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硫化物壹旦附著在銀器表面,就會對器物造成損傷,影響展示效果。雖然銀被認為是不活潑的貴金屬,但它容易吸收大氣中的水分子,在表面形成水膜。空氣中的硫、氧、氯進入水膜,生成不溶性的硫化銀、氧化銀、氯化銀,腐蝕銀層表面,造成變色。此外,銀的表面越粗糙,越容易冷凝水,進入腐蝕性介質,造成變色。
(1)早期銀器最常用的制作工藝有鑄造、錘打、鑿刻、鏤空等。雖然文化內涵豐富了,但正是因為這些復雜的工藝,使得銀器變得粗糙,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大,銀器表面腐蝕的概率明顯增加。比如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盤座銀盤(圖1),就是用鈑金成型的。雖然車身多處被氧化發黑,但整體銀色光澤依舊。而編織的金銀線打結籠(圖2),由於與空氣的接觸表面積明顯增大,通體被氧化成黑色,失去了銀白色的鮮艷色澤。
⑵大量銀器在被考古發現前處於相對封閉、濕度較大的環境中,空氣中的汙染物容易與水蒸氣結合與銀器表面接觸,隨著時間的拖延,銀器表面慢慢被腐蝕。所以考古中出土的銀器表面大多是灰暗的。通過對法門寺博物館收藏的唐代銀器的觀察,發現其焊接點和焊縫周圍有不同程度的綠色物質產生。這是因為焊料中含有銅,銅與空氣中的水分子和酸性物質反應生成氧化銅和銅綠(堿式碳酸銅)。壹旦包漿附著在銀器上,就會影響到器物的整體鑒賞。
壹個物體的腐蝕不是單壹因素造成的,而是當時其所處環境中各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為了有效地保護銀器,減少不必要的腐蝕損壞,應重點分析銀器腐蝕損壞的主要原因,並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必要的保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