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如何鑒別早期元寶?

如何鑒別早期元寶?

銀錠(銀錠)是指用銀按照壹定形狀和重量鑄造的壹種塊狀物。從形狀上看,銀錠可分為船形、條形、餅形幾種。不同形狀的銀錠有不同的名稱。船形的壹般叫銀錠,條形的壹般叫銀領,餅形的壹般叫銀餅。因為人們經常看到的是船形,也就是元寶。。所以習慣上把銀項圈、銀餅、銀錠稱為銀錠。

隨著銀錠收藏的普及,其收藏價值不斷提高,出現了偽(仿)品。除了要了解各個時期銀錠的形制和銘文特點,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銀錠的真偽。

適應他人的性格

銀錠的顏色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外在的銀銹,二是內在的成色。

古代銀錠的純度壹般在95%以上,含銀量在95%以下的銀錠很少見,尤其是宋元時期。銘文記載了行人、庫房、稱檢銀庫、鑄監等崗位,這些崗位是為檢查銀錠成色而設置的。而且為了防止偷工減料的現象,銀錠銘文中還刻有工匠等人的名字。金代的銀錠鑄造有顏色和重量的復檢程序。所以壹般來說,古代銀錠的純度都是符合官方要求的,有的甚至達到99%以上。因其色澤高,當其嶄新時,具有獨特的明亮光澤,充滿了“珠寶”。相反,假冒產品的成色往往低於95%,含銀量壹般在90%以下。不可能像真的銀錠壹樣明暗分明。壹些假冒產品的光澤甚至會變紅,這是因為銀中摻雜了太多的銅。中國古代就有在銀中摻銅的情況。

由於古代銀錠離今天較遠,鑄造的銀錠多用於流通,長期以來,由於氧化和人的觸摸,在銀錠外面自然形成了壹層保護性的外衣,即銀銹和包漿,呈灰色或灰褐色,顏色偏暖。由於時間間隔短,假銀錠不可能像古銀錠那樣產生自然的包漿,所以它的顏色讓人看起來像剛烤過壹樣,很有生氣。

古代銀錠的重量與當時的度量衡制壹致。古代銀錠壹般分為五百兩、二十五兩、十二兩、五兩和壹兩,其中以五十兩最為常見。不同時期實行不同的稱重制度,所以同樣重50兩的銀錠重量也有差異,因為唐代用42克,宋代用39克,晉代用39.8克,元代用36.6克,明代用37克。但是,即便如此,如果在36.6克到42克的範圍內,每隔兩個古代重演壹次,結論就是古代的五十二重在今天的1809克到2100克之間。

因為銀占化學元素的10.8克,壹錠五十兩的銀錠放在手心裏,給人壹種沈甸甸的感覺。假銀錠不完全是真的。過去,造假者為了降低成本,要麽在銀中摻雜銅、鐵、鉛等金屬,從而降低銀錠的成色,要麽將銅、鐵或鉛塊包上銀,做成銀錠的形狀,以蒙騙人們。這種藏有銅、鐵等金屬的假銀錠,雖然重量在1800克以上,但沒有真銀錠重。雖然含有鉛金屬的假銀錠重量達到了真銀錠的重量,但鉛在化學元素中的比例卻高達20.7,幾乎是銀的兩倍。這個假銀錠拿在手裏,比真銀錠還重。所以,測試銀錠的重量,不僅要稱,還要看拿在手裏的感覺,而把握這種感覺需要多年的接觸,細心的品味,不斷的總結經驗。

看選角

古代銀錠表面經常可以看到螺旋狀的絲紋,由外向內有序排列。此外,古代銀錠的表面往往是微凹的。有壹種說法是,這種雲紋和酒窩是在熔融的銀水倒入金屬模具時,凝結前用鉗子輕敲金屬模具側面形成的。其實更科學地說,當銀水的細度在90%以上時,壹旦由於氧氣的作用,在非常高的溫度下急劇冷卻,就會隨著氧氣的釋放而急劇收縮,冷卻總是從外圍向中心進行,形成了紋路和凹錠面的現象。純度低的銀水如果快速冷卻收縮,是不可能形成絲紋的。當然,錠面是否微凹,是否有絲紋都是可以人為控制的。控制方法如下:(1)不使銀水在成型時急劇冷卻收縮,而是減緩其冷卻收縮速度;(2)吹還是不吹。這種技術的掌握恐怕是從清末到民國。所以對於明清以前的銀錠,看錠面是否微凹,是否有絲紋,就可以知道其成色如何。

除了看有沒有絲紋和酒窩,很重要的壹點就是看銀錠底部的氣孔,或者說蜂窩。由於各種銀錠成型過程中釋放出氧氣,澆註銀水時,產生的氣體逸出,導致銀錠側面或底部出現氣孔。雖然有氣孔,但對於銀錠來說並不是很美觀,但正是這種氣孔成為了我們鑒別銀錠真偽的重要依據。毛孔深,毛孔圓潤,明亮有神,說明氣色高;另壹方面,顏色低。鑄造過程中自然產生的氣孔壹般是深淺不壹的小孔。鍛造銀錠的氣孔較小,深淺均勻,壹般較淺。另外,銀錠的鑄造年代也可以從孔的大小來鑒別。壹般來說,宋元時期的氣孔比明清時期的氣孔大。這也是造假者往往沒有想到和忽略的地方。

有時候在觀察銀錠側面的時候,不僅會看到毛孔,還會發現真的銀錠有層層疊疊的感覺。所以這種側面分層的銀錠壹定是真的。有些偽造者不會註意到這麽細微的程度,把銀錠的側面做得相當光滑,卻露出了端倪。

沈造型

不同時代的銀錠都有那個時代的形制特征,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比如同樣是50兩的銀錠,唐代的船形銀錠比宋、元、明清、民國的都要長。宋元時期銀錠兩端呈弧形,雖然外圍也有棱紋,但不上翹,錠面略凹,由外向內有絲線。壹般來說,鋼錠表面比底面大,腰部較寬。與宋元相比,明代的銀錠又短又粗,所以看起來相當厚實。腰部弧度減小,兩端翅膀上翹,弧度增大。明代發現的圓形銀錠很少,形狀與清代、民國時期幾乎相同。在清朝和民國時期,不同地區使用不同形狀的銀錠。因此,銀錠的形狀特征表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即便如此,也大致可以分為元寶形、方形、圓形、腰形、牌坊形等等。需要明確的是,各個地方用的是哪壹種或哪幾種,在造型上有什麽變化。比如牌坊銀錠就是雲南的特產。如果有其他地方鑄造的牌坊形銀錠,就要考慮其真偽了。

視覺銘文

要看銘文,不能只看銘文的內容,還要看銘文的形成和采用的方式等因素。

鑒別真偽,需要掌握各個歷史時期銀錠銘文的格式特點和內容。比如唐代的銀錠中,就沒有“行人”這種檢查成色的位置,直到宋金銘文才出現。即使到了宋金時期,也都各有特色。比如有“北京賣領銀”、“出門稅”字樣的銀錠,肯定是南宋的;帶有“鹽判”、“店家”、“使”字樣的銀錠,壹般屬於金代。

唐代銀錠上的銘文和時代金銀器皿上的文字是壹樣的。雖然是刻上去的,但好像是用書法寫的。宋代的銀錠有兩種:刻的和印的。在金代,雕刻是主要的方法。元初,加蓋,排列不規則,背面常鑄有銘文;後期以雕刻為主。明代銀錠上的銘文很少蓋章。除了“金華銀”,壹般都是刻的。文字的排列是不規則的,雖然有序,但還是給人雜亂無章的感覺。

到現在為止,除了上海博物館的壹枚嘉靖三十壹年的圓錠,清朝以前的銀錠銘文基本都是負面的。在清代,時效國的銀錠都在楊雯,也許是銀錠成型而未完全凝聚的時候,文字壹般不變,內容豐富,因地而異。總之,鑒定銀錠的真偽就是要多接觸。要仔細觀察,仔細琢磨,把握時代特征,善於總結。遇到假貨,也需要細細品味,找出可疑之處,總結造假的方式和技巧。這樣才能熟能生巧,分辨清楚,立於不敗之地。

  • 上一篇:新限塑令
  • 下一篇:曬看電影的照片發朋友圈的句子 (通用40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