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三四十年代,邵陽道教協會成立。1949年,中國有道教宮觀257座,道士1369人。20世紀50年代後,壹些寺廟被拆除,壹些被工廠、學校、企事業單位占用,壹些成為居民樓。道教徒或在土改中回鄉務農,或去工廠做工,或擺攤從事其他職業,註重修養。因為沒有道觀,全真道士也變成了散道士,散社會,自傳者,散修行者,靠給喪事做道場為生。1988,邵陽市成立道教協會籌備組。
2006年6月65438+10月10,洞口縣率先成立了縣道教協會。2006年5月8日,邵陽市道教協會成立。2010年7月26日,隆回縣成立道教協會。2012年7月23日,綏寧縣成立道教協會。截至2012年底,邵陽市共有道教場所70處,其中寺廟17處,固定場所53處,已認定備案道士218人。
湖南祁劇
邵陽最受歡迎的地方戲劇是祁劇。著名音樂家賀綠汀深受祁劇的影響。祁劇是湖南地方劇種之壹,又稱祁陽團,民國初年稱“祁陽戲”,清末稱“淳安戲”。因形成於祁陽而得名。祁劇廣泛流行於湖南省的祁陽、衡陽、邵陽、永州、郴州、懷化等地區,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泉州、桂林、平樂、柳州、贛南、粵北、閩西等地。祁劇有三種聲腔:高腔、昆腔和顏強腔。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永和、保和兩個流派,其舞臺語言與祁陽方言統壹。
邵陽古畫戲
邵陽古畫戲原名“古畫”。湖南民間戲曲興起於舊邵陽縣,上世紀50年代開始稱邵陽花鼓戲。主要流行於邵陽市、邵東、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新化等縣市。舞臺語言是祁劇包河派戲劇與邵陽地方語言的結合。50年代命名為“邵陽花鼓戲”。邵陽戲音樂起源於當地民歌,在其發展過程中受到了祁劇音樂、宗教音樂和說唱音樂的影響。其表演風格幽默、生動、活潑、優美。
寶卿竹雕
寶卿竹雕是壹種源於實用竹工藝,集觀賞性和實用性於壹體的民間工藝。2006年5月20日,這項遺產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寶卿屬於西高東低的半丘陵地貌,盛產竹子。自古以來,制竹工業非常發達,是中國竹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壹。
潭頭年畫
潭頭年畫是湖南省唯壹的手工木刻水印年畫,產於邵陽隆回潭頭鎮。從明末清初到民國初年,海灘年畫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艷麗潤澤的色彩,古拙,誇張飽滿而個性化的造型方法,純正的鄉土材料和獨特的技法,使作品具有浮雕般的藝術效果。壹幅年畫從造紙原料的選取、紙張的制作、底子的刷制,到雕版、七印、七手繪,需要20多道工序。從手工造紙到成品年畫都是在壹個地方制作,這在中國年畫制作中極為罕見。
隆回縣民間藝術以沙灘年畫為主。隆回潭頭年畫形成於唐代李世民時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最後壹代傳人高創作了29個版本的年畫,其中包括壹個版本,嫁給壹只老鼠。魯迅先生在《花在晨》中特別描繪了灘頭年畫《老鼠結婚》,並將其視為珍品收藏,大英博物館也收藏。1994年,在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展覽”中,沙灘年畫獲銀獎。後來由於沙灘年畫銷售不景氣,老藝術家所剩不多,年輕人也不願意學習,瀕臨滅絕。2002年,該縣積極向上級部門呼籲搶救灘頭年畫,引起了上級部門的重視。灘頭年畫被列入第壹批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項目。2003年,潭頭年畫在北京獲得中國傳統手工藝金獎,2006年6月,潭頭年畫被列為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潭頭年畫是湖南唯壹的傳統木版手繪年畫,是中國“四大年畫”之壹。潭頭鎮被文化部命名為“現代民間年畫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