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看不見的城市讀書筆記

看不見的城市讀書筆記

 當品味完壹本著作後,妳心中有什麽感想呢?需要寫壹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看不見的城市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不見的城市讀書筆記1

 所謂“看不見”,想看見而未能看見的緣故,所以有此說。 說起來城市最有利於“看見”,明亮的燈光使城市即使在夜晚也如同白晝,天空也被照亮了,明亮的夜空令鳥兒迷路、群星隱沒。為了看見,城市裏的人們想出了各種手段,結果人們看見了很多景象,卻不能真正地看見城市。 城市像個神秘的龐然人物, 人們生活在其中,她的真相卻總在人們的視線之外。 在強烈的燈光和各類光學鏡頭之下,城市的街頭巷尾壹覽無余,那又為何看不見呢?卡爾維諾想看見的是什麽?人類存在的確立離不開對外界的觀察,世界是隨著人類的視線壹起醒來的。當人們看到的是壹個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城市的時候,他會感到不安。 要解除這種焦慮,光靠肉眼的視力還不夠,人們必須看到事物安住於自身之中,看清風中抖動的小草,驚訝於壹朵花的開放,看到城市如同設計精良的機器和諧地運轉,這時,人才能安心,他從這些和諧的事物看到了自己的存在。但城市從來就不是在從容與和平的土地上建立起來的,這個在滾動碰撞中成長起來的龐然大物在人們意料之外,成為壹個巨大的迷宮。人們要想在喧囂的城市中看清城市,獲得存在,談何容易?卡爾維諾清晰地看到了城市的虛幻性,但他對敘述的作用充滿信心。

 為了說明現代城市的虛幻與希望,卡爾維諾從各個側面反映現代城市的特點,將對現代城市的持續觀察用馬可波羅的講述串聯起來,在故事中讓馬可波羅向忽必烈講述自己遊歷世界時的沿途所見。在敘述者和傾聽者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山作者對於敘述所寄予的希望。 在講述中擁有帝國―――馬可波羅的故事

 在擁有帝國之後忽必烈陷入了對帝國的遺忘和迷失,帝國變成了“無止境又無形象的廢墟”, 他現在想做的並不是占有她,他已經厭倦了戰爭,現在他要做的只是聽馬可波羅的講述,以便能看清他的帝國。 忽必烈有壹個企圖:通過敘述重新獲得帝國。 因此,他請馬可波羅講述他走過的城市。這麽壹來,他發現,要擁有壹座城市是多麽困難:沒有壹座城市是真正存在的,人們生活在其中,卻無法擁有真實的存在。其實就連看清也只是壹種美好的願望,因為千變萬化的城市令人難以看清真相,記憶和遺忘互相混雜,人們看到的不過是城市的影子。現代生活已使城市成為壹個巨大的迷宮,這個巨大的迷宮使生活在其中的人迷失於其中而又難以自覺。

 怎樣才能從中走出,獲得真正的存在?卡爾維諾發現了敘述的功能:通過馬可波羅的敘述,可汗的記憶恢復,帝國的版圖重新建立起來,記憶的建立在敘述中完成。 (其實對於壹個寫作者來說,敘述是他終生的使命,他通過寫作完成對現實的把握,這比物質性的把握更加真實。 )

 眼見的實物並非存在,人們的敘述可以接近真實。 對現代作家來說,敘述是確立存在的支點,惟有貌似虛幻的敘述才能對抗虛幻的世界。在這部依靠靈感斷續寫成的作品中卡爾維諾采用不同的主題來反映現代城市。 語言的蛛網色彩斑斕,卡爾維諾就是那個神異的織工,讀者且不可被美麗的色彩迷了眼睛。

 城市與天空

 天空向我們昭示著更大的存在。世界的秩序都要由他決定。各種宗教都把最美好的意義賦予天空。仰望天空以察天象的習慣自古就有。人們習慣於通過天象來決定世間的秩序和生活,並用天象來解釋個人的命運。人們用大堂盛放高尚的美德與情感,用地獄放置卑劣醜惡的事物;按照星星給予的啟示設計藍圖建造城市,讓城市布滿腳手架。天空的明亮和確定卻常遭到世間生活現實的質疑:卡爾維諾經常在低頭的時候發現現實生活的壹再發展遮蔽了天空,世界的混亂由此開始。

 城市與眼睛

 人們總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殊不知眼睛在大多數時間只能看到表象。對於同壹座城市,每個人所看的都不同,那麽人們如何接近城市的真相? 隨著觀察者的觀察角度和時間的變化,人們所看到的東西也會不同。初入城市的人因為陌生感會發現城市的許多驚人之處,時間久了卻只能註意到腳下的道路。久視若盲,熟視無睹,瑣碎的城市生活粉碎了人們的整體美感。(城市與眼睛之四)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也是毫無希望的,眼睛用看見遮擋了存在。

 城市與名字

 在接觸到實質之前,我們首先遇到名字。 名字是對事物輕柔而又深情地呼喚,名字改變了事物此生的命運,事物聚攏在名字之下,向心生長,或者準備在適當的時機遠離。 多少事物在名字之下運行!“傳說中的城市很大部分是其實際存在需要的,而實際存在的城市卻比傳說的實際要少。 ”(城市與名字壹)。 傳說反映了人們的理想,而現實總是跟理想有著不小的距離。 “當地居民始終相信他們居住的是壹座建立在自己名字之上的阿格勞拉城,而不能發現那座生長在自己土地上的阿格勞拉城”。 名字在現實世界中為自己安排了命運,自此之後事物便在名字決定的命運與實際的存在之間搖擺。 “生長在自己土地之上的阿格勞拉城” 是確實存在的,但是她並沒有向當地居民顯露自己的身影,當他們具備內在視力的時候,他們便能發現那座實際存在的城市。“我”發現那座實存之城無法用語言表述,那是因為現在的人已經失去了觀察的能力,在表述方面更是顯得無能為力,盡管語言在不可阻擋地發展,物質的波濤滾滾,人們應接不暇,他們還有精神上的視力嗎?作者發現城市正在遠離名字,在變化中猛烈撞擊著自己的身體。有著輝煌歷史的城市在破壞中獲得新生,快速發展的現代城市是常給篡位者而不是創造者的感覺。從實質來上說,建設者就是篡位者。 盡管很多人參與了嚴密的籌劃,他們並不能控制城市的發展,城市成為壹個無法控制的怪物。 所有那些被大張旗鼓宣傳的文化傳統都在遠離或歪曲著這座城市,良好的意願最終成了陰謀,引起的是宣傳者都不能控制的後果。城市自身的發展類似肉身的成長與衰敗的過程,五蘊熾盛,不可阻擋,新生在毀滅中完成。名字就像壹個敏感脆弱的容器,搖搖晃晃,容納著那些粗糙堅硬變動不居的實體。 它用心良苦卻枉受其名。

 城市與標誌

 在遠古時代人們依賴自然而生存,或是住在樹上或是住在洞中,樹木的枝杈能否支撐人的身體, 形狀是否適宜做巢,洞穴在冬天是否溫暖, 能否抵擋野獸的侵襲,這些都要看具體的情況。 更不要說天氣對人的影響, 壹場大雨會使人躲進洞穴,而狂風會讓人們緊緊抓住樹枝。 後來人們建房而居, 房屋依據自然的地形建造。 在山區依山勢而建,近江河則臨水而居,此時的建築與大地相通,人生活在大地之間,為大地之子,人們對居住區域的辨認依自然標誌進行。在人類的力量還沒有掩蓋自然的力量之前,空間的感覺多半跟自然地貌有關 (這壹點可以從傳統的地名得到驗證,現代的地名則多是人為的想象了。 )。 後來人類依靠自身力量營造小世界, 人工的建造超過了自然的影響,人與天地相隔,與自然分離,人就漸漸迷失在自己建造的迷宮之中。現代城市的復雜性使它不得不采用各種標誌來標註街 道與房屋,以便使人們不在其中迷路。 每壹幢建築也在密布的招牌中努力顯示出自我來。 這正是標誌的城市。 城市非自然的特點使她不可避免地要采用各種標誌來建構自己的龐大體系,供人們在其中勞作生活。 但這種標誌僅示區別,並不反映事物與自然的內在關系。強調功能的特點使人們逐漸喪失了對自然的關註,忽略了跟天地之間的關系,迷失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卡爾維諾意識到迷失的危險性,因此他對此進行了反省:壹、城市通過重復誇張標誌來確立自己的形象,肯定城市確實存在。 二、標誌形成了壹種語言,“但並不是妳們自以為了解的語言,但沒有壹種語言是絕對不騙人的,”(城市與標誌之四)因此,必須“從引導人追尋事物直至此地的形象中解脫出來”,由形得實;對標誌保持壹種警醒,在形象之上讀出秘密,由此真正理解事物存在的秘密。 在最後壹節,卡爾維諾提出了富有革命意義的見解,他 看到了事物在其形象上的多面性,事物是立體的多維的, 世界的榮衰系於壹點,現實中的形像只是事物的關系和命運,而不代表他的真實。事物自身在其形象之外或在其形象之內,而不在於形象本身。 卡爾維諾的敘述閃爍著辨證的光芒:人們按照自己意願建立的城市,並不代表城市自身的發展方向, 繁榮並不是城市自身的理想,代謝的廢物和垃圾卻是城市最樸素可親的壹面。人們只有看到了城市的全部面貌,愉快地接受它們,對於城市的認識才 會是客觀的。

 城市與記憶

 對於急劇變化的城市,記憶是把握它的壹個重要途徑。 然而在卡爾維諾看來,記憶對於城市也是無力的。 壹方面,城市的過去在各處留下印記需要解讀,(城市與記憶之四)另壹方面,所有關於城市過去的記錄記住的是壹座完全不同於現在的舊城,正像名字與實際存在的城市之間的分離,記憶與現在的城市無關。 (城市與記憶之五)“壹切記憶都是遺忘"。 (耿 占春《觀察者的幻想》)。

 連綿的城市

 在《連綿的城市》中作者寫出了現代城市連續不斷、無限擴張的特點,城市規模超出了人類的感受能力之外,不要說來自外鄉的人,就是那些生活在本地的居民也難以說清這座城市的邊界,他們只能說在這座城市裏生活。城市空間大得似乎成了虛空本身。這種人為的巨大迷宮甚至騙過了羊群,如果不是長在空地的草提醒了它們,羊群也會迷失方向(連綿的城市之四)。 羊群的出現對我們是壹個極好的提醒,離開自然的生活方式就連羊也會迷失方向,恢復自知的方法就是回到自然的生活方式之中。

 城市與死者

 角色在變化,命運在重復,劇情卻沒有變化,這就是人類的生活情景。 人類的關系就像命中註定的因緣,即使生命結束了,這些因緣留下的影響還在。 在生者身上人們看到了死者的影子。這表明世上的人像戲中的角色是可以分類的,至於這些角色讓人傷心, 那純粹是因為劇情的動人,與具體的演員無關。為了安心地死去,人們希望在死後能實現生前的願望。為了讓每個人安然地死去,建立壹個合理的死後的世界是非常可取的。現實生活折射著死者的願望,而未來之城表明了人們的理想。

 隱蔽的城市

 在迷宮般的城市中隱藏著壹座城市,對於不幸的城市來說, 她是快樂之城;對於不公正的城市來說,她是公正之城。 她隱藏在城市的縫隙中,她就在妳的下壹個步子裏,“要到達她不能太當回事,要在不經意中完成:?只要人僅僅為快樂而做什麽事情, 而他的快樂能夠變成他人的快樂。 ?”在這瞬息萬變的城市裏,因為城市擴張而消失的動物們也隱藏在地下,隨時準備復蘇。 卡爾維諾對城市充滿希望,相信迷宮之城依然可以被突破,人們可以沖出

 重圍,獲得幸福和希望。 但是這壹切要在不經意中完成。馬可波羅告訴可汗從壹些奇妙的入口和瞬間可以抵達樂土。卡爾維諾確信樂土的存在,抵達樂土的道路卻要每個人來找尋,這對現代人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

 現實使人們輾轉於永無止境的生活中,我們生活在黑暗沈重的地獄而不是天堂。 地獄是我們壹起集結形成的。 卡爾維諾提出了兩種避免痛苦的法子,“第壹接受地獄,成為它的壹部分,直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這很容易。第二種有風險,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學習:在地獄裏尋找非地獄的人和物,學習辨別他們,使他們繼續下去,賦予他們空間。 ”前壹種是沈淪和迷失,在物質的狂歡中壹再下沈;後者要保持警醒學會捕捉機會。

 事物具有無限繁殖的能力,為此人們必須拋棄對於有形之物的執著而不被物質的塵埃淹沒,對事物警醒即不沈迷於事物之中,不被自己的欲望遮蓋,也不被符號的塵土遮蔽。 對於壹個藝術家來說,符號與手藝始終是他的支點,他以此建立起跟世界的平衡關系。 所謂樂土,並非遠離塵世的凈土, 乃是人對於存在的把握,人跟世界建立起和諧關系,清晰地聽到世界的聲音,看見世界的景象,將自己自由地表達。忽必烈對於敘述的期待表明了卡爾維諾的藝術追求,在創作上,他對敘述形式寄予了期望,也獲得了成功。

看不見的城市讀書筆記2

 《看不見的城市》讀書隨筆:七月,壹座城市的早晨

 黃昏的禦花園,暮年的蒙古大帝忽必烈凝神傾聽來自威尼斯的青年旅者馬可。波羅講述他旅途中的城市,那些記憶的城市、欲望的城市、符號的城市、輕盈的城市、連綿的城市、所有疆圖上亦真亦幻的城市……而我,則在壹個下著小雨的清晨,跟隨壹輛bus,追尋壹座城市的蛛絲馬跡。

 太陽從環繞著鄉村田地的連綿群山中升起。

 我站在七月溫熱的空氣中,任細雨落在衣上。

 站在村前的站口,等壹輛橘黃色的bus,那是壹只在城市和鄉村的迷宮中不斷往返的螞蟻。

 它是現代城市的壹道印跡,猶如地面下錯綜復雜的管道能讓人想起城市的模樣。

 巨蟻不斷穿行在固定的空間和形式裏,甚至連時間、人群、沿途的風景都少有變化。

 早晨,它帶著城市周邊的欲望湧向城市的心臟。黃昏時分,它帶著壹車的倦意走向夜色中的河畔。

 我等待的是壹只裝滿記憶和符號的螞蟻。

 四個車輪碾過路面的聲音越來越近,車身在北邊的道路上出現。車頂上代表固定的空間、形式、和路線的三位數字隱隱閃現,借著七月的光芒,映入了我的眼睛。

 它停了下來,按照重復了成前上萬次的方式,停在了站口。我也用同樣重復著壹種固定的形式,將兩枚閃著銀光的硬幣餵入了巨蟻的'口中。它將提供我大量關於城市的線索。

 二分之壹的道路遠離城市的喧囂,行進在鄉村獨有的寧靜中。白鷺在田地上空飛行,農夫在地上耕耘,在壹座橋旁,妳可以看見漁夫在尋找魚的蹤跡。

 二分之壹的道路無限接近於城市,兩旁是過往車輛發出的鳴笛聲。時而擁擠、時而寬敞的空間裏,節奏被無限放快。窗外壹張張陌生的面容猶如轉瞬而逝的花瓣。

 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中巨蟻已經吞噬掉了四分之三的道路。它的肚子裏裝滿了壹張張陌生卻因無數次的重逢而漸顯熟悉的面容。青年人被電子世界俘虜,耳機是殘酷的枷鎖。老人是站在遙遠的霧中眺望新世界的迷惘者,舊的世界正漸漸褪色,新建立的電子世界又使其無所適從。中年人是工作的囚徒,負責輸送城市的血液。嬰兒是未來世界的囚徒,此刻享受著片刻的無憂,卻終要戴上塵世的枷鎖,為城市奔走效命。

 道路兩旁的店鋪是壹個個轉瞬而逝的符號,因為在店鋪上標著它們的名字。猶如人名象征壹個人,不論他已死亡還是活著。

 壹個個行走在城市道路上的人都是城市的符號,城市通過他們的雙眼展露光彩,通過他們的口訴說它的光怪陸離,通過他們的手刻錄城市的光陰。見證它的成長、壯大、衰老、死亡、復活、再度壯大,或許是壹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沒有關系,連環的生命會將壹代代全新的個體塞入城市的空白處。因此壹座城市可以有上千年乃至萬年的歷史。

 駛過高架橋,城市的心臟片刻間出現了我的眼前。高大的建築和巨型煙囪是城市的骨骼和血管,工廠裏轟鳴的機器是它的手臂,學校、書店、獨立的個體是它的大腦。無數個體給予了它生命,它則創造了無數個體的命運。

 壹輛灑水車行進在道路上,水從車身噴向兩側。壹個行人毫無知覺地走在灑水車前,待它快要接近時,才慌忙奔跑起來,不時望壹眼身後。我坐在車中,看著窗外的壹切。

 巨蟻不久就會奔向巢穴,而我將開始新的壹天。

看不見的城市讀書筆記3

 這個城市壓抑了很久,陰霾統治著這片天空,厚重的爆米花機玻璃後傳過壹聲鳥鳴,卻映不出飛鳥的影子。水泥森林作為這個城市的基調,用吱唔的呻吟敷衍每個人發自內心的疑問。

 爆米花機裏,我看見他用壹種很疑惑的眼神看著我,與其它等待的人有所不同,從裏面掠過壹絲驚恐。他盯著“沒有壓力我才懶得開花呢!”這句廣告語看了良久,付了錢,拿著這個裝有我的袋子,匆匆跑了。穿梭在水泥森林間,他跑得很快,影子被拖得很長。“咚咚”的腳步聲聽的出他在追趕些什麽,同時也有什麽在追趕著他。

 這座城市真的很壓抑。

 他沖進了他的房間,裏面悶熱異常,就像壹個爆米花機,而其中的他,就是壹顆原生的玉米。他壹定會炸開成為壹種形狀。但這個形狀是人家替他設計好的。他追尋良久,鉆入人家替他設計好的套子裏。他是壹粒原生的玉米,壹粒可憐的玉米。

 他埋頭處理那些作業。昏暗的燈光下,看得到他額頭滲出的汗水。停筆,拿起我們中的壹顆,享受舌尖滑過的壹絲甜味。隨即又低頭寫起東西,然後再拿。重復著這個動作,流水線壹般,機器人壹般。他的眉頭是緊鎖的。壹粒可憐的玉米。

 厚重的玻璃後傳過壹陣鳥鳴,卻映不出飛鳥的影子。

 他用他那雙空洞的眼睛,像兩個深深的黃鱔洞,但裏面好像確實有壹點點的光。他壹直盯著我,後來才發現他睡著了。

 又是急匆匆的腳步聲,開門聲,翻書聲。當他的筆劃到“快樂”時,停住了。

 “什麽牌子的破進口水筆!?”

 他索性不做了,盯著我看。他伸手,抓住壹顆放入嘴巴,再伸手,抓住。動作快了很多,但仍是如此機械。他拿住了我,盯著我看。我看見他用壹種很疑惑的眼神看著我,與昨天所看見的不同,裏面掠過壹絲無奈。他舉起手,將我扔出窗外。

 飛翔中,看清這個水泥的世界,蜘蛛網狀的馬路,川流不息的車輛。

 又壹個背著大書包的他,用同樣疑惑的眼神看著我,從裏面掠過壹絲慌張。他便匆匆過馬路了。

 厚重的雲朵後傳過壹陣鳥鳴,卻映不出飛鳥的影子。

 確實,這個城市壓抑了很久。

 ……

看不見的城市讀書筆記4

 這是壹本受很多人青睞的作品,因為我曾在各種不同的段落中瞥見過這本書的名字,印象最深的壹次是在《壹本書壹座城》紀錄片裏,在充滿著異域風情的城市,這本書被創作者壹再提及,伴隨著詩意的解說詞和唯美浪漫的鏡頭。“這是壹本浪漫的書吧?”我在心裏思忖著,“有機會,買來讀壹讀”。

 直到今天,打開它,初讀它,我發現,它的唯美與浪漫超出了我的想象。

 “會有壹種空虛的感覺,在黃昏時分襲來,帶著雨後大象的氣味,以及火盆裏漸冷的檀香木灰燼的味道”,為什麽是雨後大象的氣味?我們通常的意向不都是雨後青草的氣味嗎?畢竟這樣的味道才是熟悉的、司空見慣的。漸冷的檀香木灰燼的味道是什麽樣子的?我未曾聞過,我只知道普通木柴燃盡後的味道,有淡淡的柴火香。

 “只有馬可波羅的報告能讓忽必烈汗穿越註定要坍塌的城墻和塔樓,依稀看到那幸免於白蟻蛀蝕的精雕細刻的窗格”,壹種厚重的歷史感和鋪面而來的滄桑氣息將人包圍。

 而所有這些,不過是文章開頭的楔子。短短數語,我就覺得我被壹種強大的氣場包圍,而我上壹次出現這樣的閱讀體驗,大概是早年讀張愛玲的作品。於是明白,為什麽這本書被如此多的人鐘情。

 在書的開篇,本書的作者,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就告訴他的讀者,所有的城市都是虛構的,人們找不到能認得出的城市,也正是因此,作者給這本書起名為“看不見的城市”。作者的另壹個浪漫之處在於,他給所有的城市都起了壹個女人的名字,作者還說道“每個章節都應提供機會,讓我們對某個城市或泛指意義上的城市進行反思”。

 我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去讀這些看不見的城市的。在作者簡短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中,我的腦海出浮現出了我所有親歷過的城市(或鄉村)。在那個叫做紮伊拉的城市裏,作者這樣描述“城市就像壹塊海綿,吸汲著這些不斷湧流的記憶的潮水,並且隨著膨脹著。然而城市不會泄露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壹樣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桿上”,沈醉在作者所描繪的意向裏,我不禁回想起當年參觀徽派建築時的場景,想起了那些廢棄不用的竈臺,方正的天井,亦或是墻角裏散落的瓦片,這些不就是城市的手紋嗎?

 在另壹座叫做達阿納斯塔西亞的城市裏,作者如此寫道“某天清晨,當妳醒來,所有的欲望會壹起萌發,把妳包圍。這座城市對於妳好像是全部,沒有任何欲望會失落,而妳自己也是其中的壹部分”,婺源的壹個村落的畫卷在我的腦海中徐徐展開。那是壹個極其安靜的小村莊,伴隨著夜晚潺潺的流水和白天旅途的勞累,我睡了壹個極其香甜而又無夢的夜晚,這對於常常失眠的我實在是罕見。第二天清晨,被鳥鳴聲喚醒,然後壹個人在霧氣氤氳的村莊裏閑庭散步,黑白相間的建築加上金黃色油菜花的映襯,讓我覺得那是壹個夢,是我昨晚上沒來的及做的清幽的夢。在這裏,沒有欲望,沒有失落,人就是這裏的壹部分,而且是滄海壹粟般渺小的壹部分,卻讓人怡然自得。

 我合上書,不想這麽快就把這份精彩讀完。然而記憶卻關不住了,它們呼嘯著向我湧來。大連海畔的凜冽海風,某個不知名的街角上禮貌給我讓路的司機師傅,還有索性開車把我們送到目的地的年輕夫妻,那個叫做貓的天空之城的小店和裏面滿墻的明信片,麗江古鎮壹家叫做那裏的青年旅舍,有擡頭就能望到的雪山風景和憨厚正直、親自背著籮筐去買菜的店主,古鎮裏有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抄手,就在壹個非常不顯眼的位置,而我差點因為店家當晚停電就放棄了它,直到我們在微弱的燭光中吃飯到壹半,還有大理的街頭,那裏的夜市上有好玩的手工藝品,盡管我最後壹個都沒買,而只是喝了路邊的壹杯酒,味道稱不上多好,卻可以聽到旁邊女歌手動人的演唱。。。。。。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壹句話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當然沒讀過萬卷書,更沒有行過萬裏路,卻有這麽壹本叫做看不見的城市的書,它不過寥寥數語,就把我走過的這些路串聯起來,或者說這些文字像是壹個開關,打開了我腦海中的那些片段,路上的風景和記憶就像是幻燈片般,壹張張在我腦海中閃回。

  記得 知乎上曾經有個問題是,我們從小背誦古詩詞到底有什麽用?有壹個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鳴,大意就是當妳看到夏日的荷花時,妳腦海中會浮現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妳就體會了作者寫這句詩時的心情。當妳和心愛的姑娘幽會是,妳可以理解“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那份悸動。這些從小而來的熏陶讓妳不至於在面對所有的美好時,除了壹句“好美啊”再也想不出任何多余的表達。

 旅遊和讀書的意義,大抵也是如此。也許在當下,妳無法感知到更多,卻在某壹個瞬間,內心被點亮,然後妳覺得內心像初融的春水,可以波瀾不驚,也可以陣陣漣漪。

 點亮我的這本書,是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總有壹本書,會這樣點亮妳的生活。

  • 上一篇:第壹年副校長個人工作總結
  • 下一篇:秦始皇兵馬俑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