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圖書館為世界知名大型圖書館之壹,而其中的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所收藏的漢學文物,不僅為世界上少有的珍藏,數量上也同樣非常驚人。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所收藏的珍貴文物,包含了為數豐富的十三世紀甲骨文、各類善本珍籍、手抄本、手稿、繪圖、拓本及其它重要文物。
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所收藏的第壹本中文書籍,為白金漢公爵(Duke of Buckingham)於1632年贈與中文部的藏書。之後,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更獲得劍橋大學首任漢學教授威妥瑪(Thomas Wade, 1818-1895)所慷慨捐贈的4,304本珍貴中文書籍。這些中文書籍,為威妥瑪教授於中國擔任英國駐華全權公使等等職務時的四十年間,陸續獲得的私人收藏。這些書籍主要為歷史、法律、外交類書籍,同時也包含了許多寶貴的善本珍籍,如十七世紀《明實錄》手稿(Veritable Records of the Ming Dynasty)、十五世紀的《異域圖誌》(Illustrated Chronicle of Strange Lands)等等。
二次大戰後,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的中文藏書為洛克哈特爵士(Sir J. H. Stewart Lockhart)、阿拉巴斯德先生(Ernest Alabaster)、漢學教授莫爾(Arthur Christopher Moule)、漢學教授哈隆(Gustav Haloun)所擁有的私人收藏捐贈及采購。1952年獲得由金璋先生(L. C. Hopkins)捐贈生前收藏的約八百多片甲骨文。因這些甲骨文皆承載了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目前為劍橋大學圖書館內最古老的典藏文物。?
此外,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的珍貴收藏還包含清德宗於1908年贈與倫敦中國協會(the China Society of London)的《欽定古今圖書集成》(Imperial Encyclopaedia)。《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是現存規模最大也最完整保存的類書(註1),由清康熙年間即開始編撰,至雍正四年編成,並開始排印。《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收錄了清初以前歷代典籍,總數約有壹萬五千多卷經史子集,除文字記述外,也包含了大量的附圖及圖表,圖文並茂,實為漢學家查詢古代文獻重要的依據。《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依分類及主題編目,主要結構包含三個層次:「匯編、典、部」。其中,「匯編」分成六大類,包含歷象匯編(記天文、歷法等)、方輿匯編(記地理等)、明倫匯編(記百官、家族等)、博物匯編(記動植物、農業、醫學等)、理學匯編(記經學、文學等)、經濟匯編(記教育、經濟、律法等)。匯編以下,還分類成32「典」,以及6117「部」。由於分類清楚詳細,《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可視為查詢漢典古籍文獻的百科全書,不僅為漢典古籍集大成之作品,也成為漢學學者經常使用的查詢工具,為壹優良的索引工具書。
而近年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也持續從國際其它機構得到的許多慷慨贈書,例如於1986年,大陸捐贈4,468冊中文書籍。1988年,臺灣故宮博物院捐贈了重要古籍-《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Imperial Compendium of Literature)***五百冊。《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為擷取《四庫全書》中菁華所編匯而成。由於《四庫全書》為清乾隆三十八年開始修編,但高宗已屆高齡,唯恐生前無法目睹《四庫全書》的完成,故下令將《四庫全書》中菁華部份(約全書的七分之壹)編匯成《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薈要》***有手抄本兩部,壹部已於英法聯軍時被燒毀,另壹部置放於摛藻堂供高宗閱讀,後由故宮博物院典藏,為現存海內外唯壹孤本。由於《四庫全書薈要》收錄菁華全書的部份,除了較《四庫全書》更加簡約菁粹外,也因其本質為「專供禦覽,毋須鉆營於不利清廷之思想著作之芟減汰除,更能保存原書內容之真實性」(註2),至今仍為漢學學者研究古籍的重要參考依據,擁有極高的歷史及學術意義。?
綜合以上,劍橋大學的中文館藏涵蓋領域相當多元,而其中該校圖書館中文部收藏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善本珍籍及寶貴文物,提供了英國漢學研究學者相當重要的參考資源。除此之外,該校近幾十年來也陸續出版了許多的重要漢學著作,為國際漢學研究相當重要的參考依據,強化了國際漢學研究的深度。
註1:根據鄭恒雄所述,「類書相當於今日的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是頗具特色的壹種工具書」。
註2:請參考徐小燕,〈學問的淵藪〉,第5頁。
資料來源: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A Journey Around the World Mind', .tw/web/SelfPageSetup?command=display&pageID=11333&_fcmID=FG0000002786000004_0_2
?
(www.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