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長的道上種著佛旗,218級的雲道上種著金菊。千樹裹黃布,千鴿繞佛飛。梵音裊裊,鼓聲樂響,再現佛祖在世的情景;信眾雲集,焚香參拜,顯示我佛歸心之德。開業當天,從淩晨4點開始,全國各地的信徒絡繹不絕。從市區到馬山,交通持續了20多公裏,將近4個小時。那壹日,紅霧低懸,隨微風繞佛緩緩起舞,伴著曼妙的驅魔經聲,祥雲飄起,霧氣散去,佛的慈眉善目顯現出來:雙眉半彎,似笑非笑無智慧;善良守口如瓶,想先開口。成千上萬的信徒虔誠地禮拜,默許他們的意願,高興的時候就表示好運。現在,大佛的開光場面全部原樣保留,開光視頻即將循環播放,讓更多未能親臨開光現場的朝拜者欣賞到盛大的開光儀式,* * *可以喜結連理,彼此分享喜悅!
這座大佛是錫青銅制成的。除了青銅的恒久性,更重要的是,青銅藝術是石器時代以來古典藝術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極其燦爛的壹部分。青銅藝術因其簡單、優雅和精致而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靈山大佛主要數據如下:1,靈山大佛高88米,佛身79米,蓮瓣9米。2.靈山大佛的佛身(不包括蓮花花瓣)由1,560塊6-8毫米厚的銅壁板組成,焊縫長達30多公裏。3.靈山大佛鑄銅約700噸,面積9000多平方米,約壹個足球場大小。4.由於高科技的應用,靈山大佛可以抵禦14級臺風和8級地震的侵襲。
靈山大佛的塑造是根據佛經中三十二式如來的記載完成的。佛祖慈笑,觀眾生。右手“無畏地封印”代表去除痛苦,左手“心甘情願地封印”代表給予快樂,都是祝福。整個佛像莊嚴、完整、安詳、凝重、細致,展現了佛陀的慈悲之法。
靈山梵宮坐落在霧蒙蒙的太湖之濱,美麗的鐘靈靈山腳下。宏偉的建築矗立在雄偉的靈山大佛旁,瑰麗的藝術與獨特博大的佛教文化相得益彰。靈山梵宮金碧輝煌,布局莊嚴和諧,總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梵蒂岡宮三層,采用退臺式建築布局,南北中軸線,東西對稱分布,總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建築寬度150米,進深180米,頂部有五座寶塔,後面有壹座曼陀羅形式的祭壇。梵蒂岡宮的建築形式突破傳統,主要采用石頭等耐用材料。大量高大的柱廊、大跨度的梁柱、高聳的穹頂、超大的大廳等。既體現了佛教的博大精深,又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壹座標誌性的傳世建築得以完美呈現。整個建築依山而建,融合了世界三大佛教語系的建築精華,其“獨特性”與靈山大佛的“偉大性”和九龍灌浴的“奇特性”構成了全新靈山景區的三大奇觀。吸收了中國傳統木雕、石雕、玉雕的精華。步入梵蒂岡宮,壹股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東陽木雕、敦煌技師手繪壁畫、玻璃傑作、揚州漆器、油畫、景泰藍須彌燈、景德鎮青花粉彩罐、甌塑浮雕壁畫,這些藝術瑰寶正在靈山梵宮各個區域演繹著優秀的傳統文化。梵蒂岡宮的文化不僅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在兼具會議和演出多重功能的靈山祭壇,將上演壹場由國內高水平團隊導演排練、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啟迪精神智慧的音樂盛典。作為東方佛教藝術的載體,靈山梵宮堪稱東方的“盧浮宮”。梵蒂岡宮內珍寶滿堂,光彩奪目,佛教藝術氛圍深厚。巨大的石板建築、金色的尖屋頂、精美的佛像浮雕只是壹個開始,梵蒂岡宮殿內部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進宮之前,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佛教中的白象。眼前的這對白象產自緬甸,是典型的白玉象。白象在佛教中代表上帝的聖物。靈山梵宮建築群有壹個鮮為人知的“亮點”,那就是梵宮采用的照明技術是“見光不見光”。在“光、建築、佛教文化”中,梵蒂岡宮的建築與燈光設計融為壹體,光源隱藏其中。“見光不見光”的奧秘在於樓頂的巨型下沈。這種下沈是不同的木材成分壹層壹層的結合。通過木雕構件,照亮背面,參觀者會感受到燈光帶來的肅穆和神秘,即燈光設計師的匠心——“見光不見光”。這裏的大型系列油畫將以時間為序,以佛教的傳播、交流、發展為主題,繪就壹幅清晰壯麗的佛教歷史畫卷。這壹次,靈山宮畫廊大廳用油畫技法表現如此立意高遠、篇幅宏大、內涵豐富的大型佛教藝術作品,不僅是佛教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也是中國美術史上的壹大亮點,是中國佛教文化藝術史上的壹件傑作。精致華麗的珍稀樹木重生。梵蒂岡宮內的室內木雕群主要由珍貴的楠木制成。通過精湛的東陽木雕技藝和花卉、雲紋、四靈、背形等元素,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吉祥、祈福的訴求,並與建築、佛教文化相銜接。造型精準傳神,近乎圓雕的高浮雕通過細膩復雜的壓縮關系,讓體量感無與倫比。同時,應用品類極其豐富,從近四米高的白木雕瓶、兩人高的鍍金佛像,到樓梯扶手上的小須彌座,無壹不是精雕細刻,木格連綿,形象生動。特別是在走廊和塔廳,融入了大量的東陽木雕建築構件和裝飾構件,如“支架”和獵鷹連接的鬥拱,將藝術氛圍與建築功能融為壹體。廊廳和塔廳也是這種木雕裝飾最重要、最集中的區域。尤其是上部,每壹根梁柱都要雕刻吉祥圖案或佛教故事,塔廳的每壹層都是到處雕刻,尤其是弧形的天花板上會密密麻麻布滿飛翔的圖案。整個靈山龔凡的木雕裝飾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使用原木1.4萬立方米。即使是梵高最高的60多米的部分,也是用最細致的技法表現出來的,從木雕圖紙的創作,到原木的加工、切割、深雕、粗雕、精雕、拋光、鍍金20道工序。這個施工最難的不是設計加工,而是安裝。首先,單個組件太大,很多單個組件有上千公斤重。因為是室內施工,不可能用吊車,人工成本可想而知。其次是空間太大,梵宮的空間尺度在東陽木雕裝飾過程中是前所未有的。最後,在這麽大的空間裏,沒有任何附屬物來放置木雕構件。據負責該木雕項目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介紹,木雕集團是東陽木雕承接清代故宮木雕工程以來規模最大的壹個項目。從體積、工藝復雜程度、應用類別三個綜合標準來看,梵蒂岡宮中的木雕元素無疑處於頂級地位。難怪魯師傅召集千余名能工巧匠,歷時壹年多,為之揮汗如雨,用23張火車皮換來了15000平方米令人嘆為觀止的東陽木雕。
天空圖由敦煌美術學院院長侯黎明創作。在靈山梵宮繪制裝飾性穹頂畫是他們迄今為止承擔的最大的繪制任務,繪制過程幾乎匯集了代表目前敦煌壁畫創作最高水平的數十位畫家。靈山梵宮穹窿壁畫《天圖》,結合穹窿獨特的建築形式,以唐代不空大師翻譯的《佛說發光、風化災異、吉祥》達拉尼經為藍本,以熾光佛、九曜星全圖、黃道十二宮為主要元素組成。圓心是熾光之佛,內圈是九曜星,外圈是黃道十二宮,分三層壹次性排列在整個穹頂內。二十八夜的圖案錯落其間,飛天、蓮花、葡萄紋等佛教文化特有的圖形與整幅畫面有機結合。每個穹頂的四個角都有壹個飛翔的天空來保護四個方向。整幅作品呈現了壹幅四面八方的天空畫面,天空明麗,天空翺翔,雲朵縹緲,天花旋轉,突出了天文圖的動態意圖,表現了佛教曼陀羅的天文幻象。考慮到靈山梵宮壁畫的整體裝飾功能,以及所要展示的文化內涵,天文圖並沒有過分強調天文學的意義,而是註重佛教意義和藝術表現,利用廣闊的畫面空間,在穩定中追求動態走向,形成凝固而不停滯,流動而不散漫的畫面。為展現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與周圍環境相呼應,壁畫以唐代為主,以金黃色棕褐色為主調,並運用了名貴花卉、荷花等元素。為了更好地將佛教的空靈與天象的幻化融為壹體,在繼承和發展敦煌壁畫特點的同時,對天象的創作在圖案、色彩等方面進行了簡化,使圖形既獨立又有聯系,使穹頂充滿了建築美的起伏,營造出莊重、豪華、和諧、優美的佛教藝術氛圍,從而展現出東方佛教文化的魅力。風格的選擇是因為敦煌唐代藝術代表了中國佛教藝術最差的時代,也是中西文化藝術交相輝映的重要時代。經過繼承、發展和創新,唐代壁畫藝術可謂藝術花園中的壹朵奇葩。只有結合這壹時期的藝術風格來創作天空圖,才能體現出奢華、和諧、大氣的完美風格,最終呈現出壹幅幅精美絕倫的傑作。
在中國的佛教中,琉璃的地位也很特殊。追根溯源,作為佛教七寶之冠,它吸收了五彩繽紛的花朵卻純凈透明,美麗震撼,卻來去無蹤,卻化身萬象,永恒寧靜。彩色玻璃的鮮明特點,符合佛教的“見心見性”。在幾乎所有的經典中,“形神如琉璃”被視為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中藏世界”大型玻璃作品的表現內容和藝術價值,在中國玻璃工藝史上從未出現過,甚至在世界玻璃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因為它誕生的原因只有壹個,那就是“成為佛教藝術的傑作,成為靈山梵宮的鎮館之寶”。
“漢藏世界”,又稱蓮花藏世界。“華”指的是蓮花,“藏”指的是藏人,“華藏世界”指的是從蓮花中誕生的無邊世界。蓮花藏世界由無數個世界組成。大世界包含了藏族的小世界,它們相互重疊,依次排列。其中只有壹個是人類居住的,叫做女人的世界。中國西藏的世界是光明燦爛的,女媧世界的每個人都有佛性,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成佛。作品要表現的就是這樣壹種充滿和諧、歡樂、莊嚴、悲憫的理想境界。靈山在最短的時間內集結了戴樹峰、王等玻璃、花絲鑲嵌頂級藝術家,聯合佛教文化專家、建築裝飾專家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作品的創作主題為佛教中的地、水、火、風、氣。內容上,畫面中心以主佛毗盧澤那佛、四方佛為中心,佛、菩薩的形象、情景莊嚴、栩栩如生;在布局上,火焰、佛寺、植物、祥雲、蓮花、山川、動物、海洋等都圍繞著佛菩薩組成的世界;在材質上,主佛的表皮全部采用真金打造,貓眼、翡翠、珊瑚、瑪瑙、紅藍寶石等珍貴寶石鑲嵌在整件作品中,展現“七寶”與玻璃的完美融合。琉璃的清澈透徹,是“從水裏來,到火裏去”這個過程的結果。戴樹峰將帶領他的團隊在3個多月的時間裏,將近100平方米的巨幅玻璃壁畫分割成160多塊玻璃進行燒制,每塊的長度和寬度分別約為壹米和半米。在玻璃行業,寬度超過1.5cm的作品,由於技術難度的原因,會出現價值的大幅躍升,在加工過程中出現斷裂和失效是常有的事。所以從最初的雕刻,到矽膠膜、蠟膜、耐火石膏膜的制作,再到窯爐燒制、澆鑄,直到成品的完成,每壹道工藝流程都是不輕松的。特別是窯爐燒成的溫度控制,稍有計算誤差就可能達不到要求。制作人要將石膏和玻璃同時加熱,讓石膏中的玻璃材料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有節奏地熔化,然後按照玻璃藝術創作者的設計,熔化澆鑄模具的每壹個角落。此時,通過窯鑄工藝,鑄造方法的匠心將得到充分詮釋,創意作品的匠心將壹壹延展;玻璃的冷卻開模過程充滿了“天意”,任何溫度的急劇變化和人工操作的缺陷都會導致之前的所有努力付之東流。
沿著樓梯走,走進2009世界佛教論壇主會場,這是壹個集會議和演出為壹體的多功能超大型劇場。這座超大型旋轉舞臺劇場采用圓形設計,建築面積35000平方米,可容納1500名觀眾。劇院上方是壹個30多米高的巨大穹頂。1,500金蓮燈瞬間開啟。瞬間,千萬盞明亮的燈組成的穹頂就像壹片星空。擡頭望去,仿佛置身於浩瀚的宇宙中,美不勝收,美不勝收。在變幻的燈光中,壹場情景、意境、意境交融的《覺醒之路》演出在夢幻般的場景中拉開帷幕。在美妙的天籟之間,壹幕幕或神奇壯觀或虛幻奇幻的場景在時空中交替。人們跟隨他們,穿越上億年的過去、現實、未來的隧道,經歷地獄、人間、天堂的世界轉換,行走在寧靜的長廊、城堡、花草樹木中,在千變萬化的裂紋和風暴中體驗,在不時翺翔的彩蝶和神聖的菩提樹下感悟人生...當穹頂緩緩打開,壹束金色的光線穿透雲層。從“天空”出發的大型情景演出《覺醒之路》,由、何訓田、易黎明、曾黎、李等著名導演、音樂人、美妝設計專家、佛教文化專家組成,歷時三年創作完成。利用世界先進的大型放映設備和數字燈光控制系統,以完美的聲、光、電三種形式全面演繹釋迦牟尼成為智者、覺醒者的過程。這部與觀者心靈有著無限共鳴的靈魂感應劇,會在每個人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轉到二樓和三樓,我們看到的是飯堂,也就是齋堂,也就是五觀堂,是吃飯吃飯的地方。五官湯,和尚吃飯是有壹定規矩的。中國漢川寺的生活方式之壹。也就是在齋堂吃飯和印度僧人乞討食物是不壹樣的。也叫去上課,去上課。在叢林裏,按照常規,吃飯的時候,從方丈到米沙,所有人都會去齋堂吃飯,也就是所謂的‘堂餐’。吃飯前必須排隊念佛才能進齋堂,然後安靜的吃飯。吃完後,他們排隊念佛,出到大廳返回。飯菜很簡單,壹碗白米飯,壹碗素菜,壹碗清湯,壹小碟鹹菜,壹小碟花生米,壹小碟辣醬和壹根雙木筷子。課後餐吃飯時要安靜,不準說話。所有的飯都是手勢加的,壹口飯都不能剩,因為這頓飯很多人都花了很多血汗,不能浪費。妳要帶著感恩的心,伴著悠揚的音樂慢慢吃。不知道此時此刻妳會是什麽感受!
參觀結束後,我們輕輕地走下樓,我們離開了梵蒂岡宮。梵蒂岡宮的大小體現了佛教的無邊無際,梵蒂岡宮裏的精美藝術品體現了佛教的各種各樣,包括壹大壹小的世界!靈山梵天宮的成就不僅僅是我的追求。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壹座梵天宮,這是壹種理想,壹種希望,壹種精神歸宿。感嘆它的雄偉和美麗。感嘆其宗教與藝術的結合,回廊、佛塔、祭壇、各種木雕、石雕都極為精美。佛壇主會場裏,佛音紛飛,蒲團上聽過的人都難以忘懷。菩提樹,雕塑和燈光,還有雕刻著無數蓮花燈籠的壇頂,相信看過的人都舍不得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