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追求好故事,而是更忠於人。十幾個作者來來往往,活著的,死了的,孜孜不倦地讀完了他們的百萬字,他們成了我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在他們眼裏,人性,天生的好惡,沖動的情緒,甚至是輕微的心理波動,都在紙上,壹點壹滴。久而久之,這些人的外在和內在都是那麽精準,豐富,自然立體。對我來說,他們不再是我枕邊書的作者,他們是那麽的親切,翻過來幾乎能聞到他們的氣息。
這本書有自己的黃金屋。即使假期不出門,也可以躲在壹方未曾去過的沃土裏,陷入時間的迷宮,隨心所欲。
| 01王迪詩|
17歲,去香港考試,登機回滬前在書店買了壹本書《我就是我,王迪詩》。書中的女人,壹個28歲的國際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是壹個得心應手的Scott Fitzgerald(美國作家),她對音樂的修養,對繪畫、葡萄酒和西餐的研究,她資產階級的波西米亞/波波生活方式,還有壹雙走在中環的Jimmy Choo。她的講話辛辣甚至尖銳,但她經常對貓說話,比如:
論社會,“現在孩子的生日聚會,有時候就像大人的公關秀。”」
論感情,“他知道我想知道,所以就是不說。”我們都在做同樣的事情。」
論社交,“所謂敗者不可敗,戰無不勝。”」
論女人,“女人除了手袋和高跟鞋,還有身邊男伴的素質,都在偷偷的互相競爭。”」
雖然我無法理解這種棱角分明的態度,但每壹句話都仿佛打開了壹扇成人社會的大門,我激動不已,甚至決定對朋友們說:“我長大後要成為王迪詩那樣的女人。”」
今天,當然,我沒有辜負王迪的詩,但自從我每周六在報紙上讀到她的專欄“蘭開夏郡之路”以來,已經八年了。王迪詩的話對我看待世界的角度、我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我對商業生活的態度都有很大影響。相對於我對王迪詩17歲時的立場和言論的推崇,現在我更喜歡讀她的短篇小說,包括很多名人軼事,社會趣聞以及她和男友Philip的龍鳳鬥。
《穿越宇宙》這首歌裏反復唱的那首《沒有什麽能改變我的世界》,其實是約翰·列儂為了應對當時妻子的嘮叨而寫給自己的咒語。舒曼能寫出幻想曲,和他的重度抑郁癥有關。44歲時,他因病跳入萊茵河自殺。被漁民救起後,他力勸大家把自己關進精神病院。原來,他害怕自己會失控,傷害妻子克拉拉。貝多芬的《月光音樂》據說是壹個盲女在教鋼琴的時候看到月光照進屋子裏而寫的。
每壹個故事都幽默風趣,引人入勝,最好的安排是環環相扣的情節後總有各種埋伏,最後引出壹個發人深省的結局,體現了她自己對社會的洞察,非常值得推敲。寫到這裏,我不禁想到我喜歡王迪詩是因為她的獨立,她的博學,她的善良,她的豐富的感情,她對事物和人的見解。今天,出於同樣的原因,我喜歡讀她的短篇小說。可能我壹直沒有改變,想成為壹個有這樣品質的人。
| 02鄧小雨|
王迪詩被稱為“香港神秘女作家”。鄧小雨的犀利、犀利、機智可能更勝壹籌。也有人稱她為“香港味道的判官”。
我認識鄧小雨是因為《號外》,但我讀《號外》是因為我在香港壹家二手書店找到了我這輩子見過的最大的雜誌,是2007年出版的。這讓我想起了美劇《羊絨黑手黨》中,劉玉玲飾演的雜誌發行人米婭曾經被藝術家伊恩問到,封面上有他頭像的九月刊壹定要有茶幾那麽大。最後這個想法因為預算的原因沒有在電視劇中實現。碰巧買了茶幾大小的《號外》,然後就關註到創始人鄧曉宇壹發不可收拾(聽說《號外》後來因為大開而陷入財務危機,最後被迫印了壹本正常大小的雜誌)。
鄧曉宇喜歡寫女性(作品中的周天娜、郭誌毅、亦舒是我的最愛),喜歡評論演藝界(尤其是半島酒店、王子公館、塞瓦的魅力依然存在)(如果不是鄧曉宇,我大概不會遇到陶秦在1957拍攝的《四女兒》)。
在他的作品中,英文有時與繁體中文混雜在壹起。當壹兩個詞碰到外來詞時,讀者自然會停止思考,往往會神來之筆,加強諷刺或突出沖突效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營要震”。我曾經對這個表達很好奇。我在壹篇戲劇類論文中專門研究了坎普的藝術風格,指“過度陳腐、平庸、狡詐、鋪張,產生異常復雜的吸引力,強調外顯的美,以荒誕滑稽的方式刺穿真理,而坎普通常有同性戀的隱性文化”。當然,我也發現,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王爾德是19世紀的坎普代表。
事後才知道,鄧小雨是同性戀。難怪有人叫他“牙爪優雅的賤人”,她就是賤人,優雅。這樣的沖突,對鄧小雨來說,恰到好處。比起教全世界人騎自行車的monocle(騎不好自行車也是我的錯),我大概更喜歡時尚與文化、物質與精神結合的“extra”。
|03 Garance Dore|
鄧小玉寫的是名人,寫的是城市,就像郭誌清和宋懷貴的香港,那麽清高,那麽儒雅。他寫的是周采茨搬到上海後每次都要見經理的趣聞,沒那麽講究(但我就是喜歡這個桀驁不馴的上海),寫的是周英華和周天娜,標題是“他們勢利/傲慢的收藏很好”。像鄧曉宇這樣保守/壹絲不茍的總是讓我們這些不是藍血的人相形見絀,我們欣賞和開闊眼界的多,而* * *的少。
還有法國博主加蘭絲·多爾,她的文字幾乎總是和我的思想在同壹個頻率上振動。
她幽默,她感性,她生動,她荒誕,她機智,她充滿魅力,我總覺得她在說我。
說來好笑,我經常從這個在科西嘉海灘長大,從巴黎搬到紐約的法國女人的文字裏看到我的生活(看似無情,開朗浪漫,但總有壹些小事能引火上身),我很驚訝我們對生活有著相同的神話(今天是穿穆勒鞋還是短靴)。答案永遠找不到,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得不肩負起重擔。
Garance的時尚博客寫了10年,記錄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她遇到的人,有趣的事,老派的新潮,都用她敏感而復雜的神經,用生動的敘事方式,生動地寫出了我們平時忽略的細微之處,而這些細微的意義遠遠大於時尚本身。她說,“有壹定誘惑力的人穿什麽衣服是其次的。真正有意思的是人是如何向外界表達自己的個性的,有時候是借助衣服,但也可能只是某個走路姿勢或者某個眼神,而大多數時候,我是被那個人優雅的氣質迷住了。」
Garance所謂的優雅,包括如何不搞砸妳的Hello,如何從簡單的短信中看出不同人的性格,如何利用每天額外的30分鐘美白牙齒學習新技能,如何更多的自嘲,如何放下防備迎接更多同樣瘋狂的人進入妳的世界,等等。每天,我都會看她的博客更新。很自然的,這些看似表面的東西壹幀壹幀的印進了我的生活,出現在各種細節中,被回憶和召喚,提醒我是誰壹直這麽說,我有壹種被認可的感覺。
我總覺得壹個作家最厲害的不是他寫的故事,而是她通過故事的情感能力,就像魔術壹樣。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陌生人、讀者和作者經常因為壹小段文字中表達的同壹情感而相遇。這是最令人欽佩和慶祝的連接。
| 04四分之壹生活危機|
進入創業圈後,迅速增加的不確定性和機會成本總是讓我步步為營,害怕辜負別人的期望。隨著時間的推移,身上越來越多的標簽並沒有讓我看清未來,反而讓我更加著急分配時間。與此同時,我的腦海裏充滿了新的想法,這些想法抓住了我,但卻總是漫無目的。最嚴重的是,即時獲取帶來的即時需求,不僅沒有讓我各方面都發揮作用,而且各方面都失敗了。當我越來越不喜歡這個無知、急躁、沒有方向、不專註的自己時,我才意識到,我正在慢慢進入人生危機的四分之壹。
但是,我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來應對。我只打算這個假期把所有的老朋友都裝進箱子裏,帶他們去海邊吹頭發,鉆進他們迷人的大腦,窺探他們壹生的想法,最後徹底忘記自己。
王迪詩說:“用較輕的筆畫寫較重的東西更有趣。」
鄧小玉說:“人生就是壹個假期!」
Garance說,“現在我可以從age fortune和妳說話,我可以告訴妳——別擔心,壹切都好。生活是壹樣的,只是更好。從不完美,從不固定,從不琢磨,但永遠美麗地流淌。壹個完美的生活會有多無聊呢?」
PS,我壹次寫不完這麽多人。下次,我會在每個假期前給妳介紹幾個作者。妳平時喜歡看誰的書?快來和我們分享吧!
文字來自婷婷|上海|嘿榜贊助商|潛水員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