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法國國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旗之壹,對後世界國家的國旗發展有重要影響。
形狀和圖案:
法國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為3: 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垂直矩形組成,從左到右分別為藍、白、紅。最早的三色旗排列與今天不同,紅色在左邊。藍色代表聖馬丁長袍的顏色。白色代表(平等)以紀念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紅色代表聖德尼旗幟的顏色。
藍色是聖馬丁長袍的顏色,象征著自由。白色紀念民族英雄聖女貞德,象征平等。紅色是聖德尼旗幟的顏色,象征博愛。
來源和歷史:
法國的國旗以三色旗聞名,最早出現在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時期。巴黎國民自衛隊以三色旗為隊旗。白色居中,代表國王,象征國王的神聖地位;紅色和藍色在兩邊,代表巴黎市民;同時,這三種顏色象征著法國王室和巴黎資產階級聯盟,三色旗曾是法國大革命的象征。2月1794,15,最終確定該旗為法國國旗。
波旁王朝復辟時,三色旗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皇家鳶尾花。但在1830的七月革命後,三色旗再次成為法國的國旗,並延續至今。
稱呼:
法國國旗被法國人稱為:
三色旗
藍色-白色-紅色
法國的德拉佩
有時叫le tricolore,口頭上叫les couleurs。
法國國旗也被使用英語的人稱為法國三色(美國英語)或法國三色(英國英語)。
國徽:法國沒有官方國徽,但傳統上采用大革命的盾形紋章作為國家象征。紋章呈橢圓形,上面繪有大革命時期流行的標誌之壹——棍棒束,這是古羅馬高級執法人員使用的權威象征。束的兩邊裝飾著橄欖枝和橡樹枝,纏繞在它們之間的絲帶用法語寫著“自由、平等和博愛”。整個設計用帶有羅馬軍團勛章的絲帶裝飾。
國家元首:希拉克總統,1995當選,2002年5月連任;多米尼克總理。
自然地理:面積551.6萬平方公裏(含科西嘉)。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安道爾和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曼奇海峽與英國相望,靠近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的島嶼。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和侏羅山。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歐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裏)、羅納河(812公裏)和塞納河(776公裏)。地中海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的島嶼。邊境線總長5695公裏,其中海岸線2700公裏,陸地線2800公裏,內河線195公裏。西部為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為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中東部為大陸性氣候。從西北到東南,平均降水量從600毫米增加到1000毫米以上。
人口:6062.8萬(2000年),包括350萬外國國民,其中65438+40萬來自歐盟國家。普通法語。居民中,81.4%信仰天主教,6.89%信仰穆斯林,其他信仰新教、猶太教、佛教等宗教。
首都:巴黎,人口10.6萬(1999)。
行政區劃:分為地區、省、鎮。該省由都道府縣組成,但不是壹個行政區。郡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國大陸劃分為22個大區、96個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和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鎮,其中3500人以下的有3.4萬個,3萬人以上的有231個,65438+萬人以上的有37個。這22個大區分別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涅、勃艮第、布列塔尼、華中、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代、巴黎大區、朗格多克-魯瓊、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山、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河、皮卡第和巴黎。這四個海外省是:瓜德羅、馬提尼克、法屬圭亞那和留尼汪。這四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裏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兩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簡史:高盧人於公元前200年定居於此。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總督凱撒占領了整個高盧,被羅馬統治了500年。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以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百年戰爭”爆發。早期法國大片地區被英國占領,法王被俘。之後法國人民進行了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了百年戰爭。
15年底到16年初形成了壹個中央集權的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勢力的發展,1789年7月4日,巴黎市民手持武器正在進攻巴士底獄。監獄當時只關押了7個人,但市民們為此激烈戰鬥了壹天,犧牲了98個人。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與民權宣言》正式通過。1789,11伏爾泰和盧梭去世後,法國大革命爆發。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廢除君主制,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壹個共和國。1799 165438+10月9日(霧月18),拿破侖·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了第壹個帝國。1804 12,巴黎聖母院舉行了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侖·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壹個皇帝。1871 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建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軍殘酷鎮壓。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次年,12年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普法戰爭中戰敗後,1871年9月建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向德國投降,第三共和國被摧毀。法國在第壹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入侵。1944年,象征勝利的法國凱旋門終於迎來了真正的凱旋。
在戴高樂的領導下,為自由而戰的法國人民不僅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也為戰後法國的復興鋪平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以戴高樂為首腦。1946年6月,憲法通過,第四共和國成立。1958年9月,新憲法通過,第五共和國成立。1958年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1959年,法國宣布接受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決,從而開始告別殖民主義;
1963年,法國與聯邦德國簽訂了《法德友好條約》,從此與宿敵德國和解。
1964年,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成為第壹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
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命令美國在壹年內撤走在法國領土上的軍隊和基地。
法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已成為世界格局中的壹支平衡力量。正是在這種對理想的追求中,法國以其出眾的氣質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1964 65438+10月27日,與中國建交。
政治: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任期5年(2000年6月改為5年,定於9月24日舉行全民公決),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準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壹些重要法案可以不經過議會直接提交全民公決;在緊急情況下,總統有全權“根據形勢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當總統不能履行職責或出缺時,參議院議長在其辭職期間代理總統職務。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它有權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和批準宣戰。國民議會* * *共有577個席位,任期5年,采用兩輪直接多數投票方式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院有* * * 321個席位。參議員任期9年,每3年改選壹次。以省為單位,他們由各級國民議會和地方議會成員組成的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1995 7月31日,法國議會通過了憲法修正案。該法案授權總統更多地利用公民投票來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在政府、參議院和國民議會的建議下,法國總統可以將所有涉及公共權力組織和法國經濟或社會政策的改革計劃付諸全民公決。總統府-愛麗舍宮,總理府-馬蒂尼翁宮,國民議會-波旁宮。
經濟:法國經濟發達,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主要工業部門有采礦、冶金、汽車制造、造船、機械制造、紡織、化學、電器、電力、日用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迅速,在工業產值中的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產能、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在美國和獨聯體之後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和紡織工業居世界第六位。然而,傳統工業部門在工業中仍然占主導地位,其中鋼鐵、汽車和建築是三大支柱。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正在逐漸下降。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交通部門業務量大幅增長,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法國商業比較發達,食品銷售最賺錢。在各種商店中,超市和連鎖店是最有活力的,幾乎占所有商業活動的壹半。法國鐵礦石儲量約70億噸,但品位低,開采成本高。所需的大部分鐵礦石依賴進口。煤炭儲量約210億噸(其中褐煤10億噸),開采價值約1.47億噸。鋁土礦儲量約9000萬噸。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石油儲量只有3000多萬噸。天然氣儲量2500億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和天然氣的75%依靠進口。水力資源約654.38+00萬千瓦,核能、水力資源、地熱能開發利用較為充分。森林面積約為15萬公頃,占歐盟森林總面積的25%。人均綠化面積0.28公頃,森林覆蓋率26.7%。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農副產品出口國。隨著法國人口城市化,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法國土地面積為5500萬公頃,其中61%為農業用地,27%為林業用地,12%為非農業用地。96%的農業用地為家庭所有。農業傳統的地域結構是:中部和北部地區是谷物、油料、蔬菜和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是飼料作物的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地區是多年生作物(葡萄和水果)的主產區。機械化是提高農業生產力的主要手段,法律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產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順差的支柱產業之壹。歐洲最大的100個農業食品工業集團中有24個在法國,世界最大的100個農業食品工業集團中有7個在法國。法國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首位,占世界市場的11%。法國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國家。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點,阿爾卑斯山都是旅遊勝地。此外,還有壹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沿岸的城堡,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等。法國壹些著名的博物館收藏了世界文化的珍貴遺產。法國也是世界貿易大國,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壹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逆差。進口商品主要包括能源和工業原材料,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另壹方面,非產品技術出口快速增長,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法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高於美國、日本等國家,主要來自增值稅,還有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
響應者:壹籃子炸彈-學者二級5-3 12:36
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
非常感謝
分級已關閉,目前有0人對其進行分級。
好的
50% (0)不好
50% (0)
其他答案*** 2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與人交往的方式不同。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壹,我好交際,善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社交活動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幽默天生就是浪漫的。在人際交往中大多是爽朗熱情的。善於口才,善於開玩笑的人,討厭不愛說話的人,難以接受皺眉頭的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法國人不僅熱愛冒險,也喜歡浪漫的體驗。
第三,渴望自由,紀律性差。法國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確定為國家座右銘,而且明確寫在國徽上。他們雖然註重法制,但普遍紀律性差,不喜歡集體行動對付法國人。約會壹定要提前約定,守時,但也要提前做好可能遲到的準備。
第四,強烈的自尊心和對“國貨”的偏好。法國的時尚、美食和藝術享譽全球。在這種影響下,法國人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界上的壹切都是法國最好的。與法國人交談時,如果能說幾句法語,壹定會讓對方熱情高漲。
第五,騎士精神,尊重女性。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采用的禮儀主要有握手、擁抱和親吻。
(2)著裝禮儀
法國人以他們精致的服裝和裝飾品而聞名於世。所謂的“巴黎風格”,在世人的耳朵裏,和時尚、時裝的意思是壹樣的。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穿西裝、連衣裙或禮服,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多為純羊毛。
參加慶典儀式時:通常要穿正裝。大多數男士穿帶蝴蝶結的晚禮服,或者黑色西裝;女性穿的多是禮服式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打扮,法國人認為關鍵是搭配是否正確。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鏡時,都強調要和自己的衣服協調。
(3)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聞名的烹飪三大王國之壹,法國人對飲食非常講究。在西餐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精致的。
法國人愛吃面食,面包也有很多種。他們大多熱愛奶酪;在肉類方面,他們喜歡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和鵝肝,不吃脂肪、寵物、肝臟以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咬人的魚。
法國人特別會喝酒。他們幾乎每頓飯都要喝酒,在餐桌上他們註重不同的菜肴搭配不同種類的飲料。除了飲料,法國人通常喜歡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吃飯時,允許把手放在桌子上,但不允許把胳膊肘放在桌子上。當他們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壹半放在盤子裏,壹半放在桌子上。
(4)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萬壽菊、紙花都不要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這是勇敢和堅韌的直接體現。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大多數法國人喜歡藍色、白色和紅色,他們害怕的顏色主要是黃色和深綠色。
法國人害怕的數字是“13”和“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非常重視禮物,但他們也有自己特別的講究。應選擇有藝術品位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使用刀、劍、剪、餐具或有明顯廣告標誌的物品。男人送香水給關系壹般的女人也是不合適的。當著送禮人的面不打開包裝就接受禮物是不禮貌的。
)歷史
路易十六統治時期(1774-1792),法國君主政體走向終結。路易十六的法國支持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反對英國統治的獨立戰爭(1778 —1783),但是法國海軍的直接介入也暴露了自身的壹些問題。幾個世紀的鋪張浪費和與歐洲列強作戰的艱難。日益惡化的經濟形勢,對貴族、牧師等特權階層的普遍仇視,以及缺乏可供選擇的改革方式,是法國大革命的主要動機。這最終導致了1792年第壹個* * *和國的建立,以及1848年2月26日推翻七月王朝後第二個* * *和國的宣告。盡管法國革命者堅持* * *和平等的原則,但法國在此期間恢復了多達四次的絕對君主制或君主立憲制:拿破侖的第壹帝國、路易·菲力浦的七月王朝和拿破侖三世的第二帝國。普法戰爭後的1870年,第三* * *共和國宣告成立(期間曾出現世界上第壹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這壹次* * *制度壹直延續到1940年二戰被德國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