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立春、下雨、驚蟄、春分、清明、谷雨、長夏、小滿、芒種、夏至日、小暑、大暑、立秋、初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小寒、嚴寒。
二十四節氣始於春秋,確立於秦漢。它們在農耕社會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與歷法、天文、氣象、物候和節日有關,並延伸到生活中,與農歷新年假期、農耕時間序列、民俗活動、民俗禁忌、飲食保健等等有關。如今,人們在季節性生活中仍然非常接近二十四節氣,以至於大量的詩歌形式出現,豐富了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內涵。
節氣的由來
我國的占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就開始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完整而深刻的觀星文化。二十四節氣最初是根據北鬥七星的鬥柄旋轉方向制定的,北鬥七星循環旋轉,與季節的變化密切相關。北鬥七星由七顆星組成,即舒天、田璇、天極、天全、宇恒、開陽和耀光。因其曲折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