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畫家蔡誌中簡介

畫家蔡誌中簡介

不要將畫畫當做壹回事,而是要將畫什麽當壹回事

十多年前,壹位寶島漫畫家和兩千多年前的聖賢結成了隔代知己:《孔子說·仁者的叮嚀》、《禪說·尊者的棒喝》、《韓非子說·法家的峻言》《列子說·禦風而行的哲思》……壹本本漫畫以前所未有的輕松新穎呈現在眾人面前。於是,漫畫不再是孩子們的專利,成人開始通過這位漫畫家水墨翻飛的筆觸感悟先賢的智慧和人生哲理。這位開創了中國古籍漫畫先河的畫家就是蔡誌忠。

出生於臺灣彰化的蔡誌忠,自稱是個“感情內斂的人。”他說之所以選擇漫畫這壹行,“不過是像口渴時需要咖啡和茶,喜歡什麽就拿什麽而已。”

蔡誌忠15歲即開始了他職業漫畫者的生涯。如今,近40年過去了,蔡誌忠的漫畫已在38個國家出版發行,總印數近4000萬冊。作畫速度極快的他,最高紀錄壹個月畫3000張草稿,壹天45張。蔡誌忠說:“畫對我來說,點子、想法更重要。千萬不要將畫畫當做壹回事,而是要將畫什麽當壹回事。”

蔡誌忠說自己是個相當放縱的人,不贊成“勤於藝,荒於嬉”,相反欣賞“勤於嬉,荒於藝”。他說:“放縱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我的原則。我想做的事,就是閱讀與創作。”

漫畫不是用手來畫,而是用大腦畫

蔡誌忠喜歡收藏佛像,他臺北的家好像“萬佛城”。蔡誌忠說:“對繪畫這壹行來講,功夫在畫外。凡能引起我思考的事物我都喜歡。就像漫畫不是用手來畫而是用大腦畫,我畫老子、莊子還有佛經,表達的是思想。不斷汲取智慧是創作不枯竭的源泉。”

蔡誌忠有五大愛好:畫漫畫、集佛像、打橋牌、園藝和裝潢。臺北的房子、加拿大的家、明日工作室,都是蔡誌忠親自設計裝潢,並配以園藝。他的房屋設計理念是簡潔現代,家具越古越好。蔡誌忠很喜歡日式榻榻米,無論客廳還是書房。他說:“這樣可以節省空間,平時可以坐著看書、會客,來人還可以當睡房。豈不壹舉兩得!”

在蔡誌忠的畫室裏,擺放著壹排排橋牌獎杯。癡迷打橋牌的他,每周打4次,每次3小時。1986年始,在臺灣橋牌錦標賽上,蔡誌忠得過72個冠軍杯。每次來內地發行新書,他都約聶衛平切磋牌技。對橋牌,蔡誌忠的看法是:“橋牌能鍛煉人的大腦,使思維變得敏捷。此外,對於繪畫的人來講,優雅是壹種很重要的創作狀態,打橋牌可以讓自己處於很優雅的狀態。因為,橋牌比賽是不能急的,壹急就慌,壹慌大腦就停止思考。而我發現厲害的人壹定都是優雅的。”雖然興趣廣博,但蔡誌忠從未因此影響自己的專業發展。他說:“多才多藝和壹無是處其實是壹回事。但如果達到極致,那所有的原理又都是相通的。

爸爸當年沒逼我上學,才使我有機會畫漫畫

蔡誌忠出生於1948年,在他出生前,家裏夭折了四個哥哥兩個姐姐。蔡誌忠來到人世時,父母對他惟壹的期盼是———活得健康。至於怎樣成長,則是適情適性,自由發展。因此,蔡誌忠從小做事都是自己獨立思考判斷。壹天,蔡誌忠和大哥的兩個兒子在壹起玩。父親走過來問他們:“妳們長大以後想做什麽?”“我長大以後要做大總統!”大哥的長子說。次子答:“我想做大老板,賺好多好多錢。”父親的眼光轉到蔡誌忠身上。“我最想畫招牌畫!”父親什麽都沒說。 小學畢業時,蔡誌忠是全校惟壹考上彰化中學的學生。中學時蔡誌忠有空兒就去漫畫書店,嘗試自編劇本,作品寄到臺北的出版社,采用率很高。蔡誌忠的大部分時間都被漫畫勾走了,用在功課上的不及十分之壹。1963年,15歲的蔡誌忠受邀於臺北壹家漫畫出版社“集英社”專職畫漫畫。當時對蔡誌忠而言,他很樂意放棄學業,以畫漫畫為生,他很樂意,可他擔心父親不答應。

壹天,蔡誌忠對正在看報的父親說:“爸,我明天要到臺北去畫漫畫。”父親說:“有工作嗎?”“有了。”“那就去吧!”這簡短的對話,成就了蔡誌忠的壹生。他離家時攜帶250塊錢。20多年後,蔡誌忠在壹個頒獎典禮上曾感慨萬千地表達了他對父親的由衷謝意:“感謝爸爸當年沒有逼我繼續上學,沒有叫我繼承他書法的愛好,因而才使我有機會畫漫畫……”

蔡誌忠為人父後,對獨生女兒同樣“不加施教”。喜歡狼的蔡誌忠說,“是狼啟發了我”。他相信狼在大自然極度惡劣的生態圈中壹代壹代所形

成的頑強競爭力,正是得益於“不加施教”。他帶女兒去動物園看狼時問,妳知不知道“狼”字為什麽是“犬”加“良”而不是加“劣”?女兒搖頭,他解釋:“因為狼淘汰了生物圈中不勝任的角色,狼是獸中之良者哦。”女兒還不識字時,每當帶她上餐館,蔡誌忠會念菜單給小家夥聽,讓她自己選擇,周末帶女兒郊遊,蔡誌忠讓女兒自己拿主意:“妳想去哪裏?”在“不加施教”中,女兒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生存能力的教育,明白了“我想要什麽”,“我應該怎樣做”。畫畫是女兒自己的選擇,蔡誌忠便在自己畫桌旁再擺上壹張桌,“那就和父親壹起畫吧!”女兒常常向編輯討價還價:“為什麽我爸爸畫四幅可以賺2000塊,而我的只給200塊?”她也像蔡誌忠小時候壹樣,經常突發奇想:“三明治為什麽不是圓的?”“漢堡包為什麽沒有尖的?”

女兒年少時,蔡誌忠壹年中有壹半時間在外工作、旅行,怕女兒寂寞,便為她請了保姆,可女兒拒絕了:“我才不要有人陪呢!壹個人在家更自在,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後來,蔡誌忠壹家移民加拿大。假期裏,女兒想去旅遊。蔡誌忠抽不出時間。女兒說:“那我壹個人去好了。”“那好吧。”蔡誌忠遂放手12歲女兒獨自旅行。當女兒只身從加拿大飛日本,在日本玩了個夠回到蔡誌忠面前時,蔡誌忠笑了,女兒多像兒時的自己啊。如今,長大的女兒在美國讀大學。平日裏,父女仍是各忙各的。

  • 上一篇:甲骨文拓片的收藏價值
  • 下一篇:盆景大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