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鳳山路線地質條件簡介
鳳山位於贛州市章貢區東南部,主峰沙市鎮至盤山公路裏程19km。主峰海拔1046m,為章貢區最高峰,贛州707電視臺屹立其上。樹木蔥郁,鳥語花香,夏日極爽,鳳山已成為贛州市章貢區的避暑勝地。
鳳山地區出露的地層和巖體主要為寒武系淺變質巖、燕山早期黑雲母花崗巖(鳳山巖系)和部分脈巖,山腳廣泛分布白堊系紅層(贛州群礫巖和砂礫巖K2g)。
寒武系淺變質巖():灰色、灰綠色、淺紫色殘余中細硬砂巖、殘余凝灰質砂巖、薄砂質板巖、千片板巖、紫色千片頁巖,頂部為條帶狀板巖。在變質巖與花崗巖的接觸處,由於巖漿的熱烘烤,通常會發生角質化和斑點化等熱接觸變質作用。
上白堊統甘州組(K2g):為磚紅色、紫色礫巖、砂礫巖、長石應時砂巖、泥質粉砂巖等。,其中出產爬行動物(恐龍骨骼、恐龍蛋、海龜)化石。
燕山早期中粗粒(斑狀)黑雲母花崗巖(γ5):巖石灰白色、肉紅色,主要由應時、長石及少量黑雲母組成,中粗粒花崗巖結構或中粗粒斑狀結構,塊狀構造。寒武系淺變質巖接觸帶附近,為細粒黑雲母花崗巖。巖體中節理發育,導致花崗巖巖體呈球狀風化,常有非常完整的大小不壹的球狀風化“石球”。
脈體:在黑雲母花崗巖的邊緣地帶廣泛發育乳白色和灰白色的應時脈和細粒脈巖,它們常嵌入變質巖或花崗巖中(圖4.17)。還有深綠色的基性巖脈(煌斑巖),風化後呈鐵銹色、棕黃色。
圖4.17黑雲母花崗巖中的應時脈。
(沙市鎮鳳山謝攝)
4.6.2鳳山地質路線的實踐內容
(1)觀察了解寒武紀變質巖和黑雲母花崗巖的特征。觀察煌斑巖脈和應時脈的特征及其相互貫通關系;了解鳳山頂峰殘頂(頂葉垂體)的特征。
(2)觀察了解寒武系變質巖中的矽化破碎帶、花崗巖中的“X”型節理等構造特征。
(3)觀察本區各級古夷平面和河流階地。
(4)繪制路線信號字母的剖面圖。
編號1
地點:鳳山山頂707電視轉播臺門口。
點:巖性點()。
內容:
(1)觀察解說區各級古夷平面,俯瞰張江、貢江階地。
(2)觀察了解山頂寒武系淺變質巖的巖石特征(圖4.18,圖4.19)。
圖4.18寒武系淺變質砂巖和板巖
(沙市鎮鳳山謝攝)
圖4.19寒武紀板巖
(沙市鎮鳳山謝攝)
點與點之間:1號至2號,觀察了解細粒黑雲母花崗巖脈滲入寒武系淺變質巖時,變質巖的熱接觸變質作用所產生的角質化和雜色結構(圖4.20)。
第二
位置:鳳山路紀念碑附近18km。
尖銳性:巖性點(γ5)也可作為與γ5斷層的接觸點。
內容:
(1)觀察、識別和描述燕山早期黑雲母花崗巖的巖石特征,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被斷層破壞。
圖4.20花崗巖脈穿入寒武紀淺變質巖。
(沙市鎮鳳山謝攝)
(2)觀察山頂變質巖在風化剝蝕作用下的殘留頂板,介紹殘留頂板(頂葉腦垂體)的地質特征(老師畫示意圖說明形成原因)。
點對點:從路北18公裏下高速到3號
內容:
(1)觀察燕山期黑雲母花崗巖的粒度變化(細-中-粗-細),想想為什麽。
(2)觀察和了解花崗巖中發育的X次生節理和穿入其中的應時脈(圖4.21),測量和記錄其產狀因素。
圖4.21×花崗巖中的節理和應時脈。
(沙市鎮鳳山謝攝)
第三名
地點:半山亭(寶蓮寺岔口)附近。
點:巖性點。
內容:觀察基性巖脈(煌斑巖脈,寬約40cm,圖4.22)的巖石特征和花崗巖的球狀風化。
圖4.22透入花崗巖的煌斑巖脈
(沙市鎮鳳山謝攝)
第四名
地點:任賢石附近。
尖銳性:與γ5侵入接觸,構造點。
內容:
(1)燕山早期花崗巖與寒武系變質巖呈侵入接觸,接觸面起伏復雜(圖4.23)。
(2)觀察燕山早期黑雲母花崗巖的巖石特征,測量其中發育的節理產狀和節理頻率,分析不朽石的成因(圖4.24)。
(3)寫生,拍攝仙人石之美。
第五名
地點:鳳山度假村獅子崖。
點:結構點。
內容:觀察獅子崖斷裂矽化斷裂帶的特征,在地貌上形成高聳的山脊(圖4.25)。參觀附近的風景。
圖4.23花崗巖與寒武紀淺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
(沙市鎮鳳山謝攝)
圖4.24鳳山仙石
(被三組關節切開,謝攝)
第六名
位置:鳳山腳下公路紀念碑1.5km。
圖4.25寒武紀斷裂矽化破碎帶
(沙市鎮鳳山謝攝)
尖銳度:巖性點(K2g)。
內容:觀察贛州群莧菜紅礫巖特征(圖4.26),回顧總結鳳山路由地質特征。繪制完成路線的輪廓(圖4.27)。
圖4.26贛州群復雜礫巖
(沙市鎮鳳山謝攝)
圖4.27鳳山線神壽段示意圖
(謝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