紅小豆裏有強化生命的精靈,紅色代表壹中咒力,因此赤豆飯往往被用於喜慶的場面。
初晦日
正月最後壹天叫初晦日,也稱初三十日。古代日本人認為年神正月期間逗留在人世間,至月底年神要回去,因此十分重視正月的最後壹天。
禦節料理
為了歡度新年,每家每戶在新年期間都要吃美味佳肴,日本人稱之為"禦節料理",意即節日之菜。鯡魚籽也是其中之壹。加工之後的鯡魚籽。略呈黃色,拌上砂糖、醬油,不僅顏色好看,而且吃起來味鮮香脆,更重要的是因為鯡魚具有產孵多的特性,象征著"子孫昌盛"。
書法試筆
在日本,近年來還流行"新年書法試筆"表演的盛會,每到新年的日子,全國各地幾百幾千名書法愛好者前往預定的地點參加表演,他們揮毫疾書,場面十分壯觀。
初午
二月裏最初的午日叫初午。初午也是稻荷祭日。屆時在京都市伏見稻荷大社等各地稻荷神社舉行午祭。人們停下手中的活計,向稻荷(五谷神)敬獻炸豆腐,同慶佳節。這個季節恰恰是田神從山上下來到鄉間的日子。日本農民要在此時祭祀田神,祈求豐收並開始春耕。因此,稻荷信仰所具有的農業神因素便與初午結合起來了。
二月初午除舉行稻荷祭以外,日本各地農村還把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牽著他們參拜神社或參拜靈山。也有的去拜馬頭觀音。或將年糕馱在稻草做的馬背上,用來供奉道祖神(日本的道祖神多為石雕的人像。立於村口或路旁,俗信可以驅邪消災。現已成為結緣神或保佑旅途安全的保護神)。在日本長野、群馬等縣的著名蠶桑地區,初午這天則要舉行蠶祭以祭祀蠶神。日本各地民間盛傳不少與初午有關的俗信說法。例如初午來得早的年頭容易發生火災。初午在二月五日以前就壹定是好年景。六日以後則會歉收等等。
春祭
日本的春祭其實不壹定在二月初午這壹天。但壹般都在農歷二月。秋祭則集中在九月或十壹月。傳統的春祭實際上擁有預祝豐收的含義。後來才逐漸固定在初午。秋祭主要是慶祝豐收,感謝上蒼帶來的恩惠。日本春秋兩次祭祀源於農耕社會的稻作文化。日本人相信山神和田神是早春二月和秋季十月或十壹月互相交替著出現的。山神春天變成田神來到田野保佑豐年。秋收後則又變為山神返回山中。所以日本百姓豐收總不忘感謝她們。值得壹提的是初午對田神的信仰在沿海漁村則變成漁神,在城鎮又成了經商做買賣的守護神3.過坎
日本人認為不論男女老少,壹生中總要過幾個坎。按虛歲算,男子在25和42歲;女子在19歲和33歲。其中男子42歲和女子33歲是兩個大坎。再加上前後兩年,當事人要在整整三年的時間裏小心謹慎,以防出意外。有些地方在除夕或立春要舉行過坎儀式,以免除災難。人們在柴薪上標上自己的年齡、姓名及屬相,到神社焚燒象征厄運的柴薪,尤其以京都市的吉田神社的火爐祭最為著名。
日本民間自古以來就有過坎的風習。過坎的人將裝有與自己年齡相同錢數的錢包故意丟在地上讓乞丐揀走。據說這樣可以祛病消災,延年益壽。直到今天,不少日本人都將預先預備好的木梳、簪子或錢等物故意丟失在丁字路口或十字路口,期待被別人撿去,以便帶走自己命中的厄運。在扔這些東西的路上,即使碰上鄰居和朋友也不得開口說話,否則咒術就會失去效力。不過更多的日本人過坎時要宴請親朋好友和鄰居,且來客越多越好,依靠大家的力量***同趕走惡魔。
追儺節(2月3日或4日):每年立春的前壹天。在這壹天的晚上,日本家庭要舉行傳統的驅鬼儀式。家家戶戶壹邊念 著"鬼出去,福請進"的咒語,壹邊在屋內屋外,遍撒豆子,預示著新春來臨之前驅趕壹切魔鬼和災難,迎來風調雨順的新生活。
女孩節(3月3日):這是祝福女孩將來幸福的日子。這天,人們模仿古代宮庭的風俗,用精美的人偶和桃花來裝飾女孩的住房,並暢飲用糯米制成的白甜酒,祈禱小女孩的壹生猶如米酒般甜密醇香。
男兒節/端午節:五月初五是日本的男兒節。這壹天人們要在戶外掛鯉魚旗,在家裏擺放武士人偶。相傳這種風習始自武士時代。五月初五端午日本人要制作粽子和柏粘糕。有個別人家還要把粽子掛在天井上,傳說可以消除難疾。還有的地方稱五月初五為女家。這壹天婦女可以逞威風。將菖蒲、艾草鋪在屋檐下的習慣是從我國傳入日本的。
七夕:日本的盂蘭盆會是從七夕開始的。日本的七夕是從我國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發展而來的。日本人稱其為七夕。從日本民間舉行的儀式來看,其中祓禊的成份更多壹些。每逢這壹天早上,日本女孩子要洗頭發、洗硯、洗祭品,清掃佛具。這壹天在東日本各地人們用茅草或者真菇制成兩匹馬,早上帶上兩匹馬去藥田吃草,然後將草馬帶回,掛在屋檐上。這裏的人們認為,這壹天祖先之靈會騎著這兩匹馬來到人間。日本的七夕是與迎接新年的煤祓禊相對應的,即相當於宣布盂蘭盆會開始的祓禊。
中元節/盂蘭盆會 三元 除了過年以外,在日本影響最大的節日恐怕就是中元節了。農歷壹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是中國道教所稱的上、中、下三元。流傳到日本的中元節與古代日本宮廷祭典盂蘭盆結合後,發展成了民間祭祀祖先的重要節日。根據《日本書紀》記載,中元節在日本植根是公元7世紀中葉。後來逐漸發展為包括兼顧掃墓、做法事、放河燈等在內的盂蘭盆會。
盂蘭盆會
盂蘭盆之名源於佛教經典《盂蘭盆經》。盂蘭盆會的主要內容都是日本特有的。日本的寺院每逢7月均詠頌盂蘭盆經。盂蘭盆經正好從理論上解釋了日本人原始的祖靈祭祀。盡管從佛教的角度來看盂蘭盆會並不是什麽盛大的法會,但日本民間卻將它視為盛大的祭祀祖靈的儀式。
日本古代慶祝盂蘭盆節的儀式之壹是把供佛時擺放過的供品,如白米、白面、粘糕、砂糖、水果等食品,分別贈給親朋好友享受,以祈祝生活順利平安。雙親健在者,按習慣必須送魚給父母親,配合這種生見玉儀式,又衍生出中元時以蓮葉飯宴請賓客的禮俗,使中元節彌漫著壹片送往迎來的熱鬧氣氛。
中元禮俗
開始中元被視為善心施主饋贈寺院供佛祭品的壹個節日。後來逐漸成為武士於中元和年終時節給領導階層送禮的習慣。
在江戶文化處於鼎盛時期的十八九世紀,中元節的送禮習慣便在市井商人中間普及開來。他們往往在每年的中元節和年終專程拜會、送禮給店裏的重要顧客。不論是普通百姓、武士或商人送禮,最大的特點即透過每隔半年的送禮拜會活動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特別是對武士而言,中元節的送禮儀式更具?quot;並未與人懷有任何敵意"的和平意義,對幕府將軍顯示"今後仍是麾下的忠誠部下"。商人則利用中元送禮為借口,請求客戶依舊給予支持,並經常惠顧。他們對這種買人情做生意的做法百做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