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國火器發展較為曲折的時代,在明朝中前期中國火器領先世界,然而到明中後期卻開始逐漸落後西方,甚至不得不依靠從西方進口火器。
三眼銃則是明朝火器中發展更為曲折的壹個火器,火銃是?利用火藥在膛內燃燒所生氣體壓力發射彈丸的壹種管形射擊火器。?火銃壹般分為單管和多管的,多管就是以三眼銃為多,每管口徑兩三厘米,長三四十厘米,每個銃管上都有引出藥線的孔。
使用時在銃管內添加火藥,最後裝填鋼球或者鑄鐵塊、碎鐵砂等,在小孔處添加火繩,使用時點燃火繩,引爆裝填火藥將彈丸發射出去,三個銃管可輪番射擊。
這種制式的三眼銃很明顯有點像我們打遊戲中使用的?噴子?,射程短,精準度低,裝填速度慢,因此,在明朝時期的很長壹段時間裏都沒有受到重視。
與當時的?競品?鳥銃來說,實在是相差懸殊,由於軍事用途前景渺茫,三眼銃被民間老百姓當作?聽響?的利器,逢年過節就放壹下,好比除夕放鞭炮就聽個響。
壹直到晚明萬歷之前,三眼銃在明軍中的地位也很低,通常情況下,在明軍的編制中會以佛郎機+鳥銃為主要輸出,而以火銃為輔助,三眼銃作為火銃的壹種,更不受歡迎,真正使得三眼銃受到重視是在萬歷三大征之後,尤其在遼東戰場上,主將紛紛要求增加火器中三眼銃的占比,在女真崛起後,明朝當局開始大規模加大三眼銃在軍隊中的比重。
根據《明神宗實錄》記載?兵、工二部議:以庫貯盔甲並銅鐵大小佛郎機、大將軍、虎蹲炮、三眼槍、鳥銃、火箭等項,委官挑選演試,解赴遼左。?
到了天啟朝,三眼銃的應用規模更大,到了崇禎朝遼東戰場,三眼銃甚至取代了鳥銃在軍中的地位,成為明軍的主戰制式武器。
為何三眼銃會有這樣壹個從不受重視到後來成為制式火器的過程?
相對於三眼銃,它的?競品?鳥銃,射程更遠,射擊更精準,在明朝中前期的明軍中深受歡迎,認為鳥銃是最奇巧的火器。
在抗擊倭寇的時候,鳥銃起到的作用就很大,然而鳥銃的缺點也是有的,那就是相比於三眼銃的造價更高,維護成本更高,所以,鳥銃雖然深受歡迎,但是造價太高,因此,才有了造價較低的三眼銃作為輔助。
而三眼銃能夠從輔助上升到輸出位,也跟戰場有關,明朝中前期的戰場主要在南方局部地區,以抗倭為主要軍事行動,通常情況下,天氣對戰爭的影響比較小,鳥銃射擊更準,而到了明朝後期,明朝的戰場從南方轉移到了北方,對手主要變為遊牧騎兵。
在北方戰場上,鳥銃就不行了,因為北方寒冷風沙大,鳥銃沒有引線,需要把火門打開,壹打開就被大風吹跑了,相對於三眼銃的敦實,鳥銃還有些單薄,壹旦和敵人白刃戰的時候,鳥銃就礙手了,而三眼銃就像壹個大棍子可以當作武器,與敵人進行廝殺。
鳥銃相比三眼銃最大的優點就是精準度,在面對北方遊牧騎兵的時候,這點精準度也是白搭,火器對遊牧騎兵的劣勢扭轉是在機關槍出現之後,而鳥銃那個時代,根本沒法對抗,當時北方士兵,寧願使用更加落後的弓弩都不願意使用鳥銃。
三眼銃的優點在北方戰場更為突出,三眼銃槍短小精悍,適合明軍騎兵使用,類似古代版的騎兵槍,雖然精度不如鳥銃,但是在近距離作戰的時候,三眼銃是?噴?出來的,殺傷範圍大,殺傷力強。
更為根本的壹點就是,三眼銃破甲能力強悍,明朝中後期隨著棉甲的出現,士兵防護裝備也得到了升級,由於棉甲成本低,得以快速普及,普通士兵也能夠穿上,相比於以前的任何壹個朝代,都沒有明朝末期時的軍隊防護強。
在這壹點上,三眼銃相對於鳥銃的優勢更加明顯,根據資料顯示,三眼銃在五十米內可以破重甲,在80米外,能夠重創不皮甲的人,所以,兩軍對陣時,攜帶三眼銃到中進程時放上三槍,然後再進行近距離肉搏,效果肯定比鳥銃要好很多。
在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成書的《兵錄》中分析三眼銃比鳥銃更適合騎兵:?三眼銃壹桿三銃,每銃可著鉛子二、三個,伺敵三、四十步內,對真方放;壹炮三放,其聲不絕,未有不中者。虜馬闖至則執此銃以代悶棍,虜縱有鐵盔、鐵甲,雖利刃所不能入者,惟此銃能擊之。故在北方鳥銃不如三眼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