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扶桑號(ふそぅ)是日本海軍扶桑級戰列艦1。第壹艘由日本獨自設計的超級弩戰艦。船名由來:因為是戰艦,所以以壹個古老的國家命名。所謂扶桑,以前是中國對日本的稱呼,現在是對日本的好聽稱呼。原意是位於東方日出之國的神木,有兩代(第壹代是1879年完成的裝甲海防艦)。
[編輯本段]“超級弩級”戰艦
扶桑是日本海軍最初建造的第壹艘“超級弩級”戰艦。所謂弩級戰艦,指的是英國的無畏級戰艦,火力大大超過了當時的水平。當時的壹般戰艦大多裝備了4門12英寸的艦炮,而無畏號戰列艦首次裝備了10門12英寸的主炮,分別安裝在5座雙炮塔上。它被稱為“弩級”,因為“無畏”的英文單詞是“dreamnought”,所以它在日本英語中是“Do le Do- no to”,它被稱為“Do”級艦,取其第壹個單詞。如果用漢字發音,可以用“弩”字。因為聽起來也是“做”,戰列艦的發展也是與弩級戰艦具有裏程碑意義。扶桑號是日本海軍建造的超級弩級戰艦第壹形態的首艦。與此同時,當戰鬥巡洋艦由私人造船廠建造時,海軍工廠開始建造這種新戰艦。
[編輯本段]設計缺陷
建成時,扶桑號無論是排水量、軍備還是船型,都是世界上最大最強的戰艦。就連船員也比遠洋戰艦“金剛”級多了100人左右,有1351名船員。艦上裝備了14寸炮* * *十二門,分別安裝在六個主炮塔內。六個主炮塔安裝在船體的中心線上。第三座炮塔布置在橋後的第壹、二座煙囪中,炮口向後(第壹座煙囪後來被取消,第三座炮塔改為向前),第四座炮塔布置在第二座煙囪和後橋之間,炮口向後。第五、六炮塔布置在後橋後面,也采用了背包布置方式。因為主炮數量高達十二門,所以扶桑號從外面看起來非常壯觀。這是當時裝備最精良的船只。然而,它的設計也有自己的特色。鍋爐艙離3號和4號炮塔太近的結果就是後期現代化改裝增加鍋爐相當困難,在參加太平洋戰爭的日本軍艦中是最慢的。此外,高危區域(彈藥庫等。),占船體總長度的壹半,是防守的軟肋。3號和4號炮塔沒有正確配備主炮塔,齊射時爆炸風會掃過整個艦體。
[編輯本段]第壹次修改
和日本海軍的大型艦艇壹樣,扶桑號也經歷了幾次大的改裝。壹是大正十四年,橋由鼎改為塔。日本軍艦的壹個特點就是都有雄偉高大的艦橋,本艦也不例外。後來在昭和5年(1930)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大改裝,主要是加強防禦裝甲。主機的鍋爐數量由二十四臺改為六臺艦基型(船政總部型)的重油鍋爐,於是取消了原來緊靠第壹橋的第壹煙囪。以前第壹個煙囪對大橋低矮的主樓不會有什麽影響,但是改成塔式後就不行了。塔型的上部結構僅僅比沿著橋的主建築的第二個塔樓高不了多少。於是,在壹個煙囪附近“爬”橋時出現了壹個問題:排煙口排出的煙經常滲入橋內,導致橋上突然陷入煙霧彌漫的氛圍,於是第壹個煙囪就廢了。整個外觀看起來像是經過改裝的另壹艘船。此外,主炮的最大仰角從30度提高到43度。此外,重新安裝了第三個炮塔。槍口向前。第三座炮塔的轉動使水上飛機彈射器的安裝變得更加容易,於是扶桑成為壹艘擁有六座前向和六座後向主炮塔的戰艦。然後,水上飛機的彈射器安裝在第三個炮塔上。建造之初,沒有安排水上飛機的發射場地,但隨著時間的發展,不得不配備彈射器,但艦上是滿載武器的大型戰艦,主炮數量高達6門。不像金剛式或者長門式,只有四個,中心線上沒地方放彈弓,只好架設在第三個炮塔上。英國戰列艦納爾遜號和美國戰列艦亞利桑那號也在炮塔上豎起了彈射器。
[編輯本段]性能上的“二等戰艦”。
後來昭和九年開始第二次改裝,歷時壹年多,主要是船尾的工程延長,大概有八米長。此時的扶桑已經成為壹艘34000多噸的大型戰艦。但隨著歷史的演變,太平洋戰爭打響時,這艘艦的性能顯得過於老套。號稱日本海軍第壹艘超弩戰艦的扶桑號,在太平洋戰爭中成為“二等”艦。
[編輯本段]少尉海軍軍官候補生訓練艦
太平洋戰爭後,扶桑第壹次進攻是中途島海戰,隸屬於二隊。當時是山本五十六將軍率領的主力的壹部分,大和、長門、陸奧、史燚、日向咲、山城在大洋的同壹邊,埋伏在中將南雲機動部隊的後面。中途島慘敗後,該艦退居二線。“扶桑”號最快航速只有25節,如果它為航母群護航,那就是。海戰時代從巨艦炮主義(日語常用語法是巨艦炮主義)進入了飛機至上時代。壹艘落後於時代的戰艦,如扶桑,既沒有長號的火力,也沒有金剛的高速。因此,壹艘開放式的超弩戰艦在瀨戶內海被降格為海軍學院的少尉見習訓練艦,並因此停泊在瀨戶內海。
[編輯本段]扶桑的結局
隨著太平洋戰爭戰局的不斷惡化,第二梯隊的戰艦也奉命進入戰場。在增加新的電探頭(雷達的老式語法)和壹定數量的高射機槍後,於昭和十九年(1944)進入聯合艦隊在太平洋的停泊地卡車島,成為聯合艦隊的輔助艦。然後他們參加了真正的實戰。萊特灣戰役。昭和19年(1944),10月22日,和遼山城號編入第二艦隊第二隊第三夜戰部隊,由西村將軍指揮,投入萊特灣戰役。10月25日沖入蘇裏高海峽,計劃從南面進入萊特灣,對美軍登陸艦隊實施炮擊。然而,等待扶桑號的是美國海軍。
[編輯本段]基本數據
吳海軍工廠於明治45年3月11日開工,大正4年11月4日竣工。排水量29330噸(第壹次改裝後32330噸),全長205.13m,全寬28.65m,航速22.5節(第二次改裝後24.7節),續航力14節/ At 8000 Li,12門直徑36cm45倍的主炮,配15cm副炮108 並於昭和十年二月第二次改裝,排水量34700噸,總長21。 2.75m全寬33.08m續航力16節/小時11800 Li航速24.7節,36cm45倍口徑主炮12門15cm副炮14門12.7c25mm機槍16。
[編輯此段]歷任隊長:
1.景島樂·佐藤(大正四年10月8日上任165438)2。景島樂·伊諾米(大正四年65438年2月3日就職)3。山岡景島樂(大正五年七月八日)佐助(65438+大正七年二月上任)兼任六。島上的景島樂太(大正八年四月上任)7。Kow Otani Shiro景島樂(大正八年十月二十日就職)8。大石正芳景島樂(大正九年四月上任)10,12,1),10。賈家良,易必谷,大左(大正,112,1),11。38+02.米內光政大佐(大正13 7月18上任)13。高橋山治大佐(大正13 110)14。15.杉浦正雄(大正15 165438+10月1) 16。村上壹夫(昭和2002年8月20日上任)17。池田壹夫(昭和)(昭和4年165438+10月30日)19。杉山二郎大足(昭和五年65438+二月1) 20。町田健壹郎大足(昭和六年65438+二月65438) 22。巖村壹夫(昭和9年115年10月65438)23。草薙和夫(昭和10年15年10月65438)24。吉田永光。25.高崎武夫(昭和12 65438+10月2 6日上任)26。阿部寬(昭和12 12 1上任)27。藤田太郎(昭和13 4月20日)438+10月15上任)29。佐藤勉大佐(昭和14 65438+10月15上任)30。河野萬成大佐(昭和15 10 6月65438) 438+05上任)32。高村和夫(昭和17 15上任)33。津岡和夫(昭和18年6月1上任)34。阪本壹夫(昭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