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教人者教己》這篇文章是陶行知先生在曉莊師範寅會上的演講詞,原載於1928年2月12日《鄉教叢訊》第2卷第3期。
“以教人者教己”是陶行知先生辦學校的根本方法之壹。陶行知先生在曉莊師範寅會上時,分別舉了邵仲香先生、韓淩森先生以及潘壹塵先生的例子。邵先生因為要教學生計算納稅,所以先把納稅的材料融會貫通之後再來教學生而韓先生教武術的時候要壹位同學發口令,由於該生要發口令,所以就必須對這套武術格外明了;潘先生則是由於要教小學生園藝,自己先學園藝,再進行教學生。從這些例證上,我們可以歸納出壹條最總要的學理,哲學裏就是“為學而學”不如“為教而學”之親切。“為教而學”必須設身處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這就是陶行知先生說的“教人者教己”。
? 教學多年,讓我明白,教師與學生是師生關系,也是亦師亦友的關系,還是壹種互動關系。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反饋給老師。老師要教學生,首先必須把學問上的事情徹底搞壹個明白,這就是“以教人者教己”。學生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並把自己的想法反饋給老師,既豐富了老師的思想。也提升了學生自己的理解層次,這實際上也是壹種“以教人者教己”。教學相長,學生在認知上讓教師得到有益的補充,豐富了情感,發展了心智: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提升專業水平,提高教學效益。
? 讀了這篇文章,更讓我堅定了——作為教師,壹定要時時學習、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做壹個與時俱進、知識型的教師。而讀書是教師學習的最基本途徑,堅持讀書,做成長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