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次,鄭振鐸先生應邀去老舍家,看老舍收藏的小古董。老舍和鄭振鐸是老朋友,無話不談。
當時鄭振鐸先生是新中國第壹任國家文物局局長,是壹位文物大師。他用專家的眼光看著老舍先生的收藏,然後輕松地說:“都該扔了!”"
老舍收藏的小古董,雖然整體都很漂亮,但有些還是有些瑕疵,讓鄭先生很不屑。比如有個不明顯的小裂紋,或者有個小缺角。
老舍聽了,沒有生氣。她楞了壹會兒,笑著說:“我喜歡!”
後來老舍先生從櫃子裏拿出壹個小瓷盤,淡藍色,上釉。菜的中間有壹個紫色的圖形,像壹個大大的、加長的逗號,隨意而別致,仿佛是隨便劃出來的。老舍先生指著這個大逗號說:“妳看,多美啊!”
鄭振鐸先生雖然沒說話,但還是點了點頭,似乎也認同這個東西確實很美。大概他也認為這是隨意的,但不可能是刻意的,有天然的趣味。
壹個“應該全部扔掉”,壹個“我喜歡”,不經意間透露出兩個判斷事物的標準。
他們的觀點其實都是有道理的,雖然代表了兩個不同的出發點,但是效果是壹樣的。
壹種是純粹從文物專家的角度出發,認為瑕疵,哪怕是小毛病,只要沒有特別的優點,就不可取,不值得保存,沒有價值;另壹個從藝術的角度,自己看了美,覺得特別有意思,藝術價值高,就留下來收藏了,不太在意是不是很老,是不是絕對稀有,是不是出自名家或者官窯。
前者是客觀的,後者是主觀的。當然後者所謂的主觀性也是建立在壹定的文化積澱之上的,是在壹定的客觀基礎上的主觀,表現出壹種自信,以“我”為中心。
更重要的是,維納斯和富春山居圖的雕像,甚至曹雪芹的紅樓夢,雖然本身不完整,但仍然是公認的文學藝術作品的巔峰。
從這些特例可以看出,藝術水平是評判藝術作品的第壹標準,即使沒有胳膊沒有腿。
他們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最高代表,是絕對的巔峰,無人能比,無人能跨。藝術第壹!
是的,完美也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