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獲省美展二等獎。
1984《人民英雄劉誌丹》獲甘肅省優秀美術獎1980至1984。
1986《我的家》獲省美展壹等獎。
1986年獲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作家協會主辦的全國風俗畫大獎賽優秀獎,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展出。
1987作品《山裏人》獲省美展二等獎。
同年,《論慶陽民間工藝的民間意識》壹文在《中國民間工藝》上發表。
1989作品《迎新父母》獲省美展二等獎。
同年獲中國藝術節優秀組織工作獎。
1991在《中國民間工藝》發表論文《慶陽民間工藝淺談》《古代銅鏡的寓意》。
1992作品《黃土高坡》入選紀念《講話》發表50周年全國美展,獲省美展壹等獎。
1993作品《隴東遼創節》獲甘肅省委省政府頒發的首屆敦煌文藝獎。
1996作品《安居樂業》獲省美展二等獎,入選全國明星獎。
1997作品《山莊》入選第四屆中國藝術節展覽。
1999作品《冬磨坊》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獲省美展壹等獎。
2000年,作品《鄉親》獲省群星獎。
同年,當選為甘肅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同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同年獲甘肅省第三屆敦煌文藝獎。
2001作品《秋》入選建黨80周年全國美展,被廣東省美術館永久收藏。
2003年獲甘肅省第四屆敦煌文藝獎。
2007年,他的作品獲得全國“金輝杯”金獎。
2009年作品參加《西方之戀》著名書畫家邀請展。
同年,專輯在甘肅電視臺《今日隴原》播出。
2010在甘肅《文遠》雜誌發表論文《談北方石窟造像對人物畫創作的啟示》。
藝術風格
李壹萍註重繪畫語言的錘煉,致力於八大山人的模仿,從畫面中體現出八大山人流暢、奇特、簡單、概括、狂傲、開放的線條的靈感。他將書法的方法融入繪畫中,大大提高了線條的質量和可讀性。他的每壹件作品都有線長支撐。線條平淡刺鼻,陰陽失意,疾病溫和。除了畫面的表達內容,他線條的抽象美也進壹步升華了他的繪畫表達和內涵。
同時,李壹萍先生人物畫語言的獨特之處還在於用墨的含蓄和用色的典雅質樸。由於他幾十年來在意境和造型上的努力,以及筆墨技法的成熟和完善,作品中的人物有意識地進入壹種新的筆墨圖式,水墨的幻化符合書卷畫面的需要。在人物服裝背景的處理上,采用潑果法,使不同節奏的墨塊具有形、色、空三重功能,在形式上給人壹種抽象的視覺效果,使墨塊超越具體,使畫面充滿能量。在色彩的應用上,采用簡單輔助的主題淺色。化繁為簡的色彩簡約,突出水墨原始色彩變化的自然審美,讓觀畫的人有壹種純粹的美感。
在人物畫的研究和創作中,李壹萍最深刻的體會是,人物畫最關鍵的是刻畫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靈魂和神韻。只有從整體上對人物進行審美把握,確立人物在藝術中的地位,追求人物的價值,人物畫才能生動傳神。他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反復觀察思考,通過情感的註入和體驗,塑造了壹個動態完整的藝術形象。作品如《陽光下》、《我家三口人》、《休息》等。反映了農民在黨的惠民政策感召下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恰到好處地刻畫了隴東人淳樸、樸實、淳樸、善良的性格。《信天遊》描寫的是壹個叫羊腳的放羊漢,趕著壹群羊,對著群山對信天遊大吼大叫。作品自然流暢,用墨灑脫,人物動態逼真,形神兼備,表現了隴東人樂觀、無憂無慮、堅韌不拔的生活情懷。他的人物畫創作靈活自由,通過線的力度、直度、長短、粗細、明暗、虛實、轉折的變化,表現人物的造型、肌理、氣勢,形成完整的形象。在造型技法上,強調筆法與墨法的緊密聯系。筆墨淡,老而辣,陰陽頓挫,點點濃淡,光活潑強,墨色豐富。因為李壹萍的新意,筆墨,彎彎曲曲的山道,土墻環繞的院落,飽經風霜的窯洞,在山路上低頭的動物精神,黃土高原上人們特有的舒適與自由,都在他的作品中描繪得淋漓盡致。
藝術簡歷
當李壹萍還是學生的時候,他就和古老而神奇的繪畫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早在初中的時候,他就用線條來描述自己對人物、花鳥蟲魚的感知和理解。1970年底入伍後,在軍營裏用彩筆畫可愛的戰友。65438年至0974年,他帶著理想從黃土高坡進入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夢想成為壹名畫家,將隴東生動的人物、民俗、山川、自然景觀描繪到自己的書畫作品中。
1976畢業後,李壹萍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來學習和研究版畫和中國畫的討論和創作。他早期的版畫作品,如《春風》、《我的家》等,追求形象生動,可以清晰地展現他當時版畫的面貌。在新時期,李壹萍開始以新的藝術眼光和情感體驗黃土地的變遷,並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詞匯。於是,他深入龍洞村汲取養分,收集了大量流傳於民間的香囊、剪紙、雕塑、刺繡等素材,以及許多龍洞民俗。經過多次研究和討論,他的作品主題得到了深化。這位為繪畫真諦奮鬥了20多年的版畫探索者,終於形成了端莊清新淡雅的表現風格。比如田園風用對稱、排列、抽象的人物、黑白大剪影,使民間婚俗有聲有形,魅力無窮。《隴東遼碧節》《黃土高坡》等作品以黑底白字雕刻,清晰地表現出火與夜的明暗對比強烈,刀法粗獷,帶有壹些古老而神秘的色彩。他的許多版畫反復表現了壹望無際的黃土塬,刀斧鑿刻的山勢陡坡,濃重的黃色調,斑駁龜裂的土壤,表現了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隴東人不斷與之抗爭的精神面貌。
20世紀90年代末,李壹萍潛心研究和創作人物畫,實現了李可染先生“壹手伸向傳統,壹手伸向生活”的創造性學習方法。從前人的作品入手,對顧愷之、董其昌、八大山人等人的唐宋傳世名作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從未停止努力學習,牢記楊國光、竇建民、婁溥儀等老師的諄諄教誨,不畏作畫寂寞,廢筆埋墳,認真鉆研人物畫。他還對當代人物畫作品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和研究。特別是在高級國畫班學習期間,得到了杜滋齡、趙華生、楊德樹、甘長林、賈廣健、吳長江、霍春陽等全國著名人物畫家的教導和指導,得到了杜滋齡先生的賞識和重視,對其畫風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壹個
幾十年的藝術磨礪和生活的艱辛造就了李壹萍豪放的生活個性,率真凝練的繪畫風格,人格與繪畫達到了和諧統壹。平日裏,無論如何對待工作、生活和藝術創作,還是對待上級、同事、朋友,他都毫不掩飾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他的情緒的宣泄和流露,既不失藝術家的風骨,又不失東漢的豪爽大氣。給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單純、率真、豪爽、幽默、和諧、平易近人。看他的畫,筆法簡潔凝練,筆墨潤澤豐潤,色彩淡雅,造型奇準,人物清新傳神,風格獨特,意境幽雅,真是如畫,給人壹種美的享受。張明寶
其次,
我喜歡讀李壹萍的新人物畫。
東晉畫家顧愷之曾說:人是最難畫的。也就是說,中國畫有三種:山水、花鳥、人物,而人物畫是最難的。因為山水畫要創造意境,花鳥畫追求趣味,人物畫強調傳神。壹個畫家要把自己生活中感受和思考的人物塑造成筆墨,塑造出有韻味的藝術形象,真的很不容易。
今年8月底,慶陽畫院成功舉辦了首屆院畫家及院聘畫家作品展。畫家李壹萍攜六幅作品參展,這是他從中國美術家協會培訓中心中國畫高級研修班畢業後,第壹次在公眾面前展示他的新人物畫。這些作品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從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寫,筆墨語言的探索,人物心靈的溝通,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都給人以驚喜。李壹萍曾得到杜滋齡、趙華生、楊德樹、甘長林、賈廣健、吳長江、霍春陽等當代著名畫家的親自指導,並受到杜滋齡先生的特別賞識和重視。杜先生多次深入藏區,對描繪甘南藏民生活的肖像畫十分喜愛。他立即表示,他將讓李壹萍在他的工作室學習,不需要考試。在導師們的悉心教導和培訓中心濃厚的學習氛圍的影響下,李壹萍滿懷激情地投入到人物畫的學習中。通過近兩個月的學習和創作實踐,他的人物畫有了越來越大的變化。
人物畫最重要的是刻畫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和靈魂。從美學上把握人物的整體,確立人在藝術中的地位,追求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是人物畫的首要任務,也是最困難的任務。要解決這個問題,前提是畫家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也要求畫家反復觀察、思考、集中、構思;要求畫家反復琢磨對象的思想和情感;要求畫家在精神上與表現對象溝通、交流、交融。畫家的情感註入,通過“思妙”的藝術體驗,創造出生動、感人、完美的藝術形象。我們可以從《陽光下》、《壹家三口》等作品中體會到農民對黨的惠民政策下勤勞致富的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恰如其分地刻畫出隴東人淳樸、淳樸、淳樸、善良的性格。在表現過程中,畫家不圖解政治概念,也不演繹政策口號,也不單純依靠角色的說教和動作,而是通過冷靜的動作和安詳快樂的表情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體現了畫家對人物畫更高的審美追求。
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要投入筆墨,用中國畫特有的藝術語言表現出來。如何用準確恰當的藝術語言表現生動的藝術形象,是人物畫要突破的又壹難題。我們從畫家的作品中感受到李壹萍對“線”的審美探索和追求。“線”是中國畫的基本語言,其表現力在歷代畫家的創作中得到了高度發展。壹個完整生動的形象必須是“形、質、動”的有機結合。線條的作用除了準確表達物體的結構外,還在於充分表達物體的“質感”和“運動”。壹條線要同時表達“形、質、動”的綜合效果。在人物畫創作中,李壹萍先生十分註重線條的書寫,強調書法用筆,通過線條的力度、直度、長短、粗細、明暗、虛實、轉折等變化,表現人物造型、肌理、氣勢之間的復雜關系,形成完整的形象。在造型技法上,我們強調筆墨,把筆法和筆墨緊密聯系起來。在筆法的變化上,我們用線、刷、點、染等筆法來表現有骨有肉的藝術形象。正是有了觀念和筆墨的創新,李壹萍的人物畫給人以新的美感。
人物畫的創作對人物造型能力的要求很高,既要有工筆,又要有傳神的形象。李壹萍在創作實踐中認識到,素描是為創作收集影像資料的重要手段,是創作實踐的壹部分,是認識生活的過程,是聯系生活與創作的紐帶。鋼琴老師,丫頭頭,華池大腳怪都是他寫的作品。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他敏銳觀察生活、捕捉物體特征和記錄生活真相的能力,也可以看出他強烈的視覺記憶和大膽的用筆。
——王毅
第三
李壹萍出生在隴東。隴東位於黃裳高原的核心。山高皇帝遠,但民風淳樸。這裏的人們慷慨、善良、好客。這個地方遠離文化中心,文化信息少,交通不便,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少,比較落後。但這裏的農耕文化博大精深,較少受世俗名利和潮流的影響,創作中較少受外界影響的幹擾。可能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他筆下的隴東人物,無論是妻子、老人、姑娘媳婦,還是男女娃娃,都是土生土長,健壯健康,朝氣蓬勃,給人壹種淳樸親切的感覺。
繪畫是李壹萍追求的精神境界。顯示了他的主觀精神和人格魅力。繪畫不僅僅是壹種技術生產,更是他自我文化心理意識的反映,不僅僅是壹件作品的完善,更是他人格的自我完善。藝術無止境,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永無止境,人格的培養上永無止境。李壹萍將努力實現靈魂與追求的完美結合,為達到“天人合壹”的精神境界而不懈努力。
——王益,隴隴人,出生在傳說中有黃帝遺跡的土地,靠近陜北。知命之年後,轉身拾起生命中的輕羽。久而久之,我感覺自己也會有壹些古人那樣的人生感嘆。我作品中的人物,無論是帶著歷史的塵埃,沐浴著藏區的陽光,還是散發著隴東的韻味,有遠有近,有老有少,都是我的家人,我的父母,我的朋友的身影。正是因為他們與我的氣質和我的追求相契合,所以我向往他們,孜孜不倦地追求他們,進而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小塗鴉,趣味十足,用線條描述對人、花、鳥、魚、蟲的理解;我帶著筆參軍,伴隨著我的青春,軍營裏最值得關註的是我的戰友;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努力學習,從未間斷。至今,我還記得楊國光、竇建民、樓博壹等老師的諄諄教導。畫壹幅畫很孤獨,很難刻畫人物和個人的修行。博采眾長,有幸得到、、趙華生、張、楊德樹等著名人物畫家的指導。50年後,我知道了我和“人”的愛情。掃把白震認為自己可以在“為所欲為”之前認真回味和自省,不會辜負郁郁蔥蔥的畫壇,繁榮昌盛。
——李壹萍淺談北石窟寺雕塑藝術對人物畫創作的啟示。
文/李壹萍
傳統與當下相連,臍帶繼承傳統才能發展。經過八九十年代藝術界的潮起潮落,潮落了,形成了人們的意識。從時代的角度觀察歷史文化積澱對藝術創作的滋養和借鑒意義重大。本文就北方石窟寺雕塑藝術對中國人物畫創作的啟蒙談壹點自己的體會,求教於同仁。
第壹,北方石窟寺造像的藝術風格
甘肅四大石窟之壹的北石窟寺,是歷史文化瑰寶,是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佛教聖地,北石窟寺始建於北魏永平年間(公元509年)。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的擴張,形成隴東最大的佛教聖地。北方石窟寺的造像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宗教信仰、經典風尚有直接關系。石窟造像具有明顯的時代風格。同時,由於地處隴東,也強烈地表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這讓我們想到了秦陵的兵馬俑,兵馬俑的面部特征與陜西、甘肅等古代秦人非常相似。
具有大時代風格的北方石窟寺代表石窟有北魏165窟,北周24窟,唐代171窟,210窟,32窟,257窟。其中165窟最具代表性,是北方石窟寺中發現最早、規模最大、藝術成就最高的石窟。洞穴的整體設計充分體現了“地球人”的和諧思想,壹個洞穴就是壹個佛教世界。人在佛主宰的天堂。建造洞穴的工匠將佛教的世界融入他們的理解中,他們對理想的追求體現在佛教的天堂裏。在他們的心目中,佛和人壹樣住在大帳篷裏,普通人住在小帳篷裏,守穴的模式是北方民族和黃土高原洞穴混合造型的產物。挺拔、渾厚、蒼勁是石窟造像的顯著特點。挺拔硬朗,用寫意展現陽剛雄健的精神氣質。
隨著唐代石窟藝術的發展,基本木擺脫了魏晉南北朝以來宗教的神秘色彩,呈現出世俗化的特征。從洞穴造型到雕塑,都有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表現,特點是更加簡潔明了,形式多樣;雕像在豐富和力量、典雅和高雅、自由和活潑方面更加美麗,體現了時代的時尚和藝術風格。
通過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北石窟雕塑藝術有其明顯的藝術特點:第壹,作為佛教藝術,石窟藝術反映了佛教思想發生的過程,它所塑造的佛、菩薩、弟子、力士、佛仆等藝術形象都來源於人類生活的形象,是對人類生活的高度提煉和概括,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第二,就石窟造像的內容而言,它們是為封建統治和宗教服務的,但都反映了當時歷史時期各階層人民的社會形態和生活場景,也反映了各階層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期待。第三,創作這些藝術品的工匠長期生活在民間,體驗和觀察民情和社會的方方面面。他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感情以及對佛教的虔誠,運用各種雕刻藝術和表現手法,突破壹些宗教戒律,大膽接受壹切能提高表現能力的藝術手法,創作了許多造型簡潔生動、技法總結提煉、光芒四射、濃郁血性的作品。第四,北方石窟整體規模宏大宏偉,但內容豐富,輕重緩急分明。第五,北方石窟造像吸收了印度、鮮卑、蒙古等民族的文化傳統,渾然壹體,是中華民族大融合進程的形象紀錄片。這壹切為我們提供了中國畫特別是人物畫創作的豐富養料,對我們學習、欣賞、繼承和發展人物畫具有重要意義。
二、北方石窟寺造像對人物畫創作的啟示。
中國畫的人物畫,如何運用筆墨造型達到傳神的形式,創造完美的藝術。
意象,讓觀者感受、思考、滿足,讓筆墨意象成為與人的靈魂溝通的藝術形象,是每個人物畫家壹生都需要解決的問題。
l、中國人物畫如何體現時代精神,我們認為要著重反映和描繪當代人的真實生活,必須反映這壹代人的情操和道德品質,反映當代人的精神追求和審美向往。社會在進步,主流是向上的。在人物畫創作過程中,要精心發掘能夠真正代表和體現時代精神、反映時代面貌的題材,在作品中體現當代人的追求和向往。
2.中國畫的人物畫難度極大,因為人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東西,必須反復觀察、思考、集中、傳達思想,才能塑造出生動完美的藝術形象。北方石窟的造像雖然以佛、喬薩、弟子、力士為主,但人物絕不是壹模壹樣的,概念上的。每壹尊雕像都栩栩如生,極具個性,呼之欲出。這壹切都來自於雕塑家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所以,生活的積累對於人物畫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素描對鍛煉敏銳觀察記錄生活的能力和大膽用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是學習中國畫的重要手段。
3.任何中國畫的藝術形象,都必須投入筆墨。如何用中國特有的繪畫工具和材料表現出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是每個中國人物畫畫家壹生都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北方石窟的雕塑雖然與人物畫中的筆墨有很大不同,但在藝術語言的追求上卻有相通之處。他們對雕塑語言的運用與我們對筆墨技法的追求是壹致的。
4.學習北窟工匠的宗教虔誠。包括北方石窟寺在內的所有石窟藝術珍品,都是工匠們通過辛勤的勞動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創造出來的。很難想象在北洞寺惡劣的生活條件和艱難的創作環境下,工匠們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藝術勞動。壹些工匠畢生致力於石窟藝術的創作,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這種對藝術事業的執著,在當今社會依然值得稱道。我們應該從這些歷史文化瑰寶中汲取的不僅是技術營養,更是精神營養。本詞條中所有圖片均為李壹萍國畫,請點擊放大欣賞。要欣賞更多李壹萍的精彩畫作,請點擊下面的圖集。(本條目由康、李青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