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玉雕工藝,從大的流派來說,可分為南北兩派,北派以北京為代表,涵蓋遼寧、天津、河北、部分河南、新疆等北方各省市,南派則包括長江沿岸及以南地區,並分為幾個支派,包括以上海穆宇靜為代表的“上海工”,以蘇州為代表的“蘇州工”,以揚州為代表的“揚州工”,此外還有“廣東工”和“福建工”。上海玉雕以白玉為主,也有少量的翡翠制作。上海琢藝軒的玉雕制作的範圍非常廣,以新疆和田玉為主。
北京玉雕的技藝源遠流長,深厚精湛,在制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藝,尤以俏色見長。我們在識別北京玉雕時,壹般從玉雕的質地、色澤、雕工和紋理入手。首先北京玉雕的質地堅硬、晶瑩細膩,而南派玉雕用的壹般是軟玉;其次北京玉雕色彩絢麗,玲瓏剔透,南派的玉雕色彩柔和,第三,北京玉雕的雕刻十分註重造型,具有宮廷藝術的風格,而南派玉雕壹般造型比較隨意,風格比較粗獷。總之北京玉雕不僅色潤形美,還能保存千年萬載,因此深受到收藏愛好者的喜愛。中國人壹直把玉器看成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古時的有錢人常隨身佩帶玉器。於是,壹大批玉器藝人便雲集在北京崇文門花市壹帶,北京就成為中國的玉器中心。
玉器行業是舊北京地位相對較高的行業,它的名手名家們很受人尊敬,藝人的報酬也較豐厚並被尊為“先生”。始今的玉器在創作風格上承襲了舊時的傳統,北京玉器廠曾經雕制過壹對火柴盒大小的“龍鳳呈祥”佩,體積如此之小,還是精細地雕成了浮琢的龍、鳳、蝴蝶、雙喜等圖案,於方寸之中感到了異常的深遠。另壹件傑作是“盜仙草”:白娘子紅裝素裹,於飛奔追逐之中口銜壹株黑靈芝,令人叫絕的是,玉雕中的顏色全是利用玉石的原色。 海派玉雕是中國玉雕四大流派之壹,形成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當下玉雕藝術中有很強的影響力。壹批優秀的海派玉雕師脫穎而出,創作出不少極具收藏價值的藝術精品,為玉雕藝術註入了新鮮血液。
海派玉雕,是以上海為中心地區的玉石雕刻藝術風格的派系。海派玉雕的真正貢獻在於“海納”和“精作”。它的“海納”包容萬象——繪畫、雕塑、書法、石刻、民間皮影和剪紙、當代抽象藝術,只要是美的,只要是好的,卻又離原點不遠,可貴的是“海納”消化後卻依然“苗條”。
據海派玉雕大師琢藝軒的穆宇靜老師介紹說,海派玉雕的“精作”更讓人驚異,料色的應用、異想、巧作和精制獨具匠心;題材的傳承、轉化、創新和出挑非常豐富;工藝的理解、發揚、運用和變幻更加神化;思想的發現、嫁接、延續和突破無愧於時代……
海派玉雕的藝術家們創造和發展了海派風格,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新的收藏、投資熱點。
穆宇靜老師介紹,海派玉雕在形成至今,經歷了壹個比較漫長的形成過程。
1.形成初始階段19世紀初,上海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貿易的重要港口,以至於蘇州、揚州及其周邊地區的玉器制品都通過上海口岸向外輸出,這種態勢為上海玉器雕刻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蘇州、揚州等地區的雕刻藝人大量湧入,在這東方的大都市中找到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理想天地。,當時像著名的古董風格玉雕大師王金洵、萬源齋、傅長華、尤洪祥,人物、動物雕刻大家楊恒玉、胡鴻生、顧鹹池等,都在上海特定的文化氛圍中,吸收了新的文化營養,大顯身手,於是逐漸形成了壹種新的玉雕風格——海派風格。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上海玉器作坊、店鋪達200多家,有200多人從事雕刻專業工作,主要生產佛像、仕女、爐瓶等擺件雕刻品,“蘇”、“揚”玉雕各自沿襲了當地的傳統技藝特色。當時,上海玉雕業中,主要適應洋人需求而生產制作的被稱為“洋裝派”,揚州幫藝人生產以擺設玉器為主,多屬“洋裝派”;而蘇州藝人專做玉首飾、花飾,以玉首飾和把玩件為主,被稱為“本裝派”;另有壹支專做青銅器造型以及仿秦漢以來古玉為主的,被稱為“古董派”。
20世紀30年代,上海玉雕擺件類作品已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翡翠珍珠塔》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最高獎,《翡翠大寶塔》被美國舊金山博物館長期收藏。
2.傳承發展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國家重視人才培養和雕刻裝備的改進,海派雕刻行業發展迅速。80年代末,上海地區玉雕從業人員逾2000人,作品品類達200多種,作為海派五大類雕刻品種的爐瓶器皿、人物佛像、花鳥、走獸和天然瓶都已初具規模。“雕琢細膩、講究章法、造型嚴謹、莊重古雅”,以及“爐瓶器皿精致、人物鳥獸生動傳神”,成為海派玉雕的主要特色。20世紀50年代以來,其代表人物有“爐瓶宗師”孫天然、孫天儀,“三絕藝人”魏正榮,“傳承創新”者周壽海,“南玉壹怪”劉紀松和“飛獸大王”董天基等。
爐瓶器皿類是海派玉雕最具標誌性的創作。海派風格的爐瓶器皿以穩重典雅的造型、古樸精美的紋飾、富有濃厚的青銅器趣味,在中國玉雕行業中享有盛譽。三腳香爐、四喜爐、五亭爐、天雞瓶、端爐、羊尊、犀牛尊、百佛爐等都是海派玉雕久負盛名的代表作品。《墨碧玉周仲駒彜》、《青玉獸面壺》等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著名海派雕刻大師、“南玉壹怪”劉紀松設計制作的《翡翠百佛爐》,在高7.5英寸、直徑8英寸的爐瓶上雕刻了100尊造型不同、神態各異的佛像,在1980年9月日本橫濱舉辦的中國上海工藝品展覽會上引起轟動。
老藝人黃德榮創作的《珊瑚百花瓶》、《紫翡翠龍鳳天然瓶》、《羊脂白玉巧雕蝴蝶菊花瓶》、《白玉海棠薄胎瓶》、《墨碧玉萬壽萬年燈》、《瑪瑙冠上加官》、《白玉五羊》、《青玉獨角獸》、《黑白玉調色器》、《墨玉犀牛尊》等等壹大批海派名作,在業內引起巨大轟動,並享譽國內外。由三絕藝人魏正榮領銜設計、13位雕刻技師合作雕刻的巨型密玉《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重2500多公斤,歷時三年,於1962年完成。藝人們運用了圓雕、浮雕、透雕等技藝,生動刻劃了我國41名登山隊員的英雄壯舉,作品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1979年,在壹塊7300多公斤的罕見巨型青玉上,蕭海春、韓國衛、朱寧芳、許康先、虞龍喜等20余位當代最為傑出的大師和雕刻技師,設計制作了高2.6米、寬1.4米的《萬水千山圖》,再現了紅軍長征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成為當代海派的又壹巨作。
3.創新繁榮階段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新形勢,迎來了玉雕創新繁榮的又壹個春天。
海派玉雕推陳出新,兼容並蓄,在江浙地區玉雕藝人的雕刻風格基礎上,既融匯揚幫、蘇幫、南幫以及宮廷玉雕的工藝風格,又繼承了中國明清玉雕精華,博采眾長,在“細膩”上下功夫,由此湧現出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玉雕高手。
當前,海派玉雕中最具特色和傳統的爐瓶器皿類,也璀璨奪目。宋鳴放、戴永才、瞿惠中、李玉華、蔣大雄、鐘建林和韓永年創制的海派爐瓶器皿,以“規矩、對稱、端莊”享譽海內外,有“七君子”之稱。“七君子”的作品板紮、嚴謹又不失動感,用料十分講究,是“功力派”的傑出代表。
在新世紀,海派玉雕的能工巧匠們,都像“八仙過海”那樣,各施才華,各顯神通。
盛世年華,海派玉雕還善於運用各類玉石的天然形狀和不同色澤,因料制宜、因材施藝,造型挺秀,形成了俊俏飄逸的“海派”藝術風格,它與北京宮廷派等幾大流派***同形成了當代中國玉器的時代新風貌。 玉雕灣位於“中國玉雕之鄉”-----鎮平縣石佛寺鎮中心地帶的趙河之濱。碧水長流的趙河從市場內迤麗而過,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該區融玉雕加工、商貿、旅遊、休閑娛樂為壹體,具有濃厚的玉鄉韻味,是該鎮繼賀莊擺件市場、榆樹莊玉鐲市場和石佛寺翠玉瑪瑙精品市場後新規劃的綜合性的玉雕專業市場和政治經濟中心。這裏自古以來以玉雕、榨綢而聞名中外,不僅是南陽玉雕的發源地,又是河南唯壹的玉雕產業重鎮,有“中國玉雕之鄉”、“小上海”之美譽。1995年鎮平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玉雕之鄉”、2008年鎮平玉雕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灣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具有都市氣息的玉雕灣工業區,碧波蕩漾的人工湖,郁郁蔥蔥的綠色長廊,融觀光、購物、防暑於壹體的龍翔大橋、彩虹大橋,歐式風格和玉雕商貿樓群,構成了玉雕灣全景,它集商貿、休閑、娛樂、觀光為壹體,蘊含著濃厚的玉鄉韻味。俯瞰玉雕灣,沿趙河兩岸是碧綠肥的原始生態林,環境優美,人工湖內碧波蕩漾,野鴨、魚鷹等各種水鳥成群憩棲;清澈的湖水映照著藍天;歐式風格的玉雕商貿樓群倒映水面;岸邊垂柳依依,芳草如茵;龍翔大橋如壹條蛟龍橫臥在碧波之上,拱形大橋狀如彩虹懸掛天邊;琳瑯滿目的珠寶玉器,仿佛使人置身於玉的海洋。
作為玉雕灣的標誌性建築——中華玉文化中心,由被國際上譽為中國八大傑出設計師之壹的趙冰博士設計,整個建築以行書“玉”字為整體造型,總投資800萬元,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由展銷大廳、多功能廳、玉文化博物館及玉文化研究中心組成,空間流暢、奇特新穎。堪稱國內外壹絕。
玉雕灣優美的現代園林風光與現代的市場經營管理模式相輔相稱,使玉雕灣珠寶玉雕市場展示出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玉雕灣市場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以玉雕為主、其它多種產品輔助的工藝品加工銷售市場,日休閑、購物客流量達5000人次,日成交額近200萬元。玉雕灣市場建成後,還將在該地區規劃建設中心幼兒園、車站、老年公寓、水廠、娛樂中心等配套設施和發展公益事業,完善市場功能,使玉雕灣綜合市場成為功能齊全,集購物、休閑、娛樂為壹體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揚州本地並不產玉,但古代揚州的便利交通及富庶市民卻為玉雕的形成與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來自全國各地的珍貴玉石都在這裏加工,頓時身份百倍。每壹塊玉石的成分、色澤、形態、大小均不相同,玉雕大師善於依照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首先構思出玉器的造型,然後才進行仔細的雕琢。有時候壹件大的玉雕作品要壹個人雕刻十幾年揚州玉雕所用玉石質地堅硬縝密,硬度為摩氏4至8度,手工雕琢技術較為復雜,其工藝特點是琢磨,即琢玉與碾玉。揚州玉雕使用的玉料有新疆的白玉、青玉、碧玉,遼寧的岫玉、瑪瑙、黃玉,江蘇的水晶,湖北的綠苗、松耳石,廣東的南方玉及巴西的玉石,緬甸的翡翠,阿富汗的青金,加拿大的碧玉和日本的珊瑚等。
揚州玉器分爐瓶、人物、花鳥、走獸、仿古、山子雕6個類別,品種齊全,花色繁多。歷代揚州玉雕分別保留了不同時期的藝術特征,如西漢的《白玉蟬》以和闐玉雕成,采用漢八雕的手法,線條凝練挺拔,推磨極見功夫;清代的《大禹治水》多種手法並用,屬於稀世珍品,它以新疆青白玉為材料,高224厘米,前後雕琢6年,用工15萬個,耗費白銀壹萬五千余兩。
揚州玉雕創造性地將陰線刻、深淺浮雕、立體圓雕、鏤空雕等多種技法融於壹體,形成了渾厚、圓潤、儒雅、靈秀、精巧的基本特征,以其獨有的藝術魅力著稱於世。今天的揚州玉雕構圖新穎、造型優美、做工精致。其中,尤以山子雕及練子活技藝獨具壹格,顯示了揚州玉雕藝人精湛的技藝。當今的揚州琢玉藝師,全面繼承了傳統的揚州玉雕優秀技藝,銳意創新,在實踐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的琢磨工藝規律,結合時代的要求,不斷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藝,創作了大批構圖新穎、造型優美、做工精致的產品。他們的山子雕和練子活技藝獨具壹格,顯示出揚州玉雕工藝技法的精湛。
揚州從事玉器生產的企業普遍面臨成本高(玉石價格年年上漲)、費用高、賦稅高等困難,生存極為不易。揚州玉雕加工的原料主要來自新疆。
同時玉雕為手工操作,生產周期長,由於玉雕技藝的學習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在雕琢的過程中又要創作者有自己的創意和思維。付出與報酬不相稱,雕玉器不如在餐館雕蘿蔔,致使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玉雕技藝的學習,玉雕技藝後繼乏人。這兩方面的原因直接導致現有技術人員大量流失,青年人不願學習和從事這項手藝,揚州玉雕技藝後繼乏人,亟待保護、搶救。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揚州市的江春源和顧永駿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經過玉雕藝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傳統技藝,吸取外地經驗,南陽玉雕的工藝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以技巧的靈活及色澤顯貴著稱於世。南陽拓寶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高級工藝美術師吳元全介紹說,由於獨玉色彩豐富,濃淡兼備,壹塊石料上面往往各色雜陳。
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盤考慮,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構思,又要巧用各種顏色,使得整個作品妙趣天成,讓欣賞者禁不住拍案叫絕。南陽玉雕制作的《臥龍出山》,利用獨玉色彩豐富、鮮素壹體的特點,嚴謹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細,氣勢雄偉,它重3.8噸,長2.5米,高1.6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用精選的獨山玉制作的五環爐、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銅器和其它工藝品的特色,創造了多層轉球花薰黃,造型古樸端莊,技藝巧奪天工,在法國舉辦的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南陽人在玉雕加工上,選用原料非常豐富,除獨玉外還有來自遼寧岫玉、緬甸翠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羅斯白玉以及珊瑚、瑪瑙、芙蓉石、水晶石、紫晶石、紅藍寶石等150多個玉種。
的確,歷經千年興盛而不衰的玉雕產業,形成了濃郁的、博大精深的南陽玉文化,孕育了壹代又壹代、代代相傳、層出不窮、技藝高超的南陽玉雕藝人。南陽的玉雕藝術大師們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不斷引進、吸收、創新藝術設計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美玉資源相結合,才使得南陽玉雕這壹藝術瑰寶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驚世之作也不斷問世。為弘揚南陽悠久的玉雕文化,每年“五壹”前後南陽都會隆重舉辦壹年壹度的“中國南陽玉雕節”。
南陽玉雕藝術大師們設計雕刻的以諸葛亮躬耕隱居於南陽臥龍崗為背景的“臥龍出山”以及“九龍轉動花薰”、“鹿鶴同春”、“萬裏長城”、“九龍晷”等40余件精品先後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多件產品被作為稀世珍寶由故宮博物院、美術館和收藏家收藏。《九龍晷》禮品長199cm、寬110cm、高80cm、重500kg,該禮品設計風格新穎獨特,巧妙構思,匠心獨運,把南陽獨山玉特有的各種色彩巧妙利用,采用浮雕、透雕、鏤空、線刻等多種雕刻手法,使這件產品線條流暢,形神具備,氣勢雄偉。九條盤龍環繞日晷,表明九州華夏兒女緊密團結,和睦相處,同時表達了九九歸壹之意。整幅作品寓意民族團結、國家昌盛、祖國統壹,表達了河南九千萬人民喜迎澳門回歸之深情。
被譽為“國之瑰寶”、重3500公斤的玉器“瀆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賞三軍時盛酒的器物,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為中國劃時代的藝術珍品,也是世界寶玉石發展史上罕見的傑作。但問世700多年來,其玉料壹直眾說紛紜,未能認定。在論壇上,經過20余名國內知名玉器考古、收藏專家仔細觀察、研究,並與南陽的獨山玉礦樣品反復對比、鑒定,認定制作於元代、現陳列於北京北海公園團城的“瀆山大玉海”玉料為南陽獨山玉。至此,壹樁“千古懸案”壹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