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玉河斜到萬花樓,有遊廊、溪流、山石等景色,庭院多,景色小,很有意思。點春堂景區四周園林亭榭,廊廊相連,花木繁茂,泉水潺潺,有和秀堂、寶庫等建築。上海刀會首領劉力川於清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在點春堂設立總部。玉玲瓏,玉華殿前的石峰,是豫園之寶。被譽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有“皺、漏、薄、透”之美。據說是從烏泥井朱尚書苑搬來的,潘雲端以為是宋徽宗收藏的花石綱遺物。面對玉玲瓏的是玉華堂。雨花廳是明代的壹個雅致的書房。書房裏的書、畫、椅、躺椅都是明代紅木家具中的珍品。雨花廳前的玉蘭樹是上海最古老的市花樹。
內園原名“東園”,原本自成體系,現在是豫園的壹部分。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占地僅2畝。有各種巖石、池塘、廳堂、亭臺,園內花墻、小回廊等建築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清學堂”是公園的主體建築,裝飾華麗,結構精巧,精美絕倫。大廳東面有壹條小溪,與長廊、花墻壹起構成壹個小庭院。院內景色緊湊,具有中國園林藝術的特點,園門外有湖亭、九曲橋、荷塘,也是豫園的勝景。
散布在豫園中的許多磚雕、石雕、泥塑和木雕歷史悠久,非常精美。《神仙圖》、《八仙過海》、《廣寒宮》、《郭子儀生辰圖》、《梅妻鶴》、《進京趕考》、《聯眾三元》等極具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
豫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自建成之日起就與書畫結緣。明代著名畫家王、董其昌、王世貞、莫世龍曾在豫園作詩作畫。宣彤元年(公元1909年),高永、楊儀、、吳昌碩、王壹亭等人在得月樓組織了“豫園書畫展”,成為海上畫派的起源地。經過多年的積累,豫園現在收藏了字畫、家具、陶瓷等數千件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