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玉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有哪些重要性?

玉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有哪些重要性?

建國以來,不同歷史時期出土的大量玉器證明,我國制造、生產和使用玉器的歷史源遠流長。

關於玉的概念,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不同學科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同壹學科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作為文化文化部門的員工,首先要強調的壹定是它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就是說,在確定了壹件玉器的基本材質之後(古代玉器的範圍很廣,種類繁多,今天則更為嚴格),它的年代屬性就很重要了。屬於古代還是現代,我們把它作為歷史文物的範疇,作為我們研究的對象。我們可以詳細評論某壹具體物品的價值、意義和文化內涵;但今天生產的玉器,無論是工藝品還是具有某種特殊用途的物品,都不應該是我們研究的對象或重點。因為涉及到工藝創新領域,不是文博部門的職責。其次,玉是什麽也是我們關心的問題。現代礦物學把玉分為硬玉和軟玉兩大類。翡翠是硬玉,但是軟玉有很多種。玉在中國是比較晚的壹種,明朝後期才開始在中國流行。中國古代玉器的歷史主要是使用軟玉和各種彩石的歷史。再次,古今中外的人們對玉是什麽的理解不同,或者參考它的顏色、結構、水分等等。現代有壹定文化知識的專業人士談玉,如文化工作者、玉雕工作者、收藏家等。,通常玉的性質比較狹窄,和田玉往往是主要的壹種。而古人用玉,就像今天的大部分“玉器愛好者”壹樣,經常時不時地用岫巖玉的水晶、應時、瑪瑙、滑石、琥珀、珊瑚、綠松石、蛇紋石作為裝飾材料,有的甚至在天然礦物匱乏時,人工制作有色眼鏡和饋料來代替(類似於今天的和田玉材料匱乏,用激光或其他材料冒充彩色)。根據故宮博物院的楊伯達等壹批專家的說法,“玉不琢不成器”在中國古代持續了很長時間。所以《山海經》記載的產玉山就有250多座,《說文解字》記載的玉、玉、美石就有數百種。最後,區分玉器產品的形狀和功能很重要。古人在生產、生活、宗教、儀式四個方面制作和使用玉器。

玉的生產和制造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過程。不僅在對玉石材料的認識上有壹個從無意識的發現和利用到有意識的尋找和選擇的過程;而且在制造技術和形式選擇上都有意識、改進和進步的痕跡,涉及到人類知識不斷豐富和完善的諸多方面。比如在選材上,與礦物學、礦產資源、采礦有關;在珩磨技術方面,玉器受到石器早期切玉工具的影響。在形狀和造型方面,玉器受到了當代容易制造的形狀如陶器、石器、骨角貽貝和“蕭聲”的限制。因此,壹件玉器的出現並不是壹個孤立的現象,它可以反映出古代社會物質生產和意識形態的很多信息。特別值得壹提的是:由於玉器材料的稀缺性和制作器皿所用材料的高硬度(莫氏硬底在6度以上),以及由於技術的失傳等原因,我們今天除了對那些精致巧妙的玉器表示贊嘆之外,也想不出它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其實做玉並不容易,這也體現在科技含量比壹般的陶器和石器要多得多。因此,我們可以說,材料的稀缺性、優良的品質和巨大的技術難度是它在中國古代社會深受貴族統治階級喜愛和歡迎的主要原因。也是古人把這種材質堅硬、質量穩定、色澤溫潤的天然材料視為天地之“精”和“英”,然後根據穩定社會、穩定禮儀、弘揚禮儀的需要,產生了“碧魚雨玉”的原因

玉器的制作受到材料和加工方法的制約,所以史前和歷史時期的玉器產量不可能有模壓制品那麽多(仿玉食器除外)。顯然,世界上沒有完全壹樣的玉。因為每壹件玉器,即使是同壹類型,同壹質地,同壹工匠,也不會完全壹樣。它們總是在大小、重量、玉石的幹度、顏色的深淺、加工工藝上表現出壹些差異。這種差異的存在,不僅形成了玉器史上地域性和當代性風格相互競爭的格局,也是當今研究者進行斷代鑒定和綜合分析的基本線索。只有真正把握了玉器操作在時代和地域上的技術特點,玉器鑒定工作和玉器功能的揭示才有可靠的基礎。但是,玉器的時代風格和特征並不是不穩定的,是變化的。相反,由於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制作玉器特別困難。只有制作玉器的加工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玉器上的時代特征才會有很大的變化。玉器的時代風格壹旦形成,通常改朝換代的時候,如果制玉技術沒有改變,新朝代的玉器壹般不會發生大的質變,這就是中國朝代更替的原因,但並沒有影響到玉器文化的變遷。當然,戰國時期的玉器在實地發掘的漢墓中是可以流通的,但大多屬於戰國風格。現在這種影響往往被歸結為戰國時代,不壹定恰當。像至夏商代、西周到春秋、漢代到南北朝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往往很難區分。這種大時代的變化證明玉器時代的風格有壹定的滯後性。

玉器的收藏在中國也有很長的歷史。如安陽殷墟傅浩墓出土的湖北石家河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玉器,可視為商代皇室對古玉的收藏。比如歷代王權更叠,國庫收藏歷代舊物等。,都是自發行為,可能只是因為其價值或者紀念性質,和今天的自覺收藏應該有壹定距離。古玉收藏在宋代達到高潮,是當時古玩收藏金石學的重要門類。被譽為“宋代第壹畫師”的李曾在宮廷中對秦代古玉進行鑒定和品評,他還收藏了十余件秦代古玉。自宋元以來,收藏古玉蔚然成風。這說明,玉器不僅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物之壹,而且在收藏界和學術界長期受到重視,也是文化藝術界的六大可移動品類之壹。如果從玉本身的收藏活動來考察玉的起源和發展,結合愛玉、藏玉的現狀,明確提出建立玉文化學科的設想應該不是夢。

那麽,我們應該如何將翡翠定位為最合適的題材呢?首先,古玉是歷史文物,屬於考古學的範疇。考古學現在是國家壹級學科,下設很多分支學科,如陶瓷、錢幣、青銅器、金石學等。,都是考古學的重要分支。與這些分支相比,它們的歷史淵源、發展過程、收藏研究史都是玉器無法相比的。既然都可以獨立成為壹門學科,為什麽玉不行?顯然,玉學或者玉文化,作為考古學的壹個重要分支,已經到了成熟、成熟的地步,可以呼之欲出了。

而且,玉器作為壹門學科的重要性還不止於此。從青銅器到青銅器或者青銅文化與文明,從陶瓷到陶瓷,陶瓷文化與文明,人們看到的只是物質文化史的興起,圍繞著物質文化打轉。比如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其裝飾圖案的雄偉厚重和神秘大氣,讓人感覺其儀式功能和祭祀功能十分突出。但是,人們不要忘記,青銅禮器只是壹種祭祀宗教時符合制度的器皿(器具),其宗教性遠不如玉質禮器。玉已經上升到玉學或者玉文化,雖然也有玉料的物質成分,但更多的是精神內涵。因為玉具有“通神”的功能,這是其他實物所不具備的。青銅是祭祀時的器具,陶瓷多用於日常生活。只有玉是偶像,是偶像。在宗教和儀式功能上,玉比青銅有更直接的作用和更深刻的內涵。即使直到近代,玉器所具備的社會觀念,仍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魅力的文化現象。

在文獻記載方面,我們對先秦兩漢的百家爭鳴和史書進行了全面的檢索,發現除了對政治、思想、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內容有所描述外,對物質文化的發明和作用的評論極為少見,可以說大多是模糊的。獨在玉文學,毫不猶豫地寫,是特例。在《論語》、《管子》、《說文解字》、《說苑》、《荀子》等秦漢文獻中闡述了玉有十壹德、九德、劉德、五德,在《詩經》、《春秋左傳》等先秦文獻中提倡用玉來形容性格。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其他的天然物質可以與之相比。這種充滿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的玉文化,是對商周史前玉神的傳承,也是世俗社會對高尚人格的要求。如果稱之為儒家社會確立的道德人格“標準”,會不會與歷史的真相相去甚遠?

  • 上一篇:愛情語錄短句幸福
  • 下一篇:現在收藏字畫能掙錢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