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窯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寶豐宋代隸屬汝州,故簡稱汝窯,又因其是燒宮廷用瓷的窯場,故也稱 "汝官窯"。
汝窯是我國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壹,享譽海內外,又以生產青瓷而著稱,博得“青瓷之首,汝窯為魁”之贊譽!然而,汝窯卻在歷史文獻中記載不詳,為後人認識汝瓷留下了許多困惑或謎團。所以,壹直以來,我們對汝瓷的認識,只能局限於以博物館裏的傳世品作為標準器來衡量。
直到2000年6月至10月,國家文物部門對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汝窯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窯具和瓷片,為我們進壹步認識宋代汝官窯瓷器提供了科學的實物依據,大大開闊了我們對汝瓷鑒定的視野,糾正了以往對汝瓷鑒賞的局限。
汝官窯燒造時間:大約是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年)至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也就是汝窯燒造禦用汝瓷大約20來年。
汝官窯瓷器器型:從出土的汝瓷造型品類來看,大大超出了以往傳世汝瓷的品種,不僅有傳世品中常見的瓶、樽、碗、盤、洗等,而且出現了壺、罐、燈、爐、盒、缽和豆,帶鏤孔座的玉壺春瓶、刻花鵝頸瓶、盤口折肩瓶(紙槌瓶)、梅瓶和大量各式碗盤殘片,極大豐富了汝瓷造型品類的內容。尤其是出土了蓮瓣熏香爐、海棠式多層套盒和荷葉式高圈足器等,高度均超過了30厘米,改變了過去認為“汝窯無大器”的定論。有部分出土器物表面帶有刻劃花、堆貼、雕塑和鏤空等裝飾,也改變了壹直認為汝瓷純以器型和釉色取勝的觀點。
註意:雖然汝瓷中出現了大器和紋飾,但汝瓷主要還是以小件為主。也改變不了汝瓷以器型秀巧、釉色素凈取勝的主流。同時,壹些汝瓷器物胎體非常特殊,碗、盤、碟、樽、洗等器物的壁與底幾乎同厚,這壹點與同時期的其它窯器不同。而且,碗、盤、洗的圈足都向外撇向外卷。
汝官窯瓷器胎土:汝瓷的胎壹般較薄,但器物較大的也有厚胎,胎質並不堅致細膩,而是略顯粗松,其顏色頗似焚香時落下的香灰,俗稱“香灰色胎”或“香灰胎”,色調多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白中泛黃,還有呈灰褐色或偏黑的。從化驗結果看,汝瓷的胎是用高鋁黏土配制,溫度至少達到1300度才能完全致密,而汝瓷燒成溫度只有1150—1200度,所以,大部分汝瓷胎的斷面沒有玻璃光澤,可見汝瓷的胎骨是未燒透的“夾生胎”,而且可見或多或少的氣孔,說明胎泥中含有腐植質和有機質。
註意:至於汝瓷胎的顏色象焚香時落下的香灰,雖然說的很形象,但色調白中偏灰、偏黃、偏褐到什麽程度,得通過看實物瓷片才能領悟,我無法用準確語言傳達給妳。因為胎很重要,是鑒定汝瓷的重要依據。同時,真品汝瓷的胎骨是“夾生胎”,所以,手彈胎體聲音發木。而仿品發聲就比較紮實。
汝官窯瓷器釉質:汝瓷的釉是石灰釉,內摻瑪瑙,燒成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會嚴重流釉。汝瓷釉的燒成溫度範圍極小,同窯不同窯位稍有溫差,就呈不同顏色。就汝瓷釉色而言,隨著溫度由低到高變化,釉色有月白、粉青、卵青、天青、豆青、灰青(艾青)、蝦青等。釉質也從完全失透、半失透,到玉質感和玻璃質感變化。文獻中有 “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的記載。也就是說這三種顏色的汝瓷最好。
註意:溫度稍高,汝瓷釉質就會變成玻璃質感,而且會產生流釉現象,形成“釉如堆脂”。所以,有流釉現象的汝瓷釉面壹般是玻璃質感較強的,而且積釉越厚顏色越深。
汝官窯瓷器釉面:汝瓷釉面有薄有厚,大多開片,呈冰裂紋、蟬翼紋、蟹爪紋,小部分斜開片即魚鱗紋。也有極個別的壹面有開片,另壹面無紋或整體無紋,即文獻所稱“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這是汝瓷的特征之壹。
註意:由於汝瓷燒造溫度不高,胎和釉緊密度不是很好,因此,在口沿、底沿、凸棱處,會出現明顯的自然剝釉現象。而且釉面會出現“汁中棕眼”現象,即縮釉點。至於古人稱釉面氣泡稀疏“寥若晨星”,這種現象只存在於正燒的釉面表層,其余則釉泡細小密集,肉眼無法可見。
汝官窯工藝特征:汝瓷器型胚胎只要能使用模具的,都采用模制工藝,以提高器物規整度。器物較大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各類瓶、罐等,仍以手工拉坯成型。
汝瓷基本采用支燒方式,早期有長條狀支釘(松子狀)、較為粗大圓形豆瓣狀支釘。長條狀支釘有橫置在圈足端面的,也有橫置在底部的。壹些較大的瓶、罐直接采用墊餅墊燒,所以這些器物圈足露胎,個別平底器,整個底部露胎。到中後期,隨著工藝的成熟,支釘變的越來越小,即芝麻釘。支釘數量按器物大小有3個、5個,5個以上有6個、12個等雙數出現。
註意:汝瓷大部分器物滿釉裹足支燒,如洗、盤、碟、缽、盆、樽與個別碗。碗大部分為墊燒,即圈足露胎,也有同時采用支燒和墊燒兩種工藝。瓶的種類較多,但滿釉支燒的僅見盤口折肩瓶和個別矮圈足小型瓶類。真品汝瓷的支釘手摸沒有刮手感,仿品反之。
汝官瓷的底款:汝瓷底款有刻“奉華”、“蔡”、“壽成殿皇後閣” 和“甲”“ 乙”“ 丙”款名。其中,“奉華”和“壽成殿皇後閣”應為宋代宮廷所刻用器標誌。“蔡”字應為物主姓氏,有人認為是蔡京。“甲”“ 乙”“ 丙”則為乾隆時期將宮中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級後所刻。除此之外,暫無發現其它款銘。
汝瓷因燒造時間短,加上歷史上的戰亂和天災人禍,傳世不多。目前,全世界各大博物館在冊登記的只有67件。那麽,汝瓷民間有沒有呢?壹定有。有多少呢?沒人知道。至於有人說民間沒有汝瓷,那是不負責任的無稽之談。隨著我們對汝瓷進壹步認識,國家文物政策的不斷放開,我們相信民間的壹些汝瓷傳世品壹定會逐漸被認定面世。“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願這極富靈性、讓人夢寐以求的汝瓷珍寶,能在您的藏品中出現,並給世人增添無限的藝術享受!
下壹篇《收藏漫談》,我們來漫談壹下宋代——官窯
(說明:既然是漫談,語言就有些隨意,再加上壹些個人觀點,肯定會出現壹些差錯,敬請朋友諒解!)
下面是壹組清涼寺窯址出土汝瓷標本和臺北故宮的宋代汝瓷照片,供借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