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部明確指出,要以國家智慧圖書館系統建設工程和公共文化雲工程為引領,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取得新突破。
這意味著智慧圖書館已經從討論層面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成為覆蓋全行業、跨系統的圖書館數字化平臺。這將是繼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和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之後,新壹輪全國性的數字圖書館建設工程。
在這裏,有必要區分數字圖書館和智慧圖書館。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數字圖書館在圖書館資源數字化和網絡信息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不同規模的數字圖書館或數據庫。
然而與此同時,數字圖書館的局限性也逐漸顯現出來。主要問題在於未能充分發揮技術優勢,而是遷就傳統圖書館的專業要求,使得數字館藏成為互不關聯的“孤島”,缺乏圖書館、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的聯系。
在此背景下,智慧圖書館的理念應運而生。智慧圖書館是壹個系統工程,涉及政策、規範、技術、服務和人才。人們期待智慧圖書館引領的數字化建設,基於體制機制和業務創新,為“十四五”期間新壹輪圖書館發展提供新的技術支撐和專業指導。
歸根結底,圖書館應順應潮流,既堅守傳承文明、保存人類文明遺產的歷史使命,又要開發豐富的學術文化資源,將其建設成為可獲取、可共享、可創造的信息知識基礎設施。
進入智慧圖書館時代,增值成為主要目的。
2004年,我在澳大利亞參加壹個國際論壇時,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機構知識庫項目經理麥肯齊·史密斯給我講了壹個故事:
學院的壹位教授給了圖書館壹張包含研究資料的光盤,但圖書管理員說:“對不起,圖書館不收光盤。”教授覺得不可思議,說連世界壹流的圖書館都這樣。我們能期望圖書館為我們做什麽?
要知道,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都是機構知識庫的早期倡導者。正是在他們的推動下,以開放存取為主導的機構知識庫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如火如荼的發展。
那天,史密斯女士還說了壹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當我們建立機構知識庫時,大多數圖書館員都沒有準備好。
這引起了我的思考。智慧圖書館這壹高度智能化、數字化的重點工程將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展開。圖書館這次真的準備好了嗎?
智慧圖書館首先要解決的是數字圖書館和實體圖書館之間長期存在的“兩張皮”現象和“數據孤島”問題。智慧圖書館面向全媒體資源,通過資源和服務的整合,開展線上線下知識服務。
如今,隨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信息資源正呈現爆炸式增長。隨著信息量和復雜程度的增加,單個圖書館所能收集和提供的學術文化記錄在整個信息資源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
例如,國會圖書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藏書1.71億冊。這個看起來夠大嗎?但讓我們來看看在線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的全球聯合目錄,它由超過65438個國家的超過100個圖書館組成,總藏書365438+4700萬件。
如果每篇以350頁電子書和3兆全文計算,全部加起來就是9.445438+0兆。這只占2020年全球數據總量的177萬。
智慧圖書館的核心是內容(數據)的構建,但是否意味著所有的內容(數據)都需要收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兩個圖書館的做法值得關註。
兩家圖書館致力於構建“全球知識庫”體系,其核心是四位壹體的全媒體資源,即實體資源(如圖書)、數字實體資源、原生數字資源、可搜索的創新數字資源(如研究成果)和社交媒體。
“全球知識庫”四位壹體的內容建設策略與智慧圖書館是壹致的。在很長壹段時間內,數字圖書館主要關註前兩項,即物理資源和數字物理資源,而對原生數字資源和創新數字資源關註很少。隨著學術文化數據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推動下不斷湧現,如果我們不重視和管理這些資源,那麽圖書館可能就要等著被淘汰了。
過去,我們習慣於分別處理不同運營商的資源。事實上,所有載體資源在收集、加工、流通和保存方面都是* * *通用的。當以傳統方式處理時,這些資源只在流通中發揮增值作用;在智能化加工的環境下,采集、加工、流通、保存的每壹個環節都能產生增值效應。
嚴格來說,過去無論是實體圖書館還是數字圖書館,都是以館藏為基礎的。智慧圖書館時代,增值將成為其主要目的。
成為“網絡的壹部分”,支持新發現的再開發。
現在,大多數圖書館都有自己的門戶網站,為讀者提供圖書館新聞、資源、檢索和各種服務。通常門戶服務是“我提供,妳接受”的單向模式。
然而,壹些創新型圖書館正在試圖將其門戶網站轉變為平臺,在接受圖書館服務的同時,為用戶互動、共享和參與建設創造各種條件。就像互聯網壹樣,它不僅提供資源,還通過用戶的參與和互動來增加價值。
建設智慧圖書館,為圖書館從門戶向平臺轉型創造了有利的技術條件。
過去,在互聯網上,圖書館往往是作為提供資源和服務的門戶而存在的。門戶強調“推送”,推送資源和服務,用戶只是被動的接受者。
平臺化的典型特征是“拉”,即將目標和興趣相同的用戶“拉”在壹起,為他們提供創造價值的空間。圖書館轉型的壹個具體表現就是把查詢借閱的門戶網站發展成為信息交流和增值的開放平臺。
在圖書館平臺化的實踐中,歐洲數字圖書館更為突出。這是壹個擁有超過5300萬圖像、文字、音頻、視頻和收藏的文件庫,有3700個機構參與。
歐洲數字圖書館認為,圖書館的存在不僅是為了讓用戶學習和了解歷史,更是為了搭建壹個用戶可以訪問和參與創作建設的平臺。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有高質量、標準化的數據,讓數據開發者、文化創意產業、學校等用戶能夠對這些資源進行再利用和再開發。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公共資源的二次利用。
歐洲數字圖書館網站歡迎用戶以創新的方式開發圖書館的各種資源,如支持教師制作課件,支持開發者用開源工具開發遊戲,支持文化愛好者制作動畫或講故事。
在最新發布的戰略計劃中,歐洲數字圖書館進壹步提出,通過數字化轉型和文化驅動,利用歐洲的文化遺產數據,為教育、研究、創作和娛樂的發展提供專業支持,為建設開放、知識型和創新型社會做出貢獻。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已經意識到,圖書館不應該只是存在於網絡上,而應該主動融入網絡,成為網絡的壹部分,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讓沈睡在圖書館中的資源發揮應有的價值。
要成為“網絡的壹部分”,就要建立高質量、高規範的數據。向平臺轉型的基礎是相關的數據化。許多圖書館選擇壹些可以向互聯網開放的書目數據,逐步增加數量和範圍,形成領域社區,並為相關數據的使用創造環境,以支持科學研究的再開發和新發現。
要成為“網絡的壹部分”,就要加強數據與人的聯系。平臺最大的優勢是用戶可以貢獻自己的知識,比如參與眾包模式的編目,撰寫閱讀評論和反饋,與誌同道合的用戶建立社群。人與人之間、人與信息之間的交流和創造的價值往往遠遠超過軟件和服務本身。
要成為網絡的壹部分,就要實現從集合到連接,從集合到社區的轉移。在確定戰略發展的優先順序時,圖書館應始終把社會對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期望和需求放在首位,讓用戶和社區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平臺建設,努力使平臺成為用戶學習和分享的空間。
在這裏,我想特別列舉壹下上海圖書館的成功做法。上海圖書館開放數據大賽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通過開放圖書館的歷史文獻資源,聚集了各行各業的數據制作者群體,收獲了大量優秀的創作作品。
上海圖書館開放數據競賽既是壹個釋放館藏能量的過程,也是圖書館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專業優勢和人才優勢服務社會,讓讀者和用戶利用開放平臺增值的過程。
連接博物館、檔案館和美術館的資源。
現代圖書館以人為主體,以聯系為主要特征。智能技術為人與書、人與圖書館的有機聯系提供了便利。通過智能連接和增值方式,智慧圖書館將進壹步建立互聯互通、開放的惠及全民的圖書館知識服務體系。
目前,智慧圖書館正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有壹點可以肯定,它將改變單打獨鬥的做法,在“全國壹盤棋”的大格局下,充分利用新壹代信息通信技術,將各級各類圖書館連接起來,將博物館、檔案館、美術館等與圖書館相關的歷史文化資源連接起來。
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打造圖書館新業態,需要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首先是“孤島”現象。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中國各級圖書館建立了大量的數字圖書館或數據庫。由於庫與庫之間缺乏連接,形成了“數據孤島”,重復建設時有發生,造成了“壹加壹小於二”的不良效果。
在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中,壹定不能像過去那樣出現又壹輪新的“數據孤島”,而要發揮智慧,有機連接和整合全國的學術文化資源。
二是“兩張皮”現象。
長期以來,數字圖書館與實體圖書館、線上與線下服務處於互不相幹的“兩張皮”狀態。從信息處理的角度看,圖書編目和數字資源編目往往是兩個部門,不容易整合;從服務方式上看,大部分圖書館的圖書借閱和在線服務也是分開進行的。
近年來,圖書館目錄系統和資源發現系統趨於整合,壹些圖書館采用創新的方式,通過建設主題共享空間,整合相同或相似主題下不同載體的資源。但總體來說,這兩種形式的服務還是屬於“兩張皮”,需要壹個磨合的過程。
隨著智慧圖書館的推進,地方資源和特色資源的建設將越來越重要。每壹個圖書館都將成為“全球知識庫”的壹部分,不再追求完美,而是朝著尋求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每個圖書館的真正價值體現在館藏的精細、獨特、奇特。未來的圖書館不再是千篇壹律,而是各種方式。人們可以通過圖書館了解當地社會或社區的文化。
地方資源和專題資源的建設不再基於傳統的紙質圖書加工流程,而是基於知識流。從收藏編目到流通保存的全過程,可能由壹個主題部的壹個或幾個主題館來完成。
這就要求圖書館以知識服務為主導,根據知識流動實施虛擬與實體、線上與線下業務的有機整合與重構。
三是“壹刀切”現象。
長期以來,圖書館習慣於壹個應用,提問和回答問題的服務,很少關註讀者的個性化需求。
其實每個讀者走進圖書館都會有自己的需求和看法。智能圖書館的優勢之壹是其精準的服務和對用戶個性化需求的關註。
在聯盟合作中,要防止“壹刀切”的簡化合作模式;在制定政策時,禁止忽視個別圖書館的個別需求。每個圖書館都會有壹些地方特色館藏或者獨特服務。智能圖書館應該充分利用智能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些獨特資源的價值。
此外,要改變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不能再以層級管理為主導,而是讓每個成員庫作為主人參與建設,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
新的形式也反映在圖書館與相關或類似機構的關系上。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應改變狹隘的行業概念,善於與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等合作。,用構建學科知識庫的思想整合分散的資源。
智慧圖書館的最終目標是壹個互聯開放的知識服務系統。它不是數字圖書館的翻版,而是壹條創新之路。智慧圖書館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以信息存儲為主導的管理思維,通過智慧管理和智慧技術發布信息,為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服務。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不能壹哄而上,要有清晰明確的戰略規劃和有效的行動計劃。同時,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不僅要作為壹項專業工程,更要成為圖書館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器。
如果妳對自考/成考有什麽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的內容,不知道自考/成考地方政策,點擊最下方咨詢先生官網,免費獲取復習資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