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三毛和眭澔平有怎樣的故事?誰能提供?

三毛和眭澔平有怎樣的故事?誰能提供?

三毛和眭澔平是摯友。

現在談到與三毛的關系,眭澔平說:“1990年認識三毛,我覺得她就像我的媽媽壹樣,我們之前的愛不是俗氣的‘愛’,是惺惺相惜的文人的愛。

”他說,當年三毛給了他放棄功名遠走他方的勇氣,在他出國讀博時,三毛要他把她最喜歡的咖啡色的小熊帶走,“我後來才知道,她對我像母親對孩子壹樣的關心,這是和壹般世俗的愛不壹樣的”。

在臺灣,眭澔平是家喻戶曉的電視臺新聞主播和電臺音樂總監,他曾被評為臺灣三大電視新聞主播、臺灣十大報告文學作家,並因為豐富的人生經歷而被票選為“臺灣人最羨慕的人生”。

此外,眭澔平獲得過臺灣五座傳媒“金鐘獎”、五座唱片“金曲獎”,至今這項紀錄未被突破;已經出版的書有三十余本;臺灣大學現用校徽的美術設計人之壹。

他和三毛相識於1990年,所擁有的交情也不過區區壹年。但他卻是她非常信賴的朋友。28年前,她從電視上看他播新聞,他也像壹個忠誠的粉絲壹樣讀她的文章。

因為當時要寫《臺灣風雲人物聚點》,眭澔平選了三毛等8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對三毛進行過深度采訪。

“請進,不必脫鞋了──我覺得鞋子是人整體的壹部分,擦擦幹凈就可以了!”

“冷不冷?我都穿男孩子的衣服,給妳套壹件?”

“肚子壹定餓!我去舀碗熱的桂圓湯給妳喝。”......

眭澔平初見三毛,她便以她的明快與熱情,爽朗與率真讓他激賞不已。其後彼此亦有酬酢往來。雖然兩人相差十幾歲,但扺掌而談,相處甚歡,遂成莫逆之友。有人廝守壹生,仍是咫尺天涯;有人不過是竹林之遊,卻成過命之交。

當時眭澔平在辦理香港赴俄羅斯的簽證,因為沒有手提,也沒有BB機,所以三毛棄世前打給他的最後壹個電話,他根本沒有辦法接到。

三毛和眭澔平的家住的很近,走路只需十分鐘,有時候她心情不好就會給他打電話。因為每壹個西方孩子都有壹個Happybear,她覺得可以給予失意人最好慰藉的就是小熊,所以她就叫他“小熊”。

三毛壹直都說她希望將來有錢了以後,要做壹個很大很大的小熊,在臺北街頭。如果任何人感覺到孤獨、無助,需要壹個擁抱的時候,投10塊錢,就可以去抱壹抱。每壹次她絮絮不止,他都安靜地聆聽。

於她而言,他更像她的壹個溫暖的“樹洞”。她不擔心他泄密,不擔心他嘲笑,她妥帖地在他那裏寄放她的脆弱與憂傷。在電話的留言裏,她稱她自己是小姑,“小姑獨處”的“小姑”。

荷西葬身於大海後,她壹直是孑然壹身。她曾和眭澔平說,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壹個作家,她就是壹個小女人,只希望跟壹個愛的人,生壹大堆孩子好好過壹生。壹個再尋常不過的小女人願望,對她來說,都是此生無法實現的烏托邦。

擴展資料:

三毛對眭澔平:

母親對孩子壹樣的愛

從三毛寫給眭澔平的信,就可以看出三毛跟眭澔平關系非同壹般,而當時更有人稱眭澔平是三毛“愛但不能嫁”的人。眭澔平比三毛小17歲。

現在談到與三毛的關系,眭澔平說:“1990年認識三毛,我覺得她就像我的媽媽壹樣,我們之前的愛不是俗氣的‘愛’,是惺惺相惜的文人的愛。”

他說,當年三毛給了他放棄功名遠走他方的勇氣,在他出國讀博時,三毛要他把她最喜歡的咖啡色的小熊帶走,“我後來才知道,她對我像母親對孩子壹樣的關心,這是和壹般世俗的愛不壹樣的”。

1993年,眭澔平成立了三毛紀念館,直到今天都在苦苦支持。現在,他在新書《三毛的最後壹封信》中用20年的時光、20個三毛的故事、20首紀念三毛的歌曲、20段三毛塵封的錄音、20幅為三毛創作的畫卷以及20年180多個國家的旅行記錄,為天堂中的三毛寄出了壹封回信。

他說:“我相信在今天,我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她,她會感到非常安慰。”遼沈晚報:三毛和荷西的感情究竟怎樣呢?

人物軼事

1、與西部歌王王洛賓

三毛曾到過當時西部歌王王洛賓居住的城市烏魯木齊兩次。其中壹次,三毛居住在王家,並接受了當地電視臺的訪問。與其說是所謂的“忘年愛”,不如說是我三毛善良、單純的壹廂情願,被好事者塗抹成了茶余飯後的無聊談資。

曾經有過壹段短暫的“忘年情”。三毛從小就愛唱《在那遙遠的地方》、《達板城的姑娘》,她把這些中國民歌帶到西班牙,帶到撒哈拉去唱,壹直唱了幾十年。當她有機會去新疆旅遊時,特地去拜訪了這些民歌的原作者王洛賓先生,此時的王洛賓已經70多歲了。

海峽兩岸,鴻雁傳書。短短的3個多月,往來6封信件。王洛賓寫信告訴三毛:蕭伯納有壹柄破舊的陽傘,早已失去了傘的作用,他出門帶著它,只能當做拐杖用。王洛賓自嘲而誠懇地說:我就像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之後,王洛賓延緩了寫信的日期。

三毛急匆匆來信,責怪洛賓:“妳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幾個月後,三毛再次來新疆時,直接就住在了王洛賓的家裏,憧憬著壹份美好的生活。然而人生經歷,生存環境,觀念形態,諸多的不同,使她和洛賓之間,無法疏通30多歲年齡差距造成的鴻溝。

三毛明白了:年近80的洛賓,生活給他刻下的傷痕太深太深;她的壹顆愛心,遠不能撫平這位老人深重的心靈創傷。14天後,三毛提著行李,落寞的回到臺灣。

然而不到壹年,卻傳來三毛的死訊。為了永遠紀念這段情誼,王洛賓寫下了壹首感人的詩歌《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在《1943-1991 三毛》傳記壹書中,三毛的友人澄清了這段被三毛迷不得不提的故事。事實上三毛與王洛賓的相處很不愉快,更沒有忘年情這壹說。

2、與張樂平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異俗,都沒能消解她心中的中國情結。

盡管她嫁給了壹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壹個完整的東方女性。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壹種技巧和風格,壹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 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

3、母親

曾經,三毛的母親繆進蘭在壹篇題為《我的女兒,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個兄弟姊妹裏,次女三毛的性格最為特行卓立、不依常規,及不能忍受虛假。所以,父母要在她身邊看守著每壹腳步是否踏穩。

人民網-橄欖枝下的三毛:那個離上帝和自然最近的女子

  • 上一篇:脈輪舞蹈來自心靈的藝術。
  • 下一篇:落葉優秀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