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前期站姐畫面相當有質感,加了阿寶濾色器後粉絲就不想認領了,輕薄廉價。
▲路透社照片
這讓我想起壹個問題:從什麽時候開始,民國劇離真正的民國越來越遠了?
近幾年的民國劇,說實話女主角的服裝都挺好看的,想去淘寶查同款,但是妳很清楚她們穿的是復古服裝,不是真正的民國服裝。
《光明》裏的蔡文靜更像是從《了不起的蓋茨比》裏走出來的,而不是舊社會的有錢人。
以民國服飾為主的《旗袍之美》女主角也戴著雛菊頭。
蔡文靜有更多的現代發型。從我的粗淺認識來看,無論是年輕女性還是少女,都沒有在民國的照片中見過這樣的風格。
不能不提到《愛情的起源》,其中劉嘉玲和蔣欣的穿著都不正確。曼璐太奢侈,不夠單純,所以妳看不出姐妹倆有什麽必要委身於壹個有錢的老頭。
另壹個潮流是華麗的女間諜,歷史悠久,大紅唇,卷發。美是美,但有些不對勁。露露和文詠珊在《風聲》中的著裝與今天的芭莎慈善晚宴並不矛盾。
婚紗也是。也許是為了美觀,加入了現代審美元素。看看宋美齡的婚紗,再隨便找壹張民國富豪的婚紗照。造型師可能覺得醜。
我們看民國老照片,雖然是黑白的,但是可以看到人們很少穿奇裝異服。張愛玲旗袍外罩短外套,喜歡用鮮艷的顏色,這些都可以被江洋嘲諷。因為她的衣服,整個印刷廠的工人都停止了工作。現在看這些衣服都挺正常的,除了袖子更寬了,花更大了,顏色更鮮艷了。
而我們影視劇裏的民國人物,比張愛玲前衛多了。怎麽沒有路人在看?
以前民國劇也不是沒有誇張的戲裝,但前提通常都和角色身份有關。比如李媛媛在《上海灘的壹個早晨》裏演的三姨,這件露肩的衣服現在還能穿,在當時是相當大膽的。
在電影《知音》中,張宇有壹條帶滾邊的大裙子和壹頂遮陽帽,但因為她扮演的是名妓小鳳仙。
大部分人還穿著樸素的陰林旗袍,還有李和尤蘭達演的百合戲叫陰林,但這種戲在當今的民國戲中已不多見,人均穿得不倫不類。
《圍城》裏,方鴻漸是鄉紳的後代,是中上階層。趙和蘇都是第二代標準官員。不過蘇的衣服顏色還是挺簡單的,她也從來沒露過上身。她經常穿著靛藍色的旗袍和白色的襯衫。
她最華麗的禮服是壹件無袖白緞旗袍,為了當上上官夫人後對方鴻漸的氣。但在現在的劇中,管家小姐不僅滿身綢緞,還相當暴露,讓“偏激真相”的寶小姐甘拜下風。要知道,包小姐的穿衣風格在當時可是個笑話。
以前男人最招搖的服裝是白色三件套,配領結,現在穿得像馬戲團魔術師。甚至還有壹見鐘情的酒紅色連衣裙。
男主角私下見了那個女人,穿了壹套銀灰色的印花西裝,乍壹看像是鑲了白色蕾絲,還配了壹枚銀色胸針。這身打扮不像少帥,倒像是t臺上的魔豆。
說到少帥,這部劇真的是壹大樂事。第壹個男的是小帥哥,第二個男的也是小帥哥。第二集兩人還是年輕帥,彈幕疑惑:年輕帥是批發的嗎?
北洋政府總司令橫行,流行在字後加帥,是尊稱。但如果加上別的詞,那就是嘲諷了,比如張勛的辮帥,或者壹個王子的姐夫叫帥叔。少帥也是個笑話,類似於衙內,很少有人當面稱之。少帥的代言人張學良,壹生都很討厭別人叫他少帥。楊雨婷,誰敢這麽當面叫他,就被他槍斃了。
現代服裝和豪華建築。如果妳去過上海的名人故居,妳會發現小洋樓的室內普遍比較暗,地板顏色也比較沈悶。宋美齡是當時中國最奢華的女人,民國劇的住所應該不會超過她的級別。在她廬山和臺灣省的故居裏,除了當時先進的廁所和浴缸,沒有什麽驚喜。床和家具都是極簡的,奢華的是士林官邸的大型植物園和玫瑰園。
▲美容院別墅
▲士林官邸
但在我們的民國劇裏,妳看到的是像歐洲宮殿壹樣的穹頂,八九米高,鋪著紅地毯,走著旋梯,客廳隨時可以容納100人的舞會。
“金粉世家”的家眷是北洋政府的宰相,家裏布置了當時最豪華的風景。和現在任何壹個主角的家相比,那場面都是寒酸的。
以“壹見鐘情”為例。女主角壹出場,就在壹個華麗的大房子裏。鏡頭壹轉,妳就發現她在船上。這艘船的甲板是全新的。簡而言之,肉眼看起來像個棚子。
《圍城》也是從壹艘船上開始的。妳能相信他們在壹個時代嗎?
顯然沒有道具條件,而且不知怎麽的,現在的民國劇特別喜歡把女主角的出場模式設定為從國外回來,坐遊輪回國。《神探語錄》借不到船,連跟團表演都不敢全景。我找了壹個沒人能讓女主角靠在圍欄上俯瞰的角落。
《神探》的女主角比較窮。她第壹次坐火車來上海,鏡頭卻跟著她轉:尖頂的英式建築,霓虹燈閃爍的廣告牌,復古歐美少女的海報...不用說,我以為她已經到達倫敦了。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民國劇裏的窮人比都市劇裏的窮人還要稀少。瓊瑤的電影曾被稱為三廳電影:客廳、餐廳和舞廳。民國劇不就是這樣嗎?派拉蒙和大上海是民國戲劇的標配。主角必須住在租界裏。就連普通市民也衣著鮮艷,經常乘坐人力車。
當然,主角更多的是兒子和貴族。似乎只有他們才有資格談戀愛,有資格代表民國。只有在電視劇裏才會走來走去。
在民國戲劇的世界裏,1912-1949是明亮的,華麗的,浪漫的。通常要參考北洋政府倒臺前的民國劇,以及之後20年的民國時期。但是由於戰爭,我們不能假裝看不到抗戰、內戰等壹系列的錯位。
在相對和平的北洋時期,如果找壹些當時的視頻資料,還是會發現城市貧民又瘦又矮,鄉紳多為小胖子,高級知識分子的長相與現代人接近,但更瘦。
清政府GDP世界第壹,北洋政府第七,人民相當貧困。可以參考鴛鴦蝴蝶派掌門人張恨水的作品。即使當時認為他被停職了,但也反映了社會現實,他的主角還是有窮人的。
《啼笑因緣》的沈鳳喜是底層鼓手,在天橋的破棚子裏唱歌。被男主角養大後,她學女學生戴眼鏡,剪短頭發,很時尚。男主角家境不錯,但看到二女兒的高跟鞋裝在玻璃盒子裏,他很驚訝。
《圍城》裏,方鴻漸為了買壹件皮衣,不惜被人看不起,打牌贏了相親對象父母的錢。
《金粉世家》裏的總理也是天天找媳婦要錢。這是時代的每壹粒灰,各個階層都有為錢發愁的時刻。即使現在的民國劇告訴主角窮途末路,他的衣服還是壹件壹件的換。
這種全方位的過濾,讓不看歷史的孩子對民國產生了浪漫的幻想,以為軍閥郭夫人整天穿著旗袍和漂亮的皮草談情說愛,手舞足蹈,但那是她沒有看到他們被鞭打的時候。古裝劇只表現宮廷和貴族階層的生活,所以對穿越題材很著迷。
負責任的說,如果真的把他們扔到那個時代,他們唯壹的人生目標就是如何把他們穿回去。如果妳不相信我,妳可以查壹下古代的酷刑,普通人的經濟狀況,飲食起居,壽命...更別說不能玩手機和電腦了。現在有多少人能忍受沒有馬桶和空調的生活?再想想古代沒有衛生用品,只能用草木灰的布代替,公主也是。現在永遠比過去好,未來永遠比現在強,除非發生戰爭,地球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