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年份:清朝
材質:金色
黃金作為中國的貴金屬,作為貨幣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最早的金幣應該是以戰國時期楚的篆金為原型,即帶有銘文的扁金盤,上面印有幾個到幾十個方形銘文,含金量在90%以上甚至99%以上;另壹枚“應城”蕭仿前者,但鑄於陳國,也是楚國金幣。除了板狀金幣,歷代還有金錠、金領等各種金幣。黃金因其物理屬性和社會價值平衡,成為貨幣的理想載體。
在清末外國銀元大量湧入中國之前,中國的貨幣制度還屬於“衡幣”範疇,但在形式上已經形成了“元寶”制度。基本形式是圓鈔,大概是在清朝嘉慶年間,銀幣被仿制成新銀元。至此,中國的貨幣脫離了稱重貨幣體系,有了現代形態。
圖中的金幣是光緒丁偉的金幣,正反面分別鑄有銘文和圖案。正面鑄雙線外郭,內圈有珠紋。上邊用楷書鑄有“光緒鼎非年造”字樣,下邊右邊寫著“庫平壹兩”。珠圈裏面,直接讀楷書“大慶金幣”四個字。硬幣背面正面鑄有壹條五爪金龍,四周祥雲,外有兩條,外有細線,內有珠圓。清代金幣的形制與新幣接近,但幣面銘文仍顯示其並未完全脫離“稱幣”制度。
清代金幣通常被稱為“楊龍”,因為背面圖案是龍。由於鑄造和貴金屬幣數量少,日益稀少,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仍有升值潛力,收藏者很難發現。1998這枚金幣的拍賣估價在28-32萬元之間。祝妳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