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認為:患有囤積癥的人們無論存儲工具的尺碼和數量幾何,總能將自己的居住空間填滿。封閉的空間能給予囤積者們壹種被蠶繭包裹般的愜意和安全感。對於許多囤積者來說,失去物品的念頭可以使他們驚恐萬狀。壹般人把囤積癥理解為壹種對匱乏作出的反應,這種理解不全面。許多囤積者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匱乏並不僅限於物質層面,情感的匱乏壹樣可以予人極大的傷害。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積廢品,來獲得相對的安全感;通過撿拾垃圾的過程釋放自己的情感,充實自己的生活,同時又將自己的情感附於撿拾的垃圾上,更能增加部分生活收入,避免因病致貧等,以獲得更大的安全感。在壹些社區,已有社工發現,如果能吸引獨居老人參與社區文化體育活動,為老人建起新的社交圈,也能有效轉移他們的註意力,減少撿垃圾囤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