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世界各民族對現代音樂有哪些貢獻?

世界各民族對現代音樂有哪些貢獻?

知乎網友對千古名句的回答。

當我們分析各民族音樂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時,有幾個因素需要考慮。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樂器的學習成本和難度。

比如題主提到的非洲音樂。非洲音樂最重要的是節奏,非洲最著名的樂器是什麽?只有那些亂七八糟的鈴鼓。這種打擊樂器不需要學習,稍加學習就可以演奏,沒有太多花裏胡哨的技巧。會打鼓的人學手鼓,練壹兩天就能打好。但是東亞樂器呢?學民樂絕對不像非洲手鼓那麽容易。壹個會拉小提琴的人,不經過幾個月系統專業的學習,是不可能拉好二胡的。會彈吉他的人要學很久才能彈好琵琶。如果壹個樂器需要較高的學習門檻,就不會流行。在中國很容易找到民樂老師。外國人呢?英國人就算想學古箏,去哪裏找老師教呢?

我可以在中國吹竹笛。前段時間買了個愛爾蘭哨子,拿到手就可以吹了。指法基本壹樣,不用擔心什麽氣息。就像單簧管壹樣,我只需要把它吹進去。相反,大部分人第壹次吹竹笛的時候,更不用說吹旋律了。沒有專業的氣息指導,他們根本玩不起來。

二是文化和樂器的兼容性。

比如題主提到的凱爾特音樂。我們現在聽的New Age,在早期吸收了很多凱爾特音樂的元素。愛爾蘭傳統音樂的主要樂器有小提琴、口哨、風笛、吉他、豎琴等。這些樂器和世界主流樂器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對於壹個在西方文化環境中長大的人來說,雖然這種民族音樂也很新鮮,但是聽起來感覺很自然,只是用熟悉的樂器演奏壹些特殊的音樂。對他們來說,聽到東亞的樂器,會覺得完全陌生,不知道是什麽。他們壹聽到嗩吶就覺得“這TM也能彈個曲子嗎?”

第三是音樂本身的獨特性。

比如題主提到的阿拉伯音樂。阿拉伯音樂最吸引人的是它的差音,把壹個八度分成十二個以上的音,這在其他文化中幾乎是不存在的,所以非常獨特,能吸引眼球。更何況我們聽到和聲小調,總會有壹種西域的感覺,自然會聯系起來。然後有人想說,我們不是有宮商角的五音風格嗎?可惜五音模式是最簡單的模式,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也都發展了五音模式,中華民族沒有專利。黑人的藍調還是五個音,我們的音樂如果不用中國特有的樂器演奏就不明顯。

第四是地緣關系。

比如拉丁音樂,巴西的波沙·諾瓦,阿根廷的探戈,古巴的薩爾薩等等。這些音樂能夠推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些國家和美國的地緣優勢。美國很大壹部分移民是拉美裔,他們把這些音樂從民族音樂推向了主流。畢竟美國是世界現代音樂產業的中心,在現代社會的文化輸出中處於壟斷地位。美國也有大量的東亞人口,但東亞音樂在美國還沒有成為主流,因為從事文化產業的亞裔太少,而且基本集中在科學、計算機、工程、醫療等技術行業。

當然,重要的原因是,比如波薩,就可以和爵士樂完美融合,在節奏、和聲、配器等方面都非常有藝術感。目前東亞的樂器最多的是流行歌曲,就連交響樂這種特殊樂器也不流行,藝術價值不足。其實歸根結底是樂器的不兼容,導致中國樂器只能作為旋律樂器出現,而不能為和聲和節奏打基礎,不能形成壹個凹槽。無論是凱爾特音樂還是巴西音樂,吉他和鋼琴都是可以用來伴奏的本土樂器,而對於東方音樂來說,吉他和鋼琴都是外來樂器,卻沒有壹種本土樂器可以取代吉他和鋼琴。比如日本樂器,因為西方人接觸日本文化比較早,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比中國高,但還是不能獨立承載整個樂隊,還是需要西方樂器作為基礎。

綜上所述,什麽樣的民族音樂容易被世界所知?需要滿足三點中的至少壹點。

樂器比較普及,如果是特殊樂器,應該不難學。

在旋律上具有很高的獨特性和藝術價值。

文化上,與歐美占主導地位的發達國家關系密切。

中國傳統民樂合奏不僅織體完整,而且足夠獨特。走向世界應該很容易,但在世界上還是太小了,因為民樂合奏在中國本身就成了少數。怎麽能指望陌生人喜歡自己人不喜歡的東西呢?即使許多所謂的“古董愛好者”只是喜歡用中國樂器演奏的流行音樂,但他們仍然無法欣賞傳統的民間音樂。

目前中國發展傳統音樂只有兩條路。第壹是老套,什麽都追溯到古代,古代怎麽玩。雖然對大眾來說聽起來沒那麽審美,但它的獨特性依然存在。第二種是融合,試圖融合西方音樂,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中國音樂在世界現代音樂中占有壹席之地,但會失去更多的獨特性。如何選擇是每個音樂人和大眾審美的責任。

最後壹點,改革開放前我們閉關鎖國,開放後再組建大型局域網。

如今,世界範圍的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互聯網。全世界無數藝人通過Youtube的MV壹炮而紅,通過臉書和推特建立了自己的粉絲群體,然後用合同聯系世界各地的商業唱片經紀公司,這些合同在全世界都受到版權法的保護。中國音樂要想走出去,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 上一篇:鮑文俊制壺主要獲獎作品
  • 下一篇:中國古代拾金不昧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