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十壹年(1861)十月,太平軍士兵到達余姚,周世雄居住的花園被毀。竹亭被太平軍用作廚房,漢晉時期的石碑、磚塊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做竈埋鍋做飯。太平軍撤退時,周世雄看到“石被熏燒,左邊黑,字無罪”,認為“萬物隱滅,天註定。此碑幸免於灰,先賢遺骨不倒。”壹定是天意,所以更看重它是壹座紀念碑,精心收藏,拓片給了同樣的人。經考證,三老碑立於漢光武帝時代,對研究我國碑刻制度和發展以及墓誌起源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它也是研究東漢官制和書法演變的壹個重量級對象。學者和著名學者對三老碑的碑文進行了註釋,出現了“浙江省第壹碑”和“東漢第壹碑”的說法,三老碑因此而聞名。
相傳1919年,上海古董商、江蘇鎮江人陳參觀此碑,怕周家無法永久保存,遂以3000元從周家購得,運到上海進入古玩市場。1921有報道稱,陳約了壹個日本古董商去買三老碑。上海古董商毛景疇將這壹消息告訴了時任上海巡撫的浙江紹興人沈。沈認為,此事不可小覷,古物不應出口,何況是“浙江第壹石”。浙江海寧人、兩任上海海關監管員的余姚“不忍古物下落”,竭力阻止此碑外流,與* * *商議“以黃金贖之”。兩人將西陵印社的提議告知丁福之等人,引發了壹場護寶之戰。“壹個人留著,就不會和別人留著。”西泠印社隨後向同僚宣布“黃金要贖回”,得到浙江人的廣泛響應。名人慷慨解囊,印社同仁踴躍認捐,“大高雅,大成功”。“活動將於月底前舉行”,***65人籌得65,438+065,438+0270元,其中包括浙江巡撫及其手下的兩位老師陳樂山、潘國綱,紹興知縣沈,,海寧前清元老,湖州首富張平衡,上海嘉興實業家姚福通,徐軍,南潯“傻兒子”劉成幹。捐款中有8000元是從陳手中贖回的,其余的都是自己建庫保管的。石室建成於1922年7月,院長吳昌碩對其做了簡要說明。至此,三老碑歸還西藏西陵印社,與印社宗旨相呼應,成為鎮社之寶,為迎接西陵印社成立二十周年獻上壹份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