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質礦產局)
漢朝,秦朝滅亡後崛起的王朝。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和東漢(25-220年)共統治426年,政權強大,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在這個歷史階段,中國的文化面貌就這樣固定下來了。西漢實行輕稅節稅政策,發展了中央政府與周邊民族的關系。它的社會文化、文學、歷史、藝術、科技都很繁榮。西漢綠松石文化,從大量出土文物來看,也是繼承了先秦的傳統。在社會劇變中,綠松石出現了層出不窮的新形式和新品類,風格獨特,展現出威嚴、豐富和美麗,從象征主義向現實主義轉變。它不僅展示了童話世界,而且充滿了商業,活力,現實主義和實用性。還有巨大的綠松石飾品遺跡,令人嘆為觀止,還有很多謎團。這裏我只討論幾個漢代綠松石文化的例子。所有的男人都是好的。
第壹,綠松石在中國文化核心的展示中不可或缺。
漢代的藝術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繼承了楚文化的本土性。從幾件漢代工藝品中出現的綠松石飾品中,我們可以領略到綠松石文化華麗而雋永的藝術形象。
1965年,定縣三盤山發現中山康王劉坤奢墓(M122),隨葬品較多。其中壹件用作車傘手柄,名為鑲嵌綠松石、金銀的青銅車飾,獵仙祥瑞紋[1,2],長26.5厘米,直徑3.6厘米,呈竹節狀,鏤空、中空。表面的指節將表面分為四段,每段均以金銀、綠松石鑲嵌、油漆填充等方式裝飾有125的人物和動物。四種裝飾圖案各不相同,但內容都與狩獵有關。每壹段都鑲嵌有圓形和鉆石綠松石,共71顆,其中圓形45顆,鉆石26顆。紋飾精美,金碧輝煌。金銀線細如棺材釘,是西漢裝飾藝術品的巔峰之作(圖1)。
四個圖案都在山、花、樹周圍的雲裏。第壹段,三個人騎在大象背上,有長羽毛的人,有龍,有馬,有熊,有兔,有鹿,有鶴,有鳥等。在大象後面的地上,有壹只烏龜用它的長脖子在爬行。第二段,壹個騎馬的獵人,反射性的打老虎,還有大量的鳥獸。在第三段中,鳥和動物也出現在駱駝的背上。第四段,壹只驕傲如孔雀,昂著頭,與較小的孔雀遙相呼應,伴隨著許多飛禽走獸。
圖1鑲嵌綠松石、金銀、錯獵仙、吉祥青銅車飾。
[河北省定縣三盤山中山康王劉昆墓(M122)出土]
1-銅汽車配件;2-模式開發圖
西漢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 ~公元前118)寫了壹首《子虛賦》,[3,4]為蜀人所奏。他看完很喜歡,感嘆道:“我不能同時和這個人在壹起!”,那是司馬相如的作品,立即召見。司馬相如回答說,這是他的作品,但他沒有足夠重視寫王子。請為天子題寫《遊獵賦》,賜於上,大受武帝賞識,授為郎,即侍從。辭賦描寫皇家園林的壯麗,狩獵的壯觀,場面的宏大,文字的豐富。雖然指的是楚王,但其實描述的是當時的景色和狩獵的盛況。實際上,在壹個簡短的汽車裝飾中,漢代的藝術家們利用藝術誇張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珍禽異獸和獵人的形象,尤其是鑲嵌著圓圈和鉆石的綠松石,有規律地散布在裝飾中,為皇家園林增添了色彩。漢賦已成為傑作,這壹青銅汽車裝飾的藝術形象將永遠留在人間。還有鑲嵌綠松石的朱雀杯(出土於中山王墓)、鑲嵌綠松石的銅壺、立鳥(出土於漣水三裏墩西漢貴族墓),都蘊含著楚文化原始的生命力和傳統的浪漫幻想,有別於北方和西南各民族的藝術,又有新的創造和詮釋,從而形成了漢代的藝術傳統。
二、漢代“藍寶石”銘文及鑲嵌綠松石的解讀。
20世紀50年代初,故宮博物院收藏青松鑲金青銅石斛(圖二)[5],高32.5cm,直徑35.5cm,盤高9.5cm,盤徑57.5cm。
封面上有兩條凸起的寬帶線。內線三只鳥,壹只丟了,只剩兩只有腳。封面中央有四條葉線,中間扭了壹下就沒了。虎身有四條凸起的寬弦,腹部有三個對稱的獸頭環,制作精細。水煙袋和托盤裏有三只熊。熊的前右腳托盤(圖3: 1,2),左後腳跪在地上,左前腳支撐膝蓋,三只拿著水煙的熊比前者略小(圖3: 3,4),前腳支撐在跪後兩只腳的膝蓋上。熊鑲嵌綠松石和水晶石,鑲嵌孔分橢圓形和桃形,大部分已脫落,部分孔塗有朱砂。熊身上的毛用非常細的凹雕曲線來表現,給人壹種真實感。熊的身體是中空的,盤子邊緣下面刻著62個字。整個記錄如下:
圖2:鑲嵌綠松石、黃金、銅。
(圖片取自故宮博物院青銅器館)
圖3蹲熊腳配綠松石、金、銅。
(圖片取自故宮博物院青銅器館)
1,2-托盤蹲熊;3、4 ——抱虎蹲熊。
“建武三十壹年,蜀郡西工迎駕,雕熊足,飾綠花玫瑰。銅軸承的直徑是兩英尺兩英寸。銅畫工崇拜,雕刻業,工生,制造業,創造了護工史,龍蟠,程蒙,生命史。”銘文“建武三十年”,即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年號,相當於公元45年。蜀郡皇族行政制度相當完備時,監督制作皇族所用的鍍金銅箍、托盤,以蹲熊為足,鑲嵌藍寶石(綠松石)、閩桂(水晶)及托盤大小,並制作各道工序的負責人、領。這裏的“藍寶石”是當時綠松石的名稱,也是目前最早帶有* * *的物件。敏貴,即貴貴,顏師古(581 ~ 645)註“貴貴,美玉亦名”。可能指紅瑪瑙,紅水晶之類的。臥熊身上的墮落鑲嵌的洞是用朱砂畫的,無色透明的水晶鑲嵌在洞中,自然反射出紅色。也就是敏貴是紅水晶。因此,早在戰國、西漢時期就出現了“綠玉”壹詞。
再論“綠松石”就是綠松石。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青玉美石之人”。[6]《山海經》有十八卷,是同壹個人同時寫的。戰國早期作品十四卷,西漢作品四卷[7]。其中《西山經·西山二經》:“西有壹百五十裏高山,上多銀,下多青、雄黃,椽子多,其中石多青。”引用這段話的理由:所有的名稱都是指具體的物體。因此,早在戰國、西漢時期就出現了“綠玉”壹詞。
還有,《西域記》[8]卷118:“大秦盛產金銀財寶,有夜光玉、明月珠、嚇人的雞犀、珊瑚、琥珀、琉璃、姬閬、達尼、藍寶石……”。這裏的“藍寶石”是物件的名稱,與建武三十年鎏金銅迎賓銘文中的“藍寶石”相對應。毫無疑問,“藍寶石”是漢代乃至戰國時期對綠松石的稱謂。
三、昆侖山“碧樹”對應哈密綠松石礦。
西漢劉安等人《淮南子行訓》[9]卷四:有“青樹”。東漢高:“碧,青玉也。”但《說文解玉子補》:“碧,石綠而美”。“綠樹”的“樹”字有種植的意思,但印稿忽略了它,只表示“綠色和玉石”。如今新疆哈密有綠松石礦,留下了許多古老的采坑。因為它似乎意味著什麽。但綠松石不是玉,許慎將其定義為“石之綠美”,即美石之壹。
四、不會有縣東山出的藍、小河出的藍、山洞出的藍都是綠松石珠。
西漢班固《漢書·地理》卷二十八曰:“月岡郡不會。”唐·顏師古註:“東山為上。”宋《太平寶部八比比》卷八○九[10]:“若引南朝劉《異園》,無縣馬河邊有廟,河中有。不祭祀,則不祥。”
金昌渠(291 ~ 361)《華陽國誌·蜀誌》[11]卷三:郡將不設郡,“古濮人(殷周古氏族之名)亦為市。今有濮人墓,未封,其穴有朱碧,不可取,不祥。河中有青銅胎,現為羊祭,可取,河中可尋。東山綠。”祖先有用綠松石珠子陪葬的習俗。濮人的墓葬長期被水沖走,墓穴被打開,或者陪葬品掉入河中。因此,在洞穴或河床中可以看到埋藏的“朱碧”,應該是綠松石珠。
吳輝縣(今四川會理縣)有壹個著名的大型拉拉銅礦床,是壹個與細碧角閃石有關的火山-沈積變質銅礦床。礦體呈層狀,透鏡體與礦石呈條帶狀浸染狀。礦石的礦物組合主要是銅礦物,但也有孔雀石和磷灰石。雖然沒有綠松石的報道,但有可能是在硫化物礦床的氧化帶或其鄰近的地質條件下形成綠松石,或者綠松石是由次生淋濾形成的,壹般存在於銅礦床的氧化帶和地下水位以上,可能已經被采集耗盡。古人說,不會有“東山青出於藍”、“東山青出於藍”、“朱碧在河中”、“朱碧在洞中”的縣,這不是空穴來風。
5.“淡藍色”和“綠藍色”是綠松石顏色變化的最早表現。
《文選》收錄了張平四年的杜南賦:《青紫》,以及李善引用廣智的《青紫》。所謂“淡藍色”是指淺藍色或月光色,而“青藍色”。也就是以綠色為基礎變化的色調。符合綠松石多色調變化的特點,包括天藍、深藍、淺藍、湖藍、藍綠、蘋果綠、黃綠、淺黃、淺灰、月白等。所以《淺藍》首先揭示了綠松石變調的特點。
不及物動詞結論
1)綠松石在中國文化的核心展示中不可或缺。
2)建武三十年,鎏金青銅臥熊鑲嵌綠松石,與“清璧”銘文共現,即漢代綠松石的名稱。
3)“碧樹”對應的是新疆哈密產的綠松石。綠松石不是玉,而是美石。
4)史書記載不會有“碧”、“朱碧”、“青碧”之縣。吳輝縣會理縣西南部的拉拉銅礦儲量豐富,被譽為“銅都”。根據地質背景,有生產綠松石礦石的條件,所以“碧”、“朱碧”、“清碧”都是綠松石。
5)“淡藍色”和“青藍色”是我國綠松石最早的變色表現。
參考
[1]石叔清。中國古代黃金斷層工藝。文物,1973 (6): 66 ~ 72。
[2]吳紅。中山國幾件器物的造型與裝飾。文物,1979 (5): 45 ~ 50
[3]梁瀟·童。《文選》第4、7、8卷。上海:上海書店,1993,50 ~ 55,102 ~ 113。
[4]西漢,晉校,集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 ~ 91。
[5]方。鍍金和銅蛤。文物參考,1958,69 ~ 70。
[6]漢許慎,清段註,《說文解字》註。上海:上海書店,1992。
[7]清·郝懿行《山海經·鑒疏》。成都:巴蜀書店,1985
〔8〕南宋葉凡,後漢西域人。第118卷。
[9]西安,淮南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0。
[10]宋立運等人,太平禦覽。卷809。北京:中華書局,1992,39 ~ 94。
【11】金昌曲,任乃強核註。壹個傳奇。第三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