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步輦圖》曾被哪些人收藏過?

《步輦圖》曾被哪些人收藏過?

1080年,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米芾在長沙做官,任長沙掾。有壹天,他去當朝尚書右仆射呂公著長沙家中做客時看到了《步輦圖》真跡,並應主人邀請在《步輦圖》上題跋,落款是“襄陽米芾”,並標明是在“長沙靜性齋觀”。

此後,長沙的其他士大夫也相繼於《步輦圖》上題跋。如題寫於1084年的跋文:黃公器跋文於長沙學舍觀;張向跋文書於長沙之靜鑒軒;劉次莊跋文書於長沙劉次莊;曹將美跋文;蔚宗跋文書於長沙驛舍。題寫於1085年的跋文:劉忱跋文;琰的跋文。

題寫於1086年的跋文:陶舜咨跋文;李康年跋文“子山太守官於鄂日……江夏李康年謹題其後雲”;張舜民跋文於長沙觀;鄧忠臣同孔武仲跋文於南楚門舟;張屋佺跋文於長沙縣齋;張知權跋文;楊長敝跋文;上官彜、田儼、杜垍等跋文;無日期落款的如:林定正跋文等。絕大部分都標明了是在長沙看的畫,說明這幅畫當時在長沙。據說,直至1091年時《步輦圖》仍為呂公著所收藏。1101年前後,北宋時期著名書畫家米芾所著《畫史》成書。《畫史》記載:唐太宗《步輦圖》,“有李德裕題跋,人後腳;差是閻令畫真筆。今在宗室仲愛、君發家”。又雲:“宗室君發以七百千置閻立本太宗《步輦圖》,以熟絹通為背畫,經黴變兩邊磨得畫面脫落。”

意思是說,在米芾之前,已有唐代晚期名相李德裕先其題跋。而他題跋僅是步其後腳。據米芾鑒賞,該畫為閻立本真跡。

而在1101年的前後,《步輦圖》已經轉手到了聲名顯赫的北宋時期皇親國戚恭王趙仲爰手中。《步輦圖》因梅雨潮濕兩邊脫開,畫面磨得脫落,其真跡為掛軸。

北宋宣和年間由官方主持編撰的宮廷所藏繪畫作品的著錄著作《宣和畫譜》載,《步輦圖》還曾被叔寶收藏,在卷中前後有“叔寶藏”等宋印。據南宋吳曾的筆記《能改齋漫錄》記載,北宋時期著名畫家李公麟也曾對《步輦圖》予以好評。此外,在書幅上鈐有金章宗完顏璟印。

1307年,元代畫家許善勝、姚雲在《步輦圖》上寫有跋文,但畫的藏處不詳。據說,該畫後來經由趙仲爰之手進入了元內府。自1323年至1329年,《步輦圖》已經進入元代內宮,歸元代內府收藏於集賢院登瀛堂西。

1323年,集賢院諸官在登瀛堂西同觀過此畫,並在畫上題有跋文:至治三年夏六月三日,集賢僚佐同觀於登瀛堂西。

同時,《步輦圖》上鈐有“八思巴文印”,八思巴文印印文為3行音譯漢字“集賢院經歷司印”。1328年,元代書畫鑒賞家湯垕將此畫載入《畫鑒》:閻立本畫……及見《步輦圖》,畫太宗坐步輦上,宮女三十余人,皆曲眉豐頰,神采如生。壹朱衣髯官執笏引班。後有贊普使者服小團花衣及壹從者。贊皇李衛公(德裕)小篆題其上,唐代人八分書贊普辭婚事。宋高宗題印完,真奇物也。1329年,元代畫家曾巽申在畫上題有跋文:天歷己已孟秋丁醜,登瀛委吏曾巽申審定謹識。

他在《步輦圖》上也鈐有“八思巴文印”,八思巴文印印文為4行音譯漢字“集賢院照磨兼管勾承發架閣庫印”。經其鑒賞,此畫就是米芾題過跋並記入《畫史》的那壹卷,是真跡無疑。

至明代,《步輦圖》上除了明代畫家吳新宇印外,還有明代大收藏家郭衢階諸印。經其鑒賞,此圖就是元代書畫鑒賞家湯垕將此畫載入《畫鑒》的《步輦圖》後,他於1585年在畫上題跋:右《步輦圖》,法度高古,真唐代人筆,章伯益篆尤佳,米南宮蓋鑒之審矣。萬歷十有三年春仲之望,郭衢階亨甫再題。

郭衢階寫“再題”,是因為在這幅《步輦圖》上,他已經鈐印在前。據說,郭衢階的題跋之所以說傳到明代的《步輦圖》仍然是趙仲爰手中的那壹幅,是“真唐代人筆”,是因為他的題跋是排在元代人壹個題跋的後面的;二是因為兩枚元代的八思巴文印是漢人難以模仿的。此外,明代時期的書畫著錄著作《清河書畫舫》和《珊瑚網》均曾收錄過《步輦圖》。

清代時,《步輦圖》在乾隆年間就進入了清代朝廷內府。有關《步輦圖》的情況,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宮廷編纂的大型著錄文獻《石渠寶笈》中也有清楚的記載:畫卷次等。唐閻立本畫《步輦圖》壹卷。次等天壹,素絹本,著色畫。卷中幅署‘步輦圖’三字,卷後章伯益篆書本事,並署雲:唐相閻立本筆。拖尾有米芾、黃公器、張向、劉次莊、曹將美、陶舜咨、鄧忠臣、張渥佺、曾巽申諸記語;

又江融(按應為澈字)書記語壹,又田儼諸人記語壹,又蔚宗記語壹,姓闕,下署關杞二字;又琰記語、壹姓並闕;又記語二,未署名;又劉忱、李康年、張知權、林定、姚雲、郭衢階

諸跋;又張舜民、許善勝題句二。

《石渠寶笈》的記錄雖然不全,沒有寫出《步輦圖》上題跋的全文和印鈐情況,卻羅列了大部分題跋人姓名,特別是米芾、曾巽申和郭衢階等,說明《石渠寶笈》所記錄的《步輦圖》畫就是郭衢階題過跋的畫卷,是《畫史》和《畫鑒》都曾記載過《步輦圖》,是閻立本的真跡。

後來,《步輦圖》畫面上的收藏印章說明,清代著名畫家梁清標、文學家納蘭性德、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等人均曾收藏過《步輦圖》。而且清代的書畫專著《式古堂書畫匯考》和《佩文齊書畫譜》等書均曾有過著錄。

清代末期,《步輦圖》被皇室成員偷偷帶出宮外,先被壹大臣獲得,後在天津被賣掉。據說,後來買到《步輦圖》的人愛不釋手,視為珍寶,他沒有舍得再轉售,而是將《步輦圖》真跡送給女兒做了嫁妝。之後,收藏《步輦圖》的主人又將此畫奉獻給了後來的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

這張畫和很多早期繪畫遺存壹樣,雖有爭議說此畫並不壹定是閻立本的真跡,而是宋代的摹本。但是這幅《步輦圖》的藝術價值則毫無疑義。這是壹幅唐代初期風格非常明顯、處理得簡潔而紮實的畫作,畫家充分利用了對比手法,從人物比例、姿態、神情氣質,以及性別帶來的感覺差異,甚至構圖的疏密對比各個方面來烘托主人公唐太宗,做得相當成功。

當畫面構圖唐太宗壹邊有過密、過重的視覺傾向時,畫家將整幅畫中最大面積、最鮮亮的顏色放在禮官的紅袍上,使得構圖兩邊在對比強烈的前提下又不失平衡。從任何壹個方面來講,《步輦圖》都足以令人稱道。

《步輦圖》以其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被譽為“丹青神化”,它與東晉書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代著名畫家張萱與周昉的《唐宮仕女圖》、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五代時期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等作品,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 上一篇:有些東西忘不了,卻適合收藏。
  • 下一篇:1983年發現的南越王墓的墓主是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