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泉州地震的地震分析

泉州地震的地震分析

四份材料均顯示付雪的淩杏門在萬歷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間有過壹次修繕,但具體時間和原因各有不同,有待考證。第壹種說法是在農歷1607年八月被颶風破壞。第二種說法是在1609年地震中受損。第三個說是1609修的,沒有說明原因。《縣誌·府誌·香邑》中編纂的綜合記載,包括洛陽橋、東嶽廟等,據說也是在農歷1607年八月間遭颶風破壞,但我們從銘文中得知,洛陽橋、東嶽廟實際上是在1607年秋震時遭颶風破壞的。照此推斷,淩杏門其實是被1607的秋震颶風破壞的。必須推斷,在地震中,淩杏門也受到了颶風的破壞。第二,雖然有記載說是地震引起的,但是時間據說是1609年的地震。恰巧在農歷1609年5月6日,泉州又發生了壹次余震。那麽,星星門是被這次余震破壞的,還是被1607地震破壞的?我們應該弄清楚。據《萬歷三十四年(1606)蔣至立受命》(載《正史》卷二十六)和《張應臺...萬歷仁臣三十六年(1608),由南駕司擢升為泉州刺史(《正史·卷三十·明關二》)然而,1609年,重修洛陽橋的石碑上仍冠以“泉州知府”的稱號。據文獻記載,於1608年晉升為廣東省副使節。壹年後,他去北京出差,特意路過泉州,仿照北宋蔡襄首建的洛陽橋,在卸任壹年後,架起了著名的“萬安橋”。如果付雪的星星門在1609的余震中倒塌,蔣至立已經離開了全州知府之行,就不可能列為修復之列了。所以第二種說法應該是錯誤的,萬歷三十五年被錯記為三十七年。第三,已知1608年修了淩杏門。雖然沒有明確說是地震損壞的,但可以推斷是在前年1607的秋震中倒塌的。修繕靈興門的縣令李還列舉了1607地震損壞的寺。

建於明朝的淩杏門是壹座五排建築。1974在開元寺遷址,遷址前還是很強的。如果當時沒有發生強烈地震,不容易壹下子倒塌。泉州從東北到西南的小溪幾乎全部垮塌。街道上的巨大石牌坊也部分坍塌。

1.”(萬歷三十五年)壞了...什邡...北門塔從東北到西南,全毀了”(《傅之·卷七十三·香邑》)。

2.“萬歷三十五年,城裏的六個石作坊被趕了下來...北門城樓半滿,城自東北抵西南,窩棚盡(《縣誌》卷十五《雜誌》)。

3.“商鞅三十五年,大地震,城墻剝盡,盡毀”(蔣至立《重修洛陽橋》碑)。

4.“萬歷三十五年秋地震...壇的其他遺物進行了劣質的修復和處理”(《傅誌·蔣至立傳》卷三十)。

5.“萬歷三十二年地震,建築很多。姚為副使,蔣至立為知府。磚在老城中有用,此時用石也就容易了”(《府誌》卷十壹《城》)。

6.“萬歷三十二年十壹月,大地震,樓全毀。副使姚、蔣至立請修復,欽差詹陽先有張真宗董千余人,十天就完工了。磚在老城區有用,此時用石頭就容易了”(《縣誌》卷二《規制市》)。六

在明朝萬歷年間,泉州城是壹座宏偉的城市,周長約30英裏,墻高2.6英尺,底寬2.4英尺,七個城門,都有門樓,65,438+040個巢,大多用花崗巖建造。這麽堅固的建築,在壹次地震中,竟然是“很多棟”,地震之強烈可想而知。泉州還有石牌坊,以前壹排排立著,非常壯觀,都是花崗巖大榫頭做的,地震中甚至“推倒了六個”。城墻和石頭廣場的損壞程度真的很嚴重。然而,方成的毀滅是由1604地震或1607地震造成的。以上數據不同,要分清誰對誰錯。我們認為是1607秋震造成的。原因之壹是文書與碑文不同時,文書可能有錯別字或抄寫錯誤,碑文是當事人當時所作,以免出錯。我們要以蔣至立題詞“丁偉(1607)大地震,城墻被扒掉,使他抑郁”為主要依據。第二個原因是,如果是1604大地震,當時蔣至立還沒有被任命為泉州知府。城墻受損是國防大事。泉州在嘉靖年間屢遭倭寇入侵,教訓至今記憶猶新。幾年後修復受損的城墻是不可能的。應立即修復,以確保安全。因此,很難認定城墻是在1604年地震中受損,在1606年蔣至立上任後修復的。第三個原因是蔣至立委托詹陽先主持1607地震後的全部修復工作。好像當時詹是總工程師。城墻也是詹陽先修的,短時間內“十日建成”,經費是“請”來的,也就是國家批準的。這些都可以證明明朝很重視修城,不可能塌了讓它荒廢兩年才修。因此,城墻上的石作坊在1607年秋地震中全部被毀。開元寺及其附屬建築也受到了1607地震的影響。

開元寺東塔(即振國塔)在1604地震中的受損情況已經在上面看到了。沒有開元寺在1607地震中受損的記載,因為1606及時加固了壹次。據詹陽丕《開元寺修東塔記》“萬歷元年(1604)大地震......材料用於修復破損的,有100塊容易被破壞的石頭,還有192多塊銀被捐贈。始於萬歷丙午(1606)正月,八月完成。”

開元寺主體建築紫雲殿,始建於唐代,明代洪武永樂年間(1368 ~ 1424)重修。地震前,這裏重建過兩次。壹次是萬歷二十二年(1594),《譚躍領同修於寺內》(開元寺建寺實錄);還有壹次是萬歷二十八年,據泉州文管會刻於農歷八月的黃鳳祥《重修開元寺》石碑,上面寫著:“年歷毀於日,由人孫賢福、同安君花壹點錢修復。但是紫雲堂工作量巨大,壹個人很難完成。.....每八個月的讀月亮結束了。“可以看出,在1604和1607兩次強震前的十年左右,紫雲殿已經重建過兩次,其中壹次是大規模的施工,耗費了巨大的人工成本。施工結束後,應該比較牢固。但1637年,崇禎十年丁醜,突然重修。”《開元寺營造實錄》說:“崇禎年間丁醜、曾公英、主將鄭公之龍重修,寺柱學易用石,增雄偉。“現存的紫雲堂重建時鄭誌龍鑄造的鐵制香爐,證明重建確有其事。經過壹次代價高昂的大修,僅僅30年後,妳為什麽還需要全部重建?除了它的加速傷害,沒有別的解釋。近30年來,紫雲堂沒有發生過火災、水災、軍事災害,資料中也沒有直接記載因地震而突然倒塌。我們認為,紫雲殿在泉州1604、1607兩次強震中受損,加速了其受損,以至於短時間內不得不重建。如果這個推測能夠成立,那麽1607強震對開元寺建築的破壞程度可想而知。

1607泉州地震周邊地區,因為我們所處的局部位置,至今沒有搞清楚。所以除了泉州府誌和晉江縣誌的記載,我們也初步看看永春縣誌、德化縣誌、仙遊縣誌的香溢系列(永春、德化在明代屬於泉州府;清代泉州府只取了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五縣,所以乾隆的泉州府只記載了這五縣的事。沒有1607或1604的數據。但從建築物來看,以下三條信息可能與地震有關。我們不敢斷定它是供妳參考的:

1.安溪金龍橋“萬歷三十五年,王先慶知縣,仍築於金龍舊址,後失於水”(《全州府誌》卷十,安溪縣)。雖然安溪是壹個地震多發區,但許多橋梁橫跨狹窄的山谷,有時會被山洪沖走。而1607重建的金龍大橋,從時間上來說與全州地震是同時的,只是沒有明確記得是因為地震而“落水”,或許是被多雨的山洪損壞了。

2.同安邊安橋“萬歷三十五年,陳判修,陳重修”(《全州賦誌》卷十,同安縣)。從時間上看,邊安橋建於1607,但不知是地震前還是地震後。

3.永春縣龔雪的尊經閣,“靖始於十壹月十日,明年秋、七月間完成”(《永春縣誌》卷七,嚴廷頤《尊經閣》)。永春尊經閣是1607年秋泉州大地震後剛建成的。

從以上八個方面的數據來看,1607年秋季農歷8月28日,也就是陽歷10+08年泉州發生了強震,所以泉州的大型建築幾乎全部受損。

  • 上一篇:江孜風景區
  • 下一篇:浙江上虞海邊旅遊景點介紹 上虞海灘叫什麽地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