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和香山的懸崖上,在北魏至北宋的400多年間挖掘和建造。到目前為止,它們保存得相對較好。目前仍有石窟2100余個,造像100余尊,碑刻3600余處,居中國石窟之首。
但由於建設周期相對較長,加上國內戰亂不斷,等到中國開始關註龍門石窟的時候,它的很多佛首都已經丟失或者毀壞了。其中最容易造成大規模破壞的是“三武壹案”運動。北魏太祖、北周武帝、、後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這些運動的時間都是在龍門石窟建立之後,甚至北周武帝滅佛的第壹個事件也是在龍門石窟建成之後50多年。而且唐武宗滅佛運動的範圍很廣,因為唐朝、唐太宗、高宗、五州,佛教處於鼎盛時期,導致了擴張,滅佛運動始於武宗。龍門石窟經過四次滅佛運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再加上日本侵華期間,外國文物對中國文物的掠奪,與佛教相關的文物尤其是佛頭受到他們的青睞,所以龍門石窟的佛頭大部分都爛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