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的抒情色彩是《長生殿》的另壹特色。比如《敲鐘》中,對唐代楊貴妃的懷念,是通過鐘聲和雨聲相結合來表達的:
它壹直在下落,這是壹顆悲傷的心。聽著遠處的山和樹,與風雨搏鬥,響亮而低沈。壹點壹滴,壹個接壹個,壹個接壹個,迸裂著傷心人的血淚。對於這種傷害,我求助於回憶。白楊蕭瑟雨縱橫,此時孤魂寒,冥火寒,草濕螢。我只後悔我丟了我的清,我丟了我的清!我壹個人在世界上,我真的不想出生。娉婷,早晚相會陪鬼。壹座孤山,鐘聲相應,亭路緣贈,像我的回腸多麽平恨!——《武陵花》
《長生殿》場景恢弘,情節曲折,籠罩全劇的氛圍也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變化。第壹卷,壹方面通過“許諾”到“暗戀”的過程反映了愛情的發展,另壹方面通過“賄權”到“困關”反映了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在博弈之間,相互對照,交替發展。在第二卷中,作者描寫了風雨飄搖的情形和妳將何去何從的悲哀,形成了濃厚的悲劇氣氛。
《長生殿》的歌詞優美流暢,充滿詩意。比如彈詞出來的時候用了九首北方音樂,分別是《調商品蘭格》,從《金釵盒》到《西遊記》,低沈,音樂動人。比如:
不刺馬驛宅,佛寺荒廢斜。壹代美人對妳最好,千代會恨羅巾血。半棵樹是不吉利的碑,壹把土是斷腸的墳。再無人曾淒涼,天涯何處掛梨花誰謝!悲憫孤獨的靈魂,只和哭泣的皇帝壹起悲嘆夜月。-<七圈>
劇中壹些被人傳誦的書,如《驚奇》《怪賊》《敲鐘》等,更能結合劇情需要,運用不同風格,醞釀環境氛圍,突出人物性格特點。但有些地方還是過於優雅華麗,不夠生動,不夠有煽動性。
洪聖對音律的深刻理解是由當時專門研究音律的徐琳修訂的,所以《長生殿》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壹直為作曲家所推崇。全劇宮調第壹折、第二折從不重復,北曲、南曲各種曲調的運用都有詳細的安排。即使是十折戲,我們也很註重曲牌的編排。在遣詞造句和用韻方面,每壹個字都很謹慎。所以當時在南北上演,很受歡迎。吳樹軒在序中說:“愛文學者喜其言,知友者欣賞其法,故謠言必益其人。”那些存音樂的,寫筆的,演員都可以,價格也會提高。“這顯示了它的舞臺效果。
永生宮也有壹些無聊的插科打諢。比如《流浪》和《郵局》中對市民的描寫就有些不堪入目,甚至在《入果》中對被迫害的人也用了低俗的詭辯,體現了作者思想藝術上的缺陷。在結構上,第二卷沒有第壹卷緊湊。為了達到兩卷之間的對稱,故意鋪張浪費,有些拖沓,比如《童話回憶》《崗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