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永(1903年12月20日-1959年12月23日),香港電影制片人。畢業於南開大學,後赴美國愛墨赫斯脫大學留學。代表作品有《海誓》、《怒潮》、《山河淚》、《生與死》、《春風秋雨》。
中文名:李祖永
別名:阿祖
國籍:中國
民族:漢
血型:o
身高:177cm
體重:55公斤
出生地:浙江寧波人
出生日期:1903年12月20日
逝世日期:1959年12月23日
職業:制片人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美國愛墨赫斯脫大學
代表作品:《海誓》、《怒潮》、《山河淚》、《生與死》、《春風秋雨》
主要成就:《火葬》
個人生平
李祖永(1903~1959年)是李梅塘的七兒子李屑清的長子。
李屑清為孿生,另壹個生下不久去世。李屑清於光緒末年,在上海開設同余錢莊。辛亥革命後,他歷任南京、天津中國銀行副行長,上海滬北工捐局局長,天津造幣廠監督。
李屑清年輕時代很有雄心壯誌,壹度曾想到南洋投資發展。上世紀二十年代末,他在上海開辦了兩家工廠:大元毛紡廠和大業印刷廠。李屑清的侄子李祖恩、李祖基、李祖韓、李祖賢、李祖範都有專業知識,在金融界很有地位,他們大力協助,使大業印刷廠的業務發展順利,成為當時上海印刷業權威。
李祖永事業的起步也從印刷業開始。
印刷公司響當當
李祖永畢業於美國愛墨赫斯脫大學(AmherstCollege)。留學歸來後,先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後出任他父親李屑清創辦的大業印刷廠廠長。大業初期承印航空獎券,該廠的德國印刷機器性能好,又有熟練的技工,采用凹凸版技術,把彩色的印刷品做得很吸引人。
李屑清的三女婿、李祖永的三妹夫邵忻湖,曾在日本專門學過印刷,是印刷專家。由他參加管理大業公司,業務不斷發展。再者,邵忻湖和農民銀行總經理郭景峰有親戚關系,大業公司接手專門替農民銀行印鈔票的任務,業務進壹步擴大。中央銀行也對大業的印刷品感到滿意,專請該廠為中央銀行印刷鈔票。
大業公司的生意越做越旺,甚至美國某財團欲出高價收買該企業,並表示保留以李祖永為總經理的原班人馬。李屑清以中國人有自己的產業為榮,不願將企業售出。李祖永又在上海創辦倫信地產公司,購進大批房地產,淮海中路的永業大樓就是他投資興建的,南京路的新世界壹帶房地產也曾是他的投資範圍。
抗戰起,中央銀行內遷,並希望有關的合作企業內遷,但搬遷是壹項很艱難又費錢的事。李祖永把工廠的機器、零件、紙張、油墨,在日寇的狂轟濫炸之下,冒著生命危險,完成搬遷。
李祖永先在緬甸仰光開設大業分廠,由大妹夫張星聯任經理,機器、技工均來自上海。但為時不久,1941年日本發動了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軍隊占領香港,並侵入緬甸。張星聯冒著戰火,先將機器和技工沿滇緬公路北撤,等到他們撤退時,炮火已打到身邊了。
到達重慶後,當地頻頻遭受轟炸,而中央銀行不時有印刷任務。他們往往剛逃到壹個安全的地方,又發生了戰事變化,只得再疲於逃命。張星聯及百名職工屢經艱險,費盡周折,終於將工廠設置在樂山並成立分廠,遷移壹地又壹地,把工廠保留了下來。
抗戰勝利後,大業印刷廠遷回上海,仍開足馬力工作。由於當時經濟形勢惡化,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圓券等原因,大業業務蕭條,李祖永無奈決定關閉企業。
盡管如此,李祖永及其大業印刷廠的功績不容抹殺。他冒著生命危險,把先輩歷經幾代積累的財富,孤註壹擲投在抗戰事業上,在槍林雨彈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壹意孤行拍電影
抗戰勝利後,李祖永遷居香港,住在深水灣。他在美國讀書時,對好萊塢電影情有獨鐘,從年輕時代起,就夢想要建立像好萊塢那樣規模的中國的電影事業。當他積聚了足夠的資金後,於1947年在香港設立了“永華影業公司”,以“九級浮圖”為商標,號稱有100萬港幣的資金,進口了全套當時第壹流的設備,包括攝影、洗印、錄音和照明設備,擁有自建的攝影棚。
從1948年起,永華影業公司拍攝了幾部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題材影片,如1948年完成的由吳祖光編劇、蔔萬蒼導演,記載宋末名臣文天祥的《國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流芳百世,是中國歷史上正氣凜然的人物,該片由劉瓊主演。
同年,又拍攝了清朝末年維新變法的故事片《清宮秘史》,由名演員舒適、周璇、唐若青等主演。
由於某種原因,《國魂》在中國內地只放映了壹天,《清宮秘史》也只放映了數天即停演。這以後,永華公司又拍攝了壹些有進步傾向的電影:《火葬》、《春城花落》、《海誓》、《山河淚》和《春風秋雨》等。這些影片由陳西禾、張駿祥、柯靈、程步高等壹流編導下制成,演員也屬第壹流,有白楊、陶金、舒繡文、王薇等人。
李氏家族成員多數投資於實業,李祖永涉足電影事業是大膽之舉。他對這壹行業的復雜性毫無思想準備,全憑個人興趣,註入了大量心血。他不僅對拍片有興趣,而且喜歡自己動手編劇,出奇的是,他往往寫壹段,讓導演、演員拍攝壹段。幾個鏡頭拍完後,劇務人員連忙到李公館去拿下面幾個鏡頭的劇本,繼續拍攝。
“永華”開銷浩大,免不了日久之後坐吃山空。他手下的幾位經理想出將片廠出租的辦法來彌補經費支出的不足,李祖永對此想法勃然大怒:“妳們存心要坍我的臺嗎?我這麽好的全新設備,自己不拍戲,反而給人家派用場。”
李祖永變賣部分產業,投資“永華”,本錢花了不少,但影片發行後往往連成本都收不回來。特別是,他不屑拍武打片、言情片、娛樂片,不積累資金,虧空自然越來越大。有人勸他歇手,他不幹,並決定進入彩色世紀,準備大量攝制彩色電影打進國際市場,換取外匯。為此,他派出廠長鐘啟文到美國科達公司學習。誰知,沒等到鐘廠長學成回國,“永華”氣數已盡,天天債主盈門,度日如年。可是李祖永壹意孤行,咬緊牙關也要堅持下去。“永華”的最後壹部片子是《嫦娥》,在山窮水盡、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勉強攝制完成的。
1954年,“永華”經受兩次打擊。壹是多年來拍成的幾十部影片拷貝,壹夜之間毀於火災。當時正值夏季,片倉內的冷氣設備壞了,未及時修理,倉內溫度高漲,大部分舊拷貝在火焰中熔化。只有《國魂》和《清宮秘史》兩部戲,因曾在法國放映,收回後再翻印拷貝,成為“永華”千古二絕。李祖永看到多年的心血付之壹炬,只能壹聲嘆息。第二個致命的打擊是:欠了新加坡“國泰”機構壹筆巨額債務,無法還清,最終永華影片廠被接管,產權易主。
1959年,李祖永在香港去世。同人們評估他的壹生:為爭國產片光榮,壹意孤行,不惜傾家蕩產。這壹評價很中肯,他壹意孤行的性格造成他失敗的結局。李祖永作為影片公司的老板,下令把他不樂意看到的產品燒掉,大約也是絕無僅有的。他燒掉的片子名《落難公子》。
歷史地位不能忘
據他親族了解,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曾大力爭取“永華”。中***在港的重要領導人如潘漢年、夏衍等均和他有來往。孰料,以後風雲驟變。
“文革”初期,《清宮秘史》被批判為壹部賣國主義的影片。當時所謂的輿論權威——戚本禹署名,發表了壹篇文章《是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這篇文章是“文革”的開頭炮,矛頭對準劉少奇,實際上也是無限上綱,欲加之罪,說歌頌光緒就是賣國主義。實際上,光緒支持戊戍變法,變法在當時來講是進步的,而慈禧是保守的。當時,把《清宮秘史》又拿出來放映,在全國展開批判。文章指名永華影業公司是“反動的”,李祖永被點名為“反動資本家”。這篇文章也可以說是揭開了“文革”的序幕,為“文革”鳴鑼開道。
“文革”後,李祖永獲平反。
雖然永華影業公司及其產品早已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但它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不應抹殺。
個人作品
1947年8月開始制片,創業作品為《國魂》。至1949年8月,***攝制11部制作認真的國語片。其中包括在巴拿馬國際電影節獲獎的《火葬》,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入選並獲好評的《清宮秘史》以及《海誓》、《怒潮》、《山河淚》、《生與死》、《春風秋雨》等。《清宮秘史》曾在歐美、中東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火葬》亦在法國上映。1948年下半年後,永華的許多主要力量相繼離去,失去了人才優勢,又兼以過去制作成本過高,浪費嚴重,造成虧蝕,於1950~1951年停產整頓。從1951年下半年至1953年,永華在李祖永主持下又攝制了9部影片,但其中只有根據沈從文小說《邊城》改編的《翠翠》和諷刺喜劇《拜金的人》較為成功。1954年後永華壹蹶不振,至1956年,永華實際上被國泰影業公司接管。1957年,李祖永竭盡全力籌拍了最後壹部屬於永華的影片《飛虎將軍》,此後不得不離開影壇。三年後,李祖永突然中風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