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始於1929年春,當地農民嚴道成父子在挖溝時偶然發現的壹個玉器石器坑,包括簋、璧、硯、玉圈、石珠等,有300多件。1931年春,廣漢縣英國傳教士董聞訊後,找到當地駐軍幫助宣傳、保護和調查,並將收集到的玉器交給美國人開設的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根據董提供的線索,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葛和助理林明軍於1934年春組成考古隊。經四川省教育廳許可,廣漢縣政府批準,由廣漢縣縣長羅玉倉主持,在嚴發現的玉器附近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發掘豐富,* * * *出土文物600余件,包括陶器、石器、玉珠、玉杵、玉璧、玉桂等,後被華西大學博物館收藏。本次考古發掘成果由葛整理成《漢州發掘簡報》,發表在1936的《華西邊疆月刊》上。本文將這些出土文物命名為“廣漢文化”。
遺憾的是,自1934首次發掘三星堆遺址以來,發掘工作長期停滯不前。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考古學家恢復了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四川省博物館的王家友、蔣殿超考察三星堆、月亮灣,首次發現三星堆內有大量古城遺址。當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三星堆遺址規模之大,所以把三星堆遺址北面的月亮灣遺址和南面的三星堆遺址都當作壹個遺址,分別命名為“橫梁子遺址”和“三星堆遺址”。1963年,由馮、四川省博物館和四川大學歷史系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再次對三星堆遺址月亮灣進行了發掘,展示了三星堆遺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當時,馮教授曾意識到,三星堆“廢墟面積如此之大,很可能是古蜀的壹個中心城市”。當時馮先生預言,三星堆很可能是古蜀人的遺址,也許是古蜀人的“都城”。三星堆的初步考古發掘壹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根據現有成果推測,三星堆和月亮灣是商周時期古蜀的都城,但沒有發現代表商周文明的青銅器,更沒有相應的文字記載。三星堆逐漸成為當地磚廠取土的地方,巨大的土堆逐漸被夷為平地。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後,三星堆遺址迎來了大規模的持續發掘。
三星堆遺址的發掘歷時20年。1980 ~ 1981年的發掘,清理了壹片片新石器時代遺址遺跡,出土標本數萬件,發現了具有分期意義的地層疊加關系。廣漢三星堆遺址發掘報告中指出,三星堆是“在四川廣泛分布的、具有鮮明特征的古文化,不同於其他任何考古文化”。已符合夏鼐提出的考古學文化命名的三個條件,建議命名為三星堆文化。1982和1984年,考古人員分別在三星堆遺址西南方向和西泉坎遺址進行了兩次發掘,發現了最新的三星堆遺址遺存。
1986 7月18日,從當地磚廠取土的工地傳來消息,工人們在那裏挖出了壹件玉石石器。省文管委接到報告後,立即派出考古隊進行調查,發現是壹塊長約40厘米的玉璋,已被挖出。考古隊立即封鎖現場,進行搶救性挖掘。從18年7月到14年8月,* * *挖掘了6個25平米的探礦者。
7月23日淩晨2點30分,考古學家發掘出壹根金手杖,手杖的芯是木頭做的,外面包著金。有兩條魚,兩只鳥和兩個對稱的頭,有五顆牙齒和壹個高高的王冠。這種手杖在中國考古史上還是第壹次發現,絕非等閑之輩。考古學家發現了壹個大坑,金杖就是在這裏出土的。這個坑是長方形的,口大底小。坑口長約4.5米,寬約3.5米;坑底平坦,長4.1m,寬2.8m,深1.6m以上。坑內共出土金、銅、玉、石、骨、陶、象牙等文物420件,其中青銅器178件,金器4件,玉器129件,此外還有海貝和燒骨渣約3立方米。玉戈、玉璋等大型玉器主要分布在東南坑壁的東端;玉鑿、玉矛、石斧、於夫等小型玉器主要分布在坑的西角;少量玉器工具散落在坑中央;銅分布在整個坑內;大型青銅器,如銅頭、銅面、銅場、銅像等,主要分布在坑的西南側;象牙主要分布在坑的中部;金杖從西邊的坑中間出來。根據器物的堆放情況,專家推測這些器物不是隨意擺放的,而是按照壹定的順序擺放的:先擺放玉器,再擺放金條、銅頭、銅像、銅田、銅像等大型青銅器,然後澆燒骨渣,最後擺放陶燈、陶座、青銅戈等器物。骨屑堆積在由南向北呈斜坡的坑內,最厚處達60 cm ~ 80 cm。骨渣大部分呈白色,部分呈藍黑色,內部有竹木灰燼,但坑內無煙熏痕跡。為什麽坑裏有這麽多骨頭碎片?這些骨頭碎片是幹什麽用的?考古人員經過觀察發現,這些骨渣在入坑前已被焚燒粉碎,並斷定這些骨渣是將要用於祭祀的祭品“燒”的殘渣。燒是指把祭品燒給上天。坑內出土的青銅頭像有倒三角頸,有海貝或象牙,也有被燒過的。有人認為這些器物象征古蜀人祭祀的神靈,但也有專家不以為然,認為根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商代有“人祭”和“祭祀”兩種祭祀方式,以“俑”代替人祭始於殷墟女墓中埋葬的玉人和石人。祭祀坑中的青銅頭像,應該是“人祭”被殺的象征,而不是被祭祀的對象。從殷墟甲骨蔔辭中,可以看到很多關於“遼祭”的蔔辭,名稱和器物各不相同,有牛、羊、貘等。三星堆祭祀坑中有碎骨、金器、青銅器、玉器、陶器、象牙、貝類等。都有燒焦的痕跡。種種跡象表明,坑內的遺物是古蜀人在舉行大規模盛大的“遼節”活動後埋葬的。大多數學者認為該坑距今約3400年,是古蜀人祭祀活動後留下的遺跡,因此被命名為壹號祭祀坑。這是巴蜀文化中發現的第壹個祭祀坑,坑中的文物為了解古蜀人的祭祀禮儀和宗教意識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其中的金杖、金面具、青銅頭像等文物在我國冶金和雕塑史上具有特殊意義。
8月14日下午6點,壹名磚廠工人在距離壹號坑約30米處發現另壹個大坑。考古人員趕到坑內,向坑內望去,發現壹個青銅面具已經露了出來。他們立即覆蓋回填物並保護現場。在請示上級並得到批準後,於8月20日至9月17日進行了壹次搶救性挖掘清理。考古學家將新發現的坑命名為二號坑,這個坑的發掘更加令人激動和震驚。這個坑是壹個長方形的垂直洞。坑口距地表0.55 ~ 0.65米深,長5.3米,寬2.2 ~ 2.3米。坑口至坑底深度為1.4m ~ 1.68m,坑底長5m,寬2m ~ 2.1m。坑底西南高,東北低。坑內填滿了黃色的五花土,已經夯實。根據出土時的堆積和壓力,坑內遺物可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有大量的植被灰燼、碳屑、小型青銅裝置、青銅動物臉、青銅樹枝、玉器和大量的海貝。中層積累主要是大型青銅器,如大型豎排人物、大車形器物、大型人臉、人頭、樹幹、樹座、雕像、彜族人等。上層存款主要是60多件象牙。如此明顯的分層,說明遺物的運送顯然是有壹定順序的。與壹號坑相比,此坑距今約3100年,比壹號坑晚。出土文物在種類和數量上都比壹號坑豐富得多,共清理出文物1,300余件,其中青銅器735件,黃金61件,玉器486件,象牙器皿4600余件。其中,大型銅像、大型青銅面具、青銅聖樹等都是壹號坑所沒有的。這些文物的發掘,進壹步反映了古蜀人的祭祀儀式和內容,也展示了古蜀人的青銅文化水平和藝術特色,為研究祭祀坑時代和古蜀文化的政治、經濟、藝術、冶金、宗教、禮儀等提供了重要資料。但令人不解的是,坑內的文物大多已經破損,或已殘缺不全,或經過特殊處理。比如壹尊銅像被腰分成兩部分,上半身在坑的中間,下半身在坑的西北,被壹個青銅樹座壓住。尊、錢、易等青銅容器主要位於坑的東南角和東北角。大多數容器都是朱砂色的,裏面裝滿了貝殼和玉器。青銅獸面被放置在坑的西北角,並伴有大量的海貝。青銅人頭像和青銅人面主要分布在坑的周圍,有的人頭上還裝著許多海貝。頭像和人像部分被損壞和燒毀,尤其是人像,大部分被損壞或燒毀。象牙、骨器也有明顯燒焦,部分玉器也有燒焦。壹些專家推測,大多數遺物是人們在入坑前舉行某種儀式時故意損壞的,少數是在夯土時打碎的。1986年7月至9月,兩個大型祭祀坑相繼被發現,4000多件精品文物誕生,轟動世界。
1986,出土大量遺物,地層重疊關系復雜。根據這壹年的發掘資料,壹些考古學家開始嘗試對三星堆遺址進行分期。也是在1986年,兩個藏有豐富寶藏的長方形器物坑意外曝光,其中所含出土金屬器物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對中國西南古蜀文明的關註。三星堆遺址大規模發掘的同時,成都市十二橋遺址從1985發掘到1987。該遺址最低文化面貌與三星堆遺址最後遺存相同,為三星堆文化的去向等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
從1990開始,三星堆文化和文明的探索從成都平原壹直延伸到重慶東部和陜西南部。早於三星堆文化的四川盆地新石器文化的初步揭示,以及龍山時代幾處古城遺址和新石器文化向三星堆文化過渡階段的壹些遺存的發現,為三星堆文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
面對三星堆文明,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考古學家童非常激動地說:“這簡直是個奇跡!”倫敦大英博物館的首席中國考古學家傑西卡·羅森女士也由衷地稱贊道:“這些發現現在似乎比著名的中國兵馬俑更非凡。”香港《文匯報》報道:“比湖南馬王堆更早,數量更多,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更高,可與Xi安半坡遺址相媲美!"
2065438+2005年6月13日,四川新聞網記者獲悉,廣漢三星堆考古有新發現,發現壹段疑似北城城墻。加上之前發現的東西向的南城墻,初步呈現了三星堆古城圈。此外,城墻下還有三座墓。其中中墓人骨完整,還能看到手指。據說這是新石器時代的骨頭,比商周城墻還早。
1986年7月至9月,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共出土金、銅、玉、石、陶、貝、骨等珍貴文物近千件。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數千件青銅器、金器、玉器中,以三四百件青銅器最具特色。
其中,壹號坑出土的青銅器類型有人頭、人臉、人面、跪像、龍飾、龍圓柱形器皿、虎器皿、戈、桓、齊形方孔壁、龍虎造像、羊造像、罐、器皿蓋、盤等。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器有大型銅像、跪像、人頭像、人面具、動物面具、動物臉、神龕、神樹、太陽形器、眼形器、眼泡、銅鈴、銅飾、青銅方、鳥、蛇、雞、怪獸、水牛頭、鹿、鯰魚等。
其中金杖長142 cm,重780克,均為純金皮包制成。杖上刻著壹個人形,高181 cm,底座79 cm,總高260 cm,重約300 kg。這是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最大的青銅器。青銅聖樹高350厘米,上面掛著許多鳥獸、鈴鐺和各種水果。是古代巫師專用的神器。此外,還出土了40多種青銅頭像和10多個面具。三星堆這壹前所未有的珍貴文物群的發現,將古蜀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500年,轟動了世界考古界。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陶器由高柄豆、小平底壺和鳥頭形勺組成,其中有壹個瓶狀杯,是三星堆出土的極具地方特色的器物。做成喇叭口、細頸、圓平底,很像今天中國北方用來燙酒的陶瓷酒瓶,也很像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很多遺址裏也有陶器,挺有特色的。壹般有三四十厘米高,下部有三個袋狀的腳,中間是空的,可以增加它的容量。壹般認為是用來溫酒的,其玉器多為玉張,尤其是張,有“邊塞張王”之稱,殘長159cm,厚65438。
在三星堆兩個祭祀坑的發掘中,出土了80多件象牙。學術界對它的起源和作用有多種觀點,有的認為它來自貿易,有的認為古代四川的生態環境適合大象生存。證據主要是當地發現大量半化石烏木,單體巨大。但不管它的來源是什麽,都可以認為是統治者財富的象征。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有造型各異的青銅頭像、出土時的彩繪臉譜、掛耳環穿耳垂等。看來我們的祖先非常愛美。除了這些青銅雕像,還有許多祭祀雕像等。這裏有各種不同形式的動植物造型,包括被譽為現實主義傑作的青銅雞,以及在中國首次出土的青銅太陽形裝置等壹大批優秀文物。都與中原文化有著顯著的不同,說明三星堆文化不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長江上遊的古文明中心,從而再壹次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壹體的。
三星堆文物還填補了中國考古學、美學、歷史學等領域的重要空白。世界需要重新評價中國古代文明。三星堆文物中,高3.95米,集“扶桑”、“簡木”、“若木”功能於壹身的青銅神樹,分三層,九枝。每根樹枝上都有壹只鳥。它不是壹般意義上的鳥,而是代表太陽的神鳥。青銅人像,被稱為青銅雕像之王,有面具之王的美譽,青銅豎面具,是蜀人始祖蠶叢的偶像,長1.42米。作為權杖,金杖上刻有精致而神秘的圖案,兩鳥相對,魚背相對,魚頭鳥頸上各壓壹箭。同時還有壹個充滿神秘笑容的人頭。身上布滿花紋的俞變章,以及數十個與真人頭部大小相近的青銅人頭,都是前所未有的。
三星堆遺址是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4世紀世界青銅文明的重要代表,對研究早期國家的進程和宗教意識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都城,具有區域中心地位。它的發現為消失的古蜀國提供了獨特的實物證據,並將四川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