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歸正傳,潮汕地區,在明清時期,在那時候的中原那可謂“大名鼎鼎”,名望不下於現今的深圳。那時候的潮汕的潮州以瓷都為美譽,響徹世界,瓷器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在外貿中最遠售到東南亞、歐洲等地,在經濟上也是舉足輕重的。
那麽,為何潮州會如此絢麗而被稱作瓷都?是的,瓷都當屬陶瓷好,褒獎必有手藝妙。潮州的陶瓷,顏色豐富,工藝細膩,其彩繪的自然美,和諧色彩以及不類於其他門派的瓷畫,形成了潮州陶瓷區別於其他瓷器別具壹格的雕刻風格——質樸而典雅。而瓷器有專供“工藝”的、專供“景色寫真”的、有關乎“建築設計”的等等等等。因為其美艷鮮麗,潮汕的的陶瓷又被譽為潮州彩瓷(即潮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瓷器行業創新出壹種“釉上堆金”手法,就是在瓷器外沿瓷畫的那些線條都鍍金或鑲其它類別的珠寶以增加其觀感,立體感,畫面感,觸摸上去的線條感也是絲滑柔暢。在當時,這種制瓷工藝特別是那些手工作品,制作難度極大以至於很少地區可以掌握潮州制瓷的精髓。
? 因為陶瓷,使得潮汕這個賢士少出的地域有了美譽,也因為有了陶瓷,才使得潮汕地區的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舞臺上展露鋒芒。
? 潮州小型工藝美術——刺繡,囊括了潮州木雕、傳統繡花等。通雕是潮州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法,最能體現潮州木雕鏤空技法的莫過於立體鏤空通雕的《龍蝦蟹簍》,現在呈置在——陳瞬羌“木雕藝術傳承館”。這大作是幾位木雕師耗時兩年兩年多的時間通力合作完成的,雕品創意巧妙,生動活潑,色彩鮮明,形態各異,惟妙惟肖,再輔以浪花托底,水草依傍,更豐富了整體,整副作品寄寓著海產豐富,風調雨順的韻味,更寄托了八面來財的祝福,栩栩如生刻畫了滿婁魚蝦蟹的豐載,顯得生動而活潑。好,我們繼續。潮汕有句老話叫“男大種田,女大做紅”(潮汕話),也就是男子長大了就要下田耕種,女子長大了就要在家做繡花。在老壹代眼裏,學會縫繡可是衡量壹個女子是否為賢妻良母的價值準則,基本上那時候壹個村裏總會有壹堆女子圍在壹起組成小組,在向組長或其他有經驗的長者請教,這可是絲毫不稀奇的。由此可見,潮汕地區的繡花文化,在這樣的熏染下,逐漸成熟。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它,始於唐代,與廣繡並稱粵繡。其構圖錯落有致,大小各異,紋理清晰,具有特別高的藝術價值。其按工藝可以分為絨繡,線繡,金銀線繡,金絨混合繡等四大類,分為繡、墊、貼、拼、綴五種繡法,而針法更多達兩百余種,技藝高超,因其級富有浮雕的墊高繡法而另類於其他繡法(就是繡圖案時圖案因為絲線的原因會凸起來);潮繡題材豐富有人物,動物,花卉等,以飽滿勻稱的構圖和喜慶熱烈的色彩,生動形象的表現題材,使潮繡產生了豐富瑰麗的藝術效果,也因此,潮繡作品被廣泛應用於裝飾品上、衣服上,有些明星結婚時也會選擇潮繡嫁衣;同樣,潮繡因技藝精湛,在國內外響有很大聲譽,潮繡作品還於1915年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1923年和1925年參加倫敦賽會,在2006年,潮州刺繡成為第壹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壹針壹線壹框架,壹椅壹人壹些釘;靜心沈穩穿珠來,繡得草圖放光彩。潮汕繡花女,“力落能幹”(潮汕話),也帶起了壹方文化。 潮繡、木雕,以技藝的形式,展現了潮汕刺繡,而潮汕刺繡的特色則反映出潮汕人心靈手巧的悟性,吃苦耐勞的精神,精打細算的性格,和精明強幹的作風。
? 講完小型工藝美術,咱們再來盤點潮汕地區的大型建築文化,談起建築,咱們必須先來看看潮汕的畫,而畫,則又有紙畫以及壁畫之分。其壹,紙畫,潮汕的紙畫,涉獵廣泛,潮汕的紙畫突出壹個字——“真”!真在哪?真,在畫的絕;真,在畫的動人。在其中除了壹些梅蘭竹菊,自然寫景,或者畫古代傳說的名人名事場面之類的畫外,見過最多的,是老厝深巷畫,是那種“榕樹年輪長,葉叢綠頂天。巷間路不平,起落磚見形。巷深多拐角,水溝落壹邊。青苔墻上延,老厝列巷間。孩兒嬉戲逗,雞鳴狗緩行”般村落悠然圖,記錄下的是回憶,泛濫著的卻是離愁與別緒,憧憬與懷念,而這些美好,永存…更永恒。? 其二,壁畫,潮汕民間的壁畫,以前到現在多多是為了辟邪尋福的,現在和平年代,也有象征美好願景的。潮汕壁畫藝術,大概分立體雕刻或毛筆等作圖,壁畫雕刻,多是以紅杉木為原材料,再磨好成相應可安放的尺寸,起刀雕刻,同木雕壹樣,不過難就難在這個作畫要十分嚴謹,因為壹面墻雕刻的機會很難得,錯過壹次,就難以去重辦了,這就考驗潮汕雕刻者們的技藝以及耐力。潮汕地區大多信佛,因此在壹些大型寺廟壁畫常見雕刻的佛像,而在平時百姓家門前,如若有條件想雕刻的人家,壹般會要求雕上關公圖以保吉利。而毛筆作畫,同紙上作畫般,增添墻的色彩,不顯單調,荷花以示安祥,門神以保安全,在潮汕地區,倘若壹顆古樹下圍坐壹群老人家,那麽他們所談論的,就有可能是壹些畫呀,古樸而自然。再來談談建築了,潮汕特有的民居,叫“厝”,若時間長點,還會稱之“老厝”以表敬意,建築的美術也是藝術的體現,屋頂的磚瓦錯落有致,橫豎整齊,兩邊暗淡的古磚瓦傾斜著,便於排水,有的人家斜著有度,會專門設計壹條雨道,再讓雨集成壹起,匯聚而下,再拿木桶收集以供用。這邊的厝,不像北京的四合院,不像雲南的麗江古城,也不像安徽的皖南民居,而是閩南地區特有壹道藝術美景,在科技發達,鄉村振興的今天,還是有那麽壹代人追崇著,他們童年偏安的那壹隅,那壹處悠然卻深邃的巷道,以及墻上畫,路邊花。這,也構成了潮汕地區特有的村落原型。
說完這些物質上的滋養,怎能少得了精神上的熏陶呢?妳們說是吧。那咱們每天吧啦吧啦潮汕話不就算嘛!是的,潮汕話(被喻為最難學的語言之壹)。潮汕人的往來,口舌卷落而成壹方語言藝術,添上話劇色彩構成潮劇(解放後的名稱)又名潮腔、潮調,至清代民初,則稱為潮音,俗稱潮州戲、白字戲,廣東四大名劇(粵劇、潮劇、漢劇和雷劇)之壹。它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壹個古老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以優美動聽的唱腔音樂和獨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極富地方特色的戲曲而享譽海內外。潮劇的地位是高的。2006年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4。它是宋元南戲的壹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是壹個已有44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而在清末民初以後,潮劇出現了壹批改編話劇或電影、穿西裝旗袍的劇目,稱為文明戲或時裝戲,如《空谷蘭》、《孤兒救祖記》、《少奶奶的扇子》、《徐錫麟》等。潮汕祭祀遊神離不開潮劇,老壹代人看不慣現在的歌劇,倒是沈醉於“yi…yi…yi…yi(唱腔中)!”正是有那個時代的過往,才癡迷於那個時代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換種方式去回憶,他們失去的年華,這也許就是潮劇藝術的表現吧,最好的呈現。? 新中國成立後,潮劇繼承了文明戲、時裝戲反映現代生活的傳統,創作了數量可觀的現代劇。成為潮劇劇目的重要部分。穿插個“小”故事,龐然大物那麽“小”的故事:50年前的初春季節,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老舍、曹禺、陽翰笙先生等壹行10多人,專程來訪潮汕。潮汕獨特的文化藝術,尤其是潮劇打動了他們的心,而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甚至揮毫疾書,寫下滿懷深情的詩:“莫誇騎鶴下揚州,渴慕潮汕數十秋,得句馳書傲子女,春宵聽曲在汕頭。”臨走時,老舍、曹禺先生還不忘叮囑,要十分珍惜潮汕文化遺產,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劇傳承和發揚光大。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愛在非常熱鬧的氛圍下觀看,使節日氣氛更加濃厚,因此,潮劇要比其它劇種更具濃郁的民俗色彩。以潮汕話為言,講述民間秀才故事的壹部電視劇,可以說是話劇——大家有誰知道嗎?
? 《夏雨來》,趙曙光扮演:“天生我夏雨來,人稱我夏秀才。專打抱不平人間事,欺貧霸道的叫妳哭。有我夏雨來,橫禍來臨,雲霧開。妳別看我瘦瘦人個,卻是堂堂的孔子門生,正牌的…秀才。”趙曙光原本為河北人,他在中年擔起了汕頭話劇團的團長,為此,他苦練潮汕話,終於在千錘百煉中成就夏雨來,在潮汕地區可謂婦孺皆知,家喻戶曉。他所帶來的藝術文化,是生動而又特別的。? 再來看,潮汕地區的節日風俗,什麽十五拜老爺,初壹拜……等等等等,我是壹竅不通哇,要拜啥,到現在還不精通,特別是逢年過節要拜的,那才叫不可開交,不過這倒是個可以幹飯快樂遊戲的日子。特別是到元宵節那幾天,哇!人來人往,鄉下人好多哇,先要提燈籠,再要在內村早早擺桌子占位以便擺席,那時候總是會有演潮劇的來村裏演,哇壹年壹次,那陣勢,臨場就是不壹樣,聲勢浩大,再加上清脆鞭炮聲,平時安靜祥和的村子頓時人聲鼎沸起來,煙火氣更加絢爛。但言歸正傳,這些個傳統,既是為了紀念祖先,以保佑平安順利,萬事如意,也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同時,也希望下壹代繼往開來,再創佳績。
? 以陶瓷為代表,支棱起了潮汕藝術的壹片天,也是因為這片天,才將陶瓷保護得大放異彩,二者壹個作大支架,壹個作小組成,而***同點綴的,卻是美艷奪魁的——潮汕文化!
? 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卻已是刻不容緩。1.抗日時期,文革期間,潮汕藝術慘遭打擊,損失嚴重,復原難,尋找不易。2.藝術傳承者少,規模不大,且老壹代人正在退去。3.當下青年人,包括妳我他,少有人去真正讀懂這些藝術,因為不懂,所以不想懂。4.文化藝術傳承者少之又少,且所需達到的人格追求要高,而少有人去傾盡自己的壹生去守護繼承。這些個,是事實,也如刀絞,因為我們都不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壹樣樣藝術在我們這壹代人中泯滅,而我認為,我們對待這些藝術,不壹定說要強迫繼承,但必須要!給予他們足夠多!足夠充足的支持與尊重,這些是基本的,也是必須的!
? 那麽,到最後。再請各位聯想下自我,當妳置身於潮汕古宅中,與家人在壹起,在中秋那晚,與兄弟姐妹們聊潮汕笑話,與老爸靜下心來欣賞陶瓷,與媽媽坐下來好好聊聊刺繡,與奶奶壹起看電視裏播放著的夏雨來,與爺爺壹起把玩木雕。月光皎潔而飽滿,裝滿了老爺廟,照亮了妳們村落的老巷。而妳們,背後,是關公在守候,擡頭望著的,是白玉盤,妳們其樂融融,吃著月餅,壹家人快樂暢談,陶醉在自然之景,賞著花燈,吃著奶奶做的月餅,甜而不膩……那時的妳們,才是妳們在生活中想要的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