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全盛時期規模很大。不幸的是,在1928年,軍閥石友三火燒廟,毀了王廟、大雄寶殿等所有主要建築。只有山門、雪亭、千佛殿等。現在我們看到的主要建築都是後來重建的。有塔林、少師闕門、楚祖庵、達摩洞、祖兒庵、永泰寺、連天峰、三皇齋、山門、碑林碑廊、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張坊室、少林武俠演義堂、千佛殿、李雪閣等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弘是作為定居並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高僧,在與首都洛陽相對的嵩山少室山北麓創立的。
在南北朝佛教發展的高峰期,北周武帝采納了高僧魏刪寺減僧的建議,並於建德三年(574)下令禁止佛教傳播。
北周二年(580年),北周景帝復建少林寺,改名為呼中寺。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政府頒布新的宗教政策以來,隨著國家的對外開放和全球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少林寺繼承和發揚了自己獨特的優良傳統,先後恢復了禪堂,每年都舉行密集的第七次禪修。收集整理古籍善本,少林寺佛經館被國家列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編撰出版了《中國佛教醫學百科全書》、《中國武藏》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